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200000117

第117章 顾命(5)

[疏]“王麻”至“册命”正义曰:此将传顾命,布设位次,即上所作法度也。凡诸行礼,皆贱者先至,此必卿、下士、邦君即位既定,然后王始升阶。但以君臣之序,先言王服,因服之下即言升阶,从省文。卿士、邦君无所执事,故直言“即位”而已。太保、太史、太宗皆执事之人,故别言衣服。各自所职,不得即言升阶,故别言所执,各从升阶为文次也。卿士王臣,故先於邦君。太史乃是大宗之属,而先於太宗者,太史之职掌册书,此礼主以为册命,太史所掌事重,故先言之。传“王及”至“当主”正义曰:《礼》绩麻三十升以为冕,故称“麻冕”。传嫌麻非吉服,故言“王及群臣皆吉服”也。“王麻冕”者,盖衮冕也。《周礼·司服》:“享先王则衮冕。”此礼授王册命,进酒祭王,且衮是王之上服,於此正王之尊,明其服必衮冕也。其卿士、邦君当各以命服,服即助祭之冕矣。“衮”,郑玄《周礼注》云:“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则衮衣之裳,非独有黼。言“黼裳”者,以裳之章色,黼黻有文,故特取为文。《诗·采菽》之篇言王赐诸侯云:“玄衮及黼。”以黼有文,故特言之。郑玄於此注云:“黼裳者,冕服有文者也。”是言贵文故称之。《礼》“君升阼阶”,此用西阶升者,以未受顾命,不敢当主也。传“公卿”至“色玄”正义曰:“卿士”,卿之有事者,公则卿兼之。此行大礼,大夫亦与焉。略举“卿士”为文,公与大夫必在,故传言“公卿大夫及诸侯皆同服”,言同服吉服,此“亦庙中之礼”也。言其如助祭,各服其冕服也。《礼》无“蚁裳”,今云“蚁”者,裳之名也。“蚁”者,蚍蜉虫也,此虫色黑,知蚁裳色玄,以色玄如蚁,故以蚁名之。《礼》祭服皆玄衣纁裳,此独云玄裳者,卿士、邦君於此无事,不可全与祭同,改其裳以示变於常也。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入即位”者,郑玄云:“卿西面,诸侯北面。”郑玄惟据经“卿士、邦君”言之,其公亦北面,孤东面也。传“执事”至“宗伯”正义曰:此三官者皆执事,俱“彤裳”,而言“各异裳”者,各自异於卿士、邦君也。“彤”,赤也。《礼》祭服纁裳。纁是赤色之浅者,故以“彤”为纁,言是常祭服也。“太宗”与下文“上宗”一人,即宗伯之卿也。传“大圭”至“不嫌”正义曰:《考工记·玉人》云:“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镇圭,圭之大者。“介”训大也,故知是彼镇圭。天子之所守,故奉之以奠康王所位,以明正位为天子也。《礼》又有“大圭长三尺”,知“介圭”非彼三尺圭者,《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圭以朝日。”《玉人》云:“大圭长三尺,天子服之。”彼搢於绅带是天子之笏,不是天子所守,故知非币妖尺之大圭也。“上宗奉同、瑁”,则下文云天子“受同、瑁”。大保必奠於位,其奉介圭,下文不言“受介圭”者,以同、瑁并在手中,故不得执之,太保必奠於其位,但文不见耳。《礼》於奠爵无名“同”者,但下文祭酢皆用同奉酒,知“同”是酒爵之名也。《玉人》云:“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郑玄注云:“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四寸者,方。以尊接卑,以小为贵。”《礼》天子所以执瑁者,诸侯即位,天子赐之以命圭,圭头邪锐,其瑁当下邪刻之,其刻阔狭长短如圭头。诸侯来朝,执圭以授天子,天子以冒之刻处冒彼圭头,若大小相当,则是本所赐;其或不同,则圭是伪作,知诸侯信与不信。故天子执瑁,所以冒诸侯之圭以齐瑞信,犹今之合符。然经传惟言圭之长短,不言阔狭。瑁方四寸,容彼圭头,则圭头之阔无四寸也。天子以一瑁冒天下之圭,则公侯伯之圭阔狭等也。此瑁惟冒圭耳,不得冒璧。璧亦称瑞,不知所以齐信,未得而闻之也。“阼阶”者,东阶也。谓之“阼”者,郑玄《士冠礼》注云“阼犹酢也。东阶所以答酢宾客”,是其义也。《礼》凶事设洗於西阶西南,吉事设洗於东阶东南。此太保、上宗皆行吉事,盥洗在东,故用阼阶升,由便,以卑不嫌为主人也。郑玄云:“上宗犹太宗,变其文者,宗伯之长,大宗伯一人,与小宗伯二人,凡三人,使其上二人也,一人奉同,一人奉瑁。”传无明解,当同於郑也。传“太史”至“同阶”正义曰:训“御”为进。太史持策书顾命欲以进王,故与王同升西阶。郑玄云:“御犹向也。王此时正立宾阶上少东,太史东面於殡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孔虽以“御”为进,其意当如郑言。不言王面北,可知也。篇以“顾命”为名,指上文为言。顾命策书,禀王之意为言,亦是顾命之事,故传言“策书顾命”。

