登陆注册
14953700000341

第341章

会贞按:颍水入淮之口也。《颍水》篇但引《左传》称颍尾,此言与颍口会,补所未备。《通鉴》晋太元八年,秦王坚入寇,阳平公融等兵先至颍口,即此。东南径仓陵北,赵仓改苍陵,下增城字,云:《方舆纪要》,寿州西北有苍陵城。《魏书 地形志》云,寿春,故楚,有仓陵城是也。戴改、增同。会贞按:《寰宇记》引此作仓陵,无城字。而《北齐书 慕容俨》及《皮景和传》则称仓陵城,与《地形志》同。考《梁书 夏侯夔传》中大通六年,帅军人于苍陵,立堰。此见苍陵之始。又《陈书 樊毅传》作沧陵。证以《诗 王风 黍离》悠悠苍天《释文》,苍本作仓。《汉书 扬雄传 甘泉赋》东烛仓海,《文选》作沧,苍、仓、沧通用。惟《皮景和传》言城在淮北,与此淮水径北异,当误,在今寿州西南。又东北流径寿春县故城西,朱此上二十六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守敬按:《寰宇记》称此为西寿春县,引《寿春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秦及前秦为九江郡治,后汉属九江郡,魏、晋为淮南郡治。东晋改寿阳,宋、齐[见《齐志 注》。]曰睢阳,为南梁郡治。后魏复曰寿春,为淮南郡治。《寰宇记》秦县,在寿春县西四十里,又有故县,在县西一里。《一统志》,今寿州治。县即楚考烈王自陈徙此。守敬按:《汉志》文。《史记 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东徙寿春。楚先都陈,见《渠水》篇。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守敬按:《汉志》,九江郡,秦置。王先谦曰,《江水注》,始皇二十四年置。《江水注》无之,乃全氏《汉志稽疑》说也。九江在寻阳南,界汉庐江、豫章二郡闲,二郡皆秦九江郡属地,故郦氏言兼得二郡地,以明郡名九江所由来。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

为九江焉。会贞按:《汉志》文,六年作元年。据《史》、《汉表》当在元年,此六字误无疑。考高帝四年,更名淮南国,以封英布,武帝元狩元年,淮南王安国除,复故。文颖曰:《史记 货殖传》曰: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 、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是为三楚者也。赵云:案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师古曰,孟说是。会贞按:《汉书 高帝纪》颜《注》引文说,末句,郦氏意增。三楚详《囗水》篇。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朱此八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水上承淮水,会贞按:李兆洛《凤台县志》,椒水即今之焦冈湖,今县西南五十里淮北岸鲁家沟,即《水经注》所称椒水上承淮水者也。东北流径城南,朱城讹作地,戴、赵改。会贞按:城在今凤台县西北四十余里焦冈湖西北之虎头冈西畔,遗迹犹存。又历其城东,亦谓之清水,东北流注于淮水,谓之清水口者也。朱也字作左合椒水焉五字。全云:五字羡文。[一四]戴改作是此水焉四字。赵改作也字。会贞按:今鲁家沟自凤台县西南,东北流注焦冈湖,又注燕湖,于县西入淮。

又东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东北流注之。会贞按:《肥水》篇见后。

淮水于寿阳县西北,戴云:案晋孝武改寿春曰寿阳。会贞按:晋讳春改阳,[一五]详见《渐江》篇富春下。肥水从城北西入于淮,朱作从城而北入于淮,赵而改西,戴而上增西字。会贞按:皆非也。

