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5400000006

第6章

又华严经云。佛子。譬如日出先照一切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应先照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界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无碍智慧光明。先照菩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然后悉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为作未来饶益因缘。如来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乃至邪定。但放大智日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如来智慧日月亦复如是。普照一切无不明了。但众生希望善根不同故。如来智光种种差别

又涅槃经云。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亲近善友。二专心听法。三系念思惟。四如法修行。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譬凡夫人)二者一目(譬声闻人)三者二目(譬诸菩萨)言无目者。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

求法缘第五

如杂宝藏经云。佛法宽广济度无崖。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如往昔时有老比丘。年已朽迈神情昏塞。见诸年少比丘种种说法。闻说四果心生羡尚。语少比丘言。汝等聪慧。愿以四果以用与我。诸少比丘[山/一/虫]而语言。我有四果。须得好食然后相与。时老比丘闻其此语。欢喜即设种种肴膳。请少比丘求乞四果。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麾弄老比丘语言。大德。汝在此舍一角头坐。当与尔果。时老比丘闻已欢喜。如语而坐。诸少比丘即以皮鞠。打其头上而语之言。此是须陀洹果。老比丘闻已系念不散。即获初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虽与尔须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当与尔斯陀含果。时老比丘获初果故。心转增进即复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头而语之言。与尔二果。时老比丘益加专念。即证二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犹有往来生死之难。汝更移坐。我当与尔阿那含果。时老比丘如言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而语之言。我今与尔第三之果。时老比丘闻已欢喜。倍加至心。即时复证阿那含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不还之果。然故于色无色界。受有漏身。无常迁坏念念是苦。汝更移坐。次当与尔阿罗汉果。时老比丘如语移坐。诸少比丘复以皮鞠撩打其头。而语之言。我今与尔彼第四果。时老比丘一心思惟。即证阿罗汉果。得四果已甚大欢喜。设诸肴膳种种香华。请少比丘报其恩德。与少比丘共论道品无漏功德。诸少比丘发言滞塞。时老比丘方语之言。我已证得阿罗汉果已。诸少比丘闻其此音。咸皆谢悔先戏弄罪。是故行人宜应念善。乃至戏弄犹获实报。况至心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女人。聪明智慧深信三宝。常于僧次请一比丘。就舍供养。后时便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钝素无知晓。斋食讫已女人至心求请说法。敷坐头前闭目静坐。比丘自知不解说法。趣其睡眼弃走还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为之法无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观察。即时获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向寺求觅欲报其恩。然此比丘自审无知。弃他逃走。倍生惭耻转复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现。女人见已。具说蒙得道果因缘。赍供报恩。老比丘闻。甚大惭愧深自克责。亦复获得须陀洹果。是故行者。应当至心精诚求法。若至心者所求必获。又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一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后作是念。非但慈心能济众生。唯集多闻。能灭众生烦恼邪见。能生正见。念已便诣城邑聚落。处处推求说法之师。时有天魔来语仙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汝今若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当为汝说。最胜仙人闻已念言。我于无量百千劫中。常以无事为他割截。受苦无量都无利益。我今当舍不坚之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即以利刀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合掌向天请说佛偈。时魔见已。愁忧燋悴。即便隐去。仙人见已作如是言。我今为法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为众生故至诚不虚。余方世界有大慈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作是语时。东方去此三十二刹。有佛国土名普无垢。其国有佛。号净名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最胜身。苦痛即除平复如故。佛即广为说集一切福德三昧。最胜闻法得无碍辩。佛说法已还复不现。最胜仙人得辩才已。为诸众生广说妙法。令无量众生住三乘道。经千岁后尔乃命终。生净名王普无垢国。由敬法故今得成佛。佛告净威。昔最胜者今我身是。是以当知。若有人能恭敬求法。佛于其人不入涅槃。法亦不灭。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如涅槃经雪山童子为半偈舍身大品经萨陀菩萨为求法故打骨出髓等如是因缘无量不可具说)

述曰。时有道俗。薄学浅识。谓智过人。设欲修学。不专内典。唯慕俗书外道典籍。故涅槃经佛言。我灭度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争。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鋀石。以银易白镴。以绢易氀褐。以甘露易于恶毒汁

又婆沙论云。如人观日眼不明净。外道书论思求之时。使慧眼不。净如人观月眼则明净。佛法经论思求之时。令慧眼明净。若思求外俗如打猕猴。唯出不净。若思求佛法如练真金。多练多净

又菩萨善戒经云。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不犯者。若为论义破于邪见。若二分佛经。一分外书。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为知世事故。不为世人所轻慢故。以此文证。佛法学人。若一向废内寻外。则便得罪。纵解理行唯可暂习。为伏外道还须厌离。进修内业务令增胜。若偏耽着则坏正法。故地持论云。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上聪明人能速受学。得不动智。于日日中。常以二分受学佛法。一分外典。是名不犯。若于世典外道邪教。爱乐不舍不作弃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感福缘第六

如普曜经云。若有贤人闻是经典。叉手自归。即舍八事懈怠之本。成八功勋。何谓为八。一得端正好色。二得力势强盛。三得眷属滋茂。四逮得辩才无量。五学疾得出家。六所行清净。七得三昧定。八得智慧明无所不照。若有法师。布坐讽诵是经得八座福。何谓为八。一得长者座。二得转轮王座。三得天帝座。四得自在天座。五得罗汉座。六得菩萨座。七得如来座。八得转法轮度脱一切众生座。若有法师斑宣是法。有赞叹善哉者。当得八清净行。何谓为八。一言行相应无所违失。二口言至诚而无虚妄。三在于众会真谛无欺。四所言人信不舍远之。五所言柔软初无粗犷。六其声悲和犹如哀鸾。七身心随时音声如梵。会中人闻。莫不咨受。八音响如佛可众生心。若有书是经典。得八大藏。何谓为八。一得意藏。未曾忘舍。二得心藏。无所不解分别经法三。得往来藏普。解一切诸佛经法。四得总持藏。一切所闻皆能识念。五得辩才藏。为诸众生斑宣经典。皆欢喜受。六甚深法藏。将护正法。七道意法藏未曾。断绝三宝法教。八奉行法藏。则辄逮得无所从生忍