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册命之辞。大君,成王。言凭玉几所道,称扬终命,所以感动康王。命汝继嗣其道,言任重,因以托戒。凭,皮冰反。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用是道临君周国,率群臣循大法。卞,皮彦反,徐扶变反。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言用和道和天下,用对扬圣祖文武之大教。叙成王意。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言微微我浅末小子,其能如父祖治四方,以敬忌天威德乎?谦辞,托不能。眇,弥小反。

[疏]“曰皇”至“光训”正义曰:此即丁卯命作之册书也。诰康王曰:“大君成王病困之时,凭玉几所道,称扬将终之教命。命汝继嗣其道,代为民主。用是道以临君周邦,率群臣循大法,用和道和天下,用对扬圣祖文武之大教。”叙成王之意,言成王命汝如此也。传“册命”至“托戒”正义曰:言“凭玉几所道”,以示不凭玉几则不能言,所以感动康王,令其哀而听之,不敢忽也。以“训”为道,命汝继嗣其道,继父道为天下之主。言所任者重,因以托戒也。传“用是”至“大法”正义曰:“卞”之为法,无正训也。告以为法之道,令率群臣循之,明所循者法也,故以“大卞”为大法。王肃亦同也。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王受瑁为主,受同以祭。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告已受群臣所传顾命。咤,陟嫁反,字亦作宅,又音妒,徐又音托,又猪夜反。《说文》作诧,丁故反,奠爵也。马作诧,与《说文》音义同。上宗曰:“飨!”祭必受福,赞王曰:“飨福酒。”太保受同,降,受王所飨同,下堂反於篚。盥以异同,秉璋以酢。太保以盥手洗异同,实酒秉璋以酢祭。半圭曰璋,臣所奉。王已祭,太保又祭。报祭曰酢。酢,才各反。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宗人,小宗伯,佐大宗伯。太宗供王,宗人供太保。拜白已传顾命,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尊所受命。太保受同,祭,哜,太宗既拜而祭,既祭,受福。哜至齿,则王亦至齿。王言飨,太保言哜,互相备。哜,才细反。互音户。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居其所,授宗人同,拜白成王以事毕。王答拜,敬所白。宅如字,马同,徐殆故反。太保降,收。太保下堂,则王下可知。有司於此尽收彻。彻,丑列反,又徐直列反。

