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0100000008

第8章 视角思想性简论

我想谈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性问题。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此时的中国文学来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对生活知之不多,人民的生活与创造如汪洋大海,在它面前,我们总是感到,我们的目光非常有限,既不够深,也不够远。

不仅作家如此,评论家也是如此。我一向认为,评论也有一个深切地认识生活的问题——我自己作为评论家常常也是靠大惊小怪过日子,看作品不够多,对生活的变化、对世道人情的变化也所知有限,一个作品到了眼前,“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啊,都这样了?觉得新鲜,觉得好!其实我觉得新鲜的事可能地球人早都知道了。

所以,生活对创作是第一位的,对于评论,生活也十分重要,只有对时代生活有敏锐、广博、深入的领会,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这个时代的作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没有什么自在自为的“生活”,生活本身就隐含着思想,一个人的生活中隐含着他的价值观,一个民族的生活中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作家们面对他人的生活,也不会是脑袋空空,一定已经携带着他对生活的看法,包括观念、逻辑、思考和判断。他的作品中所整理所表现的生活,也一定体现着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识。这种见识,换一个说法,就是文学的“思想”。

“思想性”,现在不大谈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批评话语和文学话语中,思想性差不多就等于概念化,常常被认为是创作中的负面因素;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谈“经验”,绝圣弃智,提供新鲜的经验、讲述新颖的故事就行了,殊不知故事怎么讲这本身已经是思想,任何叙事,既是人的行动过程也是精神过程,当我们放弃从思想性的角度对文学进行思考和判断时,这未必会带来经验的丰盛,可能只是放纵了思想的懒惰、平庸、贫乏。

回顾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我们就会看到,思想性是文学生命力的重要指标:80年代的文学在当时广受读者热爱,这固然有时代的文化条件的原因,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作家们在那时站到了时代的思想前沿,在他们的作品中,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人们意识到生活原本是什么样,可能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文学不仅成为一个民族的感官,也成为民族头脑中最敏锐的一部分。

如果说,我们现在的文学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那么,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我们还不够娱乐,而在于面对着这个时代急剧变化、千差万别的复杂生活,我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力量——在文学上,这就是缺乏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所以就不能直指人心、打动人心,就不能保持与读者、与民众之间深切的对话和交流。

生活匮乏与思想匮乏,这两个方面是互为表里的。在这个时代,社会构成远比过去复杂,即使在一个人身上,他的生活形态、社会交往、身份认同,也常常是多重的、混杂的,一个人在这里谈论文学,也许他转过身去就在网上以另一个名字与另一群从未谋面的人讨论股票或者音乐,而且他可能表现得像是另外一个人。文学对人的个性、主体性、完整性的传统理解现在面临生活的挑战。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层面上,问题的复杂更是远远超过以往——现实主义的文学理想要求我们揭示生活表象之下的复杂结构,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表现胜过很多经济学家,但是现在,对人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都需要专家般的训练和能力,不经过充分、艰苦的准备,我想一个作家很难在他的小说里写好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律师,即使是我们过去的文学经验中很熟悉的工人或者农民或者一个干部一个教授,恐怕也不是你想象的样子;贾平凹的《秦腔》,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成就就是证明了关于农村和乡土,我们过去的那一套思想框架失效了,生活远远走在我们前面。

生活考验着文学,一个作家在这个时代的创作,需要巨大的知识准备和经验准备,与此同时,他还需要强大的思想力量。

不了解生活,写作就没有血肉;没有思想,写作就没有灵魂。一个作家要穿越复杂的表象,把人们心中有但笔下无的东西披肝沥胆地说出来,这个“穿越”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大难,是作家与生活、与他人、与自己艰苦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中,作家必须是真挚的对话者,是明了世事人情的对话者,又是一个有思想勇气和思想深度的对话者。

思想不是现成的概念和教条,更不是形形色色的成见和偏见,思想是艰苦的对话和探索,鲁迅先生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光,为什么?就是因为,现代文学的先驱们在与民族生活的对话中、在他们的实践中磨砺出对生活的新的眼光和新的看法,从而启迪人,激励人,有力地拓展了民族的精神疆界,一个经受过现代文学洗礼的中国人,他对自我、对世界、对民族国家命运的看法必定是与前人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五四”的先驱们不惮于自我拷问甚至自我否定,他们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在时代生活和民族命运中经受考验和锤炼。他们的思想不是从哪里轻易地借过来、贩过来的,是在与自我、与世界的碰撞中生发的火光:文学的思想力量,在于它是一种解放思想的思想,是一种召唤和激发思想的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才与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思想性,这个尺度没有过时,它内在地包含在文学性之中。当我们说文学的创新不足时,我们说的其实常常是文学作品的思想贫乏,当作家没有来自生活并且有力地解释着生活的独到思想时,他不会有富于创造力的角度、形式和语言。一代一代的作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尺度做出回应,逃避它甚至放弃它,这是对文学价值的根本贬损。