又度无极集经云。昔有比丘。精进守法。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者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羊。遥闻比丘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听其经言。时说色空。闻即悟解。便问比丘。应答不可。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小儿即去逐牛至山。值一虎害此小儿。命终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夜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谓呼鬼病。有比丘至舍。闻声甚喜。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夫人出礼。比丘复为说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复如本。比丘言。真佛弟子。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智度无极。经中误脱。皆为删定。儿每所至辄开化人。长者室家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比丘。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

又舍利弗处胎经云。母怀舍利弗。母亦聪明。高僧传云。母怀罗什令母聪明。旧日诵千偈。怀胎之时日得二千偈。初成须陀洹果。后得斯陀含果

如胜天王经云。若有法师流通此经处。此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尊重之心。犹如佛心。见是法师。恭敬欢喜尊重赞叹。又云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流通。此经法师功德。不能究尽。若此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应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也。如来法难受持故

又涅槃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生四恶趣者。无有是处。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又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趣。又云。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又华严经云。若闻一句。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是菩萨得闻一偈正法。生无上财想。胜得转轮圣王位。又法华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

又涅槃经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于一恒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若有于二恒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若有于三恒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乃至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若有于四恒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典。乃至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若有于五恒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人广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若有于六恒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若有于七恒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若有于八恒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亦劝他人令解听受。如说修行。具足能解尽其义味

报恩缘第七

如善恭敬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担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若当来世于师和上所。起不敬心恒说于过。我说愚痴极受多苦。于当来世必堕恶道。是故阿难。我教汝等。常行恭敬尊重之心。当得如是胜上之法。所谓爱重三宝甚深之法

又梵网经云。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供养法师。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不生嗔心。患恼之心为法灭身请法。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又优婆塞戒经云。若优婆塞受持六重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得失意罪

又大方等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于道场者。此人应向父母等前烧种种香。长跪合掌应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场。哀愍听许。亦应种种谏晓随宜说法。亦应三请。若不听者。此人应于舍宅默自思惟。诵持经典。又正法念经云。若人供养说法法师。当知是人。即为供养现在世尊。其人如是。随所供养所愿成就。乃至得阿耨菩提。以能供养说法法师故。何以故以闻法故心得调伏。以调伏故。能断无知流转之闇。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

又胜思惟经云。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者。是名供养佛

又华手经云。若以华香衣食汤药等。供养诸佛。不名为真供养。如来坐道场所得微妙之法。随能修学者。是名真供养。故说偈云

若以华涂香  衣食及汤药

以此供诸佛  不名为真供

如来坐道场  所得微妙法

若人能修学  是真供养佛

又十住婆沙论云。佛告阿难。天雨香华。不名供养恭敬如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心不放逸。亲近修集圣法。是名真供养佛

又宝云经云。不以财施供养于佛。何以故。如来法身不待财施。唯以法施供养于佛。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

又善恭敬经云。佛言。若有比丘。虽复有夏。不能闲解如是法句。彼亦应当从他依止。所以者何。自尚不解。况欲与他作依止师。假令耆旧百夏比丘。而不能解沙门秘密之事。不解法律等。亦应说依止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斗篷神域

    斗篷神域

    斗篷神域,屹立在平行宇宙中的一神秘恒星。每个人自出生便有一本命元神,代表着他的修炼走向。每一种元神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特殊技能,这也造就了斗篷师的多样。每晋升一阶修为,你的元神便会随之升级。而我们的主人公陆川,注定要坐上王的宝座!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反恐女神

    反恐女神

    她是有绝世容颜和完美身材的女神;可她却成为了一名铁血的反恐女兵;后来人们叫她反恐女神,因为她是全球反恐史上的铁娘子!
  • 幽鬼剑士

    幽鬼剑士

    乔纳,因为意外左臂上生成毁灭之纹,之后进入圣者学院进入剑士一脉,成为了学院内最为独特的一名圣使——鬼剑士看他最后如何揭开这个世界后的真相
  • 我们的未来世界

    我们的未来世界

    未来世界其他星球上的故事,还不错的.
  • 太虚仙尊

    太虚仙尊

    今世得造化,巅峰还会远吗?登上界巅,体悟天道,终悟道果。而这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
  • 美丽的痛

    美丽的痛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没有华丽的开始,亦没有完美的结局。
  • 风起法随

    风起法随

    人本善良,奈何人性有时是丑陋的。每个人心里深处都住着一个魔鬼。午夜风起了,你看见了么?你背后的是人还是鬼?
  • 冰山王子碰上花心公主

    冰山王子碰上花心公主

    三姐妹从英国回到了中国,来到了“樱雪贵族学院”,碰到了冰山王子凌玉衡他们和爱着他们的南宫璇等人。。从此,战争开始了。。。。。。
  • 创世潜龙

    创世潜龙

    2012年12月12日,传的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并未来临,玛雅人的口中的新世纪却真的降临。宇宙壁垒破开,浩浩宇宙初始之能“源”临华夏大地,在校学生开启新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