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0100000043

第43章

师子吼品之六

起卷第四劝修文为二。一举法劝。二举人劝。初举法中先问次答。问为三。一问佛性力故应同得涅槃。那有六道差别。二问既有佛性应自得菩提何用修道。三问既有佛性即能吸得菩提。初问先领旨。次作问如文。世尊下第二问又四。一领经。二作譬。三合。四结难如文。若一阐提下。第三问又为三。法譬合如文。次佛答为二。初正答。次总结。初为四。一答同得涅槃难。二答吸取菩提难。三答不须修道难。四重答吸取难。答初有譬合结。譬中先总大意。河边七人咸备手足。手足虽同而有度与不度。次别列七人。初七人者。前二是外凡。次一是内凡。后四是圣人。外凡穷恶阐提。次将立而退故为二人。内凡有五方便。同为一者虽复优劣俱未发真。圣人为四者。声闻不侵习。支佛侵习。菩萨侵习复化众生。佛习气尽。若不作此解无以取异。上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何故不同得涅槃。欲令分明更作一河七人不同。此经前后凡说六河。谓生死涅槃河。烦恼佛性河。善法恶法河。两两相对。生死论得出不得出。涅槃论得入不得入。烦恼论能断不能断。佛性论能见不能见。恶法论能离不能离。善法论至极不至极。此中正明恒河譬生死。迦叶品以大涅槃为河。河中七人离合不同。此文明七人。后品明七众生。此中合四果为一。第四离三乘为三人。后品离四果为四人。合支佛菩萨佛为第七人。至下当更分别。言洗浴者。譬出家受戒自身清净。怖畏寇贼者譬烦恼。采华者二解。一云。七净华即是求因。二云。游诸觉华即是求果。出家应是出河。而言入河者。欲明生死涅槃非迢然别。须于生死中而求涅槃。第一人者下。别列七人。没即阐提。过去乏善宿因既劣。现在无信故不习浮。第二人是将立而退身力大者。过去善深今生不修。名不习浮能断善根。第三人即是得住以譬内凡。没已出者昔日经没。第四人即是四果以譬四方。四方者下文以四方譬四谛。非今用譬。文云。不知出处故观方。以昔不知出处故不观。今知出处故言观方。又不知大乘出处故取小果。第五人即支佛。亦云。观方过于四果。以利根故不取四果。但为自证故言而去。同畏生死故言怖。第六人即菩萨。去不住者不住生死。浅处住者心安生死。从其心边故言浅处。第七人即是佛。善男子生死大河下。第二合譬。先合总譬。畏烦恼贼合前怖畏。发意欲度合前入河。出家剃发合前洗浴。身披法服合前采华。既出家已下。第二合别譬七人。初合常没。即一阐提。此中略合。有六因缘下广合五部僧者。二解。一云。五众向五众边更互说过。二云。是五部律。佛灭度后一百余年育王设会。上座他鞞罗立义。摩诃僧祇大众不同。分为二部。后上座部更生二部。谓雪山。萨婆多。雪山绝后。萨婆多更习僧祇生于三部。谓弥沙塞。昙无德。迦叶遗。就婆多僧祇为五部。如来预见互相是非。大集经亦预指五部。如宗轮论广明分部以为二十。非今文要故不引。第二人下合将立而退。即外凡人亦能断善而不同恒没。第三人者下。此合内凡得住之人。小大两位俱在中者。岂非通教三人共位。若作别义大乘教异不应同位。文云。信如来是一切智常恒无变。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云。此是三乘。初业不愚于法如胜鬘说。此文多有所关。若信如来常不变易众生有佛性。则似别义。以大涅槃心修方便行入方便位。下文须跋得果即是其义。第四人者合四为一。但断正不侵习。第五人是支佛。但侵少许习。第六人是菩萨。能侵多习复化众生。第七人是佛习究竟尽。为此义故。分四人之异。此是通义。既具两文未可专是。今作一种推之只是通义。俱指分段生死为河。以大涅槃心发意求度。