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6800000025

第25章

千金麦门冬汤麦冬(三钱) 桔梗(二钱) 桑皮(三钱) 半夏(二钱) 生地(三钱) 紫菀(三钱) 竹茹(三钱) 麻黄(一钱) 五味(一钱) 生姜(三片) 甘草(一钱)风寒客于肺中。引痰生火。故用桔梗桑皮半夏生姜。以利除痰饮。用生地紫菀竹茹麦冬五味。以清敛火气。然陈寒不除。则痰火旋去而旋生。故以麻黄一味。搜剔陈寒。惟甘草则取调诸药而已。凡寒中包火。火中伏寒。皆能治之。

柴胡梅连散柴胡(三钱) 人参(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一钱) 黄连(一钱) 白芍(三钱) 当归(三钱)柴胡汤。逍遥散。各半成方。而重在黄连一味。较二方尤擅清火之功。心者肝之子。黄连泻心。实则泻其子。

甘桔汤甘草(三钱) 桔梗(三钱)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炒香捣三钱) 大枣(擘破五枚)先圣用药。泻必兼补。故无弊。即如此两方。桔梗以开达肺气。凡咽痛肺痈排脓。皆生用之。而必君以甘草。以土生金。助其开达之势。葶苈苦寒。力能降泄肺中之气。火热壅肺。水饮冲肺。皆能随其实而泻之。

而必君以大枣。使邪去而正不伤。得此意者。可知配合之义。

保和丸知母(三钱) 贝母(三钱) 天门冬(三钱) 款冬花(三钱) 天花粉(三钱) 薏苡仁(三钱) 五味子(一钱) 甘草(一钱) 马兜铃(三钱) 生地黄(三钱) 紫菀(三钱) 百合(三钱) 阿胶(三钱)当归(三钱) 紫苏(二钱) 薄荷(一钱) 百部(三钱) 饴糖(二两) 生姜(三钱)此方药味虽多。而实以润肺清火为主。凡是虚劳咳血。皆肺中阴津不足。火热乘之使然。火壅于内。则皮毛固闭。洒淅而恶寒。易招外感。火盛则水津凝滞。胶结为痰。而气愈不得息。痿咳所以不愈也。方用饴胶地归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润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犹恐外寒闭之。

则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苏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饮滞之。则火阻而不降。故用贝母苡仁。以导利其滞。

郁解滞行。火清肺润。咳嗽愈而痿燥除。无论寒久变火。火郁似寒。诸症皆能治之。十药神书。载此方加减甚详。余谓此方药味已多。如再加减。便杂而无功。对证之方甚伙。何须执此一方。苦苦加减。便欲医尽诸病耶。为末。饴糖丸服。

泻肺丸栝蒌霜(三钱) 贝母(三钱) 半夏(三钱) 郁金(二钱) 葶苈(三钱炒) 杏仁(三钱)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大黄(钱半) 甘草(一钱)肺部痰火血气壅滞不降。用此方解泄破下。力量最大。是从人参泻肺汤。葶苈大枣半夏泻心小结胸等汤。割取而成。又加郁金大破血分。药虽猛峻。然果遇实证。非此不克。

消化丸礞石(三钱 ) 明矾(二钱) 牙皂(一钱) 云苓(三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一钱)枳实(一钱) 南星(一钱生) 沉香(一钱) 半夏(一钱生) 薄荷(一钱) 黄芩(二钱)神曲(二钱) 姜汁(一钱) 饴糖(三钱)为末。神曲姜汁为丸。卧时饴糖拌吞。仰卧则药流入肺。去痰除根。痰即水也。寒郁之。气阻之。火凝之。是以胶粘潮溢。而不能去也。此方以燥降坠利去水为主。而用薄荷以散寒。用黄芩以清火。尤妙。明矾入浊水而能清。牙皂入污垢而能去。二物合用。为涤除痰涎之妙品。诸药猛峻。故用饴糖以缓之。葛可久法。服后即服太平丸以补之。可知泻实。亦宜补虚。然遇实证。慎毋畏而不用也。

