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2200000017

第17章 养生(10)

脾胃一亏,则生化之源绝矣,精何由生?肾气虽强,可坐而败也。可怪今之治虚损者,专以补肾为事,是不明肾者主水之文。若以精为肾之所专主,则何不曰肾气盛,乃能泻,而曰五脏盛,乃能泻也?藕塘居士有云∶钱粮贮在库中,库中不出钱粮,所谓民脂民膏者是也。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怡堂散记》)命门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母顺为人。(《仙经》)命门穴,不在右肾,而在两肾俞之中。(《铜人图》)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脏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然必春气始于下,则三阳从地起,而后万物得以生化。岂非命门之阳气在下,正为脾胃之母乎?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然禀赋有强弱,则元阳有盛衰;阴阳有胜负,则病治有微甚。此火候之所以宜辨也。命门有生气,即干元不息之机也。无生则息矣。盖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升,阴主降。惟动惟升,所以阳得生气;惟静惟降,所以阴得死气。故干元之气,始于下而盛于上,升则向生也;坤元之气,始于上而盛于下,降则向死也。命门有门户,为一身巩固之关也。《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故有为癃闭不通者,以阴竭水枯,干涸之不行也;有为滑泄不禁者,以阳虚火败,收摄之无主也。阴精既竭,非壮水则必不能行;阳气既虚,非益火则必不能固。此固其法也,然精无气不行,气无水不化,此其中又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

命门有阴虚,以邪火之偏胜也。邪火之偏胜,缘真水之不足也。故其为病,则或为烦渴,或为骨蒸,或为咳血、吐血,或为淋、浊、遗泄。此虽明是火证,而本非实热之比。盖实热之火,其来暴而必有感触之故;虚热之火,其来徐而必有积损之因。(张景岳)心包络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脏象较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膜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言无形者非。按《灵兰秘典论》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一段,今考心包藏居膈上,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即心包无疑矣。(李土材)《经》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李士材云∶膻中即包络之别称。《类经》云∶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帝阙之重城。所以心之有包络,如莲花之有橐 ,橐 空虚,则莲子动摇;包络充足,则神明安逸。如善寐神清,心血有余;怔忡惊悸,心血不足。血不足,则心如干涸, 似火炽矣。要之,包络血少,不能荣养其心,致有心烦 杂等证。故治心病,必先以养包络为主。包络得养,则心神安足,何有惊悸怔忡之患耶?(《医学阶梯》)或问曰∶《难经》言脏有六,心、肝、脾、肺、肾五而已,余一脏,乃右肾也。手厥阴心包络,既是十二经中之一经,与少阳为表里矣。乃不以包络为脏,而以右肾当之何也?答曰∶心包络,乃包心之脂膜,非若右肾之有形质者比也。以其质无特形,故不得为特脏也。又问右肾既为六脏之一矣,何十二经中,不以右肾之有形者足其数,乃以手心主当之。其故何哉?答曰∶《难经》虽有右肾命门为一脏之说,然外无经络所属,且云其气与肾通,则亦皆肾而已矣。此二而一,一而二者也。(《医旨绪余》)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经少血多气。《中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脏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矣。(李士材)尝读《难经》、叔和、启元诸贤三焦论,皆谓有名无形。又读《灵枢》曰∶密理浓皮者,三焦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薄;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三焦理纵。则似乎有形矣。及观李士材曰∶肌肉之内,脏腑之外,为三焦,亦无形也。而士材又以无形为误,而以《灵枢》之浓薄纵横、如雾、如渎、如沤,以征其形,则三焦究属有形耶?无形耶?谨赘一言以辨之。夫三焦者,即胸、膈、腹内三空处也。诸贤皆谓有名无形者,所以别其不同于他脏他腑之自具一形耳。非曰无形,即无其处,正欲指空处,故曰无形也。《灵枢》浓薄谓纵横者,即指胸膈腹之腔子里面为言,非另具一形而为浓薄纵横也。《经》又曰如雾、如沤、如渎,而中焦又有作余沥者,盖即指胸膈腹内空处之水气为喻,即士材所谓肌肉之内,脏腑之外,虽有其处,原无其形,何反以无形为误?岂其意以既有其处,即不得谓之无形耶?然处与形不同,有其处,《内经》所以云云;无其形,诸贤所以定论。

