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6800000004

第4章

肝为风木之脏。胆寄其间。胆为相火。木生火也。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诸证作焉。怒太甚则狂。火太甚则颊肿面青。目赤头痛。木火克土。则口燥泄痢。饥不能食。回食逆满。皆系木郁为火之见。证也。若木挟水邪上攻。又为子借母势。肆虐脾经。痰饮泄泻呕吐头痛之病又作矣。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之清阳。即魂气也。故又主藏魂。血不养肝。火扰其魂。则梦遗不寐。肝又主筋。螈 囊缩。皆属肝病。分部于季胁少腹之间。凡季胁少腹疝痛。皆责于肝。其经名为厥阴。谓阴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至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血分不和。尤多寒热并见。与少阳相表里。故肝病及胆。亦能吐酸呕苦。耳聋目眩。于位居左。多病左胁痛。又左胁有动气。肝之主病。大略如此。

胆与肝连。司相火。胆汁味苦。即火味也。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则在胆腑。胆火不旺。则虚怯惊悸。胆火太亢。则口苦呕逆。目眩耳聋。其经绕耳故也。界居身侧。风火交煽。则身不可转侧。手足抽掣。以表里言。

则少阳之气。内行三焦。外行腠理。为荣卫之枢机。逆其枢机。则呕吐胸满。邪客腠理。入与阴争。则热。出与阳争。则寒。故疟疾少阳主之。虚劳骨蒸。亦属少阳。以荣卫腠理之间不和。而相火炽甚故也。相火挟痰。则为癫痫。相火不戢。则肝魂亦不宁。故烦梦遗精。且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胃土得其疏达。故水谷化。亢烈则清阳遏郁。脾胃不和。胸胁之间骨尽处。乃少阳之分。病则其分多痛。经行身之侧。痛则不利屈伸。此胆经主病之大略也。

胃者。仓廪之官。主纳水谷。胃火不足。则不思食。食入不化。良久仍然吐出。水停胸膈。寒客胃中。皆能呕吐不止。胃火炎上。则饥不能食。拒隔不纳。食入即吐。津液枯竭。则成隔食。粪如羊屎。火甚则结硬。胃家实则谵语。手足出汗。肌肉潮热。以四肢肌肉。皆中宫所主故也。其经行身之前。至面上。表证目痛鼻干。发痉不能仰。开窍于口。口干咽痛。气逆则哕。又与脾相表里。遗热于脾。则从湿化。发为黄瘅。胃实脾虚。则能食而不消化。主燥气。故病阳明。总系燥热。独水泛水结。有心下如盘等证。乃为寒病。胃之大略。其病如此。

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脾气不布。则胃燥而不能食。食少而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病隔食。大便难。口燥唇焦。不能生血。血虚火旺。发热盗汗。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痰饮泄泻肿胀腹痛之证作焉。湿气挟热。则发黄发痢。腹痛壮热。手足不仁。

小水赤涩。脾积名曰痞气。在心下如盘。脾病则当脐有动气。居于中州。主灌四旁。外合肌肉。邪在肌肉。则手足蒸热汗出。或肌肉不仁。其体阴而其用阳。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而不化。食少虚羸。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经云。脾统血。血之营运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血虚津少。则肺不得润养。是为土不生金。盖土之生金。全在津液以滋之。脾土之义有如是者。

肺为干金。象天之体。又名华盖。五脏六腑。受其覆冒。凡五脏六腑之气。皆能上熏于肺以为病。故于寸口肺脉。可以诊知五脏。肺之令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中常有津液。润养其金。故金清火伏。若津液伤。则口渴气喘。痈痿咳嗽。水源不清。而小便涩。遗热大肠。而大便难。金不制木。则肝火旺。火盛刑金。则蒸热喘咳。吐血痨瘵并作。皮毛者。肺之合也。故凡肤表受邪。皆属于肺。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则为肺胀。为水饮冲肺。以其为娇脏。

