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18

第18章 中风门(1)

中风论

喻昌曰∶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内经》风、痹、痿、厥四证,各有颛论。独风论中泛及杂风,至论中风,惟曰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不过两述其名而已。

后论五脏并胃府之风,亦但各述其状而已。赖仲景《金匮》书,表章先圣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又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流涎沫。又云∶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即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以及五脏风脉死证,语语金针,大有端绪之可求矣。仲景以后,英贤辈出,方书充栋,何反漫无取裁?坐令中风一证,鲜划一之法,治之百不一效。昌生也晚,敢辞不敏,逐条引伸《内经》仲景圣法为治例,而先立论,以括其要焉。然世咸知仲景为立方之祖,至中风证,仲景之方,首推侯氏黑散为主方,后人罔解其意,谨并明之。夫八风之邪,皆名虚邪,人身经络营卫素盛者,无从入之。

入之者,因其虚而袭之耳。《内经》谓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禁之,不能伤也。

又谓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灵枢》亦谓圣人避邪如避矢石,是则虚邪之来,为害最烈。

惟良工知禁之,圣哲知避之矣。然风为阳邪,人身卫外之阳不固,阳邪乘阳,尤为易入。即如偏枯不仁,要皆阳气虚馁,不能充灌所致。又如中风卒倒,其阳虚更审。设非阳虚,其人必轻矫便捷,何得卒倒耶?仲景之谓脉微而数,微者指阳之微也,数者指风之炽也。所出诸脉诸证,字字皆本阳虚为言,然非仲景之言,而《内经》之言也。《内经》谓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可见风性善走空窍,阳虚则风居空窍,渐入府藏,此惟离照当空,群邪始得垂散。若胸中之阳不治,风必不出矣。扁鹊谓虢太子尸厥之病,曰∶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见五络之络于头者,皆为阳络。而邪阻绝于上,其阳之根于阴,阴阳相纽之处,而正复破散于下,故为是病。古人立言之精若此,仲景以后,医脉斩焉中断。后贤之特起者,如刘河间则主火为训,是火召风入,火为本;风为标矣。李东垣则主气为训,是气召风入,气为本,风为标矣。朱丹溪则主痰为训,是痰召风入,痰为本,风为标矣。然一人之身,每多兼三者而有之,曷不曰阳虚邪害空窍为本,而风从外入者,必挟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气或痰而为标耶?王安道谓审其为风,则从《内经》。审其为火、为气、为痰,则从三子,徒较量于彼此之间,得非无权而执一耶?且从三子,固各有方论可守,从《内经》果何着落耶?中风门中,大小续命汤及六经加减法,虽曰治风,依然后人之法也。《金匮》取古今录验续命汤,治风痱之身无痛而四肢不收者。

仲景所重,原不在此。所重维何?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为第一义也。空窍一实,庶风出而不复入,其病瘳矣。古方中有侯氏黑散,深得此意。仲景取为主方,随制数方,补其未备,后人目睹其方,心炫其指。讵知仲景所为心折者,原有所本,乃遵《内经》久塞其空,是谓良工之语耶。观方下云∶服六十日止,药积腹中不下矣。久塞其空,岂不彰明哉?后人以无师之智, 乱成法。中风之初,治其表里,风邪非不外出,而重门洞开,出而复入,乃至莫御者,多矣!又谓一气微汗,一旬微利,要亦五十步之走耳。正如筑堤御水,一旬一气,正程功课效之日,岂有姑且开堤泄水,重加板筑之理哉?是以后人委曲偏驳,不似先圣真切精粹。诸家中风方论,真是依样葫芦,不足观矣!非然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况综列群方,赞其所长,核其所短。俾学人一简勘而心地朗然,坐进此道,用之如钟离丹熟,铜铁皆金,其师资于前贤,岂不大耶?谨论。

