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1200000112

第112章

下三品丹砂敘

夫合大丹,先須積陽之精,反紫金運動、變遷化五神,消形去質,輕化通流,假之真水,然火功,推演志精,九九數終。真水內火,黑鉛、石硫黃是也。鉛屬北方壬癸水,硫黃性稟南方丙丁火。真鉛者,含其元氣,從鉚石燒出,未經桮抽鍊之者,為其真鉛也。

合和品第七

取其真鉛一斤,反玄真絳霞砂中紫金十五兩,二物各別於其鍋內消為汁,乃均合一處,去火,急手炒,令為細沙,入硫黃五兩,三物於鉢中熟研之一日,然後遷於鼎中,運火燒之六轉,每轉添陽。鑪鼎火候,列在於《火候品》中。然大丹先受于天,運之於人,養育運鍊,累積正陽,內含水火,外含三光,五神混蒸,或乃輕揚。化赫成丹,還歸南方。清澄優遊,坐紫微堂。此亦猶內外火運轉感化,而成大還丹也。

鑪鼎火候品第八

夫大丹鑪鼎,亦須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其鼎須是七反中金二十四兩,應二十四氣。內將十六兩鑄為圓鼎,可受九合,八兩為蓋。十六兩為鼎者,合一斤之數,受九合,則應三元陽極之體,蓋八兩則應八節。鼎并蓋則為二十四,合其大數。然後將其合了紫金砂入於鼎中,緊密固濟,莫令泄陽氣,則致於鑪中。

《造鑄訣》:於甲辰旬中取戊申日,於西南申地取净土,先壘土為壇。壇高八寸,廣二尺四寸,壇上為鑪。鑪高二尺四寸,為三台,象通氣。上台高九寸,為天關,九竅象九星;中台高一尺為人關,十二門象十二辰,門門皆須具扇;下台高五寸為地關,八達象八風,其內須徑一尺二寸。然致鼎於鑪中,可懸二寸,下為土臺子承之。其臺子亦高二寸,大小令與鼎相當,然後運火燒之。

《火候訣》:夫用火之訣,亦象乎陰陽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二氣為一月。七十二候則應二十四氣,為十二月。十二月為一周年,陰陽運足矣而丹成。夫起火之時,取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時動火,從子門起,火五日,用炭三兩,須常有熟炭三兩在其鑪中,不得增少;次開丑門,發火五日,用炭四兩;次開寅門,下火五日,用炭五兩;次開卯門,著火五日,用炭六兩;次開辰門,著火五日,用炭七兩;次開已門,著火五日,用炭八兩。此六門是陽門,火須竪安炭,如陽氣後發動。次至午門,著火五日,用炭九兩;次開未門,著火五日,用炭八兩;次開申門,著火五日,用炭七兩;次開酉門,著火五日,用炭六兩;次開戌門,著火五日,用炭五兩;次開亥門,著火五日,用炭四兩。此六門火須橫安炭,亦象于陰陽氣候。從子門起火至亥門,周旋十二時門,終計用炭七十二兩,在鑪應七十二候之數,則成四象十二候。六十日兩月為一轉,則開看之,更添石硫黃二兩,和紫金砂於缽中,以玉槌研之半日,卻入鼎中,封閉固濟,依前每門五日,運火燒之。

《運火訣》:還從甲子日子時於子門起火,用炭五兩,丑門用六兩,寅門用七兩,卯門用八兩,辰門用炭九兩,巳門用炭十兩,至午門却退炭歸九兩,未門用炭八兩,申門用炭七兩,酉門用炭六兩,戌門用炭五兩,亥門用炭四兩。此第二轉,運火每門,五日為一候,周旋十二門,成十二候。六十日足,計有八十四兩炭,鑪中增第一轉炭十二兩!應十二節之數。則候鑪中火歇開看之,色如褐土,金星璨然而在。又添石硫黃二兩,和砂重研,却入鼎固濟之。又依前運火,同遭十二門。每門五日為一候。