刚才谈到,在这样一个分工日益细密、日益专业化的社会里,文学的思想面临着极大的难度,在19世纪的理想中,伟大的作家面对生活几乎有百科全书式的智慧,但是现在,一个作家写农村、写城市、写网络、写经济,可能他所提供的知识和见识都远不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或者法学家。即使巴尔扎克,他现在可能也弄不清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个时代的巴尔扎克依然可以思考人性的贪婪和纵容这种贪婪的不负责任的制度和经济结构。在专家的视野之外,文学依然占有广阔的天地:要面对人心,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如何看待生存与意义,如何体会自己的内在性和社会性,如何看待荣耀和耻辱,如何在复杂的境遇中坚持他的道德体验,如何在千差万别的行动和选择中证明和践行那些正当的价值,这一切,仍然属于文学,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需要文学家们以深邃的思想去认识和表达。

当然,并不是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思想,就有了思想。有没有思想和思想有没有力量取决于诸多因素:勇气,能力,广博的知识。我们首先必须克服思想的懒惰,新的生活和新的经验中孕育着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那是我们不熟悉、不习惯的,是在无名中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家的责任感,作家有思想的责任,这不仅因为文学不能失去思想,也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早就充分体认到,文学是培育强健、健全的国民精神,从而建设一个伟大的现代国家的重要途径,这是他们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这份责任至今仍在,今天的作家们和评论家们都不应放弃。

所以,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常常问:你是个评论家,你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这个标准中肯定包括了思想性,而且我也不能想象,有不包括思想性的艺术性。

1

谈到了思想性,有作家朋友沉吟片刻,曰:我是个艺术家,我关心的是人类生活,我希望人们在我这里看到真实的经验、鲜明的形象,我并不生产思想。

我不得不动用思想能力,费力地理解他在说什么。我当然同意文学要保持对人类经验的忠诚,但是我恰恰认为艺术家要保持这种忠诚就需要思想。

人们对“思想性”的本能警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过去的文学经验,把“思想性”的尺度理解为对作家的强制性要求,理解为公式化、概念化。

先让我们思考一下“真实”。真实并不是一块石头,等着你抓到手里,它首先是个动词,是有巨大难度的认识过程和表达过程,思想的惯性,话语的成规,人的习俗和偏见,无数条路都可能把我们引向不真实,人要在选择、辨别、对话和思考中逼近“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直觉,需要知识,更需要思想,在文学中,这种思想常常不是一种成文的表述,而是一种气息,一种警觉,一种审慎,一种意志。

现在的问题是,我的这位朋友,他无此警觉,他哪里是没有思想,他是不思想的思想,他是被一堆公式和概念支配而不自知。

2

当然,我们必须思考文学的思想能力和哲学家、社会科学的专家们的思想能力有什么差别。

我认为,文学不是归纳的也不是演绎的,它不遵从这样的逻辑。它守护着个别和殊异,当恩格斯所说的“这一个”在世上行动和言说时,他与世界、与对世界的普遍理解必然形成复杂的验证和对话关系,这种关系也会内在化到他自身中去,这种验证与对话是文学区别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种宝贵的思想能力,失去它,普遍性就变成了不能被个体、被具体的人认知和确证的超验之事,而同时,这种对特殊与例外的假设与想象,使人类的精神保持开放,也是普遍理念的活力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是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3

没有没有思想性的艺术性,除非你把艺术理解为纯技艺,但即使是技艺和形式,其实也预设着明确的思想。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我的名字叫红》,绘画视点怎么设置,曾经是一种足以使人掉脑袋的根本思想。

包含在技艺和形式中的思想很可能会随着技艺和形式的普遍化而逐渐衰减,而成为常规,成为不经反思的事物。因此,真正的艺术家绝不会对技艺和形式不假思索,他会对技艺和形式本身保持思想的警觉。