《肥水注》,肥水西径寿春城北,西北注淮。是径城北,不径城西也。又《寰宇记》寿春县下,肥水经县北二里,又西入淮。亦一证。此当本作从城北西入于淮,传钞讹西为而,又错入北字下耳,今订。谓之肥口。会贞按:《肥水》篇肥水注淮是曰肥口。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全云:《汉志》沛郡城父县,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此别是一水,与九江成德之肥水无与也。近《志》称肥水曰东肥,夏肥水曰西肥。会贞按:《阴沟水》篇之北肥水与夏肥东西相望,今谓之东肥河。成德之肥水在淮南,今谓之南肥河。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守敬按:沙水即狼汤渠,据《汉志》,狼汤渠至陈南入颍,而于自陈东出之水略之。此则《渠水》篇自陈东出之沙水也。《汉志》系夏肥水于城父,故郦氏谓夏肥承沙水于城父。《渠水》篇以夏肥承沙水为高陂,水东出夏肥,即高陂上流也。今西肥河源出鹿邑县西。右出东南流径城父县故城南,守敬按:楚有两城父,一已见《汝水》篇,一即此也。汉县属沛郡,后汉属汝南郡,魏属谯郡,晋因,后废。在今亳州东南七十九里。王莽之思善也。县故焦夷之地,守敬按:《左传 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注》,焦今谯县。夷一名城父,今谯郡城父县。此当但言故夷地,因《左传》焦、夷连称而引之。《春秋左传 昭公九年》,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寔城父矣。[一六]守敬按:《传》寔作实,杜《注》同。矣字,郦氏意增。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守敬按:州来见下,据《注》,州来在淮北。孔《疏》以为在淮南,未审。盖州来在淮北,田则淮南北俱有,此但取其淮

北之田耳。伍举授许夷田。戴改夷作男。守敬按:非也。杜预曰: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寔之者也。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朱无此十五字,赵同,戴依《左传》增。言夷田在濮水西者也。守敬按:此句亦《注》文。《释例》楚地内,夷濮本陈地。《春秋 隐四年》杜《注》,濮,陈地水名。夷濮互见《潩水》篇。然则濮水即沙水之兼称,得夏肥之通目矣。守敬按:《渠水》篇 沙水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又于沙水东南径城父下,言一水东注,即濮水也。是以沙水为濮水矣。故此谓濮水即沙水之兼称。夏肥自沙水出,亦即濮水,故又谓得夏肥之通目也。汉桓帝永兴元年,封大将军梁冀孙桃为侯国者也。朱兴讹作寿。沈氏曰:是永兴二年。全、戴删者字。守敬按:见《后汉书 梁统传》。夏肥水自县,又东径思善县之故城南,汉章帝章和三年分城父立。守敬按:王莽改城父为思善,后汉城父复改名,而章帝又分置县,袭王莽之号也。后省,今亳州南八十里有古城集。夏肥水又东为高陂,守敬按:《元和志》,高陂在城父县南五十六里,周回四十三里,多鱼蚌菱芡之利。在今亳州东南。又东为大 陂。朱作天淙陂。赵同,而引《颍水注》作大 陂,以表异同。戴改大 。会贞按:《唐志》,下蔡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玉海》二十三引作大 。《方舆纪要》亦作大 ,则天淙字误无疑。《凤台县志》,在今县西北百五十里之黄家渡处,陂形大段尚存。水出分为二流,南为肥水,赵肥水上增夏字云:下鸡水又