而有七种差别不同。同有佛性义。同成涅槃义。亦成答问宜作此说。是恒河边下第三结譬。酬其应同涅槃之问。手足俱备答其佛性是同。习浮不习浮得度不得度。答其不同得涅槃之问。文为二。初明不修不得非如来咎。法譬如文。次明修者必得。举三譬譬之又二。先譬。次合如文。汝言众生下。第二超答第三问又二。初牒问褒贬。若能修者必得不疑是故褒叹。若不肯修自恃有性。欲令吸取者故贬之为非。次譬如有人下。正答中二。初答修者必得故举汲井喻之。井譬五阴身。渴乏譬厌苦求乐。心井深譬身性理远虽不见而必有。汲取譬因修见性。佛性亦尔下合如文。次胡麻下譬不修则不得。合如文。如汝所说世有病人下。第三追答第二问又二。初诃其引经谬。解六住不同。一云。是十住中之第六住。二云。是十地中第六地。此地般若现前有自差之义。佛诃云。我言遇病自差者。为六住菩萨说不为凡人。示其僻引。次譬如虚空下。正答。凡举三譬。有人云。此举世间眼所见空以之为喻。有取真谛空为喻。有云。即是理内非内非外之空。中论云。虚空非有非无非内非外。此譬佛性。次文中云财物者。财在他方虽不现用往取即得。譬佛性虽未能见修之即会。后文中云造业者。造譬初心。业譬修习。果譬见性。其中有六句。一非内。二非外。三非有。四非无。五非本无今有。六非无因出。非此作此受下。二明修者必得。有五句次第释之。一云。非此阴作业此阴受果。若此作此受则是一阴一即是常。又不由此阴而有后阴此则为断。第二句非字冠下。即非此作彼受者。非此阴作业彼阴受果。河西云。人作天受者。则有因而无。果有果而无因。有果无因是常见。有因无果是断见。亦应有彼作此受。无者可解。彼作彼受同第一句。第四无作无受都无因果是则不可。时节和合是第五句。众生佛性下合譬。初合造业六句。但合五不合非无因出。初合第五句。非内非外合第一双。非有非无合第二双。非此非彼下。合第二修者必得感果之相。前有五句今备合。初非彼非此即合两句。非彼是合非彼作彼受。非此即合非此作此受。非余处来即合非此作彼受。非无因缘合上无作无受。亦非一切众生下。合前时节和合而有。善男子下。第四重答第三问。前问答有法说譬说。今直答譬。初非其问次答初非者夫磁石不能吸铁。次何以故下。释不吸意又二。先释次譬。初文者。石无心识宁能吸取。如葵藿无心而随日东西。芭蕉无耳闻雷出华。皆异法出生能随能听。琥珀吸芥亦复如是。安得以此例佛性耶。今释异法出生异法灭坏者。异法有故异法出生。诸法皆为因缘所起。因缘于诸法名之为异。有异因缘便有诸法。故言异法有故异法出生。亦如水土为芽缘。芽与水土何时有心领解生法。云我与汝生汝可受生。但有此异缘芽则得生。亦如水因缘故火便尽灭。水火亦无更相领解我起汝灭。次举葵藿东西向日。岂应有心而作此事。故更为譬。作譬凡举五譬。次磁石吸下又二。初还以譬合譬。次众生佛性下。更以法合所譬之法。即是佛性文为三。一明因不吸果。二明佛性无有住处。三广辨佛性。初文又三初正合磁石之譬。次举十二因缘显无吸之义。无明为因诸行为果。乃至生因死果。无明岂能吸诸行耶。亦如佛性不能吸菩提。三有佛下正显不吸。次善男子若言佛性下。第二明佛性无住处。有法譬合。法可见。如十二因缘下譬又二。先正举譬。次举如来帖譬。如来是举显佛性是举隐。次佛性下合譬如文。譬如四大下。第三广明佛性为四。一明非当非现而说当有。第二明非即非离。第三简邪正。第四广出体性初非当非现约众生当得故名当有。有譬有合。然四大无的一业能感地大。复有一业能感火大。余二亦尔。但听业缘总能感得。佛性亦尔。时至即现故以四大为譬。譬云有轻有重者。风火轻地水重。又言赤白黄黑者此配其色。火赤风白地黄水黑。若配五行火赤金白地黄水黑木青。又小乘中明风无色。大乘明风有色。五行中金在西方主白又主秋。秋气白秋风萧飋故言风白未详。合如文。譬如有王下。二明佛性非即非离。有譬有合。