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0200000015

第15章

问:“夫子语子贡自谓非‘多学’而‘一贯’。岂一贯则学且识俱可废耶?”

曰:“吾子平日训学之言为何?”

曰:“学也者,所以学为圣人也。”

曰:“圣人则如何以学也?”

曰:“不从闻见,而以身体之。譬则作字然,注砚、敷楮、运毫、洒墨乃言学字也。”

曰:“兹谓作字则可,谓学字则不可。盖必具法帖,而或拓或临字始可言学也。又或众论笔法而因自试之,则亦可言学也。论笔法则闻也,具法帖则见也。非事闻见而徒手之为以言乎书之艺,拂且悖也,况圣人耶?夫言圣莫盛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矣!然孟子云‘见而知,闻而知,以圣学’,圣亦必闻且见也。则闻见畴能废也哉?”

曰:“学固在闻见矣,而子贡闻见每务于多,然则孔子之病之也亦或以其多之故耶?”

曰:“‘学以聚之’,‘博学而审问’,‘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是皆孔子之言也,亦何尝以多学多识为病耶?”

曰:“然则夫子之于子贡又奚病也?”

曰:“病其徒事多学而不能一贯以多学焉耳。”

曰:“博学详说始能反约而归诸一也,若曰以一贯而多学,弟子则未之前闻矣!”

曰:“多学乃始能一,则孔子不应尽非之矣。其非之者,正以徒知多学以学,而不知一贯以学也,故谓之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曰:“然则一贯多学果二事耶?”

曰:“亦非二事也。盖学之为学,圣学也;圣之为理,神理也。善会之,则二而为一;不善会之,则一而为而矣。夫自伏羲画乾而一之体立,继自尧舜传心而一之义彰。遐想孔子十五学圣,则必先学一矣。然近而禹皋伯益稷夔龙,远而商汤文武伊傅周召,无非所以学尧舜之学,则亦莫非所以一尧舜之一也,故孔子平生自尧舜以及列圣,凡所以诚意正心修身,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经纶大经、参赞大化而文献足徵者,信之极其笃,好之极其深,而求之极其敏,无非求夫此一之精微透彻而无内、浑沦统会而无外。功之专切,时之积久,不知到了何年月日,天牖神通,忽然开口叫个仁字出来,便把身心家国天下万世,一以贯之,无欠无余而成个大人之学。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考之千古帝王而不谬,俟之万世圣人而不惑’,此其学也,岂不多学?此其识也,岂不多识?此其多学多识也,岂不皆是闻见?但非一以贯之,则漫然大舟之无舵,泛泛沧溟又何彼岸之登耶?在门之徒,惟曾子、子贡仅可语此,后至孟轲氏始尽掀翻而独尊孔子以愿学也。”

曰:“若天地间无个孔子,则圣人卒不可学耶?”

曰:“光岳凝结既久,则孔子必不容以不生;孔子既生,则吾人必不容以不学。真所谓先天地而无始,后天地而无终。人谓‘孔子者,圣人之一贯者也’,予则曰‘非也,其圣于多学而识之者乎?其圣于多学而识之者乎?’”

问:“向蒙指示,谓不必汲汲便做圣人,且要详审去向的确地位方得。圣不徒圣,做成个大圣人也。承教之后,日复一日,翻觉工夫再难凑泊,而心胸茫无畔岸也。苦将奈何?”

曰:“此中有个机括,只怕汝或不能身自承当尔。”

曰:“教我如何承当?”

曰:“汝若果然有大襟期,有大气力,又有大大识见,就此安心乐意而居天下之广居,明目张胆而行天下之达道。工夫难得凑泊,即以不屑凑泊为工夫,胸次茫无畔岸,便以不依畔岸为胸次。解缆放船,顺风张棹,则巨浸汪洋纵横任我,岂不一大快事也耶?”

大众哗然曰:“如此果是快活。”

余遍呼语曰:“此时诸君汝我虽数十人,而心心相照,只荡然一片,了无遮隔也。”

众又哗然曰:“果是浑忘各人形体矣。”

一友起问:“此可言致广大否?”

曰:“致广大而未尽精微也。”

其友又起问:“如何方尽精微?”

曰:“精与粗对,微与显对。今诸君胸中着得个广大,即粗而不精矣;目中见有个广大,便显而不微矣。若到性命透彻之地,工夫纯熟之时,则终日终年常是简简淡淡、温温醇醇,未尝不广大而未尝广大,未尝广大而实未尝不广大也,是则无穷无尽而极其广大,亦无方无体而极其精微也已。”

曰:“不知此体如何应事?”

