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8100000003

第3章

龚颖,邵武人,先仕江南,归朝为侍御史。尝愤叛臣卢绛杀其叔慎仪,又害其家。后绛来陛见,舞蹈次,颖遽前以笏击而踣之。太祖惊问其故,颖曰:「臣为叔父复雠,非有他也。」因俯伏顿首请罪,极言绛狼子野心不可畜。太祖即下令诛绛而赦颖[一]。

颖自负文学,少许可,又谈论多所折难[二]。太宗朝,知朗州[三],士罕造其门,独丁谓贽文求见,颖倒屣延迓[四],酬对终日,以至忘食[五]。曰:「自唐韩、柳后,今得子矣。」异日[六],丁献诗于颖,颖次韵和酬曰:「胆怯何由戴铁冠[七]?祇缘昭代奖孤寒。曲肱未遂违前志,直指无闻是旷官。三署每传朝客说[八],五溪闲凭郡楼看。祝君早得文场隽,况值天阶正舞干。」慎仪亦任江南,为尚书礼部侍郎,崇政殿学士,尝奉使岭表,刘主囚之,踰年不遣。慎仪忧悸不知所出,乃然顶祷佛[九],愿舍宅建寺,庶遂生还。未几,刘主女病,谵语曰:「且急遣龚慎仪归国,不然我即死。」刘主惧遣之,慎仪寻归,以宅为寺,即今邵武玉堂里香严寺是也[一〇]。江南平,以慎仪为歙州刺史,卢绛领叛兵数千入其城,慎仪坐黄堂治事,有绛部曲小校熊进直前刃之,举族遇害,惟二女弗忍杀,携以自随,比入闽中,二女犹记忆乡里,至玉堂香严寺徘徊不前曰:「此是我家,就死足矣。」绛即杀之。里老言慎仪为儿时戏于道傍,有胡僧过目之[一一],曰:「此儿骨法亦贵,但恨有凶相,恐不得令终[一二]。」竟如其言。

五代之际,天下剖裂,太祖启运,虽则下西川,平岭表,收江南,而吴越、荆、闽纳籍归觐,然犹有河东未殄。其后太宗再驾乃始克之,海内自此一统,故因御试进士,乃以「六合为家」为赋题。时进士王世则遽进赋曰:「构尽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帝览之大悦,遂擢为第一人。

是年李巽亦以六合为家赋登第,赋云:「辟八荒而为庭衢,并包有截[一三];用四夷而作藩屏,善闭无关。」此亦善矣,然不若世则之雄壮。巽字仲权,邵武人,以蜃楼、土鼓、周处斩蛟三赋驰名[一四],累举不第,为乡人所侮曰:「李秀才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一五]?」巽亦不较。至是乃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盖国初犹袭唐风[一六],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巽后仕至度支郎中、两浙转运使卒。与王禹偁相友善,今小畜集有送李仲权赴官序,即巽也。

世传潘阆安鸿渐八才子图,皆策蹇重戴,又禹偁赠崔遵度及第诗云[一七]:「且留重戴士风多。」则国初举子犹重戴矣[一八]。

天圣以前,乌帻惟用光纱[一九],自后始用南纱。迨今六十年[二〇],复稍稍用光纱矣。

世传陈执中作相,有婿求差遣,执中曰:「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竟不与。故仁宗朝谏官累言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而仁宗注意愈坚。其后,谏官面论其非,曰:「陛下所以眷执中不替者,得非以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且先帝止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执中何足眷[二一]?」仁宗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然则人臣事主,宜以不欺为先[二二]。

执中好阅人,而解宾王最受知,初为登州黄县令,素不相识,执中一见,即大用,敕举京官,及后作相,又荐馆职,宾王仕至工部侍郎,致政[二三],家雄富[二四],诸子皆京秩,年七十余卒。宾王为人方颐大口,敦庞重厚,左足下有黑子,甚明大。

冯瀛王道诗虽浅近而多谙理[二五],若「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之类,世虽盛传,而罕见其全篇,今并录之。诗曰:「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二六],天道甚分明。」又偶作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二七]。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二八]。」