4

是不是反映了现实生活就有了思想性?我们可能恰恰是在表现现实生活时暴露出思想的匮乏。

这个时代的读者对文学的深刻不满可能正在于此。关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不关注现实的指责是不中肯的,我们高度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但问题是,这未必意味着我们能够“贴近”它,我们提供的可能仅仅是表象,而不是经过思想探索的“真实”。

5

文学的创作需要一种思想背景,一个作家需要为自己建立广阔的对话场域,文学要把自己放回到一个时代的思想前沿上去。作家终究要和具体的活生生的心灵对话,但是如果他不是同时和这个时代最前沿的头脑对话的话,他可能根本不知与面前这一个的对话如何开始和如何进行。

6

文学要不要思想性,这涉及我们对文学的根本看法:它是消费的吗?作为纯粹的消费品和娱乐品,它真的不需要什么思想,或者只需要不思想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五四”的志向,坚持中国现代文学以来文学对建设民族精神的承诺,文学就不能放弃思想性的标准。

2009年12月11日

同类推荐
  • 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 新编文学理论

    新编文学理论

    本教材以中西重要的理论家和理论观点为关键点,论述文学理论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体例新颖,包含多个具有创新色彩的模块,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当艺术表现成为一种生命内在需要的时候,精神便与纵情无羁的行动混合,使艺术传达成为义无返顾的冒险。王易罡的作品是他淋漓尽致地表达生命体验和袒露个人意志的深刻印迹。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大混沌天

    大混沌天

    生命的本源之子,沉睡在混沌千万余年,终破茧而出。
  • 陨天之柔水传说

    陨天之柔水传说

    被最高位面所选中的天才是否能不负天才之名成为至高无上的陨天者?能否背负着前辈们的期望打破囚笼?
  • 明星学院男校医

    明星学院男校医

    沈小楼自幼随师父古老头子在深山长大,无奈天生五行奇缺,若不续命,就活不过25岁。为了破解这五缺,来到上京艺术学院,寻找金、木、水、火土五种纯命格美女。于是他进入了滨江影视艺术学院,并凭借着一身太清秘术,医杂症,揍恶霸、扁恶道士,从此艳福不断,美女老师、冷艳校医、可爱小萝莉、美艳厨娘、火爆特警,狐妖、白富美等宁肯错上,也绝不放过一个…
  • 三公主的三骑士

    三公主的三骑士

    三位公主与三位骑士的校园爱恋,轩我喜欢你,我们要在一起!
  • 皇炉

    皇炉

    一个炉灵为主其他生灵为炉奴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魔仙立

    魔仙立

    简介1:仙路漫漫,前程远险。魔仙两立,更是势如水火。两个灵魂融合而成的唐宋,却是身兼仙魔两道,奈何修行速度下降了不止一半。向左走?向右走?无从抉择。回首之间,却发现,我们已一路前行。简介2:这是一个仙侠的故事,仙、魔、妖、巫,当然还有人类都会粉墨登场。这也是一个现实的故事,你会发现所有的世界,其实都很相似。不同的,是隐藏在世界之后的真相,不同的,自然也有故事的结局。
  • 重生之关关

    重生之关关

    上一世,她唯唯诺诺,惨死于爱人之手;这一世,她呼风唤雨,巧遇今生唯一。米关关作为大家族遗女,用自己的能力称霸于极道商图。拥有真龙之气的她更是在异能界混的风生水起。
  • 特种神兵。。。

    特种神兵。。。

    江天奇原是一名普通凡人,无意间得到太古神器石灵并以之溶合,又修练上古奇经,觉醒智慧,并在后来训练出特种神兵,最终在重重困难中创出新天地。修真等级:练体、练气、修真、修仙、修神功法等级:黄阶、玄阶、地阶、天阶
  • 墨影传说

    墨影传说

    火爆新书我有一柄刀,蒙黑暗与尘嚣,何日映光长照,了断前生,把岁月斩消!我有一把剑,舞清风和细雪,何日剑指穹天,了却俗缘,将流年斩灭!那一年,我十九岁,消失于所有人的视线!从此,神挡杀神,天阻斩天!
  • 七方界

    七方界

    虽说月黑风高夜才是杀人放火时,可谁又能知道有人白天屠了整个村子?是谁?到底是谁?复仇,为亲人报仇,他毅然走上仇恨之路,在仇恨之路上,他又发现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