先圣后贤言似异而旨实同也。惟陈无择言有形如脂膜,疑未妥协。盖脂膜乃身中原有之物,三焦之形如之,则又一层假脂膜也。假脂膜与真脂膜,其何以辨哉!故敢谓其未妥。(《吴医汇讲》)或问三焦既无形,何《气府篇》有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缪刺篇》有少阳之络,《经脉篇》有三焦少阳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之筋,《卫气篇》有少阳心主之本等语,似涉有形。今曰无形,然则彼皆非耶?余曰∶所谓有形者,指其经根据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因有此经,故有此病。云无形者,非若五腑称长若干,重若干,受盛若干云云,若独指其经脉起止俞穴主病等语,便谓有形,不思奇经冲任督等脉,皆有起止,亦皆主病可指,如有形府例看否耶?有形之说不辨而其谬自明矣。(《医旨绪余》)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难经》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长三寸,盛精汁三合,是经多气少血。按华元化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李士材)勇者气行则止,怯者着而为病。《经》言最宜旁通。凡人之所不畏者,皆是也。遇大风不畏,则不为风伤。遇大寒大热不畏,则不为寒热中。饱餐非出于勉强,则必无留滞之患。气以胆壮,邪不能干。故曰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医参》)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是经多血少气。其合筋也,其荣爪也;主藏魂,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难经》曰∶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李士材)附腔子、脂膜常考《类经》,以三焦指腔子而言。但腔子未必尽属三焦,而实包罗乎三焦。如藏者为里之里,所谓心、肝、脾、肺、肾是也;出者为里之表,所谓魂、魄、神、志、意是也。是腔子之内,尚有表里之别,而腔子之阴阳,顾可不分晰乎?夫五脏所藏魂、魄、神、志、意及精、血等类,运于里而通于表,阴中有阳也。六腑所藏水谷、溺秽、津液等类,泄于表而根于里,阳中有阴也。腔子内,其精者,为神、为气、为性、为情;其粗者,为脂、为膜。所生者神,所运者气。禀于天,有刚、柔、纯、杂为性;触于感,有喜、怒、哀、乐为情。

医者审其神气,察其性情,不独因病别方,仍须因人别病。故有同一病而不同一治者,非偶然也。至于脂膜,亦有分别。人止言腔子脏腑有阴阳,不言脂膜有表里。《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类经》云∶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景岳以三焦指腔子,余更以脂膜分表里。凡肥者为脂、为表,瘦者为膜、为里。近肉者为脂、为表,裹骨包脉者为膜、为里也。苟不明脂膜之理,则脏自为脏,腑自为腑,肉之为肉,骨之为骨。骨肉脏腑不相联系,则躯壳腔子岂不散乎?脂膜表里既已辨晰,则因其深浅、浓薄,而治法之次第,可得而分矣。(《医学阶梯》)膜者,非皮、非肉,与脂相附。五脏六腑,以此遮护。豕腹内版油贴处,即此物也。裹肠曰花油,贴腔子曰版油,皆脂之谓也。膜在脂外肉内,形如薄皮,内护腔子,如纸糊壁,在人身半表里之间,与少阳为六经之半表半里不同,故腔子上膜为疫邪所伏,疫邪从口鼻吸入,不能循经,又为后来真气所逼,故遇脂膜,即以少休,因而潜伏膜原。邪入无所知觉,由乎此也。积久不安,以时发作。

或正气搜索及此而驱逐之,或外触时气而出,内外分传。惟其所向,谓其入里多而达表少者,外肉坚难走,内脂柔易趋故也。(《医参》)

经络(附骨、筋、爪、皮、肌、肉、腠理、窍)

经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素问》)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 ,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 ,六六三十六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 也。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邱墟,住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

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遍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

黄帝问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洲,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

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 ,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膜筋。地有聚邑,人有 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跻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凡此八脉者,皆不可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经也?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之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络舌。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也。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溢诸经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魔妃归来:鬼王嗜宠不停