太平丸天门冬(二钱) 麦门冬(二钱) 款冬花(二钱) 知母(二钱) 杏仁(二钱) 熟地黄(三钱)生地黄(三钱) 川黄连(一钱) 当归(三钱) 阿胶(二钱蛤粉炒) 蒲黄(二钱) 京墨(五分)桔梗(二钱) 薄荷(一钱) 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化下一丸。义取润肺清金。豁痰止血。诸药显而易见。惟黄连一味。是泻心之药。心者肺之贼。泻心即是清肺。乃隔治之法。麝香一味。是透窍之药。肺者气之窍。通窍即所以安肺。是从治法。仲景金匮。亦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语。盖上焦通。则津液不凝为痰。下降而火亦随降。

葛可久制方。原未证诸仲景。而其义有可通。故引证之。第此方治肺。取滋利宣通。上焦虚枯滞涩者皆宜。若下焦阴虚。则大不宜。盖下焦之病宜敛藏。用宣通法。又其所忌。

二陈汤半夏(三钱) 陈皮(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水也。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降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凡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

紫菀散紫菀(三钱) 人参(二钱) 知母(二钱) 贝母(二钱) 桔梗(二钱) 茯苓(三钱) 阿胶(二钱) 五味(一钱) 甘草(一钱)肺痿咳痰。取参草胶苑。以滋补肺阴。又用知母以清其火。五味以敛其气。桔梗贝母茯苓。以利其痰。火气痰三者俱顺。则肺愈受其益。此较保和汤。救肺汤。又在不清不浊之间。用方者随宜择取。

礞石滚痰丸礞石(三钱) 黄芩(三钱) 大黄(三钱) 沉香(三钱)痰者。水之所结也。肺胃火盛。煎灼其水。则凝而为瘀。与饮同主于水。而饮则动于寒。故清而不稠。痰则熬以火。故粘而难下。王隐君制此方。用黄芩清肺中无形之火。用大黄泻胃中实积之火。此治痰先清火。所以治其原也。然痰本水湿所成。故佐以礞石之悍燥以除水。痰之所留。气即阻而不利。故用沉香以速降之。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垢之处。而不少留。此滚痰之所由名也。为末。

水丸。姜汤下。仰卧。忌饮食半日。若喉间粘壅。乃病药相拒。少顷药力到自愈。方虽猛峻。然顽痰变见诸怪证。非此不治。

旋复代赭石汤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五枚) 赭石(三钱 ) 旋复花(三钱炙)此方治哕呃。人皆知之。而不知呃有数端。胃绝而呃不与焉。一火呃。宜用承气汤。一寒呃。宜理中汤。加丁香柿蒂。一瘀血滞呃。宜大柴胡。加桃仁丹皮。此方乃治痰饮作呃之剂。与诸呃有异。不得见呃即用此汤也。方取参草大枣以补中。而用生姜旋复以去痰饮。用半夏赭石以镇逆气。中气旺。则痰饮自消。

痰饮清。则气顺。气顺则呃止。治病者。贵求其本。斯方有效。不为古人所瞒。兼火者。可加麦冬枯芩。兼寒者。可加丁香柿蒂。痰多者。加茯苓。盖既得其真面。然后可议加减。

温胆汤半夏(三钱) 云苓(三钱) 陈皮(二钱) 甘草(钱半) 竹茹(三钱) 枳壳(钱半)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竹茹以清膈上之火。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总求痰气顺利。而胆自宁。温之实清之也。用治痰气呕逆为宜。

真武汤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钱) 附子(炮三钱)水饮者。肾之所主也。肾阳化水。则水下行而不泛上。故用附子入肾补阳。以为镇管水气之主。制水者土也。用苓术以防之。白芍苦降。从其类以泻之。生姜辛散。循其末而宣之。合之宣泻防制。水有所宰。而自不动矣。故取此方真武水神以名汤。

