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4200000003

第3章

癸巳秋七月,北京華陽觀,衆集夜坐。師日:自今秋涼,夜漸長,不可早寢,莫待招呼,即來會話。不必句句談玄是道,至於古人成敗,世之善惡之事,道無不存。凡稱人善,己慕之,稱人之不善,己惡之。慕善惡惡之念既存於心,必自有心去取者。行之有力,則至於全善之地,言之有益,兼聽者足以戒,亦有所益。若存心悠悠,不擇人之善否,凡己之所行,亦必不擇,因循苟且,流入惡境,終不自省。談成敗善惡,雖未盡學者之道,猶有所益,不賢於飽食終日縱心者哉。況修行之害,三欲食、睡、色為重。不節食即多睡,睡為尤重,情慾之所自出。學人先能制此三欲,誠入道之門。人莫不知,然少有能制之者。蓋制之者志也,敗之者氣也,志所以帥氣。此志卑而氣盛,不能勝也。必欲制之,先減晝睡,日就月將,無求速效,自然昏濁之氣不生,漸得省力。吾在山東時亦嘗如此,稍覺昏倦,即覓動作,日復一日,至二十四五日,遂如自然,心地精爽。衆等當行之。凡學道,雖卒未能到通天徹地處,先作箇謹慎君子,亦不虧已。然大聖大賢皆自此出,他人只知縱心為樂,殊不知制得心,有無窮真樂。

師曰:吾近日甚欲不言,只為師家因緣,須當有言。然教法於人,有益甚博。吾山東住觀時,但行寬裕之道,又以此教人,果得十數年問不起爭端。凡住叢林,勸諭衆人,能尊賢容衆,和睦不爭,實為福田善行。當時衆中間有一二人弗率,十九不容,吾亦優容之,但恐其人墮落。兼或害事,不免少責,然亦須方便,使人受得,不惟自己不苦動心,又得有過之人易恢改耳。白鶴觀方丈師與衆坐,有人獻新李,分食之。師因舉隋時故事云:當時天下一統,宮中創三山五湖四海十六院,奇葩異果畢植其中。時西院楊梅一株,一夕滋蔓,其大蔽畝。楊,隋姓也,時人皆為榮慶。東院玉李一株,亦復如此。及結其實,則梅酸而李甘,人皆棄梅就李。又池中一大鯉魚,有王字在額。後隋滅,天下宗唐,唐李姓,人始悟之也。故知興亡必有定數,為五行運氣推移,不得不然。凡居陰陽之中者,莫不有數。所以人不能出陰陽殼中,惟天上無陰無陽,是謂純陽。俯視日月運行轉變,時數在運氣之外,又豈有寒暑春秋、興亡否泰之數邪。人處陰陽之中,故為陰陽所轉,曾不知元有箇不屬陰陽轉換底在。學道之人不與物校,遇有事來,輕省過得,至於禍福壽夭,生死去來,交變乎前,而不動其心,則是出陰陽之外,居天之上也。如此則心得平常,物自齊矣。逍遙自在,遊於物之中,而不為物所轉也。先必心上逍遙,然後齊得物。故《莊子》首章說《逍遙遊》,有旨哉。

弟子曰:平常是道邪。師曰:平常即真常也。心應萬變,不為物遷,常應常靜,漸入真道,平常是道也。世人所以不得平常者,為心無主宰,情逐物流,其氣耗散於衆竅之中。《孟子》之說為志,云志者氣之帥也。人能以志帥氣,不令耗散,則化成光明,積之成大光明。師父有云:大光明罩紫金蓮。蓮喻心也,神明處焉,必先平常而後能致此。孔子說中道,亦平常之義。又有云:佛性元無悟,衆生本不迷,平常用心處,即此是菩提。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則明。

弟子曰:佛說與吾說,無有異乎。師曰:以理即無異也。佛說、吾說、俗說,皆存妙理,只要自己心性上會得,則自然照見,恁時和心性也不要。有云:也無心,也無性,無性無心,方得神通聖。又曰:有人來問道,須對達人傳。若人心上先不通達,如何言語傳得過去。

