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1000000040

第40章

我既下四明弘誓文为四。一酬本愿化物二去取三正化物四传释。我既至众生初明酬本愿。何者悲誓利物但为内疾犹重未成化他之法。今修二观调伏取相若薄若尽无知稍破。故言我既调伏。本愿度物今须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二明去取有师言。如病眼见华病瘥本无。众生亦尔妄见诸法。妄惑若灭则无法可除。此是本无法何谓不除法。今言一切众生具十界法无明不了触处病生。若有智慧无碍自在悉为佛事。譬如火是烧法若触烧。如病。谨慎不触即是除病不可除火。除火则失温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因缘三道亦尔。此有去取法不同除也。又火能烧人得法术者入出无碍不须除火。故八万四千烦恼凡夫为之疲劳。诸佛菩萨以为佛事。亦如治眼去病存精。为断病本而教导之者。三正明化物。病本即是一念无明取相。故华严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今谓唯是一念无明取相心作此即三界之病本也。若知无明不起取有即毕故不造新。即是断病本也。何谓病本下四传释文为二。初释出病本二释教化断除。何谓病本者攀缘只是妄念取相。过去无明行合现在爱取有。合过去攀缘为现在病本。现在攀缘为未来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者。过现攀缘皆缘三界。若离三界无别攀缘云。何至无所得。次释教化断除。谓心无所得者无相空慧。不得一念无明取三界相。即心无所得攀缘皆息。如经无所攀缘。谓二见者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即内外见心皆无所得。若心无所得无明取相攀缘皆息。则心水清净珠相自现。若得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是为化物之要道也。文殊下五明勇健心结释前四文为二。一正结释二譬显。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者。结从空入假伏心修一切佛法。结能利益一切众生。如金刚般若云菩萨降伏其心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即是此义。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者。菩提言道若不利物即二乘道菩提名道萨埵名成众生。若不如是为无慧利者。众生不得法施慧利于物无出生死之大益也。譬如胜怨者二譬显菩萨利物勇健心也。爱见之心能化众生入于魔外。即是众生入道之怨菩萨能断其见思是胜怨也。兼除者兼言未正。菩萨法界结惑未尽。由须自行傍兼利物故言兼除。又兼除者在因且兼除众生生死。成佛则究竟为断除也

彼有疾下三明有疾菩萨用中观调伏。前二观为方便。此观即是佛菩提智为断无明自体实疾。故胜鬘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因此发真即开佛知见。亦名一切种智亦名佛眼。是为入不二法门品作本。具如玄义。修此观位约教有三。通教六地断四住七地断尘沙八地道观双流。若别接通八地修中治无明病。九地似解名为闻见。十地发真名为眼见。别教十住已断四住。十行除尘沙。因前解行得修此观。十品似解即是回向。发真入地分破无明。道观双流入萨婆若海。圆教五品即修此观。若生似解得六根净。若能发真即入初住断无明实病。道观双流自然流入乃至等觉无明未尽皆名有疾。以别接通及别断伏皆是方便。今初发心行生修乃至坐道树下。故圆教初心即学中观。文为二。一正明中观二道观双流。初文二。一明观体。二简非。初文二。一明自观二观众生

如我此病非真非有者。是初自观法身有无明自体之病。非真非空非有非假。又非真者非从假入空所治之病。非有者非从空入假所治病也。故前二方便非是正观。因前二空入今中道。四句捡无明毕竟不可得。即知无明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得。是为入不二法门。即见虚空实谛佛性名中道观。玄义具明。如是观者破迷实谛无明之疾

众生疾亦非真非有次观众生。修此观时非但自知疾非真非有知众生亦然。是观众生根本疾也。何者众生本来与菩萨非真非有一如无二不异不别。众生迷故堕二生死。菩萨观照了知十界皆有中道无明之疾。故己他之疾同。是真体一无明也。以此验知。此经观中则无假空而不中