苓桂术甘汤茯苓(五钱) 桂枝(三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钱炙)甘草白术。填中宫以塞水。茯苓以利之。桂枝以化之。水不停而饮自除。治水气陵心大效。盖桂枝补心火。使下交于肾。茯苓利肾水。使不上陵心。其实茯苓是脾药。土能治水。则水不克火也。桂枝是肝药。化水者肝。为肾之子。实则泻其子。而肝又主疏泄。故有化水气之功。补心火者。虚则补其母。肝为心火之母。而桂又色赤入心也。发汗亦用桂枝。借木气之温。以散布外达也。其降冲逆。亦用桂枝者。以冲脉下属于肝。内通于肾。桂枝温肝气以引之。化肾水以泄之。凡下焦寒水攻发。冲阳上浮者。往往佐苓夏以收功。须知桂枝其色赤。其气温。纯得水火之气。助火化木。是其所长。如无寒水。而用之发热动血。阳盛则毙。仲景已有明戒。不可不凛。失血之家。尤宜慎用。或曰。仲景炙甘草汤。是补血药。而亦未尝忌用桂枝。何也。曰。此正仲景慎于用桂枝处。方义以中焦取汁。变赤为血。不得不用桂枝。助心火以化赤。然即恐桂枝伤血。故用桂极少。而用麦冬地黄极多。以柔济刚。用桂而能制桂。仲景如此之慎。可知失血家。

不可轻用桂也。

二加龙骨汤龙骨(三钱 ) 牡蛎(三钱 ) 白薇(三钱) 附子(钱半炮)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三钱)生姜(三片)此方乃清散上焦。温补下焦之药。方用甘枣。从中宫以运上下。姜薇清散。使上焦之火不郁。附芍龙牡温敛。使下焦之火归根。合观其方。以温为正治。以清为反佐。真寒假热。虚阳上浮。为对证。陈修园极赞其妙。今人不察。往往误用。惜哉。

团鱼丸川贝母 知母 前胡 柴胡(各五钱) 团鱼(重十二两)同煮。先取肉汁食之。次将药渣焙干为末。鱼骨煮汁。丸梧子大。麦冬汤下。团鱼乃甲虫之长。能破肝之结。肉亦带酸。入肝养阴。合清利痰火。疏理凝滞之品。凡肝经血郁气郁。火郁痰郁。以致骨蒸咳嗽者。

此丸力能治之。盖此丸以调肝者利肺。金木交和。则血气清宁。痨瘵不作。

月华丸天门冬(三钱) 麦门冬(三钱) 生地黄(三钱) 山药(二钱) 百部(三钱) 川贝母(三钱)云茯苓(五钱) 白菊花(三钱) 沙参(三钱) 阿胶(三钱) 三七(二钱) 桑叶(三钱) 獭肝(一具)獭肝随月变形。每月生一叶。正月则合为一叶。以其变化不测。而性又能杀虫。凡痨虫隐伏幻怪者。亦以此幻怪之物治之。乃自古相传之灵药。方名月华。实以此药命名。而虫所由生。则由于瘀血所变。故用三七以化瘀。血之所以化虫者。又由于痰热所蒸。故用余药润利。以清痰火。但取杀虫。则獭肝一味已足。但取消瘀。则三七一味已足。而必多其品物者。攻补兼行。标本兼治。乃为全胜之师也。

生化汤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黑姜(一钱) 桃仁(三钱) 甘草(一钱) 益母草(三钱)血瘀能化之。则所以生之也。产后多用。

止衄散生地(五钱) 白芍(三钱) 黄 (三钱炙) 赤苓(三钱) 当归(三钱) 阿胶(二钱)生地凉血。当归和血。白芍降血。阿胶秉阿水潜行地中之性。能潜伏血脉。此最易见者也。妙在黄 运气摄血。则血不外泄。赤苓渗水利气。则引血下行。但黄 一味。气虚者得之。则鼓动充满。而血得所统矣。设气实者得之。以水济水。以涂附涂。益气横决。愈逼血妄行矣。此用方者。所以贵有加减。