長春師父昇遐日七月九日,于白鶴觀芳桂堂,設祖師七真位致祭。道衆禮畢坐,話及當世事,共賀吾門得享清安之福。師曰:今日安居飽食,進修德業,豈可不知其所自邪。皆祖師天資超卓,所積福大,了悟大道,成己而後,成人陶鑄。以次諸師真,遞相訓化,明徹心地,窮究罪福,了達者甚多。千魔萬苦,所積功行彌大,以致教門弘揚如此。長春師父嘗言:千年以來,道門開闢,未有如今日之盛。然師父謙讓,言之未盡。上自黃帝、老子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天運使然也。緣世道漸薄,天生聖賢相為扶持。上古以道化,其後以仁義治。又其後風俗浸衰,佛教流入中國,以天堂地獄勸率之。至于今日,復生祖師,闡化以來,方七十年,成就如許。師真設大方便,以濟生民。然佛氏二十餘代後,所積功行深大,其教流至中國,益世甚多,後人不能遵繼,致此凋弊。都為人久享其福,則業從而生。大衆不可不深知,亦不可不深戒。近見吾徒,坐享其福,多所縱心,漸乖善行者,是生業之端也,去道益遠。夫人性本去道不遠,止緣多世嗜慾所溺,則難復於道。故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還能慎其所習,不為物累,一心致虛,則所聞教言自然解悟。吾之所得教言,皆師真處口傳心受,行持至今,豈不欲傳之後人。然罕有誠心聽受者,故常欲無言。縱有曾聞者,不務行持,與不聞同。教言如法籙,持之則有靈有驗,不持則空言也。彼此何益哉。赤腳老劉先生曾謂我云:譚師父宜早了道,嘗共化飯,每見日省其心,晚則校勘自旦所起之念,日一則校勘自夜所起之念,日復一日,未嘗少衰。師父言:丹陽二年半了道,長真五年,長生七年。我福薄下志,十八九年,到通天徹地處,聖賢方是與些小光明,未久復奪之。此吾所親聞。若論所積功行,歷過苦辛,縱有剛戾之人,亦須感動其心,苦辛功行,積成大福,以至化行天下。目今門人,雖功德未至者,便安受其福。如心上用功,念念在道,或勤勞接待者,庶可消得。如或不然,反喪其本。既生中國,得遇正教,復離俗緣,若不進修行,徒享其福,則他生豈復得入道邪。若享福太過,積業日深,人身亦不得保,豈非喪其本邪。古論云:招得來生不如意。蓋此也。積善成福,積惡成業,非一朝一夕之故。人見小善為無多益而不為,見小惡為無甚傷而不去,積之皆成其大而不可解。有云:滴水涓涓,漸盈大器。可不慎歟!祖師與諸師真同心同德,立此教門,四海視如一家。大凡吾門之人,同得同失,一人進道,為教門之榮,一人作過,為教門之累。此尤不可不慎,但勿為地獄中事。人而作過,心上便有地獄。佛說阿鼻,又說無問。吾教說鄧都,皆不可誣。

粘合道人問曰:弟子嘗問修行於同門人,或教之苦鍛鍊,或教之守自然,敢問如何則是?師曰:道不可以言傳,人必心上先自有,而後可入。雖師真亦不能以道與人,惟教之重積功德,為入道之基。長春師父嘗言:我與丹陽悟道有淺深,是以得道有遲速。丹陽便悟死,故得道速,我悟萬有皆虛幻,所以得道遲。悟死者,當下以死自處,謂如強梁人既至於死,又豈復有強梁哉。悟虛幻則未至於死,猶有經營為作,是差遲也。此理非不明,蓋悟有淺探,各隨人所積福德厚薄耳。是以先輩雖一針一草之行,未嘗輕棄。古人謂寸陰可惜,一時刻無功無行,是為虛費。雖一飲食,如何可消?學道必自粗入精,積微成著。於教門有力者用力,有心者用心,管領事務,調和人衆,無不是功行。如此則一衣一食,庶可消任。吾平日受人供養,自降心上消得。初在濰州時,老龍虎千戶家,常邀我輩十數人就其家,約奉給數月。未至十日問,衆已有悶人者,或至體中不安,彈琴奕棋,尚不能消遣。吾但無為優游,未嘗一日不安。緣吾本無心,應命而動,收斂心情,不放外出,雖左右供給人,不識其面目,不知其名字,又飲食不令至五分之上,何為不安樂。凡人之心,必有所好,但患不得其正。若好於外物,則無美惡皆適於邪。若好任於道,則此心一切是正。此心既正,財外邪自輕,日漸輕省,至於無物。將多生相逐,輪迴遷變底業識屏除,亦盡把好道也不要,廓然虛空,其中自有箇不空者。故云:非有非空,是謂真空。不治其心,何以致此?故修行治心為要,既明損益,把世人一切所行事,心上都顛倒行過,則身中之氣亦自隨之,百骸自理,性自止,息自調,命自固,去仙道不遠矣。今之學人不循此道,開口便談玄妙,往往落於空妄,未見有成功者。復以此妄傳,誤人多矣。人人共知神仙可慕,終不肯力行。所以得神仙之道,正如人言饅頭可食,果欲得食,則必耕田布種,然後得食。如告以土中覓〔食〕,則無不笑其迂謬。然究其所來,未有不自耕種而得者。學仙之道,豈異於此。