世讥道依阿诡随,事四朝十一帝,不能死节,而余尝采道所言与其所行[二九],参相考质,则道未尝依阿诡随,其所以免于乱世,盖天幸耳。石晋之末,与虏结衅,惧无敢奉使者,少主批令宰相选人[三〇],道即批奏[三一]:「臣道自去。」举朝失色,皆以谓堕于虎口,而道竟生还。又彭门卒以道为卖己,欲兵之,湘阴公曰:「不干此老子事。」中亦获免。初,郭威遣道迓湘阴,道语威曰:「不知此事由中否?道平生不曾妄语,莫遣道为妄语人。」及周世宗欲收河东,自谓此行若太山压卵,道曰:「不知陛下作得山否?」凡此皆推诚任直,委命而行,即未尝有所顾避依阿也。又虏主尝问道:「万姓纷纷何人救得?」而道发一言以对,不啻活生灵百万。盖俗人徒见道之迹,不知道之心,道迹浊心清,岂世俗所知耶?余尝与富文忠公论道之为人,文忠曰:「此孟子所谓大人也。」

张文定公齐贤,洛阳人,少时家贫,父死,无以葬,有河南县史某甲为办棺敛,公深德之,遂展兄事[三二],虽贵不替。后赵普密荐齐贤于太宗,太宗未用,普具列前事[三三],以为陛下若擢齐贤[三四],则齐贤他日感恩过于此[三五],太宗大悦,未几擢齐贤为相。

齐贤相太宗、真宗,皆以亮直重厚称,及晚娶薛氏妇,真宗不悦。一旦元会上寿,齐贤已微醺,进止失容,坐是谪安州,其麻曰:「仍复酣醟杯觞,欹倾冠弁。」盖为是也。

齐贤常作诗自警[三六],兼遗子孙,虽词语质朴,而事理切当,足为规戒。其诗曰[三七]:「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余尝广其意,就每句一篇,命曰八咏警戒诗,其一云:「慎言浑不畏,言出患常随。须信机枢发[三八],难容驷马追[三九]。三缄事可见,两舌业当知。口是起羞本[四〇],愿君且再思[四一]。」其二云:「忍事有何妨,勿令心火扬。火扬犹可灭,心忿固多伤。堪叹波罗蜜[四二],可怜歌利王[四三]。从心更从刃,字意好端详[四四]。」其三云:「国法须遵守,金科尽诏条。一毫如有犯,三尺不相饶。岂肯容奸黠[四五],何须恃贵骄。自然逢吉庆,神理亦昭昭。」其四云:「人非莫举扬,万事且包荒。殿上便犹掩[四六],车中吐不妨。在他诚所短,于己有何长?须是常规检[四七],回头自忖量。」其五云:「无私仍克己,克己又无私。一事兼修饰,终身在省思[四八]。公清多敛怨,高亢易招危。更切循卑退,方应履坦夷。」其六云:「直道更和光,双修誉乃彰。直须和辅助,和赖直交相[四九]。恃直终多讦[五〇],偏和又少刚。能和又能直,行己自芬芳。」其七云:「此个如端的,除非六句修。永为几杖诫[五一],更遗子孙谋。本立方生道,农勤乃有秋。兹诗虽浅近,至理可推求。」其八云:「天应降吉祥,天理本茫茫。舒惨虽无定,荣枯却有常[五二]。益谦尤效验,福善更昭彰。笼络无疏漏,恢恢网四张[五三]。」

皇佑、嘉佑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驰骛请托,而法官尤甚。有一人号「望火马」,又一人号「日游神」,盖以其日有奔趋[五四],闻风即至,未尝暂息故也。

李侍郎仲容,涛相之后,基德恬退,不与物校,时人目为「李佛子」。享年七十,腊月八日,无疾而逝。观文丁公度为撰墓志,叙其为人曰:「天禧中,士风奔竞,公在文馆,淡然自守,同列中负人伦之鉴者曰:『李公他日名位显,年寿高,我辈俱不及。』迄今皆验。」

太祖庙讳匡胤,语讹近香印,故今世卖香印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五五]。仁宗庙讳祯[五六],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亦此类。

钱武肃王讳镠,至今吴越间谓石榴为金樱,刘家、留家为金家、田家,留住为驻住。又杨行密据江淮,至今民间犹谓蜜为蜂糖。滁人犹谓荇溪为菱溪,则俗语承讳久,未能顿易故也。

刘温叟,父名岳,终身不听乐,不游嵩华[五七],每赴内宴闻钧奏,回则号泣移时,曰[五八]:「若非君命,则不至于是[五九]。」此与唐李贺父名晋肃,贺不敢举进士,事颇相类。

杜祁公衍常言: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则所讳在我而已,他人何预焉[六〇]。故公帅并州,视事未三日,孔目吏请公家讳[六一],公曰[六二]:「下官无所讳,惟讳取枉法赃。」吏悚而退[六三]。

公酷嗜吟咏,致政后,作林下书怀诗,曰:「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雠?双凫乘鴈常深媿,野马黄羊亦过忧。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然余不见野马黄羊事,后读唐张说传乃见之,则所谓「吾肉非黄羊,必不畏吃;血非野马,必不畏刺」是已。