[疏]“乃受”至“降收”正义曰:王受册命之时,立於西阶上少东,北面。太史於柩西南,东面读策书。读册既讫,王再拜。上宗於王西南,北面奉同、瑁以授王。王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王又以瑁授宗人。王乃执同,就樽於两楹之间,酌酒,乃於殡东西面立,三进於神坐前,祭神如前祭。凡前祭酒酹地而奠爵讫,复位。再拜,王又於樽所别以同酌酒,祭神如前。复三祭,故云“三宿、三祭、三咤”。然后酌福酒以授王,上宗赞王曰:“飨福酒。”王再拜,受酒,跪而祭。先哜至齿,兴,再拜。太保受同,降自东阶,反於篚。又盥以异同,执璋升自东阶,適樽所酌酒,至殡东西面报祭之。欲祭之时,授宗人同,拜白王柩云:“已传顾命讫。”王则答拜。拜柩,尊所受命。太保乃於宗人处受同,祭柩如王礼,但一祭而已。祭讫,乃受福。祝酌同以授太保,宗人赞太保曰:“飨福酒。”太保再拜,受同,亦祭,先而哜至齿,与,再拜讫,於所居位授宗人同。太保更拜白柩以事毕。王又答拜,拜柩,敬所白。王与太保降阶而下堂,有司於是收彻器物。传“王受”至“顾命”正义曰:天子执瑁,故“受瑁为主”。“同”是酒器,故“受同以祭”。郑玄云:“王既对神,则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然既受之后,王受同而祭,则瑁以授人。“礼成於三,酌者实三爵於王”,当是实三爵而续送,三祭各用一同,非一同而三反也。《释诂》云:“肃,进也。”“宿”即肃也,故以宿爵而续送。祭各用一同为一进,“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而三进至神所也。三祭酒,三酹酒於神坐也。每一酹酒,则一奠爵,三奠爵於地也。为此祭者,告神言已已受群臣所传顾命,白神使知也。经典无此“咤”字,“咤”为奠爵,传记无文。正以既祭必当奠爵,既言“三祭”,知“三咤”为三奠爵也。王肃亦以“咤”为奠爵。郑玄云:“徐行前曰肃,却行曰咤。王徐行前三祭,又三却复本位。”与孔异也。传“祭必”至“福酒”正义曰:《礼》於祭末必饮神之酒,受神之福,其大祭则有受嘏之福。《礼·特牲》、《少牢》主人受嘏福,是受神之福也。其告祭小祀,则不得备仪,直饮酒而已。此非大祭,故於王三奠爵讫,上宗以同酌酒进王,赞王曰:“飨福酒也。”王取同哜之,乃以同授太保也。传“受王”至“於篚”正义曰:上宗赞王以飨福酒也,即云“太保受同”,明是“受王所飨同”也。祭祀饮酒之礼,爵未用皆实於篚,既饮皆反於篚,知此“下堂反於篚”也。传“太保”至“曰酢”正义曰:祭祀以变为敬,不可即用王同,故太保以盥手更洗异同,实酒於同中,乃秉璋以酢祭。於上祭后更复报祭,犹如正祭大礼之亚献也。《周礼·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璋邸射以祀山川。”从上而下,递减其半,知“半圭曰璋”。《祭统》云:“君执圭瓒,大宗执璋瓒。”谓亚献用璋瓒,此非正祭,亦是亚献之类,故亦执璋。若助祭,公侯伯子男自得执圭璧也。秉璋以酢,是报祭之事。王已祭,太保又报祭也。“酢”训报也,故“报祭曰酢”。饮酒之礼称“献酢”者,亦是报之义也。传“宗人”至“受命”正义曰:“上宗”为太宗伯,知“宗人”为小宗伯也。太保所以拜者,白成王言已已传顾命讫也。将欲拜,故先授宗人同。拜者,自为拜神,不拜康王,但白神言已传顾命之事,先告王已受顾命。王答拜者,尊所受之命,亦告神使知,故答拜也。王既祭,则奠同於地。太保不敢奠於地,故以同授宗人,然后拜也。太保既酢祭而拜,则王之奠爵,每奠必拜。於王祭不言“拜”者,祭酒必拜,乃是常礼。於王不言“拜”,於太保言“拜”者,足以见王拜也。传“太保”至“相备”正义曰:“太保受同”者,谓太保既拜之后,於宗人边受前所授之同,而进以祭神。既祭神之后,遂更受福酒,哜以至齿。礼之通例,啐入口,是哜至於齿,示饮而实不饮也。太保报王之祭,事与王祭礼同,而史录其事,二文不等,故传辨其意,於太保言“哜至齿”,则王飨福酒,亦哜至齿也;於王言“上宗曰飨”,则太保亦应有宗人曰飨,二文不同,互见以相备。传“太保”至“所白”正义曰:“宅”训居也。太保居其所,於受福酒之处,足不移,为将拜,故授宗人同。祭祀既毕而更拜者,白成王以事毕也。既拜白成王以传顾命事毕,则王受顾命亦毕,王答拜,敬所白也。