初文中言莱茯根者。尔雅作芦菔。郭注为萝茯。萝茯为正。牵象示众盲者。他作一存一亡释之。头足等皆非象亡也。不离头足等是象存也。佛性非六法亡也。六法之外无别佛性还用六法存也。如此释者不得出于即离两句。况得绝于四句离百非耶。此文双弹即离。非头足为象此弹即也。离是无象此弹离也。头足之中既无有象不可即也。头足之外既无别象不可离也。非即非离非内非外而得言象。众生佛性亦复如是。非即六法非离六法。非内非外故名中道。名为佛性。若取六法为佛性者。乃是众盲之佛性。若离六法为佛性者。如指虚空为佛性。如诸婆罗门所谤为仙豫所害。取不即不离中道为佛性者。如大王臣智所见佛性。若得不即不离意。广历诸法悉是佛性。四无量六度等悉如文。于合文中又二。先总合。次是诸众生下别合。于中又三。先正合。次更举本盲帖合。三结。初正合中六。一一皆三。先合六法。次举譬帖。三结。悉如文。有诸外道下。第三简邪正为二。初简邪我非外道所计。或言常遍或言如芥子。并是邪执。次明正我又二。初明假我。次明真我。初明假我文为二。初法次譬。譬中有六。初后有合中四无合。开善假名有用有名无体。庄严名用体俱有。此两皆不可。若名用体皆有者何谓为假。开善虽无体既有名用亦复非假。观师引中论无我无无我。无我破常无无我破断。亦破即离。为破此等故言我与无我。虽说此二皆是假名。故文中举六譬。譬于假我。如来常住下。第二明真我。此之真我对破妄我毕竟清净。即无我无无我。众生亦应得此真我。大慈大悲下。第四广出佛性又三。初明佛性有八复次。次如我上说下还结是当。三我若说色下结非五阴。前四如文。第五云第四力者。一云。是十力中第四根力。知物根缘化道之要。二云。别有名教。一信力。二忍力。三定力。四善权力。善权力者。化道便故。故言第四力。第六云。十二因缘即佛性者。于他两解并皆不便。一云。十二因缘是观智。何得有境界性。二云。是果性此亦不可。今明十二因缘是佛性别有所出(云云)。余二如文。善男子若诸众生下。第二总结酬前问又三。初结问不须修道。次若诸众生下结劝。三佛性不可思议下结叹为二。初佛叹。次师子吼叹。师子吼言云何不退下。第二以见佛性人劝修。有问有答。问如文。佛答有三。一自试其心。二为物受苦。三用六度化他。初一是自行。后二是化他。初自试者犹是浅行。深者不俟言。粟[序-予+禾]者人读为和音非也。复云黎音。复云[序-予+禾]音。寻检无此字。善男子菩萨为破下。二明为物受苦。复次菩萨下。三明六度化他如文。复次菩萨下。品中大段第二叹教为三。一叹弘经人即菩萨也。二叹所弘法。即涅槃教也。三叹说教主即是如来。教不自弘。弘之在人。教不自宣。宣之由佛。故相因而叹。亦是称叹三宝初。文二。前总略叹。次广释。初略叹中二。初通叹菩萨。次别叹补处。诸大士谦劳勤苦。利益众生是故叹之。补处方绍尊位是故别叹。初有九复次。通叹如文。次受后边身下。别叹有七复次。第二文中云三事胜者。欲天之中此天命定。人中郁单越命定。将梵足之为七。此天处中。文中云。或怖或悎。旧云。盍音是教音。中寺安法师问王俭。俭是僧达之子博学有名。古人作教字穴下竖心。边安告今人省穴单作耳。善男子下二叹经为二。先叹。次料简。初文法譬合。法可见。次譬中云深难得底者。人解云。竖论唯常乐我净。不得有无常苦等。横论具常无常等。故言深难得底。此亦不然。经但云深那作单解。今谓常无常非常非无常。不一不二不可思议。是故云深耳(云云)。合如文。师子吼言下二料简。有问有答。问从前深难得底不生不灭。不三种生独一种耶。佛答初总明不受卵湿二生。次别明不受化生(云云)。尔时师子吼下。三偈叹说经主。四十行偈。初两行请求说。中三十七行叹。三一行结(云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谁将成为下一个亡女