余皇佑壬辰岁取国学解,试律设大法赋,得第一名。枢密邵公亢、翰林贾公黯、密直蔡公抗、修注江公休复为考官[六四],内江公尤见知,语余曰:「满场程试皆使萧何,惟足下使萧规对汉约,足见其追琢细腻。又所问春秋策,对答详备。及赋押秋荼之密,用唐宗赦受缣事[六五],诸君皆不见。云只有秦法繁于秋荼,密于凝脂,然则君何出[六六]?」余避席敛衽,自陈远方寒士,一旦程文,误中甄采。因对曰[六七]:「文选策秀才文有『解秋荼之密网[六八]。』唐宗赦受缣事,出杜佑通典,唐书即入载[六九]。」公大喜,又曰:「满场使次骨,皆作刺骨对凝脂。惟足下用杜周传作次骨,又对吹毛,只这亦堪作解元。」余再三逊谢。是举登科,名在行间,授临汀狱掾。公作诗送余曰:「太学鲁诸生,南州汉掾卿。故乡千里外,丹桂一枝荣。莫叹科名屈,难将力命争。他年重射策,词句太纵横[七〇]。」盖公欲激余应大科故也。枢密邵公亦蒙见知[七一],屡加论荐,常谓余诗浅切,有似白乐天。一日阅相国寺书肆,得冯瀛王诗一帙而归,以语之,公曰:「子诗格似白乐天,今又爱冯瀛王,将来捻取个豁达李老。」(庆历中,京师有民自号「豁达李老」,每好吟诗[七二],而词多鄙俚,故公以戏之。)遂皆大笑。然余赋才鄙拙,不能强为豪爽,今齿已老,而诗格定,时时遣兴,实有李老之风,足见公之知言也。熙宁中,余辟定武,管勾机宜文字,公时牧郓州,附所作诗一大轴,并寄余诗曰:「流年直是隙中驹[七三],别后情怀懒似疏[七四]。天上又颁新岁历,床头未答故人书。殷懃鱼鴈功曹檄[七五],狼籍杯盘上客鱼。好在仲宣家万里,从军苦乐定何如?」未几,公即捐馆,迄今追念知己,每增感怆。

校勘记

[一] 太祖即下令诛绛而赦颖 「而赦颖」,抄本类苑卷五四作「义颖而赦之」。

[二] 少许可又谈论多所折难 原本「可」作「人」,无「又」字,据类苑卷三六、诗话总龟卷一四增改。

[三] 知朗州 诗话总龟卷一四作「知鼎州」。

[四] 颖倒屣延迓 「延迓」,诗话总龟卷一四作「迎迓」。

[五] 以至忘食 诗话总龟卷一四作「至于忘食」。

[六] 异日 抄本、诗话总龟卷一四作「翌日」,类苑卷三六作「翼日」。

[七] 胆怯何由戴铁冠 「戴」,类苑卷三六作「带」。

[八] 三署每传朝客说 「署」,诗话总龟卷一四作「谏」。

[九] 乃然顶祷佛 「祷佛」,抄本作「默祷」。

[一〇]即今邵武玉堂里香严寺是也 「玉」,抄本作「王」。下同。

[一一]有胡僧过目之 抄本作「有胡僧过而相之」。

[一二]恐不得令终 「不」,抄本作「未」。)(

[一三]并包有截 抄本作「包并有截」。

[一四]以蜃楼土鼓周处斩蛟三赋驰名 「土」,抄本作「上」。

[一五]知席帽甚时得离身 诗话总龟卷三九作「不知甚时席帽得离身」。

[一六]盖国初犹袭唐风 诗话总龟卷三九「盖」下有「因」字。

[一七]又禹偁赠崔遵度及第诗云 「度」,原作「庆」,据诗话总龟卷二八、宋史卷四四一崔遵度传改。诗话总龟,「及第」下有「未脱白」三字。

[一八]则国初举子犹重戴矣 「犹」,诗话总龟卷二八作「尤」。

[一九]乌帻惟用光纱 「乌帻」,类苑卷三二、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引作「乌帽」。

