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0100000025

第25章

梵行品

诸师。谓梵行四心为体。圣行三品为体。引经云。说四无量是梵天道名转梵轮。说四谛是第一义天道名转法轮。又师言。慧定戒为梵行体。七善悉知知即慧也。四心是十二门禅即定也。后明持戒得失即是戒也。若然与圣行何异。异者梵是化他圣是自行圣。以慧为正。戒定相成梵以戒为正慧定相成。圣是圣人所行。梵是净道。道通凡圣。圣先戒后慧。梵先慧后戒。是为梵圣异也。又师言。因果是梵行体。梵者言净是涅槃因。能得涅槃故以因果为梵行体。义皆不然。若四心为体。斯乃梵天道。非大涅槃。若三品为体。虽异圣行不出二乘。非大涅槃。因果为体者尚存因果。云何名净非大涅槃。若非大涅槃是谁梵行名义无取故皆不用。今言梵者名净。净义有三。谓净净。不净净。非净净非不净净。云何净净。所谓七善四无量心三品六念。如是等法悉是出世涅槃净道。今以梵行遍净诸净。文云。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是名净净。云何不净净。我说是慈有无量门。所谓。神通。调象。调狂。治眼。治创。慈游世间悲入汤镬。慈善根力无所不现。使诸不净悉皆得净。是名不净净。云何非净净非不净净。所谓大乘大般涅槃。非因非果非自非他。非染非净毕竟清净。即是如来常乐我净。文云。慈若有无是有是无是声闻慈。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是如来慈。如来慈者乃是非净净非不净净。若此三慈纵横并别。非妙非净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可思议。乃得名为清净梵行。从三得名名梵行品。文为二。初明梵行。次叹经。初梵行为三。先七善。次四心三持戒。初七善中二。初征次释。释中三标释结。标则标章。唱数列名。此七善者。前三通自他。次两专自行。后两是化他。若旁正言之。正是化他旁是自行。释中二。初明别七善。次明圆七善。别七善中即为七章。初释知法者。法通自他。以知法故能自行化他。此章亦有标释结。初标如文。次释中二。先列。次释。释中十二部经为十二段。初云修多罗者。旧云。无翻五义训释。或云。契经是用此代彼。或云。契经是正翻。开善云。但通无别。庄严云。有别即是偈颂长行。引成论云。祇夜颂修多罗。祇夜者。具足应云路伽祇夜。祇夜翻为句亦云颂。开善云等句。庄严云等颂光宅云重颂。是颂长行之偈。受记者。梵云和伽罗那。论云解义经。此翻受记。即授六道三乘等记。伽陀经。一云不等句。二云不等颂。三云直偈。即孤起偈。所言除修多罗者。除别相被颂长行。又言及诸戒律者。又除戒律中有此偈。知前有长行。无长行者即是孤起。优陀那。论云。无颂之长行。经云。无问自说因缘。此偈出法句。尼陀那论云。本末次第即因缘经阿波陀那。论云。即譬喻经。伊帝目多伽。论云。一竹伊帝目多伽。开善翻如是语。庄严翻为本事。言我所说名界经者。各有界别。欲明各有封印。名如是语。阇陀伽。论云本生。然本生本事不异。即合第九为本生。第八为如是语。开异者第八名本事。第九名本生。毗佛略者。论云广。今经方广。亦云鞞佛略。直广是小乘中名。方广是大乘中名。阿浮达磨即未曾有。优波提舍。即论义。亦云大教。亦云解义。大乘中没解义名。光宅。以前和伽罗那名解义。谓解受记义(云云)。菩萨若能下。是第三总结。次释知义者。