作是下二明简非为三。一约爱见大悲二约禅定三约二智此三非者正就法身二庄严简。初文者若观中道生爱见者。则不能双照二谛。若照二谛亦不照中。今观中道不生爱见。若照中道即能双照不失中道。即是一心三观。即真中观之正体也。此之爱见正约中道。若约二谛属前二观。若就三谛明权实者此是自行权实。何者自行照实谛为实照二谛为权。若约正道生爱见悲即法身有疾此为四。一正明起爱见二释是非三引佛语证四结劝舍。初言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若于中道法身起爱即顺道爱生。名为顶堕。菩萨虽不堕二地障入菩萨位。若用悲心欲拔二边生死苦者。名爱见悲。是则非唯自体成疾。亦定慧大悲双照不明。损方便力障于大用。如身有疾手足萎陀不能营办。正觉之体有爱见患。定慧大悲皆有障也。又如手足有疾亦能累身。若定慧有障能障观体。此正观体若有爱见缘众生者。即爱见悲。非但自体有障。亦障福慧庄严二谛双游普利众生

所以至解缚二明解释。除失显得文为二。一除失二显得。一除失者菩萨断除客尘者。爱见即是无明不有而有。名为客尘。能覆自性之心。若用悲心欲拔众生二边苦者。即于生死有疲厌心。何者观体若有爱见照二谛用则不分明。慈悲外化即有疲怠。如身有疾不欲行涉。此是除失

若能离此无有疲厌者次明显得。若能离此爱见则内观彻双照无滞。无缘大悲化物无惓。如身无疾所作成辨在在所生不为爱见覆者。若断无明爱见则无界外烦恼。慈悲誓愿随有疾众生有缘之处受身化物。自既无分段变易之缚。即能解彼众生之缚。故云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此显得也

如佛至是处三引佛语证释正观义。义既深邃浅行未达各生疑网。是故引证

是故菩萨不应起缚四结劝解释。分明证据有实足以断疑生信。故结劝云不应起缚何谓下二约禅简非显是文为二。一简非二显是。初文者贪着禅味是菩萨缚。缚即是非。若贪著有漏根本十二门禅即随生同居。若贪着无漏观练薰修即随生有余。若贪着九种大禅首楞严等百八三昧即随生果报。皆不免缚

以方便生是菩萨解二约禅显是。若观中道不染前三。誓生三土皆是以方便生。虽生三土无三种缚。能解三土众生之缚故言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又无方便下三约二智明简非文为二。一约修行二智二约真应二智。修行用因真应约果。初文为三。一略用四句标章二四番解释三总结。初标中初两句标实智缚脱章门。次两句标权智缚脱章门如文

何谓至方便解二释前四章门。一释无方便慧缚。谓以爱见心者。修正观时不能体达不生不生不可说。又无助道资发实慧。实慧不发致起爱见。若用此心修行六度。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修三脱门而调伏者。不能发真破无明障显出法身自利利他。即是无方便。慧缚如身有疾不能运为。二释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者。但不以爱见心反前为异。余义并同依前说之。三释无慧方便缚。谓住三毒者此是修观行。不加修真慧破通别三毒。用不净心而入方便。万行无导即是无慧方便缚。如人手足有疾不能安快四释有慧方便解。谓离三毒者。以离三毒反前为异。余同比说。问爱见与三毒何异。答爱见是顺道而起。三毒多着依正而生。问成就众生与殖众德本何异。答利物无缘大悲名成就众生。即是智集唯识通。如是取净土。自行一心具足万行。回向菩提名殖众德本。即是非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

文殊至观诸法三总结劝。有无明实疾。菩萨应如是巧用二智以观诸法。即是以助资正以正导助。此即善用二智自利利他

又复观身下二约真应辨二智文为二。一观身有实疾权疾明二智二观身疾不离不灭明二智。初文又二。初观法身实疾即是实智。次观应身权疾即是权智。何者照实权境随境受名。初文者又复观身无常苦空无我。是名为慧作此观者。前明实慧。观法身理湛然实境。以为实慧。今有疾菩萨法身犹有因疾果疾。是无常等即事不实。即是法性为实慧也。菩萨未证极果。因地法身有常无常。二鸟俱游意在此也

虽身至方便二明照应身权疾之境。即是方便智也。何者虽身有疾即是菩萨法身惑累未尽。犹有无明变易实疾。常在生死者。即是应身常在界内外生死。所以常在者为饶益一切而无厌惓。是名方便。即照权境为权智也