中风之脉,各有所兼,兼则益造其偏,然必显呈于脉。盖新风挟旧邪,或外感,或内伤,其脉随之忽变。兼寒则脉浮紧;兼风则脉浮缓;兼热则脉浮数;兼痰则脉浮滑;兼气则脉沉涩;兼火则脉盛大;兼阳虚则脉微,亦大而空;兼阴虚则脉数,亦细如丝;阴阳两虚则微数。或微细;虚滑为头中痛。缓迟为营卫衰。大抵阳浮而数,阴濡而弱。浮滑沉滑,微虚散数,皆为中风。然虚浮迟缓,正气不足,尚可补救。急大数疾,邪不受制,必死无疑。若大数未至急疾,犹得不死。经言风气之病,似七诊而非,故言不死。可见大数为风气必有之脉,亦未可定为死脉耳。

岐伯谓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仲景谓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举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门户,指入络入经入府入藏言也。《经》言百病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下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此则风之中人以渐而深,其人之门户未至洞开,又不若急虚卒中,入藏之骤也。仲景会其意,故以臂不举为痹,叙于半身不遂之下。谓风从上入,臂先受之,所入犹浅也。世传大拇一指独麻者,三年内定中风,则又其浅者矣。然风之中人,必从荣卫而入。风入荣卫,则荣脉改微,卫脉改数,引脉以见,其人必血舍空虚,而气分热炽。风之繇来,匪朝伊芳夕也。《内经》言偏枯者不一∶曰汗出偏阻;曰阳盛阴不足;曰胃脉内外大小不一;曰心脉小坚急;曰肾水虚。《灵枢》亦叙偏枯于热病篇中,皆不言风。皆不言其本于何邪,岂非以七情饥饱房室,凡能虚其藏气,致荣卫经脉痹而不通者,皆可言邪耶?河间主火立说,即肾水虚阳盛阴不足之一端也。东垣主气立说,即七情郁遏之一端也。丹溪主痰立说,即饮食伤脾之一端也。一病之中,每多兼三者而有之,安在举一以括其他乎?《经》云∶不能问其虚,安问其余?偏枯病,阳盛阴不足固有之,而阳气虚衰,痹而不通者尤多,可问其余耶。

中络者,肌肤不仁。中经者,躯壳重着。中府即不识人,中藏即舌难言,口流涎沫。然中府必归胃府,中藏必归心藏也。

中络邪正入卫,犹在经脉之外,故但肌肤不仁。中经则邪入于荣脉之中,内而骨外而肉皆失所养,故躯壳为之重着,然犹在躯壳之间。至入府入藏,则离躯壳而内入,邪中深矣。府邪必归于胃者,胃为六腑之总司也。廪于肠胃,非举大小二肠并重,盖风性善行空窍,水谷入胃,则胃实肠虚,风邪即迸入肠中,少顷水谷入肠,则肠实胃虚。风复迸入胃中,见胃风必奔迫于二肠之间也。风入胃中,胃热必盛,蒸其津液,结为痰涎,壅塞隧道。胃之支脉络心者,才有壅塞,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也。诸藏受邪至盛,必迸入于心而乱其神明,神明无主,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也。

偏枯病,脉之迟缓见于寸口,荣卫之行不逮也。外则身痒而瘾疹,内则胸满而短气,荣脉内外,邪气充斥,去府不远矣。

脉之行度一昼一夜,复朝寸口。荣卫气衰,寸口之脉,迟缓不逮。身痒瘾疹,非但风见于外,由荣卫气弱,自致津凝血滞也。胸满非独风见于内,由荣卫不行,邪混胸中,阻遏正气也。荣卫气衰,邪之入府入藏,孰从禁之?故以寸口脉辨其息数,斯邪入之浅深,可得而谛之耳。昔人云∶中府多着四肢。用一多字,明是卜度之辞,乃遂执此语,以当中府见症,何其疏耶?夫四末在躯壳之外,非府也。若谓脾主四肢,脾更属藏而非府矣。大抵风淫末疾,但是风淫于内,毋论中经中府中藏,必四末为之不用,其不专属中府明矣。然则四肢何以不举耶?人身荣卫,正行于躯壳之中者也。风入荣卫,即邪气盛而本气衰,如树枝得风,非摇则折。故知四肢不举者,荣卫之气,短缩不行所致也。