還從子門起火,五日用炭七兩,其炭長須,應七兩熟炭在鑪中,不得增少。又丑門火五日,用炭八兩;次寅門火五日,用炭九兩;次卯門火五日,用炭十兩;次辰門火五日,用炭十一兩;次巳門火五日,用炭十二兩;次至午門,火五日,却退炭歸十一兩;次未門火五日,用炭至十兩;次申門火五日,退炭至九兩;次酉門火五日,退炭至八兩;次戌門火五日,退炭至七兩;次終于亥門火五日,退炭至六兩。其十二門皆須依本數著炭,周迴十二門,匝合有一百八兩炭在鑪中,增於第二轉炭二十四兩,應二十四氣之數。終十二門六十日足,候鼎寒開看,色微欲紫。又添石硫黃二兩,出金砂和研令相合,則卻入鼎中固濟之,亦依前,門門五日火候。

亦從甲子日夜半甲子時子門起火五日,用炭九兩。則開丑門著火五日,用炭十兩;次開寅門,著火五日,用炭十一兩;次開卯門,著火五日,用炭十二兩;次開辰門,著火五日,用炭十三兩;次開巳門,著火五日,用炭十四兩;次至午門,却退炭至十三兩;次至未門火五日,退炭至十二兩;次申門,火五日,退炭至十一兩;次酉門火五日,退炭至十兩;次戌門,火五日,退炭至九兩;次終亥門,火五日,退炭至八兩。此轉十二門周迴,計鑪中有炭一百三十二兩,又增第三轉炭二十四兩,亦應氣候。足,寒之開看,其合砂色漸轉金紫,光色若星,璀璨流輝。又添石硫黃二兩,出金砂於缽中和硫黃熟研,却入於鼎中固濟,令緊密,視之上下無罅漏泄,然後依前,門門運火。

亦取甲子日子時起火,從子門先入炭十一兩,亦五日;次丑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二兩;次開寅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三兩;次開卯門,著火五日,用炭十四兩;次開辰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五兩;次開巳門,入火五日,用炭十六兩;次至午門,退運火五日,用炭却至十五兩;次至未門,入火五日,用炭十四兩;次至申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三兩;次至酉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二兩;次至戌門,入火五日,用炭十一兩;次至亥門,入火五日,用炭十兩。從子門終於亥門,巡十二門,周計用炭一百五十六兩。炭在鑪中,旋繞其鼎,積運燒之六十日,數增於第四轉炭二十四兩。其鑪內鼎四外紫氣迴繞,看之如霧。候寒開鼎,見金砂色轉化為紫光之丹?丹內紅星點點,似欲輕湧。更添石硫黃二兩,和於鉢中,熟研半日,則却入鼎中封固濟,然後依氣候運武火,一轉還丹。

從甲子日甲子時子門起,火五日,用炭十七兩;次丑門,火五日,用炭十八兩;次寅門,火五日,用炭十九兩;次卯門,火五日,用炭二十兩;次辰門,火五日,用炭二十一兩;次巳門,火五日,用炭二十二兩;次午門,火五日,退炭至二十一兩;次未門,火五日,用炭二十兩;次申門,火五日,用炭十九兩;次酉門,火五日,用炭十八兩;次戌門,火五日,用炭十七兩;次終亥門,火五日,用炭十六兩。計從子門運武火終於亥門,合有炭二百二十八兩,在鑪中增於第五轉炭七十二兩,應七十二候。足,其鑪鼎中紫氣連天,日月失輝,山河震岌,乃是丹成之候也。歇鑪出鼎,於香壇之上寒之,然後開看:其丹赫然輕飛,脫離於質,如芙蓉花九層,連於鼎蓋之上下,五日分毫無失。其鼎內有滯灰二十四兩,如紫金色。其紫金一丸麻子大,亦制伏汞一斤及五石,五金盡化為至寶,然則遷其鼎於三洞,各鎮其功,功合歸真,迥然蟬蛻,此乃還丹之力,其寶偉哉!