即知十二部经所诠之理。今明此解极略应言解十二部经空平等义。又于一句解无量义。又解毕竟清净义。若解三义义势则周。第三知时。如是时中任布施善即是化他。余句多是自行。四释知足下。两善是自我。五自知者。谛视善不善。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六云何知众下。两善皆属化他。知众者应备知十法界众。文中略举人及二乘。于一一众施三业化。但略举身口。又化他多用身口。少用意是故略之。七知尊卑者。应备知十界尊卑。文亦简略。不信是阐提。即地狱界。此则极卑。不往僧坊。无事中福德。即饿鬼界。不礼拜是憍慢。即畜生界。不听法不受法训。谄曲很戾即修罗界。不至心听散善不专即人界。不思义者虽至心听不能思义是天法界。不能修行。但有闻思。无有修慧。是二乘方便道浅劣皆卑。但求小乘无大志愿。虽复发真此亦为卑。若求大乘此乃为尊。次第相望乃至圆别。是佛菩萨界。如是节节迭为尊卑。善男子去。即第二明圆七善举两譬者。如意珠譬圆生善。甘露譬圆灭恶。一善一切善无善不备。一灭一切灭无恶不除。故举两譬。先譬。次合譬可见。次如是下合譬云。于人天中最尊最胜。若直以世人天解者未为允当。于贤圣人天中尊胜乃应合文。善男子是名下。第三总结。能具七善即梵行中之一品。第二明四无量心者亦名四等。无量从境。四等从心。何者前境非一故名无量。在境虽多。我心一相故名为等。通而为言。境亦名等。心亦无量(云云)。文为二。初明四心。后明心果。初辨四心又二。先明次第四。后明圆四。次第又三。一略标。二论义。三领解。初标如文。次迦叶下论义。先问次答。问开五难。一难四心应三。二难四心应一。三重难四心应三。四难四心应二。五重难四心应一。合而言之亦成三难。第一与第三难四令三。第二与第五难四令一。第四一难难四令二。且依经文而分五难。第一以两心无异同能治嗔应同是一。喜能与乐舍能除痴。是故但三不应有四。慈有三缘下。第二皆同有三难令唯一。先唱三缘。次释三心。三缘深浅但为一义。然约境虽异缘心无别。如缘贫穷即众生缘。知此贫人应须衣食即是法缘。若知众生须知如来受第一乐。则无所须即是无缘。能缘既一不应有四故只是一缘五阴名众生缘者。五阴从何而生。缘所须物而施与之。是名法缘。若缘如来不须此物。即是无缘。欲明缘境心遍。乃至上缘于佛况复余境。慈之所缘下。第三举三缘难。众生境浅法空则深。无缘两无是故极深。既有三缘宁得有四只应有三。成论人云。缘生是生空。缘法是法空。缘如来是平等空。此失文意。文云。缘众生者。缘于父母妻子愿与其乐。何时云空。人有二种下第四难。人有二种。见行利根。爱行钝根。利人好嗔为教钝者。十遍不解是故生嗔。为此义故须修慈悲以舍嗔心。钝见利者恒生嫉妒。所以令其修于喜舍即除嫉妒。若尔只见有二不应有四。夫无量者下。第二以名字离合作难既言无量岂得唯四。既其但四不应无量。若无量者唯应是一。次如来答为二。先破定四之执。次答无四之难。初有三。一明教门广略不定。二明反常不定。三明治惑不定。既其不定何必须四。初约十二因缘不定为答。或十一乃至二一因缘。随机利益不可为定。除生一法者。河西云。萨遮尼揵。聪明鍱腹。头戴火冠来至佛所。其心高逸不听佛法。密迹杵拟怖方听法。其父是梵志母是尼揵。俱共出家。以从非法父母生故。唯此为耻。余无所惮佛将护之。故除生一法唯说十一。为迦叶说。以辟支根利复无忌讳。具说十二。善男子如来方便下。第二反常不定。或谓口密不定。佛实具足常乐我净。亦说无常不净。生死实是无常不净。