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11

第11章 先哲格言(4)

天之六气,惟火有二。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阳在上者,即君火也;阳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应离,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应坎,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火一也,而上下幽显,其象不同,此其所以有辨也。然以凡火观之,则其气质上下,亦自有君相明位之辨。盖明者光也,火之气也。位者形也,火之质也。如一寸之灯,光被满室,此气之为然也。盈炉之炭,有热无焰,此质之为然也。夫焰之与炭皆火也,然焰明而质暗,焰虚而质实,焰动而质静,焰上而质下,以此证之,则其气之与质,固自有上下之分,亦岂非君相之辨乎?是以君火居上,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于人也属心,而神明出焉。相火居下,为原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所以六气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后,前者肇物之生,后者成物之实。而三百六十日中,前后二火所主者,止四五六七月,共一百二十日,以成一岁化育之功,此君相二火之为用也。

六气之分,属阴者三∶湿燥寒是也。属阳者二∶风热而已。使火无君相之化,则阴胜于阳,而杀甚于生矣,此二火之所以必不可无也。若因惟火有二,便谓阳常有余,而专意仰之,则伐天之和,伐生之本,莫此为甚。此等大义,学人最当详察。

三阳所在,其脉无不应者,气之盈也。三阴所在,其脉有不应者,以阳气有不及,气之虚也。然三阴之列,又惟少阴独居乎中,此又阴中之阴也,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盖亦应天地之虚耳,岂君不主事之谓乎?五行胜复之理,不期然而然。天地万物,固无往而非五行,而亢害承制,又安往而不然哉?故求之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五志更相胜也,五气更相移也,五病更相变也。故火极则寒生,寒极则湿生,湿极则风生,风极则燥生,燥极则热生,皆其化也。第承制之在天地者,出乎气化之自然,而在人亦为有之,则在挽回运用之得失耳。使能知其微,得其道,则把握在我,何害之有?设承制之盛衰不明,似是之真假不辨,则败乱可立而待也。

故用以太阳之人,而遇流衍之纪;以太阴之人,而逢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遇扶,气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强阳遇火,则炎烈生矣,阴寒遇水,则冰霜及矣。天有天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王荆公解痛利二字,曰∶治法云诸痛为实,痛随利减,世俗以利为下也。假令痛在表者实也,痛在里者实也,痛在气血者亦实也。故在表者汗之则愈,在里者下之则愈,在血气者散之行之则愈,岂可以利为下乎?宜作通字训则可,此说甚善,已得治实之法矣。然痛证亦有虚实,治法亦有补泻,其辨之之法,不可不详。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痛而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而甚者多实;饥而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虚者多虚。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多弦大;痛在藏者脉多沉微,必兼脉证而察之,则虚实自有明辨,实者可利,虚者亦可利乎。不当利而利之,则为害不浅。故凡治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胃,温补命门不可。夫以温补而治痛者,古人非不多也,惟近代薛立斋、汪石山辈尤得之。奈何明似丹溪,而亦曰诸痛不可补气,局人意见,岂良法哉?崆峒子云∶脾土上应乎天,亦属湿化,所以水谷津液不行,即停聚而为痰饮也。夫人之病痰火者十之八九,老人不宜速降其火,虚人不宜尽去其痰,攻之太甚,则病转剧而致危殆,须以固元气为本。凡病推类而行之,亦思过半矣。昌按药以胜病,乃致脾胃不能胜药,犹不加察,元气一坏,变症多端。如脾虚而气短不能以续,变而似喘促,尚用降气定喘之药;如脾虚卫气不行,变而为浮肿,尚用耗气利水之药;如脾虚郁滞,变而作寒热,尚谓外感,用发散之药;虚而益虚,直令气尽身亡,全不悔祸。复以此法施之他人,展转戕生,可胜诛哉!国小有虚实分治之法,谓疾病之生也,皆因外感内伤,生火生湿,湿热生痰,四者而已。审其少壮新病,是湿则燥之,是火则泻之。湿而生热,则燥湿而兼清热;火而生痰,则泻火而兼豁痰,无余蕴矣。审其衰老久病,又当攻补兼施。