生地黄散生地(五钱) 川芎(钱半) 黄芩(三钱) 侧柏叶(三钱) 桔梗(二钱) 栀子(二钱) 蒲黄(三钱) 阿胶(二钱) 白茅根(三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 童便(一杯) 莱菔汁(一杯)此方以治肝为主。以肝主血故也。而亦兼用心肺之药者。以心主火。治火必先治心。肺主气。降气必先清肺。为凉血止血之通剂。方义虽浅而易效。

地骨皮散生地黄(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三钱) 牡丹皮(三钱) 地骨皮(三钱)柯韵伯曰。阴虚者阳凑之。故热。仲景言阴弱则发热。阳气陷入阴中。必发热。然当分三阴而治之。阳邪陷入太阴脾部。当补中益气汤。以升举之。清阳复位。而火自熄也。若陷入少阴肾部。当六味地黄丸。以对待之。壮水之主。而火自平也。陷入厥阴肝部。当地骨皮饮以凉补之。血有所藏。而火自安也。四物汤。

为肝家滋阴调血之剂。加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肾。补其母也。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凉心。泻其子也。二皮凉而不润。但清肝火。不伤脾胃。与四物加知柏之苦寒者不同。故逍遥散。治肝火之郁于本脏者也。木郁达之。顺其性也。地骨皮饮。治阳邪之陷于肝脏者也。客者除之。勿纵寇以遗患也。二者皆肝家得力之剂。

归脾汤白术(三钱) 黄 (三钱) 茯神(三钱) 人参(三钱) 远志(一钱) 木香(一钱) 枣仁(二钱) 龙眼(三枚去壳) 当归(四钱) 炙草(二钱)回龙汤每自己小便。每去头尾接。用一碗乘热服。化血清火。自还神化。为血证妙药。与秋石不同。万勿服秋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穷奇回梦

    穷奇回梦

    世间霍乱,天界却无端把祸根抛给穷奇;一代凶神,本要归隐,却被他人利用;神魔两届,全部忌惮他的实力。一代杀伐,又将浴血而归。而这场血雨腥风,却在最无力的人间终结
  • 邪王追妻之王妃逃逃逃

    邪王追妻之王妃逃逃逃

    一朝穿越,她就成为他的王妃,这究竟是良缘还是孽缘?她使劲办法逃脱,被他一一识破,他说,王妃你放弃吧,你是跑不掉的。为她,他甘愿倾尽所有,负尽天下人,只为博得她红颜一笑,他说,在我眼里,你才是最重要的……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芦夏偶然

    芦夏偶然

    “什么?我们学校新生美女校花既然是同性恋?”“我不相信,好不容易来了个美女,怎么可能是同性恋?可是大家都这么说……
  • 不灭帝族

    不灭帝族

    男主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从小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然而父亲在男主8岁之时神秘离开,只留下一枚玉佩,为了解开一切的谜团,男主走出了与父亲相依为命8年的深山。
  • 腹黑王爷:爷的小毒妃

    腹黑王爷:爷的小毒妃

    身为现代的三好女青年,竟然就睡了一觉就遇上了最狗血的穿越剧情!穿越就算了,说好的男神呢?!为什么我就只有在深山老林里和一个老头还有小屁孩生活的命啊!!好不容易出去了,还遇上一个大贱男!!啊啊啊啊!!!!
  • 血花雨落

    血花雨落

    十五月夜,血花雨落,是什么怨,又是谁的祸
  •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道秘闻

    诡道秘闻

    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厄运缠身,百鬼来访。8年后又险些被大蛇吃掉,偶然遇到了自己的师父才得已保命,从此我走上了阴阳两界的道路!在修行的道路上和黑白无常称兄道弟,与十殿阎罗把酒言欢。我身居使命,迫不得已转世重修。千年等待,只为自己的诺言!我一生命运多舛,在为救出身在九幽的师祖,和寻找自己的前世记忆所遇到的传奇经历,鬼怪、巫蛊、上古妖兽、僵尸.........在妖魂相助、神兽护卫的带领下偶然得到了上古道术,后所向披靡,藐视群雄!
  • 提纲释义

    提纲释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