[二〇]迨今六十年 类苑卷三二作「迨今几十年」,事物纪原卷二作「迨熙宁中」。

[二一]执中何足眷 「眷」,原作「贵」,据抄本及类苑卷六改。

[二二]宜以不欺为先 类苑卷六「先」下有「也」字。

[二三]致政 抄本作「致仕」。

[二四]家雄富 抄本作「家雄于财」。

[二五]冯瀛王道诗虽浅近而多谙理 「谙」,类苑卷三六作「义」。

[二六]请君观此理 「君」,诗话总龟卷二作「公」。

[二七]未省乾坤陷吉人 「省」,诗话总龟卷二作「必」。)(

[二八]狼虎丛中也立身 诗话总龟卷二「身」下有「达者之言也」五字。

[二九]而余尝采道所言与其所行 抄本作「而余尝采道之所言所行」。

[三〇]少主批令宰相选人 「少主批令」,原本无,据抄本及类说补。

[三一]道即批奏 夏校云:类说有「云」字。

[三二]遂展兄事 抄本作「遂以兄长事之」。

[三三]普具列前事 抄本「普」下有「即」字。

[三四]以为陛下若擢齐贤 「为」,抄本作「谓」。

[三五]则齐贤他日感恩过于此 抄本作「他日感恩当过于此」。

[三六]齐贤常作诗自警 「常」,类苑卷三八作「尝」。

[三七]其诗曰 「诗」,原本无,据抄本及类苑卷三八补。

[三八]须信机枢发 「机枢」,类说、类苑卷三八、诗话总龟卷二作「枢机」。

[三九]难容驷马追 「难」,类说、诗话总龟卷二作「宁」。

[四〇]口是起羞本 「羞」,原作「差」,据抄本及类苑卷三八改。

[四一]愿君且再思 「愿君」,抄本作「中君」,类苑卷三八作「凭君」,诗话总龟卷二作「凭公」。

[四二]堪叹波罗蜜 「蜜」,诗话总龟卷二、类苑卷三八作「密」。抄本「蜜」下有小注「释氏有忍辱波罗蜜」,类苑注作「释氏有忍欲波罗密」。)(

[四三]可怜歌利王 抄本「王」下有小注「歌利王为忍辱仙人」,类苑卷三八注「辱」作「欲」。

[四四]字意好端详 抄本、类苑卷三八、诗话总龟卷二作「字意好消详」,类说作「字意有消详」。

[四五]岂肯容奸黠 「肯容」,抄本、类苑卷三八、诗话总龟卷二作「用夸」。

[四六]殿上便犹掩 「便」,诗话总龟卷二作「涎」。

[四七]须是常规检 「规」,诗话总龟卷二作「拘」。

[四八]终身在省思 「省」,原作「有」,据抄本、类苑卷三八、诗话总龟卷二改。

[四九]和赖直交相 「赖」,诗话总龟卷二作「乃」。

[五〇]恃直终多讦 「讦」,类说、诗话总龟卷二作「忤」。

[五一]永为几杖诫 类说作「永冯几杖力」。

[五二]荣枯却有常 「却」,类说作「自」。

[五三]恢恢网四张 诗话总龟卷二作「恢恢四网张」。

[五四]盖以其日有奔趋 「趋」,类说作「竞」。

[五五]鸣锣而已 「锣」,原作「罗」,据唐宋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类苑卷三二改。

[五六]仁宗庙讳祯 「祯」,原作「贞」,据抄本及宋史仁宗纪改。

[五七]不游嵩华 「华」,事文类聚后集卷三作「岱」。

[五八]曰 类苑卷五四作「以谓」。)(

[五九]则不至于是 「于是」,抄本作「朝廷」。

[六〇]他人何预焉 「他」,类说作「与」。

[六一]孔目吏请公家讳 「孔目吏」,事文类聚后集卷三作「门吏」。

[六二]公曰 事文类聚后集卷三引作「公正色曰」。

[六三]吏悚而退 抄本「悚」下有「然」字。

[六四]枢密邵公亢翰林贾公黯密直蔡公抗修注江公休复为考官「亢」,原本及稗海本作「元」,据抄本、类苑卷四〇及宋史邵亢传改。「抗」,原本及稗海本作「杭」,据抄本、类苑卷四〇及宋史蔡抗传改。「注」,夏校云:原作「撰」,商本作「注」,案宋史江休复传休复未为修撰,曾修起居注,商本是,从改。「考官」,抄本及类苑卷四〇作「考试官」。

