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100000011

第11章

少阴之脉从足入腹。上循喉咙萦绕舌本。故多咽痛之证。则支别出肺。故间有咳证。今以火气强迫其汗。则热邪挟火力上攻。必为咳。以肺金恶火故也下攻必为利。以火势逼迫。而走空窍故也。内攻必谵语。以火势燔灼而乱神识故也。

小便必难者。见三证皆妨小便。盖肺为火热所伤。则膀胱气化不行。大肠奔迫无度。则水谷并趋一路。心包燔灼不已。

则小肠枯涸必至耳。少阴可强责其汗乎。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强责少阴汗而动其 血势必逆行而上出阳窍以发汗皆阳药故也。或口鼻或耳目。较之从阴窍出者。则倍危矣下厥者。

少阴居中。不得汗而热深也。上竭者。少阴之血。尽从上而越竭矣。少阴本少血。且从上逆。故为难治。然则热在膀胱。

必便血者。岂非以多血。且从便出为顺乎。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太阳之热邪薄于少阴。则阴火挟痰攻咽。所以作痛当用半夏以涤饮。兼桂枝以散邪。甘草以缓急也。若剧者。则咽伤生疮。音声不出为阴邪上结。复与寒下不宜。故用半夏以开结。鸡子以润咽更藉苦酒消肿敛疮。以胜阴热也。胜阴热者。正所以存阴也。饮散则热解。即内经流湿润燥之意。与厥阴喉痹麻黄升麻汤证例同。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腹痛小便不利。少阴热邪也。而下利不止。便脓血。则下焦滑脱矣。滑脱即不可用寒药。故取干姜石脂之辛涩。以散邪固脱而加粳米之甘。以益中虚盖治下必先固中。中气不下坠则滑脱无源而自止。此从治之法也。故注及内台方。谓其用干姜而曰里寒谬矣。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便脓血者可刺。

先下利而后便脓血。则用桃花汤。若不下利。而但便脓血。则可刺经穴以散其热。今不用刺法。当从事白头翁汤。

设更兼咽干心烦不得卧。又须黄连阿胶汤为合法耳。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宜大承气汤。

热邪传入少阴逼迫津水注为自利质清而无滓秽相杂。色青而无黄赤相间。可见阳邪炎威之极反与阴邪无异。但阳邪传自上焦。其人心下必痛口必干燥设系阴邪。则心下满而不痛。口中和而不渴必无此枯槁之象故宜急下以救其阴也。

以上少阴传经热证。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之症自利者。最多虚寒则下利清谷滑脱。则下利脓血。故多用温药传经阳邪内结则自利纯清水温热病则自利作渴并宜下夺清热。此以六七日不大便而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实之证。所以宜急下也。然六七日腹胀不大便何得目之少阴。必在先曾见咽痛。自利烦渴至五六日。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无边际是囗囗热则少阴必无此证当是藏庶学人易于囗囗膀胱之候以膀胱主表故一身。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之血为少阴之热所逼其趋必出二阴之窍以阴主降故也。宜当归四逆和营透表兼疏利膀胱为合法也。

上条少阴热邪转膀胱腑证。

厥阴篇

厥阴篇中次第不一有纯阳无阴之证。有纯阴无阳之证有阴阳差多差少之证。有阳进欲愈之证有阴进未愈之症。大率阳脉阳证当从三阳经治法阴脉阴证合用少阴经治法厥阴见阳为逆愈见阴为难愈。其阴阳错杂不分有必先温其里。后解其表。设见咽喉不利。咳唾脓血。则温法不可用仍当先解其表矣。世医遇厥阴诸证。如涉大洋。茫无边际是以动手即错耳。

以类相聚。分为五截庶学人易于入室也。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下之利不止。( 蛔同)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也。厥阴邪热盛。则肾水为之消。故消而且渴其渴不为水止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者。肝火上乘。肝气通于心也。饥不欲食者。木邪横肆胃土受制也。食则吐 者胃中饥。 臭食则出也。下之利不止者。邪在厥阴下之徒伤阳明。木益乘其所胜是以食则吐 。下之利不止耳。按厥阴原无下法故首先示戒。云下之利不止。盖厥多主下利。下利中伏有死证。中间虽有小承气一法因胃有燥屎。微攻其下非攻厥阴之邪也。厥阴与少阳表里邪在少阳已有三禁。岂厥阴反宜下乎。虽有厥应下之一语乃对发汗而言谓厥应内解其热。不当外发其汗。岂可泥应下。二字。遂犯厥阴之大戒耶。今人每谓伤寒六七日当下。此特指阳邪入腑。而言未尝言邪传厥阴可下也。张卿子曰。尝见厥阴消渴数症舌尽红赤。厥冷脉微渴甚服白虎黄连等汤皆不救。盖厥阴消渴皆是寒热错杂之邪。非纯阳亢热之证岂白虎黄连等药所能治乎。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入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 厥也。 厥者。其人尝吐 。今病者静而复时烦。