曰:“广大时以广大应,精微时以精微应,广大精微合时,便合广大精微而应之也。”

曰:“不知其中又如何用工也?”

曰:“广大则用广大工夫,精微则用精微工夫,合广大精微则用合广大精微工夫。盖汝若不是志气尖锐、道理深远而精神凝聚,则何能如此广大,又如此精微,又如此广大精微妙合而不测也哉?故即是可以应事,而即是可名工夫,亦即是可渐学大圣人也已。”

问:“广大精微信如所言矣,但性体原不相离,今曰时广大则以广大应事,时精微则以精微应事,某所未解也。”

曰:“人性不能不现乎情,人情不能不成乎境,情以境囿,性以情迁。即如喜怒哀乐,各各情状不同,然却总是此心。故曰‘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也。事之接于己者,时时不断,而情之在于己者,时时不同。事有当喜时来者,有当怒时来者,亦只得随彼时之心而应之也。故曰:时广大则以广大应事,时精微则以精微应事,正与喜怒之应事相类,皆以其时言之也。”

曰:“喜怒与广大精微似亦不同。”

曰:“细论果有不同,然皆属乎情境。情境之现,有自外之物感而生者,有自内之思想而生者。思想在心,有时清清朗朗而无远弗届、无物不备,此则其广大时也。思想在心,亦有时浑浑噩噩而内外俱忘、物我无迹,此则其精微时也。虽是情境相殊,而心体则一。若工夫熟时,遇着事来,便随时答应,有何不可?若再回头转念,或去疑贰昏明,或去比量阔隘,则中藏冰炭,先自不宁,安能外得和平而事顺无情也哉?”

问:“‘君子三戒’,有言其色不专是女色,凡世间一切绮丽可悦之事皆色也,如所谓目遇成色者是也。斗不专是嚷斗,凡一切欲上不肯虑下皆斗也,如所谓‘其争也君子’者是也。得亦不专是货利,凡一切汲汲欲完事业、欲张名誉皆得也,如所谓‘年来了无寸得’者是也。”

曰:“君子生平心心在道,但有损于道,即心必思以绝去。一切岂不专在所戒?但验以身所经历,则某幼年多病,常去独宿,男女之欲梦寐多迷。中年讲学几弃举业,而考校落等,则终夕废寝。平素最甘淡泊,乐施予财利,惟去己之快,及今年衰产,费称贷日艰,悦色好胜,果全消歇,而此则独为所苦。以是言之,一切固所当戒,而旧说三事,果尤为重且专也。有志学道,信不可不知矣!且戒之为言,最为入道之首而进德之先。其所持守,虽至道明德立亦不可缓。如曰‘恶人斋戒,可祀上帝’,是则学之始必戒也。如曰‘斋戒以神明其德’,则学之终亦必戒也。况其功捷于影响,如《中庸》论君子戒慎恐惧皆功也,而戒则先言之。未有其初不戒而发时能节,亦未有戒之既慎而节之不中者也。尧之兢兢,舜之业业,文之翼翼,无非此戒。而‘钦明允塞,纯亦不已’,则即戒之到极处也。呜呼!暗室屋漏,上帝照临,不自戒严,神且阴殛,纵不为善谋,将不为祸恐耶?一息尚存,戒之哉,戒之哉!其勿忽也已。”

问:“孟子以集大成推尊孔子,而有取于射,曰‘夷惠伊尹之圣则譬之力,孔子之圣则譬之巧’。今想群圣得到不思不勉之处,晚学已觉万分难及,而智巧讲求在近世皆知为作圣先事,可谓竭尽精神以相图谋矣。今晚学茫然拙射,未晓鹄设何处,况望其能发彼有的舍矢如破也耶?”

曰:“汝果欲智巧以图入圣耶?巧是孟子言之,则当于孟子之身求之矣。夫孟子愿学孔子,今二夫子之书具在,但详看《论》、《孟》语言,彼此对同不差处便是其始条理,亦即其所谓智巧也。”

曰:“今观《论语》、《孟子》,言之最先,津津有味,而无或异者:不过仁义孝弟而已。是则世俗之常谈、愚蒙所共晓,可谓即孟子之巧于学孔、而孔子之巧自圣也耶?”