亦说常乐我净。善男子或有众生下。第三治惑不定。谓身密不定。作转轮王施财是舍。与五欲乐是喜。作仆使趋走是慈。诃谏是悲。善男子是无量下。第二答无四之问。又二。前总后别。总又二。初举二事。次总非前问。举二事者。前举体异。次明用异。初体异者。得报不同。慈得遍净。悲得空处。喜得识处。舍得不用处。处异故治惑不同。如是无量伴类下。第二明用异者。贪取人物。慈与人物。嗔与人苦。悲拔人苦。嫉忌人乐。喜与人乐。痴长憎爱。舍亡爱憎。以是义故下。二总结前非。非一者非第二第五。非二者非第四。非三者非第一。第三如汝所说下。第二别答五问即为五章。此初答第一治惑难唯三无四。今明。虽同治嗔。嗔有轻重。是故成四。有六复次如文。是故迦叶是无量下。答第二同缘难。治惑不同伴类有四。何得令同。有三缘但共为一。复以器下。答第三浅深难。难令有三。今明随用有四。岂逐行为三。或言器是境。以行分别下。答第四据人利钝难。欲明虽有两人而有四行不得为二。以无量故下。答第五名字难为二。初列四章门。次广解释。欲明无量有四句。何妨得有四种无量。迦叶白佛下。第三领解如文。世尊颇有菩萨下。第二明不次第即圆四心又二。初料简小慈。次显大慈。此之大小小亦不小。不可以凡夫为小二乘为大。二乘为小菩萨为大。何以故凡夫二乘俱不住于大涅槃故。今以次第慈为小。不次第慈为大。此两俱住大涅槃故。有人。以似为小真为大。此亦不然。次第似真俱小。不次第似真俱大。故简小有两问答。初问有菩萨住大涅槃有慈悲心。非是大慈心不此正问次第梵行。次佛答为三。一唱有。二释有。三结有。初倡如文。次释有中二。先出境。次明观。初境有九品。冤亲中人各有三品。或谓中人唯一但七。中人于我无冤无亲不须开三。一往如此。然此中人不无愚智贵贱之殊。故可分三便成九境即有九慈。次是菩萨下正明修观。若全未修。但欲与其三亲三乐三冤三苦。三种中人不与苦乐。若初修慈。于三亲中与三品乐。于三中人与三品乐。于三冤人上冤与下乐。中冤与中乐。下冤与上乐。第二修时。上冤与中乐。中下两冤与其上乐。第三修时。三冤并与上乐。未是亲中三种之乐。第四修时。即以中人下乐并与三冤。第五修时。以中人中乐并与三冤。第六修时以中人上乐并与三冤。第七修时。以三亲下乐并与三冤。第八修时。以三亲中乐并与三冤。第九修时。以三亲上乐并与三冤。是名上冤与增上乐。尔时得名慈心成就。又直取三品乐与九种境。初入观时三亲与三乐。第二时中亲与上乐。下亲与中乐。第三时下亲与上乐。第四时下中人与下乐。第五时下中人与中乐。第六时下中人与上乐。第七时上冤与下乐。第八时上冤与中乐。第九时上冤与上乐。是名慈心成就。今文中但略有四番入观。初番三亲等与上乐。此总三亲以为一番。别开三冤以为三番。若明修观实有九品修习不同。而今文中但明三品。善男子是名得慈下。第三结有。世尊何缘下。是第二番亦先问。次答。答为三。一倡难成。二释。三结。初文但次何以故下释先法。次譬凡举四譬如文。惑强慈弱不得名大。达惑慈成方名大慈。以是义下第三结。善男子菩萨住初地下。是第二显大明圆四心方是大慈。文为二。一明大慈。二明虚实。初大慈又三。一正明大慈。二明兼用。三明善本。初正明大慈又三。谓倡释结。初倡如文。次释中意者。上来于上冤与上乐。未于阐提与其上乐。今此圆慈。缘于阐提。但见实相不见其过。故不生嗔方是大慈。三结如文。善男子为诸众生下。是第二明慈兼用者。若慈但与乐悲唯拔苦则非兼用。今明慈亦拔苦悲亦与乐。舍中亦二如文。唯四无量心下。第三明善本为三。初为六度本。次为发心本。三自相本。