如气虚而有湿热痰火,则以四君子汤补气,而兼燥湿、清热、豁痰、泻火;如血虚而有痰火湿热,则以四物汤补血,而兼泻火豁痰、清热、燥湿,如此则攻补合宜,庶乎可也。故曰少壮新病,攻邪可审;老衰久病,补益为先。若夫阴虚火动,脾胃衰弱,真阴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水虽喜润,然太润则草木湿烂;是以补脾滋肾之剂,务在燥湿得宜,随证加减焉耳。

国小有火湿分治之法,谓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瘦人血虚生热,热生火,火生燥。故肥人多寒湿,瘦人多热燥也。

治病分国中末三法∶初治之道。法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当以疾利猛峻之药急去之。不使病邪久居身中为害也。

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为病得之非新非久,当以缓疾得中,养正去邪,相济而兼治之。末治之道,治当宽缓,广服平善无毒,用其安中养血气,俾邪自去。

治病有和、取、从、折、属五法∶一治曰和,假令小热之气,当以凉药和之。二治曰取,为热势稍大,当以寒药取之。三治曰从,为热势既甚,当以温药从之,或寒因热用,或寒以温用,或以汗发之。四治曰折,谓病热极甚,当以逆制之,或以下夺之,五治曰属,为求其属以衰之。缘热深陷在骨髓,无法可出,针药所不能及,故求其属以衰之。昌按求属之法,《内经》明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又谓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又谓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妙义精切若此。本文插入不通无着之语,火衰于戌,金衰于辰,盲瞽后人,今特正之。

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非病不去,医无可去之术也。故须辨审八要,庶不有误。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泻前后、饮食不进,此为五虚。二曰实,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五实也。三曰冷,脏腑受其积冷是也。四曰热,脏腑受其积热是也。五曰邪,非脏腑正病也。六曰正,非外邪所中也。七曰内,病不在外也。八曰外,病不在内也。审此八要,参以脉候病机,乃不至于有误。

学士商辂云∶医者意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贵乎临机应变,方固难于尽用,然非方则古人之心弗传,茫如望洋如捕风,必有率意而失之者矣。方果可以不用乎?虽然方固良矣,然必熟之《素问》,以求其本;熟之本草,以究其用;熟之诊视;以察其证;熟之治疗,以通其变,始于用方而终至于无俟于方,夫然后医之道成矣。此论学医用方,最为精切。

《柏斋三书》云∶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如治寒病用热药,则热药君也,凡温热之药,皆辅君者也,臣也。然或热药之过甚而有害也,须少用寒凉药以监制之,使热药不至为害,此则所谓佐也。至于五脏六腑及病之所在,各须有引导之药,使药与病相遇,此则所谓使也。余病推此,按柏斋此论,乃用药之权,最为精切。旧谓一君、二臣、三佐、四使为定法,此未可泥。药性论又以众药之和浓者定为君,其次为臣为佐,有毒者多为使,此说殊谬。设若削坚破积,大黄、巴豆辈,岂得不为君耶?晋时才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先与祖讷共论,讷曰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小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不少,何可轻以裁断。祖讷之言,可谓仁矣,今天下才士励志医学,正可入理深谭,乃效齐人惟知管晏,以《陶氏六书》窜入仲景成法,后人受弊,更当何如?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明良,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神祗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节,原疾病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洞幽,不失细少,如此乃谓良医。岂区区俗学能之哉?(《初学记》)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自《唐书》列之技艺,而吾儒不屑为之。世之习医者,不过诵一家之成说,守一定之方,以幸病之偶中,不复深为探索,上求圣贤之意,以明夫阴阳造化之会归,又不能博极群书,采择众议,以资论治之权变。甚者至于尽弃古方,附会臆见,展转以相迷,而其为患不少矣!是岂圣贤慈惠生民之盛意哉?昌按春秋时,左氏谭医理甚悉,汉儒已不习医,太史公作仓公等列传,鲜所发明,况其他乎?其后如《华元化传》,寝涉妖妄,医脉之断,实儒者先断之也。有唐列之方技,无足怪矣。《九灵山房文集》所论医者,当博极群书,求圣贤之意旨,明造化之会归,其属望顾不大欤?(戴叔明)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是故前人立教,必使之先读儒书,明《易理》、《素》、《难》、《本草》、《脉经》而不少略者何?盖非四书无以通义理之精微,非《易》无以知阴阳之消长;非《素问》无以识病;非《本草》无以识药;非《脉经》无从诊候而知寒热虚实之证。圣贤示人,略举其端而已。后学必须会群书之长,参所见而施治之,然后为可。(《医学集成》)正五音者,必法师旷之律吕。成方员者,必法公输之规矩。五音方员,特末技耳,尚取精于其事者,况医为人之司命,不精则杀人。今之患者不达此理,委命于时医,与自暴自弃,甘于沟渎何异?故病有六失∶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于不择医、失于不知病、失于不知药。又《史记》云∶骄恣不伦于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能适三不治、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今时病家此其通弊矣。(本集)世间多有病患亲友故旧交游来问疾,其人曾不经事,未读方书,自骋了了,诈作明能,谭说异端。或言是虚,或道是实;或云是风,或云是气;纷纷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患心意,不知孰是;迁延未就,时不待人; 然至祸,此段情态,今时尤甚。(孙思邈)