余时欲与解说,而恐费口颊,乃起立众中而呼之曰:“诸人试看:某今在此讲学,携有何物?止此一个人身而已。诸人又试想:我此人身,从何所出?岂不根着父母、连着兄弟、而带着妻子也耶?二夫子乃指此个人身为仁,又指此个人身所根所连所带以尽仁。而曰‘仁者人也’、亲亲长长幼幼而天下可运之掌也。是此身才立,而天下之道即现;此身才动,而天下之道即运。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人之所以能圣,圣之所以能时,在一举足之间、一启口之顷也。岂非天下之至巧至巧者耶?彼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辛苦平生,竟成话柄,又岂非天下之至拙至拙者耶?”

时在人宗祠开讲,四旁老幼不下百辈,咸跃然兴曰:“如此谈道,吾侪谁不晓得?如此学圣,吾侪谁不做得?听来果是痛快。”

余复率众举手加额曰:“我太祖皇帝‘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六言真浑然尧舜之心,而今日把来合之《论语》、《孟子》以昌大于时时处处,又真是熙然同游乎尧舜之世矣。大众可不共惜此时光而尤共爱此人身也哉!”

问:“知之本体虽是明白,然学者之病常苦于随知随蔽,又将奈何?”

曰:“诸友试说汝心如何谓随知、如何却谓随蔽耶?”

有应者曰:“如子路强其所不知以为知,即是蔽处。”

又有应者曰:“此亦只是知得不真便会蔽。若志气的确要去为善之时,则外物私欲即自然蔽他不得了。”

曰:“诸友若要理会孔孟经书,做孔孟门中人品,先要晓得孔孟之书之言与今时诸套集说不同。诸说所论的道理另是一样道理,诸说所说的工夫却另是一样工夫,与孔子、孟子所论的道理、所用的工夫,真如天渊之相远,又如水火之相反。决不可以今时诸家集说去解《论语》、《孟子》,亦不当谓《论语》、《孟子》即是今时诸家集说之所云云也。何则?如今时诸说说到志气的确要去为善,而一切私欲不能蔽之,其善是何等的好?汝独不思汝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光明本体,岂是待汝的确志气去为出来耶?又岂容汝的确志气去为得来耶?”

其友默然良久曰:“诚然。此非从为中出来,亦诚然非可容人为得来也。”

曰:“此心之知既果不容人去为得,则类而推之,亦恐不容人去蔽得。既果不容人去蔽得,则子路虽强所不知以为知,其本心之知亦恐不能便蔽之也已。”

其友亦默然良久曰:“诚然。此知非一切所得而蔽之也。”

满座皆浩然发诸慨叹曰:“吾侪原有此个至宝,为又为不得,蔽又蔽不得,神妙圆明,极其受用。乃自孔孟去后,埋没千有余年不得见闻,随着诸家之说以迷导迷,于不容为处妄肆其为,于不容蔽处妄疑其蔽,颠倒于梦幻之中以终生卒岁,顾于孔孟真实境界纯粹底里,却将求善而日远乎善,将去乎蔽而日增其蔽,徒受许多苦楚而不能脱离,岂知只在一言而顿皆超拔也耶?愿悉书之,以告所未闻者。”

问:“《中庸》‘天命之谓性’是说道之本源,‘率性之谓道’是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是贤人分上事,此论是否?”

余曰:“阳明先生修道说云:‘率性一言是诚者也,修道一言是诚之者也。’”

一友复曰:“岂惟阳明,《中庸》固自分之矣。不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乎?”

大众论遂纷纷,问者难曰:“然则戒惧慎独俱只贤人分上事,所谓尧之兢兢,舜之业业者,彼皆非耶?”

余徐为解曰:“古人著书,都是直述目前实事,今且将书本姑置,只论吾辈相聚在此为著甚的来?岂非讲究身心灵明原日天地为何均赋、人物如何同体,今日身心灵明如何方与天地相通,如何方与人物为一。精光透露,神气昭临,使身心之灵者不失其为灵,明者不失其为明。所以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而不见不闻之地,无非戒谨恐惧之功。此无他,盖天地之灵明洞彻,则身心之敬畏自严。贤人固以是而入,圣人亦以是而纯。分位稍有不同,工夫实无二致。虽《中庸》言意不可妄为分析,要之天命率性二句,似启乎修道之端,而修道一句,似卒乎天命率性之蕴。不分圣贤以至吾人,均以知性为先,所谓智之事。均以尽性为后,所谓圣之事。先后二字亦只强言,其实初先知时自然已不住修,末后尽时自然更妙于知。试观《中庸》一书,前头条分缕悉,何等精详,后面穷神知化,何等融液。分明天命三句只是一直说下,而不至尽性不足以成教也。聊述愚忱,以俟裁正。”

问:“‘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其说维何?”