    谁将成为下一个亡女

    你说,我们还会再相见吗?你说,我们为什么会相遇?你说,我们,是不是一直都会是最好的自己呢?你还会再来吗?我想遇见你。
  • 灰姑娘华丽变身记

    灰姑娘华丽变身记

    她是一个插班生,父母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用多年的积蓄买了套小户型房子,每个月勤勤恳恳工作,但是挣到的钱也仅够还房贷和一家的生活费,她有一双爱笑的眼睛、嘴巴常常都是弯弯的笑着翘起来的,她的宣言是:天塌下来也要笑着去顶起来,她还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女孩。他是一个班主任的得意门生,众多女生的男神,白皙的皮肤、180cm的个头、犀利的眼神、帅气的脸,雄厚的家底,阳光集团的唯一继承人,从小他的目标就是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阳光集团的产品,他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和睿智。本应两个世界的人,因小摩擦开始他便认定她就是他未来孩子的妈,于是打造她成为他的主要任务,而她始终认为门当户对比较适合…..
  • 第二罪恶

    第二罪恶

    叶千寻脱离国际罪犯的生涯,回国当了刑警。本想过回普通人生活的他,查案时却屡遭诡异情况,不得不成为修行界的一名执法者。自此,各种修行界罪犯层出不穷,和尚、道士、巫术、蛊术、出马仙、鬼修。。。。。。而叶千寻自己,也身陷阴谋之中。从科技文明下的罪犯圈,混到了修行界的执法圈,叶千寻带领包括两个美女,一个和尚的行动组,成为最不守规矩的执法者。修行界的执法圈头疼,修行界的罪犯圈也头疼。
  • 魔能世纪

    魔能世纪

    第一纪,他是时间之主神国内的首席时官。第二纪,他是天空图书馆最初和最后的馆长。现在,当诸神早已陨落,奥术的光辉也不再闪耀之时,他再一次从纪元变迁的沉眠中被惊醒。他是林恩,撬动世界的永生者。
  • 闺中密友:筝的有坑

    闺中密友:筝的有坑

    她们有个自的生活,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有各自的悲欢离合,她们从来没有去担心过有一天彼此的众叛亲离,不敢期待还能够在有一天一起喝口茶说过去的事情。每天晚上9点更新
  • On The Firing Line

    On The Firing 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宠妻百分百

    总裁宠妻百分百

    送个外卖而已,遇上神经病男人,被欺负得一塌糊涂。想忘记那些黑历史,再也不要看见那个瘟神,可总裁大人偏偏阴魂不散的找上门来。高高在上的总裁大人也会遭遇催婚,干脆把小丫头娶回来好好调教。可是,这丫头简直就是制造麻烦的专业户。放下几千亿的生意给她善后不说,还要陪着她一起丢人现眼。苍天啊!咦!这是神马情况?小丫头竟然桃花连连,送情书的、送玫瑰的,还有送房产证求婚的……愁的总裁大人要吐血了!神啊!那是我的私宠小娇妻,谁都不许染指!
  • 捡个宝镜有乾坤

    捡个宝镜有乾坤

    一面宝镜,内含十万文明,让关天铭从一名普通的医科大学学生,成就与众不同的人生。
  • 我爸是异界大佬

    我爸是异界大佬

    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小到买房啃老,大到“我爸是李刚”都离不开拼爹。自从那位来自异界的魔帝老爹找上门后,赵昊对各种二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请不要逼我拼爹,那结果你们承受不起。(PS:本书不是您想象中的装逼打脸类型,不信就点进去看。书友群:497431502)
  • 儿童职业启蒙120:我的第一本职业体验书

    儿童职业启蒙120:我的第一本职业体验书

    本书紧扣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五个小伙伴、四个大家庭的生活故事为主,为孩子介绍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职业。本书分为四个篇章,分别帮助孩子了解各种熟悉的职业、佩服的职业、有趣的职业以及好奇的职业,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亲身体验各种职业的乐趣。本书涵盖上百种职业,不仅有妙趣横生的成长故事,而且配有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孩子在了解职业知识的同时,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并且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