中藏多滞九窍,此亦卜度之辞。五脏开窍于眼耳鼻口舌,固矣。而前后二阴之窍,又属府不属藏,未可并举也。五藏非一齐俱中,但以何窍不利,验何藏受邪差可耳。然诸家舍外候,别无内谛之法。且无画一之方,又何疏耶?盖风中入藏,关系生死安危,辨症既不清,用药自不当,故特引《内经》、《金匮》奥义,详之如下。

风中五脏,后世忽略。诸家方论,无津可问,兹会经意以明其治。《经》曰∶肺中于风,多汗恶风时咳,昼瘥暮甚。

诊在眉上其色白,此举其外候也。《金匮》曰∶肺中风状,口燥而喘,身运而重。胃虚而肿胀,则并详其内证矣。《经》曰∶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此形其浮散之状也。至《金匮》则曰∶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合沉以微其浮,而藏气之存否?始得焕然无疑矣。大凡仲景表章《内经》,皆自出手眼,以述为作。学人知之,他藏仿此。

风既中肺,则火热随之,耗其津液,抟其呼吸,口燥而喘,势有必至。然未入之先,已伤及荣卫所主之肌肉,水谷所容之胃府。逮风入肺而乱其魄,运用之机尽失,故身运而重,胃虚而肿胀等证,相因互见也。然藏气未绝,犹属可生。

若脉见浮之而虚,其藏真欲散可知,加以有浮无沉,按之弱如葱叶,则在上之阳,不下入于阴矣。其下无根,则孤阴且以渐而亡矣。《内经》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者,正指此等无根之脉而言也。

《经》曰∶肝中于风,多汗恶风善悲,色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金匮》曰∶肝中风者,头目而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风木之藏,更中于风,风性上摇,必头目 动。风耗血液,必筋脉纵急。其死脉浮之弱,按之如按索不来,则浮沉之间,阴阳已见决离。或曲如蛇行,仍是上下不动,惟在中者尽力奔迫,皆藏气垂绝之象也。

《经》曰∶心中于风,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金匮》分为二候,其曰∶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食,心中饥,食即呕吐,此外因也。其曰∶心伤者,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内因也。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心藏中风,分之为二者。其一以外入之风,必从他藏迸至,心不受邪故也。宜随其藏气,兼去其风。其一以七情内伤神明,真阴不守,而心火炎上,头目发赤,藏真既从火上炎,阴之在下者,无阳以举之,则下重。其卫外之阳,不得入通于心,则发热。其受盛之府,藏气不交,郁而内鼓,则当脐跳动。死心脉《内经》形容不一,仲景总会大意,谓心藏垂绝之脉,一举一按,短数而动,浮沉不可息数之状若此。

《经》曰∶脾中风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金匮》曰∶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 而短气,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复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风入脾藏,为贼邪。外掣皮目,内乱意识,四肢怠惰,形如醉人,有必至也。加以胸中短气,脾藏之伤,已见一斑,若脉更来去至止不常,浮之益大坚,是为独阳。按之洁洁状如摇,是为独阴。故其动非活动,转非圆转,非藏气之垂绝而何?《经》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如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金匮》阙此,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面庞然浮肿者,肾气不能蛰封收藏,浊气上干于面也。脊痛不能正立者,肾间生气不鼓,腰府惫而偻俯,与隐曲不利,同一源也。《金匮》虽见缺文,大要两肾藏精宅神,一身根本。多欲致虚,风最易入,腰曲,脊垂,舌卷,小便不禁,皆其候也。中肾从来兼此四者,本实先拨可知,然肾藏真阳,肾基未坏,真阳可居,必无死脉。若浮之而坚,阳已离于阴位,按之乱如转丸,则真阳搏激而出,不能留矣。若益下入尺中,则真阳先去,所余孤阴,亦乱而下趋。正所谓阳从上脱,阴从下脱也。

风中入藏,最防迸入于心。后世悉用脑、麝,引风入心,尤而效之,莫有知其非者。兹举《金匮》二方,以明其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哈佛教授的心理咨询课