曰“凡看经书,须先得圣贤口气。如此条口气,则孟夫子非是称述大人之能,乃是赞叹人性之善也。盖今世学者,往往信不过孟子性善之说,皆由识见之不精。其识见之不精,又皆由思致之不妙。观《孟子》他章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夫根本者,枝叶之所由生者也。不究其所由生之根本,又安能透得夫枝叶之所以为善也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道钤传

    道钤传

    传说,仁帝感念苍生命如秋叶,取姬海二玉,刻至仁至高之大道,是为《君钤经》。如今,《君钤经》早已不知所踪,只一句“得君钤者得天下”留传了数万年,令无数人遍寻天下,风云再起……一少年巧得上部君钤,且看他如何演绎仁君之精彩大道!
  • 持家煮妇

    持家煮妇

    穿越皇商持府,富可敌国怎奈只是府内丫鬟煮妇且反应迟钝爱发呆尽管人称“慢三拍”但她绝非痴傻儿腹内诗书、智谋多,瞅准时机步步升且看丫鬟煮妇如何玩转时光左手年华常相伴,右手美男声声慢且看持家煮妇如何煮沸一生
  • 黑帝锁爱999:最萌少奶奶

    黑帝锁爱999:最萌少奶奶

    【宠文】一夜迷情,她睡了他,然后,逃之夭夭。不想世事难料,牛郎先生摇身一变成了华夏第一人。一纸契约,一亿美金,她一夜之间成了牛郎先生的专属女佣。-他说宠她入骨,她却因他饱受折磨。于是,两个人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她带球去跑路,他锲而不舍的追。她结婚了,新郎不是他:“对不起,我结婚了。”“没关系,我等你离婚。”于是,在总裁的苦心破坏下,她离婚了:“对不起,我有孩子了。”“没关系,孩子是我的。”“……”-某日,她问他,为什么契约期限是999天。他答,你归我999天,我锁爱999天。剩下的一辈子,让你锁我。【推荐小白新书:吻安99式:高冷老公,假正经!绝对值得一看!不要忘了支持哦!】
  • 我是曹爽

    我是曹爽

    保曹氏,斗司马,名扬四海;征东吴,灭蜀汉,一统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校草大人求放过!

    校草大人求放过!

    妹妹表白失败,借酒买醉。许流年为帮她讨回公道,不小心夺了校草的吻,又扒光他的衣服。校草大怒,威逼利诱让她成为他的专属小女奴,层穷不出的欺负她。最要命的是,明明说好的一个月,他却忽然反悔要她一生,还时不时的吻上她的唇……校草大人,说好的厌女症呢?
  • 任性天王

    任性天王

    有了超级任性系统,谁能比方小乐更任性!从任性的保安,任性的老师;到任性的歌王,任性的影帝。方小乐一路任性,留下一路风光。
  • 美容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美容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丽的事物总让人不断地去追逐。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不讲究容貌的懒女人。美丽是可以打造的,美得自然,才是美容的精髓!本书从肌肤、容貌、形体、头发等方面细述美容妙方,然后从怎样从身体外在特征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排解压力的方法、保健小窍门等方面讲述了美容的真谛与精髓。希望读了此书的人都能永葆青春,美出自然,美出健康!
  • 紫藤花不哭

    紫藤花不哭

    涉世未深的卓梦曦,在徐佳怡的介绍下,认识了第一个男朋友,开始了初恋,不知纠结的家境与中学压力下的卓梦曦会和这个初恋谈多久呢?卓梦曦又是怎么初试恋爱的。两个人的爱情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卓梦曦的学业是否会受其影响呢?
  • 神荒纵横录

    神荒纵横录

    一代纵横大圣无故陨落,百年之后携“冰之果实”重生九州帝国,且看他如何纵横这茫茫神荒,缔造不灭的传奇……【本书读者群:453130537各位看官都加一下吧,谢谢】
  • 三生缘之孤月

    三生缘之孤月

    传说从前有座清羽山,山上有个清羽派。清羽派有个掌门,他是世间最冷的掌门,他活了两万年。他曾经将一个犯了错的女子,挖去双眼,丢入万劫不复地狱。而这个女人的女儿,却爱上了他。她是他第一个想要保护的女人,相思树,流年渡,无奈又被西风误。无力进行下去的爱,不知怎么,就等了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