又复下二约观身不离不灭。明二智文为二。一约不离明实智二约不灭明权智。初文者又复观身。身不离病者有疾菩萨观身实相。即是自性清净心不染而染难可了知。若断未尽即是身不离病。又法身大悲同众生疾。法身应疾故言身不离病。病不离身者实疾权疾皆不离法身。而有是病。是身非新非故者无明实疾与本法身无前后。但非始本。众生无始之病非新非故。菩萨同病亦非新故。是名为慧者即实智也。设身有疾而不永灭。二约不灭以明权智。有疾菩萨既住正观不应四大增动。宿业所致。设有重疾即观入法门。故言而不永灭。又设是假设权实二疾皆是假设。实疾即是无明假设。故金光明云。无所有故假名无明。权疾因众生而起亦是假设。而不永灭者亦有实权。实者虽有此疾体疾无疾不断不破。以己之疾愍于彼疾。若观此疾入实相者得无缘大悲。还用利生故不永灭。权者若一段众生疾灭。于余众生犹须为现。故不永灭

文殊师利下二因观成行。此为香积作本。彼明秽净土菩萨之行。为成此义文为二。一结前观以为行本二正明双流之行。初文为三。一明调伏观成二释三结成行本。初文者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亦复不住不调伏心者。上多明不断烦恼。若不得意则纵烦恼。心随妄法还同凡夫

所以至声闻法二明结过释也。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者。一往同愚非即凡愚。如骂人如驴非即驴也。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者。亦一往相似非即同也

是故至菩萨行三结成行本。若离二法纵容得所则是菩萨立行之本。故言是菩萨行

在于下二正明双流行文为五。一双明双流行二单明双流行三约道品正观明双流行四约现相自在明双流行五约依正明双流行。初有三行。在于生死不为污行者。若中观相应入俗不染。住于涅槃不永灭度者。流入偏真而不取证。非凡夫行者流入真也。非贤圣行者入俗自在不同二乘。非垢行者流入真也。非净行者流入俗也

虽过至是菩萨行二单明双流有十五行。虽过魔行而现降众魔者。正观相应能入俗降魔。求一切智者流入真空。不非时求证一切智不堕二地。虽观诸法不生。流入真空虽化二乘不堕二地。虽观十二缘起。本自不生而流入俗谛缘起。起六十二见化诸外道。虽摄一切众生。虽入俗谛用四摄法。摄诸众生入一实谛。和光不同尘故不爱着。虽乐远离。流入真空能远离烦恼生死。而不灰断。虽行三界。虽入俗谛行于三界。即照世谛。而不坏法性即是照真谛也。虽行于空。流入偏真具修万行。如空中种树。虽行无相流入遍真无相不妨度生。虽行无作。流入偏真无作不妨受六道身。虽行无起。流入偏真无起。而起万善。虽行六度。虽入俗谛同六度菩萨。任运圆照众生之心。虽行六通。自然入俗故得五通入真。而不尽漏不同二乘。虽行四无量心。流入梵天行于俗谛。而不受集梵世生死。梵王之身。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虽入俗谛诸禅。而不随禅生色界。不随定生无色界不随解脱生净居。亦不随解脱三昧生有余土

虽行至是菩萨行三约三十七品正观。明双流行。虽行四念处。正观相应自然流入折体念处。见真而不舍俗谛身受心法。虽行四正勤。流入折体正勤见真而不舍俗谛身心精进。虽行四如意足。流入折体如意。见真而能得俗谛自在神通。虽行五根。流入折体五根。见真而能入俗。分别众生诸根利钝。虽行五力。流入折体五力。见真而能求佛照俗十力。虽行七觉分。流入折体七觉。见真而分别佛一切种智。虽行八正道。流入折体八正。见真而乐佛道。虽行止观助道之法。流入事止观助折体见真不入灰断。在俗行化。此则二谛双流皆异二乘。故悉结成菩萨行也

虽行至是菩萨行。四约现相明双流。文有三行。虽行不生不灭者。正观相应流入真谛不生不灭。而现俗谛相好庄严。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流入现外威仪入真。而能入俗不舍一切佛法。此即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声闻。虽随诸法究竟净相。流入平等法界四不可说。而能界内外现身利益

虽观至是菩萨行。五约依正结撮扶成此宗体也。文有二行。虽观等者。若正观相应知常寂光。而能起界内同居净土界外有余果报净土。此结成佛国因果为宗也。虽得等者。若正观相应别入初地圆入初住。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能现八相。而真应未极应修住行乃至等觉诸菩萨道。故言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此结成住不思议解脱之体用也。若诸师不信此经明果外净土法身者。云何消此文

说是至三菩提心第五大段明时众得益。八千天子发菩提心者。菩提心义具如前释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十三