    魔妃归来:鬼王嗜宠不停

    身为天下人口中毒术无双心狠手辣的魔女,洛水寒不曾想过有一天她也会面临背叛,而且还是未婚夫与弟子的双重背叛!濒死之际,一场神秘交易救了她,让她转生成了大门派中痴傻丑颜的废物三小姐,还被包裹起来扔给了那吸血的‘鬼王’!痴傻了十四年,当洛水寒的神识被修复,当记忆回归,当痴傻呆滞的双目被那凌厉的眸光所取代,天地变色,魔女归来!看着这片演变了十四年的大陆,洛水寒一笑,十四年前她能让天下畏惧,十四年后,她依然能!掌神兽,控万火,天下横行!只是,这个‘鬼王’,你能不能不要一直抱着我的脖子吸我的血?某鬼王邪肆一笑:那……吸你的嘴?
  • 年少轻狂之战联亲友传

    年少轻狂之战联亲友传

    在不知不觉中,你悄悄来到我身旁。你是我最亲爱的。。兄弟姐妹。。可是,好不容易团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黑夜?。。无人知晓。我看到,你流泪了,后来,你便离开了我。。还有你,为什么你也要抛下我?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战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可是,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你还是走了。。为什么,为什么都走了?我蹲在墙角哭泣。黑暗,我拼了!。。我们在天堂重新聚会。。——巧克棒《战联亲友传》题记
  • 仙焚魔尊:狐王太邪肆

    仙焚魔尊:狐王太邪肆

    三生河畔妖娆的彼岸之花,带来的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密林探险也能穿越?老天你在逗我么?生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的宁小小,盯着眼前的白衣长发美男,华丽丽的晕了过去。是意外,还是必然。上古大神:做我的徒弟。桀骜王爷:做我的王妃。可是那只邪魅的狐妖是个什么鬼啊?什么?你是神?宁小小:哼,以为封印了我的记忆,你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总有一天,我要把我所受的,我的族人所受的痛,全部奉还!
  • 此狐是妖还是仙

    此狐是妖还是仙

    一只小妖来到人间,却发现了第一个食物,吸收元阳时,天师出现,将她封印到他的身体里......
  • 君子非君子

    君子非君子

    传说中的诅咒,无一人生还。上古的魔物,嗜血凶残。变强的道路从不可能一帆风顺。唯一的愿望...又是为了什么?活下来...为什么?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来着?
  • 万炼成帝

    万炼成帝

    与人斗,与魔斗,与天斗。一将功成万骨枯。万炼成帝君。一切还得重头起。
  • 绝世逆天逍遥神

    绝世逆天逍遥神

    被偷人的妻子背叛弃与茫茫大草原,命之极时,穿越到了异世界,一路奇遇不断,离歌发誓,他不会像前世一样窝囊过活,要活出新的精彩人生,逆天地之大道,得永生之规则,逆出一条通天路,肆意穿行古今未来,逍遥千万亿世界,名贯古未,威达八方上下之世界………
  • 失忆的枫

    失忆的枫

    天,缥缈的留着片片晚霞,映,我们的微笑挂在嘴边。幸,在同一片天空相遇,福,载着命运裁定的幸福。留存天边的火烧云,给今天画下了幸福的句号。谁又在这片天空燃烧,谁又在这片天空哭泣。得到快乐的我们又去思念我们的回忆,在这片暖暖的火烧云下。挥去曾经,拂过下一刻的爱,幸福的拥抱爱情。不怪天的无情,更不怪你的无情,失去的往日,已深入过去。的相信相恋要珍惜,相信相爱要努力,相信在一起要快乐。只把云留下,让记忆寻找着你......
  • 毒舌小神医

    毒舌小神医

    初入都市的小神医凭借一张毒舌,树敌无数,又凭借过人医术救人无数,如同勤劳的小蜜蜂周旋在各色美女之中
  • 无上圣灵

    无上圣灵

    灵荒大陆,传闻上古时期存在无数巨灵;巨灵者,天地精华,翻江倒海,指天覆地,威力无匹!少年天纵奇才,却因血脉魔咒而境界倒退,后得圣灵授艺,学无上功法,至无上大道!人、兽、魔、妖;蛮、仙、神、佛!大道之上,无上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