此为胃寒。 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 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 。 厥者。乌梅主之。又主久利。

脏厥者。其人阳气素虚。肾脏之真阳衰极。 厥者。始本寒邪因发汗吐下太过。或寒饮蓄积胃中寒热在胃。 不能安而上膈也。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脏厥 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加以趺阳脉不出乃为脏厥。脏厥用附子理中汤及灸法其厥不回者死若是 厥则时烦时止未为死候。但因此而驯至胃中无阳则死也。乌梅丸中酸苦辛温互用以治阴阳错乱之邪。胃中之寒热和而 自安矣厥阴多主下利厥逆。所以久利而变脓血亦不出此主治也。

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 。

病患素有寒饮复发其汗则大损胸中阳气胃中寒饮愈逆致 不安而上出也。后人以理中丸加乌梅治之仍不出仲景之成则耳。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伤寒本自寒下其人下虚也医复吐下之损其胸中阳气内为格拒则阴阳不通食入即吐也寒格更逆吐下。言医不知。又复吐下。是为重虚。故用干姜散逆气而调其阳。辛以散之也。芩连通寒格而调其阴。苦以泄之也。人参益胃气而调其中甘以缓之也。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腹证多属虚寒与实满不同若更转气下趋少腹必因痛而致下利明眼见此自当图功于未着也。按腹痛亦有属火者。其痛必自下逆攻而上。若痛自上而下趋者。定属寒痛无疑。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太阳阳明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为阳气怫郁宜解其表。此下利脉沉迟而面见少赤身见微热者。阴寒格阳于外则身微热。格阳于上则面少赤。仲景以为阳虚者。谓下。无其阳。而反在外在上。故云虚也。虚阳虚于外越上出危候已彰。或其人阳尚有根。或用温药以胜阴助阳阳得复返而与阴争。差可恃以无恐盖阳返虽阴不能格。然阴尚盛亦未肯降必郁冒少顷。然后阳胜。而阴出为汗。邪从外解。自不下利矣。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上条辨证。此条用药两相互发。然不但此也。少阴病下利清谷面色赤者。已用其法矣。要之通之正。所以收之也。

不然。岂有汗出而反加葱之理哉。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此与太阳篇中下利身疼。先里后表之法无异。彼因误下而致下利。此因下利而致腹胀。总之温里为急也。身疼痛。

有表有里。必清便已调其痛仍不减方属于表。太阳条中已悉。故此不赘。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此条重举下利清谷。不可攻表。以示戒。正互明上条所以必先温里。然后攻表之义。见误表其汗。则阳出。而阴气弥塞。胸腹必致胀满而酿变耳。合用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温胃消胀为务也。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凡用吴茱萸汤有三证。一为阳明食谷欲呕。一为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燥欲死。此则干呕吐涎沫头痛经络证候各殊而治则一者。总之下焦浊阴之气上乘于胸中清阳之界。真气反郁在下。不得安其本位。有时欲上不能。但冲动浊气。所以干呕吐涎沫也。头痛者。厥阴之经与督脉会于巅也。食谷欲呕者。浊气在上也。吐利者清气在下也。手足厥冷者。阴寒内盛也。烦燥欲死者。虚阳扰乱也。故主吴茱萸汤以茱萸专主开豁胸中逆气。兼人参姜枣以助胃中之清阳。共襄祛浊之功。由是清阳得以上升。而浊阴自必下降矣。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呕与微热似有表也。脉弱则表邪必不盛。小便利则里邪必不盛可见其呕为阴邪。主干之呕热为阳邪外散之热见厥则阳遭阴掩。其势 危。故为难治非用四逆汤莫可救也。

以上阴进未愈证。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出而热反不去。正恐阳气越出。若内拘急四肢疼。更加下利厥逆恶寒。则在里先是阴寒。急用四逆汤以回其阳而阴邪自散耳。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此证较上条无外热相错。其为阴寒易明。然既云大汗大下利则阴津亦亡。但此际不得不以救阳为急。俟阳回尚可徐救其阴。所以不当牵制也。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六七日不利忽发热而利浑是内阴外阳之象。盖发热而利。里虚而外邪内入也。故曰有阴。汗出不止表虚而内阳外出也故曰外阳此中伏有危机。所以仲景早为回护用温用炙以安其阳。若俟汗出不止乃始图之。则无及矣可见邪乱厥阴其死生全关乎少阴也不然厥阴之热深厥深何反谓之有阴无阳哉。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者。阳气外脱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亡阳不能温养经脉也。故主四逆汤以温之。