[六五]用唐宗赦受缣事 「唐宗」,抄本作「唐太宗」。下同。

[六六]然则君何出 「君」,类苑卷四〇作「各」。

[六七]因对曰 「曰」,原作「自」,据抄本及类苑卷四〇改。

[六八]解秋荼之密网 「解」,文选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作「伤」。

[六九]唐书即入载 「入载」,抄本及类苑卷四〇作「不载」。

[七〇]词句太纵横 抄本作「调笔况纵横」,类苑卷四〇作「词笔况纵横」。

[七一]枢密邵公亦蒙见知 「见知」,原本无,据抄本及类苑卷三六补。)(

[七二]每好吟诗 抄本作「每好吟咏」,类苑卷三六作「每好吟啸」。

[七三]流年直是隙中驹 「直是」,抄本作「直似」,类苑卷三六作「真似」,诗话总龟卷二六作「真是」。

[七四]别后情怀懒似疏 「似」,诗话总龟卷二六作「更」。

[七五]殷懃鱼鴈功曹檄 「鱼」,抄本及诗话总龟卷二六作「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孽气冲霄

    孽气冲霄

    这本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却因为所有生物的大肆破坏,终于引起了世界意志诞生了一丝愤怒!无数万年,世界的中心滋生出了第一缕孽气!又过无数万年,孽气充斥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经过无数万年的繁衍,这个世界的生灵为了延续,那些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强者终于研究出了御史孽气的方式,从而再次鼎盛!而这块大陆也变成了孽灵大陆!我们的故事,便是从一个少年,因为家族遭难,沦为阶下囚,为了带领家族重新崛起而开始发生的。
  • 美女的妖孽保镖

    美女的妖孽保镖

    妖孽保镖进都市,面对风情万种的豪门大小姐,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个妖精我收了!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他用他的热血铁拳,将对手统统踩在脚下。他说,龙就是龙,在哪儿都是君临天下。
  • 冠心病居家自疗手册

    冠心病居家自疗手册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养心”理念和康复步骤,即“认识-理解-接受-行动-坚持”,将饮食调养、科学运动、心理调适、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综合战胜疾病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融合起来,形成了这本冠心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手册。
  • 我宁逆天

    我宁逆天

    曾几何时,剑指苍天,敢问一句,天可逆否?
  • 寄秋轩吟草

    寄秋轩吟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斩瞳之命运战争

    斩瞳之命运战争

    这是一个异世生灵穿越异界,与悲惨命运抗争的故事!在这里有日常——“塔兹米,今天有好吃的么?”塔兹米懒散的回道:“恩,炸酱面。赤瞳,你该减肥了!”少女默不作声的抽出村雨,平静的眼光如同看着死人。感受着惊人的杀气,塔兹米一脸讪笑:“貌似我想起来了,今天的主餐是烤啾啾!”在这里有战斗——冷酷的一笑,少年目光森冷的注视着眼前的杂兵,呢喃自语:“战争要怎样才能结束呢?”顿了下,他的眼神越加冷酷,内心默然:“只有其中一方流干血液才能结束!”自此天空中寒气凝聚,无数寒冰利刃浮现空中,塔兹米右手轻挥,转瞬间眼前只剩下无数残肢断臂。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的神话将由我来创造——塔兹米!
  • 穿越之我欲成仙

    穿越之我欲成仙

    宅男英雄救美不成,遭遇空间裂缝坠入修真界。是延续普通的人生,惶惶度日,还是逆天而行,夺天地之造化,创造不世传奇?我欲成就大道,人挡杀人,仙阻诛仙。
  • 十荒神迹

    十荒神迹

    是棋盘的开始,还是阴谋的落寞;是天意的愚弄,还是人性的使然。光怪陆离的掩盖下,是斑斓的浊心,还是不曾污染的圣灵。上一世,观,圣明德君指点江山;观,成吉思汗戎马生涯,无不对此充满向往与激情。这一世管你是梦幻,是棋盘,是天意。我只知这是我的梦之地。梦之地我携一柄宝剑,斩人间不平;骑一匹骏马,踏心烦之事;穿一袭黑衣,观人间冷暖。看,一个人,一口鼎,一只灵携手踏破九重天,逆翻武道路。交流群:474955784
  • 蛮不讲理

    蛮不讲理

    第一次仰望天空,阿苏勒用指尖挑掉了眼角的眼屎,草原的天空是这么蓝,蓝的什么也看不清。第一次仰望帝都的天空,阿苏勒好奇的眨着眼,帝都的天气是这么好,总是晴天却总是沉闷。第一次仰望这片大陆的天空,阿苏勒努力忍着泪水,大陆的天空是这么平静,里面有那些逝去的影子。第一次站在天空中俯视这个世界,草原还是草原,帝都还是帝都,大陆还是人们的。这世界是我的。可这不是我要的,阿苏勒闭上了眼睛。
  • 七神敕天令

    七神敕天令

    毁灭是文明的宿命。每一个纪元的终结,总有一只黑手在背后推波助澜。腐朽糜烂的气息亘古久远。“我自迷惘中觉醒,然而,尘封的记忆终将会被慢慢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