故畏火。亦畏寒。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盖气根于肾。乃先天水中之阳。上出鼻。肺司其出纳。肾为水。肺为天。金水相生。天水循环。肾为生水之原。肺即为制气之主也。凡气喘咳息。故皆主于肺。位在胸中。胸中痛属于肺。主右胁。积曰息贲。病则右胁有动气。肺为之义。大率如是。

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营运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肾水充足。则火之藏于水中者。韬光匿彩。龙雷不升。是以气足而鼻息细微。若水虚。则火不归元。喘促虚痨。诸证并作。咽痛声哑。心肾不交。遗精失血。肿满咳逆。痰喘盗汗。如阳气不足者。则水泛为痰。凌心冲肺。发为水肿。腹痛奔豚。下利厥冷。亡阳大汗。元气暴脱。肾又为先天。主藏精气。女子主天癸。男子主精。水足则精血多。水虚则精血竭。于体主骨。骨痿故属于肾。肾病者。脐下有动气。肾上交于心。则水火既济。不交则火愈亢。位在腰。主腰痛。开窍于耳。故虚则耳鸣耳聋。瞳人属肾。虚则神水散缩。或发内障。

虚阳上泛。为咽痛颊赤。阴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阳虚不能化水。小便亦不利也。肾之病机。有如此者。

膀胱者。贮小便之器。经谓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指汗出。非指小便。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上源。上源清。则下源自清。脾为水之堤防。堤防利。则水道利。肾又为水之主。肾气行。则水行也。经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膀胱之气。载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则有云行雨施之象。故膀胱称为太阳经。谓水中之阳。达于外以为卫气。乃阳之最大者也。外感则伤其卫阳。发热恶寒。其经行身之背。上头项。故头项痛。背痛。角弓反张。皆是太阳经病。皮毛与肺合。肺又为水源。故发汗须治肺。利水亦须治肺。

水天一气之义也。位居下部。与胞相连。故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膀胱之为病。其略有如此。

三焦。古作 。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唐宋人不知 形。以为有名而无象。不知内经明言焦理纵者。焦理横者。焦有文理。岂得谓其无象。西洋医书。斥中国不知人有连网。言人饮水入胃。即渗出走连网而下。以渗至膀胱。膀胱上口。即在连网中也。中国医林改错一书。亦言水走网油而入膀胱。观剖牲畜。

其网油中有水铃铛。正是水过其处。而未入膀胱者也。此说近出。力斥旧说之谬。而不知唐宋后。古 作焦。不知膜油即是三焦。是以致谬。然内经明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与西洋医法。医林改错正合。

古之圣人。何尝不知连网膜膈也哉。按两肾中一条油膜。为命门。即是三焦之原。上连肝气胆气。及胸膈。

而上入心。为包络。下连小肠大肠。前连膀胱。下焦夹室。即血室气海也。循腔子为肉皮。透肉出外。为包裹周身之白膜。皆是三焦所司。白膜为腠理。三焦气行腠理。故有寒热之证。命门相火布于三焦。火化而上行为气。火衰则元气虚。火逆则元气损。水化而下行为溺。水溢则肿。结则淋。连肝胆之气。故多挟木火。与肾心包相通。故原委多在两处。与膀胱一阴一阳。皆属肾之府也。其主病知矣。

小肠者。受盛之官。变化出焉。上接胃腑。下接大肠。与心为表里。遗热则小水不清。与脾相连属。土虚则水谷不化。其部分。上与胃接。故小肠燥屎。多借胃药治之。下与肝相近。故小肠气痛。多借肝药治之。

大肠司燥金。喜润而恶燥。寒则滑脱。热则秘结。泄痢后重。痔漏下血。与肺相表里。故病多治肺以治之。与胃同是阳明之经。故又借多治胃之法以治之。

以上条列。皆脏腑之性情部位。各有不同。而主病亦异。治杂病者宜知之。治血证者。亦宜知之。临证处方。

分经用药。斯不致南辕北辙耳。

脉证死生论

医者。所以治人之生者也。未知死。焉知生。知死之无可救药。则凡稍有一毫之生机。自宜多方调治。以挽回之。欲辨死生。惟明脉证。高士宗以吐血多者为络血。吐血少者为经血。谓吐多者病轻。吐少者病重。而其实经散为络。络散为孙络。如干发为枝。枝又有枝。要皆统于一本也。以经络之血分轻重。实则分无可分。医旨又谓外感吐血易治。内伤吐血难疗。三指禅谓齿衄最轻。鼻衄次之。呕吐稍重。咳咯唾血为最重。