不思议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北方有一叶

    北方有一叶

    “叶虞,你看见我怎么不说话呢?”“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以后每次见到我,都说“说话”这两个字!听明白没!”这是十八岁之前的北六月,张扬任性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手中。那也是十八岁的叶虞,腼腆害羞只有在见到北六月之后的自己仿佛才真正活过。“副总,没什么事我先出去了。”“北六月!有事!我们床上谈!”叶虞最恨北六月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好啊,你越是要逃,我越是要追!这是一个从青葱时代相爱相杀到长大的极度宠文,女主假装高冷,男主无限付出~简介无能!
  • 反噬者

    反噬者

    人定胜天!龙傲麟定会让天下人闻风丧胆。他定会让天下人都败于脚下。
  • 心碎的声音

    心碎的声音

    友情与初恋的终极较量,现实为什么那么残酷?没有!没有!什么都不留下!!!!!为什么?星雨望向天空,为什么我已经做的那么好了?为什么还要被冷漠???一场复仇正悄无声息的展开。。。。。小编初次编书,多多提建议,小编会努力改良,争取编出更好看的小说!!!^_~
  • 妖精妈妈金刚儿

    妖精妈妈金刚儿

    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要和恶势力来对抗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科学的武器在身上身材高高的几十丈不怕苦不怕枪勇敢又强壮打败双面人怪兽都杀光大家都称赞……无敌铁金刚……
  • 撒旦契约:冰山首席的错爱

    撒旦契约:冰山首席的错爱

    六年前的一封信,改变了她的一生,为寻找心爱的哥哥,她来到他的身边,于她而言,他是罂粟,会让人上瘾,却从没有心,她不想碰。可罂粟终究是有毒的,当他对她百般温柔,宠到逆天,她还是上瘾了。然,当她沉沦到无法自拔,把自己交给了他,才发现这只是一场阴谋。面对他的冷酷无情,她心如死灰的看向他:“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眯起双眼,唇角带着嘲讽,一脸不屑:“古悦,从来没有女人敢在我的身边喊着其他男人的名字,你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系列小说《撒旦契约:杠上冷情首席》已完结!
  • 鬼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

    鬼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

    随着猫族族子的出世,举国欢庆,猫族人都在为猫族迎来新生命而感到高兴,在狂欢的派对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却不知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派对结束时,魔师打破了猫族数以百年的结界,出现在王宫中,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国都迷茫这硝烟的味道。显然是为了族子而来的。在紧急时刻,猫族的守护者,发动了未完成的术士,将族子送往了人类的世界。一户人家发现并收养了这个婴儿,这户人家对这个孩子很好,努力给这个孩子家的味道。当初的事情现已过了十几年了。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少年有离奇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世界。他原来的世界,如今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迷茫感,孤独感,恐惧感将他笼罩,他不知何去何从。直到遇到了他们……
  • 别让管理败在穷忙瞎忙上

    别让管理败在穷忙瞎忙上

    在我们身边,不乏夜以继日加班、身先士卒的管理者,他们一边用“拼命三郎”的精神工作,一边抱怨下属的能力不够。也有一些管理者,自己不懂管理瞎指挥,害得员工东跑西颠,还完不成任务,要赔上周末和假期。团队管理的本质不是管理者事必躬亲,什么都懂。不是整个团队以晚下班、常加班为荣,以朝九晚五、准点走为耻。而是要求管理者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忙不是他的功劳,忙不是他做不好管理者的理由。定计划、分任务、跟踪检查,促成团队目标完成,才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
  • 天道纪元

    天道纪元

    大唐四子、道门七真、佛门五苦、魔宗六神,均是惊才绝艳的不世天才,更有大唐小公主、道门师小妃、魔子拓跋羽这样的天之骄子光芒照耀整个世间。他们认为,这天下都是他们的!十六岁少年孤儿叶闲,携鱼龙刀入世,从而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这天下,还说不定是谁的!————————————新书《极品捉鬼道士》已发布,谢谢!
  •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年少轻狂的岁月最让人怀念……早早辍学的我,过早的进入到了这个社会,青春的热血,兄弟的情义,懵懂的恋情,在莽撞与理智之中,我在成长。
  • 本是楚狂人

    本是楚狂人

    “我追了你三生三世,你躲了我三生三世。可你又怎知我等了你十世,轮回了千年。最终沦为你窗前的一枝彼岸,也无怨无悔,至少我曾经拥有过。”男女主千年虐恋,究竟是劫还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