会肥水亦增夏字。守敬按:郦氏 水,往往省字以示变化,似不必增。北为鸡陂。会贞按:《唐志》,下蔡西北八十里有鸡陂。即今凤台县西北百十里,跨湿泥河两岸之闻家陂。陂水源今出港河,古自大 出之源久绝。夏肥水东流,朱脱水字,戴、赵增。左合鸡水,水出鸡陂,东流为黄陂,朱无流字,赵同,戴增。守敬按:《唐志》,下蔡西北六十里有黄陂。在今凤台西北九十里,跨湿泥河上,地名岭子头,即陂遗址。又东南流,积为茅陂,守敬按:茅陂在今凤台县西北八十里,跨湿泥河两岸。又东为鸡水。会贞按:今有鸡沟湖在凤台县西北七十里,盖后世鸡水下流所汇也。《吕氏春秋》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投之鸡水是也。守敬按:见《用民》篇。今本《吕氏春秋》作鸂水。《读书杂志 余编》云,《 书治要》引作投之溪水。《论衡 非相》篇,宋人有御马者,不进,刭而弃之沟中。沟与溪同类,则作溪者是也。溪、鸡形近而讹。郦氏因以为思善之鸡水,误矣。今本鸂字亦误。鸡水右会肥水朱右讹作又,赵同,戴改。守敬按:《魏书 任城王子嵩传》,萧衍将曹天宝屯于鸡口,盖鸡水入肥之口也。水自今凤台县西北,东南流,仍于县西北入西肥河。而乱流东注,俱入于淮。会贞按:今西肥河自鹿邑县东南流,经亳州、太和县、涡阳县、阜阳县、颍上县至凤阳县西北入淮。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会贞按:《元和志》,硖石山在下蔡县西南六十里,对岸山上,筑二城以防津要。本此为

说。又云,硖石城,魏诸葛诞反,王昶据硖石以逼诞。晋太元八年,胡彬援寿春,既陷,退保硖石。皆即此城。今考梁尹明世屯东硖石,又赵祖悦袭魏西硖石,尤两岸山上结城之切证。至陈吴明彻军至硖口,克北岸城,南岸守者弃城走,乃东西变言南北耳。在今凤台县西北二十五里。西岸山上有马迹,世传淮南王乘马升僊所在也。今山之东南石上,有大小马迹一十余所,仍今存焉。会贞按:《肥水》篇八公山下, 安白日升天,践石皆陷,人马迹存。此硖石又云乘马升僊,马迹仍存,盖流俗所传异辞也。淮水又北径下蔡县故城东,守敬按:汉县属沛郡,后汉、魏属九江郡,魏因,晋属淮南郡,宋省,后魏复置,为下蔡郡治。今凤台县西北三十里下蔡镇。本州岛来之城也。守敬按:《汉志》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 季札始封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州来矣。守敬按:张聪咸《左传杜注辨证》襄三十一年《传》,延州来季子,《注》,延州来,季札邑。昭二十七年《传》使延州来(季子),[一七]《注》,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其《土地名》又云,延州来阙。此三说皆参错不合。按《礼 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郑《注》,季子让国,居延陵,因号焉。《春秋传》谓延陵,延州来。《正义》,《春秋传》谓延陵延州来,即此《经》,延陵即《左传》延州来,明是一也。检《传》言延州来季子凡三见,不云延陵。《礼 檀弓》、《公羊》、《史记 吴世家》、《汉书 地理志》皆云延陵,不云延州来,[一八]盖州来为吴语之发声也。陵、来又双声。郦元《水经注》以下蔡之州来城为延州来,殊谬。据《汉志》延陵在会稽毗陵,《晋志》毗陵郡有延陵县;《汉志》故州来国在沛郡下蔡,《晋志》

