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6800000041

第41章

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仁和李之藻撰《浑天仪说》,发明制造施用之法,文多不载。其制不外于六合、三辰、四游之法。但古法北极出地,铸为定度,此则子午提规,可以随地度高下,于用为便耳。

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兼理历法,请造象限大仪六,纪限大仪三,平悬浑仪三,交食仪一,列宿经纬天球一,万国经纬地球一,平面日晷三,转盘星晷三,候时钟三,望远镜三。报允。已,又言:

定时之法,当议者五事:一曰壶漏,二曰指南针,三曰表臬,四曰仪,五曰晷。

漏壶,水有新旧滑濇则迟疾异,漏管有时塞时磷则缓急异。正漏之初,必于正午初刻。此刻一误,靡所不误。故壶漏特以济晨昏阴晦仪晷表臬所不及,而非定时之本。

指南针,术人用以定南北,辨方正位咸取则焉。然针非指正子午,曩云多偏丙午之间。以法考之,各地不同。在京师则偏东五度四十分。若凭以造晷,冬至午正先天一刻四十四分有奇,夏至午正先天五十一分有奇。

若表臬者,即《考工》匠人置{埶木}之法,识日出入之影,参诸日中之影,以正方位。今法置小表于地平,午正前后累测日影,以求相等之两长影为东西,因得中间最短之影为正子午,其术简甚。

仪者,本台故有立运仪,测验七政高度。臣用以较定子午,于午前屡测太阳高度,因最高之度,即得最短之影,是为南北正线。

既定子午卯酉之正线,因以法分布时刻,加入节气诸线,即成平面日晷。又今所用员石欹晷是为赤道晷,亦用所得正子午线较定。此二晷皆可得天之正时刻,所为昼测日也。若测星之晷,实《周礼》夜考极星之法。然古时北极星正当不动之处,今时久渐移,已去不动处三度有奇,旧法不可复用。故用重盘星晷,上书时刻,下书节气,仰测近极二星即得时刻,所谓夜测星也。

七年,督修历法右参政李天经言:辅臣光启言定时之法,古有壶漏,近有轮钟,二者皆由人力迁就,不如求端于日星,以天合天,乃为本法,特请制日晷、星晷、望远镜三器。臣奉命接管,敢先言其略。

日晷者,砻石为平面,界节气十三线,内冬夏二至各一线,其余日行相等之节气,皆两节气同一线也。平面之周列时刻线,以各节气太阳出入为限。又依京师北极出地度,范为三角铜表置其中。表体之全影指时刻,表中之锐影指节气。

此日晷之大略也。

星晷者,治铜为柱,上安重盘。内盘镌周天度数,列十二宫以分节气,外盘镌列时刻,中横刻一缝,用以窥星。法将外盘子正初刻移对内盘节气,乃转移铜盘北望帝星与句陈大星,使两星同见缝中,即视盘面锐表所指,为正时刻。此星晷之大略也。

若夫望远镜,亦名窥筒,其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两端俱用玻璃,随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炮,有大用焉。

至于日晷、星晷皆用措置得宜,必须筑台,以便安放。

帝命太监卢维宁、魏国徵至局验试用法。

明年,天经又请造沙漏。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厥后周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行始与晷协。天经所请,殆其遗意欤。

夫制器尚象,乃天文家之首务。然精其术者可以因心而作。故西洋人测天之器,其名未易悉数,内浑盖、简平二仪其最精者也。其说具见全书,兹不载。

极度晷影

宣城梅文鼎曰:

极度晷影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影。测得各节气午正之影,亦可知北极之高。然其术非易易也。圭表之法,表短则分秒难明,表长则影虚而淡。郭守敬所以立四丈之表,用影符以取之也。日体甚大,竖表所测者日体上边之影,横表所测者日体下边之影,皆非中心之数,郭守敬所以于表端架横梁以测之也,其术可谓善矣。但其影符之制,用铜片钻针芥之孔,虽前低后仰以向太阳,但太阳之高低每日不同,铜片之欹侧安能俱合。不合则光不透,临时迁就,而日已西移矣。须易铜片以圆木,左右用两板架之,如车轴然,则转动甚易。更易圆孔以直缝,而用始便也。然影符止可去虚淡之弊,而非其本。必须正其表焉,平其圭焉,均其度焉,三者缺一,不可以得影。三者得矣,而人心有粗细,目力有利钝,任事有诚伪,不可不择也。知乎此,庶几晷影可得矣。

西洋之法又有进焉。谓地半径居日天半径千余分之一,则地面所测太阳之高,必少于地心之实高,于是有地半径差之加。近地有清蒙气,能升卑为高,则晷影所推太阳之高,或多于天上之实高,于是又有清蒙差之减。是二差者,皆近地多而渐高渐减,以至于无,地半径差至天顶而无,清蒙差至四十五度而无也。

崇祯初,西洋人测得京省北极出地度分:北京四十度,(周天三百六十度,度六十分立算,下同。)南京三十二度半,山东三十七度,山西三十八度,陕西三十六度,河南三十五度,浙江三十度,江西二十九度,湖广三十一度,四川二十九度,广东二十三度,福建二十六度,广西二十五度,云南二十二度,贵州二十四度。(以上极度,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