師曰:初學之人,不知性命,只認每日語言動作者是性,口鼻出入之氣為命,非也。性命豈為二端,先須盡心,認得父母未生前真性,則識天之所賦之命。《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師曰:人察五行之氣以生,故亦隨其性。如木性多仁,火性多禮之類是也。此皆非吾之本真,須超出五行,始見吾之真性矣。〔郝〕太古最似坦易,然受人一食,必默與經十卷。後人欲不校細行,可乎?

師謁游仙觀,觀主李志韶拜問《悟真篇》所疑。師不答。至夜坐,謂衆曰:張平叔平日積功行,甚大感悟一人,明指有所開悟,故出語極有妙處,遂舉所作《西江月》詞三首云:

天地纔經否泰,朝昏好識屯蒙。輻來轉轂水潮宗,妙在抽添運用。得一萬般事畢,休分南北西束。損之又損慎前功,命寶不宜輕弄。

二八誰家姹女,九三何處郎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性。更假丁公鍛鍊,夫妻始結懼情。河車不敢暫留停,運入崑崙峰頂。

丹是色身妙寶,鍊成變化無窮。更能性上究真宗,決了無生妙用。不待他身後世,見前獲佛神通。自從龍女著斯功,爾後誰能繼踵。

李長老同是遇真得道,所留教言,甚若與平叔不同。人謂李老不言命術,平叔不言性宗。性命本非二,此理甚明。但難以言形容,必得明達之人則可傳。故云:有人來問道,須對達人傳。又曰:可傳不可授。如堯以天下傳於舜,舜傳於禹,以舜禹有玄德聖功故也。傳道亦如是。若謂人人可以傳授,則當日祖師不離終南,是人皆得成就,又何必區區東極海上邪。既得四師真,復以弟姪子次之,丹陽為弟,譚為姪,長生、長春則子也。後四師真成道,亦有遲速。丹陽二年半,長真五年,長生七年,長春師父至十八九年,以其志行通徹天地,聖賢方與之。各驗其所積功行淺探,故排次有等級,而成道有遲速也。師真尚如此,今之學者不積功行,直欲造道,必無此理。正如人欲買千金之貨,顧己物當其價而後得果,愛其貨而不積其價,則徒起妄心,終無可得之理。為道之要無他,積累功德而已矣。祖師初至登州,有介官人者素好善事,常殷勤接待。後得馬譚二師,復過登州,介公率衆致齋,請出家。意謂祖師千萬方便,經二年方得馬譚二人,今予自請,必將欣納。懇求再四,不許。他日復請,竟不許。介公退。祖師謂諸人曰:二人於此,欲建大殿宇,一人則基址既立,材植既豐,未求匠工而匠工自往,何哉?材既備,而功可成也。一人則指其立基之地,而窪坎未平,一工未施,匠石望之而去,則不復顧矣。又如良田一畝,時種時芸,粒收倍石。薄瘠之田,良農不就,為徒勞而無所成也。觀此,不以功行為本,焉可成道乎。昔嘗有碾劉道人,於關西持不語,化自然飯,志行苦卓,曾十六日不得食,亦不敢起別念,度此一厄。後至十六年,師父亦憐其苦節,然性不循良,物有輕觸,則猛暴如火。吾住玉清觀,曾來告住。後歸鄉里,二年中凡兩過,漸見氣象不佳,語言差互。時年已近六旬,後果聞還俗。此無他,初不以功行為本,必致於此。往日乞飯坐圓者,皆是心上有所開悟,未至純一,是以居靜涵養,體究真空。今之乞飯坐環者,多是少年未有解悟,真墓虛無,往往落於空妄。悲夫。今教門大開,舉動皆是功行,懇心低下,斷絕人我,苦己利人,其所以行此者,即是道性。勤勤不已,久而自有開悟。今人見人有善行,則日有道心,見行不善,則日無道心。推此意,豈非知道也,衆等無疑。