迦叶白佛下。第二明虚实开善谓为实观亦先问。次答。问为三。一夺难。二纵难。三遮难。初夺难者又二。先法。次譬。初法者明虽欲拔苦实未拔苦。皆是虚言。虽欲与乐。实不得乐。此是假说。次举譬显。亦如比丘作假想观。观羹为薉而实非薉。虽言与乐实不得乐。世尊若非虚妄下。第二纵难。纵有实益何以不见得安乐者。若实与乐今佛菩萨无量无边。何以不见与众生乐。若当真实下。第三遮难。佛若答言是虚无实如来亦由往昔行慈得为梵主。最胜最上何得无益。是故遮云。不得无益故名遮难。次佛言善男子下。答前三难。初答遮难。次答夺难。三答纵难。初答遮难为二。先叹其遮。次正答。答中四偈为三。初一行明大慈。次一行大悲。三两行格量。实能与乐功福无量。善男子夫修慈者下。二答夺难。又二。初倡真实。故举声闻假想之非。显菩萨是实。云何知耶。第二广明是实。又五。一实能转境。二实能治惑。三实能善本。四实能遍诸法。五实不可思议。初为三。一倡。二释。三结。初如文。释中意者。解此有二。一实能转境。二但能令见。若转金为土则可实转。若令众生为非众生但能令见。一师云。经云能成。云何二解。菩萨非但能转金成土亦转众生成非众生。非众生者即是草木。转非众生成于众生。若言众生本来虚妄无所有者。当知众生有非众生。若言诸法有安乐性。即非众生亦是众生。情与无情有性无性准此可知。私问。若众生与非众生实更互转。情作无情无情作情是义难信。若不实转圣力徒施。总而言之只是诸佛菩萨。自既依正。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能令众生亦复如是。此则永转。若暂转者。不无斯义。亦令转者不自觉知。况复慈即如来如来即慈。慈即佛性佛性即诸法。敬请后德思之思之。复次善男子下。第二明实能治惑。又三。谓倡释结。旧云。四等但是功德猗乐相伏非究竟断。此中四等即是般若即是能断。复次善男子四无量下。第三明实为善本。又二。先明能为大乘善本。次明能为三乘善本。初又二。初明通为一切善本。次明能为布施之本。初文可见。善男子菩萨下。二偏明为布施之本。又五。一正施本。二无相为得。三有相为失。四明一心即四心。五广发誓愿。初明施本举八事。为下八事作本。如是施时下。第二明无相为得。又三。初总。次别。三结。初如文。次别中云。不见因果者。施时是因。得报是果。得果是常。不得是断。菩萨皆不作如此施。三虽复下结如文。善男子菩萨若见下。第三明有相为失为三。法譬合。法如文。譬中。人譬浅行菩萨。箭譬悭起。眷属请医譬知识劝施。言且待者。譬不肯时施。我当观者。取相分别。毒箭谁射。譬分别福田若持若犯。何箭竹柳。譬分别施物何物可舍何物不可。所有毒者。譬执施之人竟不知施。而命终者。既不得施为悭所蔽断善根命。合譬如文。复次善男子下。第四一心即四。显圆慈相。明行施时具有四等。施时生慈及以起悲施时心喜施已是舍。菩萨于慈心中下。第五广发誓愿。凡有八重。初明施食乃至灯明。初三如文。第四施衣云离身一尺六寸者。一依理云。裂诸见衣除十六知见。二依事云。面各四寸即一尺六。第五施华香中云无戒者。是无戒之戒非是不受及受不得之无。华严云。如虚空戒无所依戒。大集云。无所住戒见住戒非故。言无作戒者非是非色非心之无作。乃是此戒。不作生死涅槃之戒。余如文。善男子一切声闻下第二为三乘本。又三。初明三乘。次一切法。三总结。以此章用慈摄一切法无法不遍。圆慈之义转更明显。然善本者。即是利他。利他之中慈悲最胜。初文即是三乘。菩萨摩诃下。第二别列一切法。不净与出入息即是二甘露门。