且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不止而且下利清谷加之小便复利。津液四脱。里之虚寒极矣况外热而汗大出为阳复。外脱脉微欲绝者。阳气衰微可知。急宜四逆汤复阳为要也。设四逆不足以杀其势。其用通脉四逆具见言外矣。

可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可已下止。当渐向安。不得复有汗出厥而四肢拘急也。今脉微欲绝者则其吐下已断。又为真阳垂绝矣。急宜通脉四逆和复元阳更加猪胆为阴向导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亡血本不宜用姜附以损阴阳虚又不当用归芍以助阴。此以利后恶寒不止。阳气下脱已甚。故用四逆以复阳为急也。

同类推荐
  • 济一子道书十七种

    济一子道书十七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净度三昧经

    净度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匮钩玄

    金匮钩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史稿

    清史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精忠旗

    精忠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逍遥火痞

    逍遥火痞

    他不是一个野心家,却成就了最贪婪的梦。他不是一个思想家,却成就了最纯粹的命。他的命,简单而华丽。他的情,质朴而高尚。
  • 公主拽天下

    公主拽天下

    她本是刚入黑道的一个菜鸟,第一天入黑道便得罪了黑道老大,于是黑道老大派人追杀她,却不想她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给撞死了,而后在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变成了平民家的孩子,有朝一日进皇城,却被认为皇帝遗落在民间的公主。她进了皇宫,很拽的挑衅了太子,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得罪了一堆的人且看黑道菜鸟如何在异世蜕变……
  • 谋士养成计划

    谋士养成计划

    一个身在汉末的世族少年意外的拥有了属于后世的记忆,还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一个古怪系统,于是,少年的成长之路即将开启。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英雄辈出,豪杰并起。想那江东美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卧龙诸葛孔明,隆中笑言天下三分,魏武曹孟德,东临碣石有遗篇......生在这个波涛澎湃的时代里,不仅要做历史的见证者,更要做历史的参与者,一睹这些乱世豪杰的绝代风采。
  • 唯美:月光下的约定

    唯美:月光下的约定

    她,和他们有着特殊的关系,可是因为一场车祸,她忘记了所有……长大以后,她,和他们再遇见,却对他们毫无感觉……
  • 流日

    流日

    沈暮瑭作为一个普通而自卑的文科生,唯一一次英勇救人还落得个尸骨无存。莫名其妙的被召唤到海之国瑶惜,这哪里是海底世界?分明就是陆地嘛!遇到一群不靠谱的古装人士也实在倒霉,而那个不近人情的男生梁修则是最大的麻烦!这里的天空就像个不透明罩子,没有太阳,却依然四季分明。原来的世界是回不去了,但这不是穿越!因为从那面青玉浮雕中还能看到现代世界,那个曾经居住过的小城的样子,和那轮永恒的白日。“从青玉中望去,那明媚火热的朱华宛如柔水秋波般轻轻浮动,水月镜花似的红日没有印象中的伟岸壮丽,但它却是海之国的希望。流日之名,今后,这碎金般流淌的景色也必将成为沈暮瑭心中的圣景。”
  • 一言不合就花招

    一言不合就花招

    格勒斯龙族王者巨位,真的就由一个年轻的女孩来但当?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邪魅老公,咱们走着瞧

    邪魅老公,咱们走着瞧

    第一次见面,他就以为她是个狗仔在偷拍他,整整追了她两条街才放弃,第二次见面,他气冲冲地把她的手机摔了个稀巴烂,第三次见面,他偷吻了她......
  • 王子太野(硬汉出柙系列之三)

    王子太野(硬汉出柙系列之三)

    [花雨授权]庙祝爷爷跟她说,今生的苦难都是菩萨对她的试炼,只要熬过去,未来便会充满希望!但是……这试炼会不会太过高难度呀?连送报纸都能砸到的还是一个西班牙王子!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给我滚出来,单挑! 呜呜呜……
  • 医凌天下:至尊妖娆妻

    医凌天下:至尊妖娆妻

    “御灵御灵,万物皆有灵,那是否可以说,终有一天,我可以掌控万物?”女子狂傲的面容净显风华,然而狂傲还未褪去,只听一声大喝:“小贼哪里跑!留下神兽!”她冤枉啊!不过是被追时不小心掉进了你家供奉的神兽坛里,想要活命自然是驯服呀!既然驯服了,老头你就别追究了,送她一头神兽又如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还之百倍千倍,前世一个医药天才穿越到御灵的世界,看一代神医穿越后的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