淮南郡有锺离县,故州来邑,风马牛不相及。《史记 索隐》、《元和志》皆沿郦氏之误。会贞按:《寰宇记》延陵县下,亦引顾野王云,吴自有延州来,此地先已封季子,非楚州来邑也。《春秋 哀公二年》,朱哀作襄,《笺》引《左传 哀公二年》云云。戴、赵改。蔡昭侯朱讹作成公。全云:是昭侯,其子乃成侯也,且蔡亦无称公者。戴改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也。守敬按:《史记 管蔡世家》是昭侯,而《集解》引宋忠曰,平侯徙下蔡,异。淮之东岸,又有一城,即下蔡新城也。朱脱即字,赵据《寰宇记》校引增,戴增同。[一九]会贞按:《凤台县志》,下蔡新城在县西北三十八里,淮河东岸,地名月河滩。《齐书》,建元三年,魏攻寿阳,垣崇祖击 之,恐魏人复寇淮北,乃徙下蔡戍于淮东,即此城也。[二〇]《寰宇记》、《舆地广记》但云梁大同中,于硖石山筑城以拒东魏,即今县城。胡氏《通鉴 注》引宋白同。《方舆纪要》引杜佑曰,梁于硖石山下筑城,以拒魏,即下蔡新城,皆误。梁所筑者硖石城,非下蔡城,自下蔡望硖石,正在西南,何云东岸乎?诸书皆未得之目验耳。二城对据,会贞按:此下蔡新旧二城对据,去硖石之城远矣,《注》 水甚明。翼带淮濆。淮水东径八公山北,朱脱公字,戴、赵增。会贞按:山见《肥水》篇。山上有老子庙。淮水历潘城南,置潘溪戍。戍东侧潘溪,吐川纳淮,更相引注。会贞按:《梁书 武帝纪》,普通五年,克魏潘溪,守者弃城走,即此所云潘城、潘溪戍也。潘溪即今凤台县东北境,滨淮北岸卢家湖地,有两溪南流,汇为湖。湖东南出注淮,淮涨则倒灌,

同类推荐
  • 汝坟别业

    汝坟别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咏袜

    咏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意经

    佛说大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ALES FROM TWO HEMISPHERES

    TALES FROM TWO HEMISPHE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热血剑神

    热血剑神

    吴昊穿越到了以武为尊龙腾大陆。天赋是什么?我头顶上的那把燃烧的剑?算什么级别?没有名师指点,没关系,我有武士技能;没有家族供应,没关系,我自己能升级;武器装备什么的更不用担心了,我包袱里的屠龙太丑我都懒得用。热血传奇,热血剑神!!!求动力!求推荐!
  • 麻雀愿你爱我

    麻雀愿你爱我

    愿你爱我我只想你爱我,有错吗?我只想你看看我,有错吗?我只想你心里有我,有错吗?[本书首发汤圆创作.][本书书名.][麻雀]愿你爱我[禁抄袭.禁转载.][毕竟这是我的心血.不能拱手相让.][这里蒋长安.][谢谢.]
  • 恶魔总裁的契约情人

    恶魔总裁的契约情人

    一次偶然的邂逅,她对他使用了防狼杀招,却不想他摇身一变成了她的新任老板,本以为一切都是因缘际会,却不想步步都在他的精心算计之中,她以为她会是他最后一个女人,却不想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昨日誓言依旧,今日他已另娶他人。她含泪转身,发誓今生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痛失所爱,欲爱不能!
  • 洞灵真经注

    洞灵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肆朝爱

    肆朝爱

    讲述了四个朝代不同的爱情,很多人说这四个故事之间有没有联系,其实这并不重要,穿越也好,架空也罢,他们拥有不同的地位和性格,拥有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渴望爱和被爱的心。赫连珊珊和霍去病是欢喜冤家,上官婉儿和长孙无情是心心相印,百花珊和无情是女追男隔层纱,司妍和胤禛是相爱相杀。他们都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有很多种,我们要相信,世上有真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血族之逐光

    血族之逐光

    光明,亘古永存,黑暗,相伴而生,两者也许从来不可分割,却也不相融合。为何被光明灼痛依然不放手。。。
  • 诡三日

    诡三日

    7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开车外出旅游,不幸涉入森林绝境,传言此地阴气过重,常有鬼魂作祟,可好奇心催促七人四处“抓鬼”,就在短短三日内,全部惨死林中,谁知,一切竟是一场惊天阴谋.....
  • 晚次巴陵

    晚次巴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 EXO我曾深爱过的人

    EXO我曾深爱过的人

    都说时光不老,我们我不散,可是,我们怎么就散了呢。或已注定我们不能在一起,忘了我吧。女主还是一个杀手。“权子涵,信不信我一枪崩了你。”“你有本事来啊。”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今已长发及腰,少年人在何方.待你青丝绾正,爱成传说梦已远.“我爱你,再见。”你离开我,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