七方便者数师云。一不净。二别相。三总相。四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论师云。一色苦。二色集。三色灭。四色道。五色过。六色味。七色出。三观处者。谓苦无常无我。此小乘名。若大乘者。观十二因缘苦业烦恼。以为三观。又璎珞云。明三观者。二谛观。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观(云云)。无争有三解。一云。慈心成故无争。二云。空解明故无争。三云。随心觉照与物不争。本际智者二解。一空解为本际故。阿若憍陈如。名了本际。二以边际智。缘延促自在为本际智。以是义下。第三总结。善男子能为善者下。是第四实遍即是诸善。亦是遍于一切善法。明圆慈转显。又二。先明即大乘诸善。一十五句。次明即小乘诸善。有十六句。初十五句。句句中皆结是如来慈。慈若无常下。是第二遍小乘善法十六句。亦句句后皆结是声闻慈。善男子慈若有无下。第五明实不可思议。又四。一叹大慈体。二叹行慈人。三叹诠慈教。即大涅槃。四叹说慈主。初叹慈体。旧有三解。一云。众生慈缘有。法缘缘无。无缘缘非有非无。二云。初地至三地。空心多故是无。四地至七地。有心多故是有。八地至十地。有无并观故云非有非无。三云。同据佛果妙有故是有。无生死界故是无。冥真故非有非无。今言不然。缘五阴法如何是无。若是无者即应入真。既不入真何得是无。有若是无。无缘何异。又初地至三地。岂一向空。又非有无岂皆佛地。今文叹于行慈之人。但行慈者皆有双非。不必唯佛此乃正明梵行中意。若缘净净是无。若缘不净净是有。若缘非净非不净。是非有非无。不并不别。又缘于三谛。缘真故无缘。俗故有缘。中故非有非无。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道义。问四句是戏论何以释经。答定性四句即是戏论。假名四句非是戏论。菩萨住于下。第二叹行慈人。是大涅槃下。第三叹诠慈之教。诸佛如来下。第四叹说慈之主。迦叶白佛下。第三追答第二纵难。前难云。慈悲若实应有利益。故更牒问请答。还复进退两难一就实修慈为难。若佛实修应与众生。何以众生不得慈益。若慈不能与众生益。慈即无用。答又三。初明实有益。二引事证。三结叹不思议。初又三。前倡有益。次善男子下释益。三以是义故下结益。初如文。次释益。若定业不转则不得益。若不定业则得益也。虽是定业若修善者还成不定。如定寿八十此不可转。若中间非横慈即益之。云何定业。如初兴杀起重毒害。杀时决定杀后畅快。并起恚心。此业即定则不能与乐。若不定者慈能与乐。问业自不定自应得乐。何须慈与。答业虽不定或转成定。若得慈益转重为轻。见虎豹等自然生怖者。喻行慈者人见生喜。善男子我说是慈有无量门下。第二引事为证。凡举八事慈运神通以救众生。初事中文云。谓呼是血者。有三解。此是十二年前未制坏色故纯着赤。二云。五部不同。十诵一衣三种杂点。五分四分三随着一。谓青泥木兰。木兰赤色。三云三色。衣中一衣即用三色点之。如大豆许。但诸弟子并着点衣但其点虽小遥望犹赤。次五事可见。第七事初云憍萨罗舍卫者。或有言是一国异名。或云。憍萨是附庸国。其国有贼故波斯遣兵。善男子下第三结叹。夫无量者。不可思议乃是通叹菩萨所行。不可思议叹次第慈。诸佛所行即叹圆慈。是大乘典即是叹教。皆不思议俱会一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说不可量