    哈佛教授的心理咨询课

    本书是哈佛大学多位著名的心理专家针对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咨询课,能为每个身处逆境的人打开另一扇窗户,找到希望和阳光。对于每个人来说,学生时期都是奠定人生基础和储存成长所需养料的重要时期,而处于这个时期的人却很容易被自我击败。人们在确立是非标准和重新自我定位的时候,对于从前所接受的理论和观念会重新审视,这个时候学会自我调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时代是自信与困惑并存的时期,针对很多人在心态上出现的盲点和误区,本书给予指向标一样的牵引。例如对于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交友问题、早恋问题、追星问题等,给予良性的、循循善诱的开导。
  • 吕布穿越到都市

    吕布穿越到都市

    吕布在失去最后意识的那一刻,他仿佛感受到自己穿越了什么,却久久不能清醒过来
  • 淡定的追悔

    淡定的追悔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钱够多,权够高,房够大,就是幸福"果真如此吗?他聪明,内向,自卑,自尊……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忍痛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山里人世俗的眼光,无情的嘲笑,讥讽。离开大山的那一刻他发誓一定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用钱赎回失去的一切。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撑起一片蓝天的时侯物质财富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找到幸福了吗?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片面追求物质步入生活误区的人们。(作者QQ1401115668)求点击,求推荐,求票票,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QQ:1401115668〕
  • 天际之外

    天际之外

    灰蒙蒙的天空,恒古不变的星空。日月星河,倒挂的银钩。会有云朵会有风,会有月亮会有太阳,可他们都是不变的么?我不知道是从哪儿来,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我想先去外面看看,看看真正的天空。
  • 和谐自我 跨越行难

    和谐自我 跨越行难

    当我们在自己内心中真正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和谐自我”价值体系,所经历的路程必然如黑格尔的“正、反、和”历程。十几岁时的世界一片光明,充满希望;二十几岁时的世界一片黑暗,充满肮脏;而立之年,平和而清明地看待这个现实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子和自己的角色,能够学会运用减法,敢于取舍,不再追问不公平是为什么,在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并心怀希望。在快速运转的社会里,人们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正在提速。为此,需要在智慧的光芒下才能正确地、尽快地成长,才能建立起生命的反张力,提升生命的效率,缩短苦难的历程,在整合每一个完整心灵的同时,整合出一个完整的社会灵魂。
  • 祸妃岂是池中物

    祸妃岂是池中物

    她是当年风声显赫的白家次女,亦是如今唐家众人的眼中刺、肉中钉。一朝重生,再遇故人。却不知是应恨他当年休了自己,另娶她人为妻。还是应怜他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世家纠葛,爱恨交缠。她是皇家变乱下的一道暗影,是撕开层层险恶的微光。可白家败落的背后,又何曾如她想的那般简单。她终要与曾经挚爱隔岸而站,经沧海、历桑田,任凭物是人非,雁去无痕。祸妃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算她逃不开这帝王家,那也绝不能为其所折服。
  • 晨昏蒙影间生活片段

    晨昏蒙影间生活片段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个有些自闭、想太多事情的女孩的童年和青春,在她沉默寡言却也颓废浪漫的童年生活中的自由自在。她脾气暴躁却好心眼的姥爷,她仗义讲规矩的六哥,教她“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小哥哥,还有对她来说永恒美好的那个男孩,她的初恋。在成长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不小的问题,比如长达十年的失眠。她与学校教育的冲突激烈到无法缓和。可是最终她在不到20时候游泳的一次经历让她和自己和解了。仅此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在南方的艳阳里没有大雪纷飞

    我在南方的艳阳里没有大雪纷飞

    我的心底有一个梦想,从来没有变过。这些文章是我过去一年写的,不是故事,而是青春。
  • 诱妻必刷题:国民老公别使坏

    诱妻必刷题:国民老公别使坏

    被某金主看上的跑龙套小姐,本以为抱紧金主大腿,暖好金主大床,就可以当女神,成影后。爱情片,“有吻戏,不许接”。动作片,“有肢体接触,不许接”。“我一个人拍拍广告总可以了吧!”某小美妞怒!“你要给我生崽子,不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