師遊北山,夜投通仙道院在針線營,與衆坐。李志韶舉舊詞有句云:甲子天元到來也。歌既闋,師戲謂曰:當道甲子天元過了也。衆不知所謂。師曰:此長生師父屢言也。吾嘗親聞之云:修行必當其時,此正天元甲子慶會之秋也。此時既過,修行將至難矣。吾初聞之,未甚純信,蓋未深知也。于今入道既久,信時之義大矣。嘗觀長生師父掌教初年,修行人居靜下功,行之未久,心上便有消息,如此者歷歷可數。至末年未見有所得者,何也?非其時故也。正如有人布種於仲冬之月,所用工力倍於尋常,然終無所得。不獨於此,凡世問之事,皆隨時盛衰,誰能違此。師父言儒家論道論語,孟子盡之矣。吾少時讀此書,便得其味,後入道,又得其理。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聖人豈獨私於顏子,蓋餘子未可與此理。此理云何,時而已矣。可以進則進,可以退則退,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無可無不可,動靜無我,惟時之是從,則動靜莫非道也。故孟子贊孔子曰:終條理,集大成,為聖之時者也。或進或退,或無為或有為,其道一也。故孟子有曰:禹稷顏淵同道,易地則皆然。吾少時嘗問師父曰:堯舜功德巍巍,恭己治世,有為也;許由竟辭堯讓,無意於世,無為也,何以並稱聖人?師父曰:有為無為一而已,於道同也。如修行人,全拋世事,心地下功,無為也;接待興緣,求積功行,有為也。心地下功,上也,其次莫如積功累行,二者共出一道。人不明此,則不能通乎大同。故各執其一,相為是非。殊不知一動一靜,互為體用耳。豈惟動靜為一,至於陰陽、晝夜、死生、幽明,莫非一也。能知生之道,則死猶是也。盡乎明之理,則幽亦猶是也。夫復何疑。故子路問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為子路者,當於言下達此至理,然此理必聰明人可達。此所以師父每見聰明之士,吹噓提挈,未嘗輕捨。如丹陽師父道童孫蓬萊,幼而聰敏,既長,無所不通,至於文章醫藥之學,皆得其妙,以此見解,造道為不難。常離群獨居,師父深惜之,欲置左右,竟不肯從。聰明固可達道,然則情多外感,守清靜為難。杜子美詩有云:中夜起坐萬感集。乃知聰明人多感如此。凡聰明之士,惟天降神,雖至死,亦復親乎上,然情欲不除,未免流轉。若能以聰明之資,力行其道,克盡人欲,純一無間,如嬰兒赤子,造真仙之地矣。人之性本如此,此外無非情欲。故諸子論性,或言惡,或言善惡混,惟孟子言性善。此所以亞於聖人,為諸子之冠也。此言惟聰明之士可以知而行之。人之聰明,豈無其因故,寔由多生積累功行,以成其福,為福所資,自得一性開覺,故天生聰明也。豈有無因故而天生聰明者邪。今日教門大開,積累功行,正其時也。便當有為,為入道基本。或有聽之不信,信之不行,偷閑放逸,蠶食於人,鮮有不墮落者。哀哉。

師曰:學人有多聞博知者,往往思前算後,利害心重,此篤信所以虧也。或有無所聞知,不知就利,不知避害,以其心志專精。或有入處,回愚參魯,故幾於道。大凡利害心重財不純,不純則不誠,不誠何以入道。