同类推荐
  • 小儿初生护养门

    小儿初生护养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南夷风土记

    西南夷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养疴漫笔

    养疴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忠介公集

    海忠介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行集

    正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的大师之路

    我的大师之路

    我是一个宅男,我在玩LOL,我要上大师,但是我现在只有青铜五。我不知道本文有多长,但是我感觉应该不会短,因为我要上大师很难,我已三年青铜。
  •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想了解更多真实大学生活,请关注,我的《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 陆地王者

    陆地王者

    每篇只有一个故事。陆仙一个神奇的人不停的转战不同维度的宇宙。
  • 神域邪帝

    神域邪帝

    九天云霄,千里江山,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在遥远的九天之上,有一座天庭,统治四方,神帝,与各方天帝携手管理人间,天庭,为神帝解忧,三生三世的情缘,斩不断,切不开!修仙的绝佳!
  • 夜少的专属宠妻

    夜少的专属宠妻

    一夜错乱,她从此被腹黑霸道的夜少盯上。她揉着酸疼的腰,说好的温柔呢……
  • 冥府血狱

    冥府血狱

    冥府,一个被贴上死亡标签的地方。出身于冥府的人,都是经历过地狱的死亡使者。但是,其中有一个人,他,就是地狱。雪昊,冥府血狱。
  • 缘来世你

    缘来世你

    天哪!我竟然爱上一个结过婚有个女儿的离婚男子!13岁的差异能让我们在一起吗?我该怎么办!!会有奇迹吗??高一女生陶欣洁陪着好友见网友,被网友追求,拒绝后,连遭2个负心男打击,身心受挫的陶欣洁想到了网友莫浩天,想好好谈一场恋爱吧,才发现,原来对方是个比自己大13岁,结婚了10年,还有个女儿准备离婚的男子!在别人眼里,她是罪魁祸首,她是小三。想要离开却发现自己已深陷爱河,无法自拔!这该如何是好?是天意?是命运?他们会有结果吗?
  • 殿下陨落之荼蘼花开

    殿下陨落之荼蘼花开

    只是别离之时太沉默,相聚之年太执着——佐殿。如果一开始不是算计,就不会一败涂地——落羽寒。宠她就给她嚣张的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花渝恒。如果你要报仇,这颗心你便挖去!——荼蘼。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无论是盛夏绽放着寂寞,还是黄泉路上绝美的繁华,都代表着分离与悲伤。他说:花未央,爱你直至葬你身旁,我回不了头了。而那个他说:荼蘼,我心给你了,爱给你了,命也给你了也不足以换取你曾经收回的信任吗?
  • 命运之诅宿

    命运之诅宿

    《Fate/EritreanHope》星琉洒落,熠熠生辉,混浊之间,支离破碎。从遥远的彼岸来到,躲避颠沛的悲剧发生,花海中,看到了一线生机。黑白的倒影互相连接,两者纠缠不清直至走向寂灭,驻足于蓝色的世界,身缠命运的锁链铁钾。梦境幻想的结束时,决绝的衍生出继承的理想。——世界的一隅,上演着结局注定的蓝色话剧。
  • 这一次的选择我不知道对错

    这一次的选择我不知道对错

    轻宅男郭竟一直以为自己的日子会这样平淡而幸福的过下去,混在体制内的他工作上小有成就,女友陈慧是他大学同学更是他们单位的厂花,美滋滋的小日子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骤然改变。“嫖娼”被抓、项目回扣被降职,正当郭竟思考这究竟是命运的作弄还是某人的阴谋时却又惨遭情变……“好吧,我就这么默默地离开吧”当郭竟选择懦弱的离开时却又遭遇了跳槽被骗的危机,这是命运的再一次戏弄还是又一个阴谋的开始?是继续隐忍还是绝地反击,郭竟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