谓其病皆发于五脏。而其血之来最深。不似呕吐之血。其来出于胃间。犹浅近也。此如仲景近血远血之义。以此分轻重。于理尚不差谬。第鼻衄呕吐血。虽近而轻。而吐衄不止。亦有气随血脱。登时即死者。咳咯唾血虽远而重。亦有一哈便出。微带数口。不药可愈者。仍不可执以定死生矣。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

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以血为魄。而气为魂。魄未绝而魂先绝。未有不死者也。故吾谓定血证之死生者。全在观气之平否。吐血而不发热者易愈。以荣虽病而卫不病。阳和则阴易守也。发热者难治。以血病气亦蒸。则交相为虐矣。吐血而不咳逆者易愈。咳为气呛。血伤而气不呛。是肾中之水。能纳其气以归根。故易愈。若咳不止。是血伤火灼。肾水枯竭。无以含此真气。故上气咳逆为难治。再加喘促。则阳无所附矣。大便不溏者。犹有转机。可用滋阴之药。以养其阳。若大便溏。则上越下脱。有死无生。再验其脉。脉不数者易治。以其气尚平。脉数者难治。以其气太疾。浮大革数而无根者。虚阳无根据。沉细涩数而不缓者。真阴损失。皆为难治。若有一丝缓象。尚可挽回。若无缓象。或兼代散。死不治矣。凡此之类。皆是阴血受伤。而阳气无归。故主不治。若阴血伤。而阳气不浮越者。脉虽虚微迟弱。亦不难治。但用温补。无不回生。盖阳虚气弱者易治。惟阴虚气不附者为难治。所谓血伤而气不伤者。即以气之不伤。而知其血尚未尽损。故气犹有所归附。而易愈也。气之原委。吾于水火血气论已详言之。参看自见。

用药宜忌论

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不宜。伤寒过汗伤津液。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则水血两伤。 然枯骨矣。故仲景于衄家严戒发汗。衄忌发汗。吐咯可知矣。夫脉潜气伏。斯血不升。发汗则气发泄。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泄不已。血随气溢。而不可遏抑。故虽有表证。止宜和散。不得径用麻桂羌独。

果系因外感失血者。乃可从外表散。然亦须敛散两施。毋令过汗亡阴。盖必知血家忌汗。然后可商取汗之法。至于吐法。尤为严禁。失血之人。气既上逆。若见有痰涎。而复吐之。是助其逆势。必气上不止矣。治病之法。上者抑之。必使气不上奔。斯血不上溢。降其肺气。顺其胃气。纳其肾气。气下则血下。血止而气亦平复。血家最忌是动气。不但病时忌吐。即已愈后。另有杂证。亦不得轻用吐药。往往因吐便发血证。知血证忌吐。则知降气止吐。便是治血之法。或问血证多虚。汗吐且有不可。则攻下更当忌矣。予曰不然。血之所以上者。以其气腾溢也。故忌吐汗。再动其气。至于下法。乃所以折其气者。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当其腾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势。仲景阳明证。有急下以存阴法。少阴证。有急下以存阴法。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攻之不啻补之矣。特下之须乘其时。如实邪久留。正气已不复支。或大便溏泻。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可缓缓调停。纯用清润降利。以不违下之意。斯得法矣。至于和法。则为血证之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者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许多妙义。未能尽举。四法之外。又有补法。血家属虚痨门。未有不议补者也。即病家亦喜言补。诸书重补者。尤十之八九。而不知血证之补法。亦有宜有忌。

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当补脾者十之三四。当补肾者十之五六。补阳者十之二三。补阴者十之八九。古有补气以摄血法。此为气脱者说。非为气逆者说。又有引火归元法。此为水冷火泛者立说。非为阴虚阳越者立说。盖失血家如火未发。补中则愈。如火已发。则寒凉适足以伐五脏之生气。温补又足以伤两肾之真阴。惟以甘寒。滋其阴而养其阳血。或归其位耳。血家用药之宜忌。大率如是。知其大要。而后细阅全书。乃有把握。