又以十二度度六十分之表测京师各节气午正日影:夏至三度三十三分,芒种、小暑三度四十二分,小满、大暑四度十五分,立夏、立秋五度六分,谷雨、处暑六度二十三分,清明、白露八度六分,春、秋分十度四分,惊蛰、寒露十二度二十六分,雨水、霜降十五度五分,立春、立冬十七度四十七分,大寒、小雪二十度四十七分,小寒、大雪二十三度三十分,冬至二十四度四分。

东西偏度

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地所偏之度。凡节气之早晚,月食之先后,胥视此。盖人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为卯酉,以日中为南为午。而东方见日早,西方见日迟。东西相距三十度则差一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巳,西方之午乃东方之未也。)相距九十度则差三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卯,西方之午乃东方之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废材逆天丫环变至尊

    废材逆天丫环变至尊

    她是现代的美食家,外貌在世界勘称第一,拥有绝世容颜完美S身材,是众多男人追捧对象,她的爷爷曾经送给她一枚祖传戒指,说是不要让戒指遇见火否则后果不敢想,她不以为然,在烹饪过程中不小心引燃了厨房,本以为自己会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心爱的厨房中,忽然戒指闪现出一道亮光刺得眼睛很痛很痛。。。。。。。
  • 末秋迟

    末秋迟

    爹娘无故被冤枉,姐弟两被莫名出现的黑衣人带走,接下来,会发生何事?
  •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内容简介:我一定要娶她当我老婆!只因一个人的介入而分手?他(她)生活得怎么样了?不要离开我!我以为我的温暖能给你整个宇宙没想到给你带去痛苦……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 独家侦爱

    独家侦爱

    一场阴谋的开始,谁负了谁?我从不爱你,却让你坠入我所设下的陷阱里。“思语,这言情小说里不都说想找男主复仇,都要睡的吗?”“你怎么不按常理出牌?”骆思语眼里带着邪气凝视着邵言道“邵言,你是我准姐夫,我怎么可能做出这样有违常理的事来?”关于睡这个话题,邵言早就想把她一口口的活吞了,以前没想过那是因为不爱,但是一旦爱上了某个人,想把精神上的与生理上的分清楚,就变得很难!
  • 冥控

    冥控

    在这个世界里,人类被许多生物控制着,如吸血鬼,魔兽,血族。人类只会魔法,而吸血鬼则可以吸收他人之血来强化自身。而魔兽则可以通过传承增强自身实力。而这个世界的霸主——血族则可以杀死别人,通过别人的血精来存放在体内,战斗中使用。而人类只是远古魔法者,虽然拥有强大的法力,但十成觉醒却十分稀少,而全部觉醒的人总会成为一方强者,即使在前期很弱,这样的人被称为冥控。
  • 超时空文明

    超时空文明

    穿越就是最大的金手指,能够在各个世界来回穿越那简直就是无敌的金大腿了。有这种金大腿,哪里还需要什么星际基地?平行宇宙无数位面就是现成的兵工厂。有这种金大腿,哪里还需要唯命是从的生化人?诸多世界中热血的炎黄子孙就是数之不尽的战斗伙伴。谢赫表示:“智慧胜于蛮力,合理利用已有资源远远强过乱开外挂。而我的征途是那星辰大海!”(种田争霸文。适合军事迷和技术流翻看。同时也适合愤青阅读)
  • 萌妻嫁到:夫人,乖乖就擒

    萌妻嫁到:夫人,乖乖就擒

    “萧千叶,我喜欢的人,至始至终都不是你。”看着眼前如胶似漆的身影,她淡漠的扯了扯嘴角,潇洒的转身。五年后,她完美转型归来,重归那个载满所有辛酸,所有悲伤,包括些许欢笑的地方,一切都刚刚好。然而,当霸道沉稳的他出现在她身边时,她平静的生活便一去不复返了——“总监,陆少让您到他办公室一趟。”萧千叶无奈扶额:“陆宸阳,你又来这一套!”萧千叶一把抓起抱枕朝某人砸去,被某人优雅接住,“又?夫人是觉得为夫的招数过于单调了吗?那,夫人,不如我们......”话未说完,高大挺拔的身影已经完全淹没了那道较小的身影......【宠文+甜文,绝对不虐!坑品保证,快来跳~已有完结文《邪帝宠妻:特工狂妃一等一》。】
  • 独宠倾城佳人

    独宠倾城佳人

    她是他的青梅竹马,亦是他的挚爱,他宠她,爱她,却唯独有一个条件,不能离开他,除此之外,他愿意给她他的一切,哪怕是命,也只要她的一句话。
  • 最佳课堂:天文探谜

    最佳课堂:天文探谜

    本套全书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根据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再结合全国中小学各科课本的同步内容编撰而成,是各学科的有益补充和知识范围的深层挖掘,是现代中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百科未解知识之谜,能够增长中小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我们的学校教学都是一些已知的基础文化知识,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和死板,都已有比较科学而清楚的定论,这些知识是前人创造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其实,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在掌握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知识,创造未知的领域,不断推动科学文化知识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