诸侯出庙门俟。言诸侯,则卿士已下亦可知。殡之所处,故曰庙。待王后命。处,昌吕反。

[疏]“诸侯出庙门俟”正义曰:“庙门”谓路寝门也。出门待王后命,即作后篇。后篇云,二伯率诸侯入应门,则诸侯之出应门之外,非出庙门而已。以其在庙行事,事毕出於庙门,不言出庙门即止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神棍的发财路

    神棍的发财路

    我是村子唯一的大学生,可撇撇学习了偏门。深受奶奶熏陶的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走向神棍道路,就在我21岁生日时,奶奶说我一身难断桃花命!
  • 校草老哥遇上暴力小妹

    校草老哥遇上暴力小妹

    他是重点高中的校草,她是她的顽皮小妹,她给他制造了无数麻烦,他却无能为力。老哥的愿望是找一个可以制服小妹的妹夫,小妹的愿望是可以有一个不会抢她吃的的嫂子。两人在一所学校里,一个打一个逃,在他人面前的高冷才子,会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哩?Y(^_^)Y
  • 吉他少年

    吉他少年

    吉他的一天,林夏夕遇见了自己的克星王俊凯,自从遇见他,她的每天过的一点都不安宁,很不容易看到他出国了,却在一次意外中救了他一命,在王俊凯结婚那天,林夏夕才意识到自己爱的就是他这个克星,回天无力,林夏夕不辞而别.........
  • 我青春的不后悔

    我青春的不后悔

    许多事都是迫不得已,包括林祁的离开和归来,顾沉的深爱,安小然的难舍难分,而原因都是因为爱。林祁与小然很早就认识,后来林祁离开,安小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却不料五年后,安小然迎来了顾沉的爱和林祁的回归,抉择变得困难,一边是旧情,一边是常伴之人,两个男人的争夺战就此展开。
  • 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本书从知识性和技术性两方面对培养健康好习惯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日常小事入手,在疾病自查、心理调节、饮食养生等10个方面做了详尽解读。
  • 误窃天下

    误窃天下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职业大盗穿越成王妃,美男和珠宝洗干净等我!她是超级大盗,身手敏捷,聪慧腹黑.一次意外地许愿却穿越时空,成为九王爷私养的宠妃。她不过只是想盗块宝石,没想到却误窃了他的心,误窃了这天下!
  • 楚汉离歌

    楚汉离歌

    鸿门宴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涌不断。大周遗宝,得之可得天下。西楚霸王,神农令主,鬼谷传人纷纷入戏。
  • 狼女倾城

    狼女倾城

    前世,她是天之骄女,本拥有所有的一切,却因信错了人,惨遭谋害,不想一遭魂穿成为被人抛弃的婴儿,被狼抚养长大。作为一名被狼养大的孩子,被万人耻笑,她依旧风轻云淡,被狼养大又能怎样?照样比你狂,比你拽,比你强。
  • 萧萧木雨,涵雪霏霏

    萧萧木雨,涵雪霏霏

    他们青梅竹马,因为一个人从此形同陌路,他们之间关系着两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企业,他们之间又会怎样呢(第一本书,欢迎提意见,免费哦)
  • 绝美凤凰目

    绝美凤凰目

    民间采桑女莫离与师尊相恋,却掀开了两个家族旧日纷争。夏宇国世子乘机娶走莫离,演绎了民间卑微女的宫廷异类婚恋。登上至尊宝座的昭明,却要报世子的夺妻之仇。究竟莫离何去何从?三人纠结难分的虐恋、苦恋,最终以至纯至性的真爱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