本书补救论

世之读朱丹溪书者。见其多用凉药。于是废黜热药。贻误不少。而丹溪不任咎也。盖丹溪之书。实未常废热药。世之读陈修园书者。见其多用热药。于是废黜凉药。为害尤多。而修园不任咎也。盖修园之书。实未尝废凉药。两贤立论。不过救一时之偏。明一己之见。世之不善读者。得其所详。忽其所略。岂知两贤所略。

亦曰人所已详。吾固不必详焉耳。初何尝废黜不言哉。即如予作此书。亦多用凉药。少用热药。然非弃热药而不用。特以血症宜凉者多。非谓血症全不用热药也。予于每条当用热药者。未尝不反复言之。慎毋误读是书。而有偏重凉药之弊。总在分别阴阳。审症处方。斯无差忒。又予是书为血症说法。与杂症不同。

泥此书以治杂症固谬。若执杂症以攻此书。尤谬。读吾书者。未知流弊若何。吾且为此论。先下一针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物流盟

    物流盟

    《物流盟》:他们曾经是生死之交,在冷锋的带动下都加入了物流行业。后来因为被人挑唆,从而走向分裂;在高彦的努力斡旋下,最后终于又走向联盟。
  • 再见,那个无知的少年

    再见,那个无知的少年

    故事讲述的是在一片荒区一个女校长建立了一个学校。那是第三校区,有人说这里曾经有个女教师她每天下班都会去接她的女儿,忽然有一天他的女儿不见了,于是这个女教师就跳楼自杀了。自从这个事情过后。第三校区接连发生诡异事件..................
  • 炮灰营

    炮灰营

    当你知道我们所在的地球成为别人的玩物时,你会去干什么?就这么任命还是奋起反抗?当一个士兵在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所谓的外星盟友那里搞到一套机甲,他又能起多大的作用。爱恨情仇,物种的诞生和毁灭。都显得那么渺小的时候。猪脚,只能靠自己去夺回属于人类的一切。
  • 太日荒

    太日荒

    古荒时期,这个世界人神共存,神却要吃人,人不得不反抗,他为亲人朋友为自己不死走上了一条万古至尊路,开始了他的传奇!
  •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院高手诞生

    学院高手诞生

    女朋友嫌他穷跟他分手,学习也一落千丈,但是,命运不会总是捉弄人,他的大脑里住了一个外星人,从此,他的好运来了,装逼之路为他开启。
  • 双重狂奔

    双重狂奔

    一个关于一群非法者的冒险故事。他们聚在一起,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而这个被虚拟现实入侵的现实世界,隐藏着无数的废墟和宝藏。首先出现的是一个独自漂流在日本的年轻人,他被卷入当地情报机构的秘密之中,在探寻真相的同时挣扎求存,问题是,他能活多久?
  • 轮回之祖脉风云

    轮回之祖脉风云

    一个孤儿,在一次次血泪的考验中,逐渐发现祖先中遗留下来的秘密。
  • 新缀白裘

    新缀白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魅校草遇见可爱女生

    冷魅校草遇见可爱女生

    李梦凭自己的努力来到了樱花梦樱黄家贵族学院,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一见钟情的男生—冷冰寒,她打算追求他,几次向他表白,可都被拒绝。第二天,有一个管家说:"小姐,和我回家吧。"在车上管家告诉她,她是冷家的二小姐,叫冷冰霜,冷冰寒是自己的哥哥……她听了什么也没说,到了冷家,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有礼貌的问了个好,就和管家一起上了楼。她的性格变了,变得和冷冰寒一样,她让人不敢靠近,后来冷冰寒渐渐喜欢上了她,并向她告白,她答应了,但她们的父母不答应,他们决定去国外结婚,就给她们的父母撒谎,不久他们就去国外了,在国外他们结了婚,一年后,他们回到国内,却发现自己的父母被别人陷害了,她们的复仇之路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