師曰:吾每欲以實語人,人將以尋常,不加精進,多謂通靈通聖方是道。嘗記有人勸師父,少施手段,必得當世信重。師父不顧,至於再三,勸者益甚。師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學得一箇實字,未肯一旦棄去。乃知至人不為駭世之事,亦如世人於財物深藏厚積,雖造次顛沛,未肯輕發。是以至人有若無,實若虛,不放一毫露出,甚至於佯狂混世,猶恐人知之。人或知之,一加欽敬,有損於己。故稠禪師一解虎鬬,遂革第三果,此皆實理也。奈何人必以通顯靈聖方是道,殊不知必自積累功行,既至深厚,心自靈,外緣自應,無非自得。若有心於求,必涉虛偽,其損性損福,不可勝言。

同类推荐
  • 伤寒论辩证广注

    伤寒论辩证广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鉴录

    后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如来兴显经

    佛说如来兴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词综偶评

    词综偶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夺寿

    夺寿

    天地无尽,蝼蚁撼树,枯木不朽,奋逢春....这是一个怕死的人,求长生的故事。穿越重生为守祠人,年轻很多,来不及欣喜,命运这根棒槌,给他送来一个黄脸婆媳妇儿,三个倒霉孩子,四个人没一个人省事的。自此,家庭琐事,孩子的教育和安全,压在肩头,想逃,想痛痛快快一个人求长生,夺永寿,晚了!且看主角怎么把熊孩子们教育成才、成妖、成鬼、成魔、成仙、成神、成尊、成圣、成夺寿大道的同时,救赎自己,破碎枷锁,夺寿。
  • 我们也曾疯狂

    我们也曾疯狂

    曾经的我们不轻狂,但疯狂,疯狂地喜欢上了一个不会长久的人。朋友和他只不过是一片云林,当雾已散去时,我才发现一切都如此荒谬,但又那么的让人怀恋……
  • 王俊凯遇见你

    王俊凯遇见你

    一个女孩。遇见王俊凯。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她记得那个约定吗?
  • 血蔷薇的诱惑:独爱血族王子

    血蔷薇的诱惑:独爱血族王子

    “丫头,我要吃了你。”许多次,伊仓都控制不了对她的欲望。他是血族的天之骄子,令人闻风丧胆,冷酷无情是他的本性,心狠手辣是他的天性。但对于她,却褪去了身上的一层层皮,无条件用另一个身份去宠她,爱她,给她温柔,给她安全感……她不会知道,其实他一直在她身边守着她。我曾因你不食人间烟火而爱上你,当爱上你后,我愿和你一起堕入庸常,看炊烟袅袅升起。
  • 赖上契约妻

    赖上契约妻

    她为钱而选择代孕,却拒绝他的屡次示好,只因不想和他扯上除协议之外的任何关系。他为疼爱女友而选择代孕,却不成想深陷其中,遗失了心。原本是一场各为所需的交易,却演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交错的感情交战。只是,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谁会是赢家。有的只是输,输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黑色魔宠

    黑色魔宠

    一个穷酸破落的女孩再一次遭受欺凌后捡到了一部手机,并发现手机上有一部名叫“黑色魔宠”的游戏,通过里面的宠物“蓝天”,她成功地完成了复仇计划,获得了无数金钱,又成为了全校最有势力的人,她会放弃这一切而换回曾经那个简单纯洁的自己吗?
  • 校园趣事:疯狂的恋爱

    校园趣事:疯狂的恋爱

    故事说明了一个富家女孩因父母逼她早婚嫁个一个首富人的儿子,这让这个富家女孩很不满,因此造成了离家出走的后果,最后她遇上了一个他喜欢的人,虽然他家很穷,但是是这女孩最喜欢的,从此就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
  • 终焉奖杯

    终焉奖杯

    横行霸道,恣意纵横,我是洛圣都之王。万物皆虚,万事皆允,消灭圣殿暴政,拿骚属于教团。随龙起舞,终结乱世,站在夷陵的战场上力挽狂澜,割草无双。暗影蔽日,渡鸦吞天。吾名暗影渡鸦,诸神殿堂毁灭者,幻想世界重塑者。无可阻挡,无可违逆,吾即白金幻想。———世界进度:洛圣都……普通无限流,以全平台的电子游戏为主,包括PS4,PC,X1的独占,还有一些独立游戏和掌机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