成丹歸真品第九

夫仙者有品格,真則一同。如七反之丹砂,功力甚著,服之亦得高仙,尚未證其真仙也。緣上有質礙之體,未能輕化,離於五神,猶為真水,世人所以銷鑄。且九還之丹成,飄飄輕化,迥脫去質,圓光洞煥,氣耀衝天,遇物而化,無有礙也。千鼓萬韛,終不銷化,而精光轉益。得服之者,當則羽化雲飛,便為高上之真人也。故積精而致仙,積仙以成真者,則超於至陽,與天地長久,騰凌雲霧,宰制萬靈,役使群仙,巍巍高上,昇於紫闕,乃號曰真人矣!然乾坤不偷陽精,豈减世類淪化,惟真長存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逃避

    逃避

    家破败,齐还债;遭白眼,燃斗志;不屈服,勤奋斗。一个家道中落,欠下了债务,一家人共努力还钱。
  • 我的幸福我的你

    我的幸福我的你

    记忆中的画面,让我思绪万千,脑海混沌一片,只有思念情牵,此刻紧闭双眼,那熟悉的身影又在脑海浮现。画面转换不停,身影渐渐的模糊又逐渐清晰,我却发现那熟悉的身影已经变成了苏倩倩。
  • 末日物种危机

    末日物种危机

    一场危机导致了生物大爆炸,所有物种得到了进化的能力,科技将会落后于进化,三千万物种,决战生死,重新洗牌。人类失去了科技的依仗,站在了三千物种同样的起跑线,是输,是赢,是生。还是死?而外星科技的干预和影响之下,人类又该如何抉择。只有刀刃下,才能出英雄。一场新世界之战,正式开幕。新书求推荐票支持,谢谢大家支持!!!!开头看不下的可以从血路一卷开始看。
  • 修武神帝

    修武神帝

    幸运之子,天赋无双。看他如何武破苍天,晋阶成神。等级:武士,武师,武灵,武王,武皇,武尊,武圣,武帝,武神。
  • 谍殇之山河破碎

    谍殇之山河破碎

    民国28年全民抗日烽火连天,军统秘书刘泽之阴差阳错下,救了汪伪汉奸集团特务头目,于是,顺水推舟卧底汪伪政权。逐日计划、刺杀日本高官、营救战友、黄金大劫案,国军特工与日本间谍、汉奸之间展开了生死搏杀!
  • 十三月雨微凉

    十三月雨微凉

    陆雨薇已经离开三年了,整整三年。而付凉川如今已是身价过亿的明星,从歌手到演员到主持,星路平坦。但他仍旧会彻夜失眠,仍旧不快乐,仍旧想她。十年前,他与陆雨薇,罗熙,林吉等人的峥嵘岁月就如同针尖般烙印在心,陆雨薇的离开他到今天也不能释怀。而陆雨薇其实已经在两年前去世.........
  • 黑暗的君王

    黑暗的君王

    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被神秘的系统带到血与火交织的未知世界!接受自己在暴露在世人眼光的阴暗吧!!死亡是迟早都要面对的事情!那就坦白承认自己的黑暗的面孔!只有摘下虚伪的面孔才能呈现出美丽的面具!虚伪的人才认为那是丑陋的面具!如何在这个冰冷黑暗的世界活下来!只有比它更冰冷黑暗!
  • 我和大清有个约会

    我和大清有个约会

    安然一觉醒来来到了大清,成为了秀女,入宫成了唯一选择...四爷说:我一直在等你...八爷说:你原本属于我...九爷说:至死方休...十四说:为了你我也要做皇帝.群:38297616
  • 活在平凡里

    活在平凡里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相似又不相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人在经历过,体会过。在我的身边发生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听故事,那么说不定,你会发现书中有你的影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