同类推荐
  •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幼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华纪丽谱

    岁华纪丽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州人物考

    中州人物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今生因你而美好

    今生因你而美好

    自古无情为帝王家,就在他以为今生已无任何人有资格能与他并肩面对江山时,让他遇见了她,从此无法自拔。他说“既然让我爱上了你,那么,今生今世你便无法从我身边逃走!”……
  • 缘生之树

    缘生之树

    有些缘分,无论对错立场,无论结局如何,至少曾经拥有,它们,皆生于树,或圆满于树、或斩断于树。本书讲述四个生于树的小缘分,我会尝试赋予书中人物灵魂,然后安排一些挫折,叫他们自己去选择。目前已经完成一个单元,其余的……我大纲丢了一半,写不写看缘分吧!目前,还是以我的灵异存稿为主。
  • 两相厌

    两相厌

    帝国与宗门南北遥遥相望,两相厌;道门与佛门遥遥相望,更生厌;我手执阳玉,你手握阴玉,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怎生厌?
  • 鬼道化神

    鬼道化神

    鬼道奇才,修真奇才,还是泡妞奇才,一切均是未知之数
  • 海楼寂

    海楼寂

    他——是那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孤怜花。他——是惊才绝艳的三殿下顾惜朝。但他——也是元素之子随着近几年来元素的诞生,传统武功也渐渐与其矛盾。看那惊才绝艳顾惜朝如何征服这混乱的世界。只不过,在这混水中,他还能保持最初的那份初心吗……
  • 八封逆

    八封逆

    一剑诸天灭,一怒山河吼。我若狂,杀尽尔等又何妨,我若战,伏尸百万又怎样!什么苍生,什么大义,与我王子林何干?我欲为尊,便是主宰。……天封大陆,灵武天才,八封天逆,苍穹主宰。瘸子天才王子林,战八荒,踏天骄,斗天神,抗天威。剑落九天,千古傲世。怒意惊起,天也避之。欢迎加入八封群,共探八封之路:148332954
  • 某白领的彼岸物语

    某白领的彼岸物语

    这是一个没有神魔鬼怪的时代,这是一个只有一群逗比超人的世界。白天心坐在办公室,一边写着策划一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这群大佬惹不起……原本不过二十多个平方的办公室,此刻不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地藏、鬼母、烛龙正脸红耳赤的斗地主,期间各种法术大打出手,出老千不择手段:南天门四大天王组了乐团,正在意气风发的练习演奏;最过分的是居然有一群猴子在公然开宴会……手上的力气几乎都用在了敲击键盘上,白天心终于忍不住:“吵NMB啊!老子在工作啊!”众大佬:“啊?!”“没什么,我闹着玩呢,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 超能少女

    超能少女

    叶雪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直到那个男人出现,她才直到自己是一名异能者,在二十岁的时候,她的天赋觉醒,有了异能的她,变得瞩目起来,太子爷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进入到一个从未了解的世界,不过有友情与爱情在,叶雪茹觉得自己仍然是很幸福的那个人……
  • 凤无鸾

    凤无鸾

    凤栖梧桐,鸾止潇湘;咫尺之距,天涯之遥;求之不得,弃之不舍;遇上他,是缘,亦是劫;爱上他,是幸,亦是错;彼之砒霜,此之蜜糖;纵肝肠寸断,吾甘之如饴。
  • 狂魔域主

    狂魔域主

    一所异能学校,一个学渣,叛逆而淡定·充满正义感的青年。在他普普通通的生活里,一位可爱的学霸女,出现在它的生命里,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他开始变得更强,从此不再低头。可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几乎无法挽回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