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7600000008

第8章

木郁达之论

《内经》云∶“木郁达之”,古来注释者,以“达”为宣吐;又云∶用柴胡、川芎条而达之。愚谓此不过随文训释,而于“达之”之意,犹有未尽然也。夫木郁者,即肝郁也。《素问》云∶“治病必求其本。”而郁症之起;必有所因,当求所因而治之,则郁自解,郁者既解,而达自在其中矣。矧木郁之症,患于妇人者居多,妇人情性偏执,而肝病变幻多端,总宜从其性,适其宜,而致中和,即为达道。彼若吐、若升,止可以言实,未可以言虚也。今人柔脆者恒多,岂可概施升吐哉?其余火、土、金、水四郁,古人之注释,虽于《经》义未必有悖,然亦止可以言实,止可以言外因,未可以言虚,未可以言内因也。盖因郁致疾,不特外感六淫,而于情志为更多。调治之法,亦当求其所因而治之,则郁自解,郁者既解,则发、夺、泄、折俱在其中矣。因者病之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君于务本,本立而道生,”可师也。

颐毒颐字辩

按时病之后,多有发颐毒之症,然古人又有云遗毒者,愚谓当以此“遗”字为正。盖遗者,遗留也,谓余邪未尽,遗于经络,以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也。颐者,但以部位相近而言也。然今之患者,发于耳下为多,两颐甚少。按耳下者,少阳之部也,三阳以少阳为枢,是余邪从枢而出也。两颐者,少阴之部也,三阴以少阴为枢,是亦余邪从枢而出也。病在三阳,发于耳下,病在三阴,发于两颐,此一定之理也。张石顽云∶过用发散,引邪泛滥,而颐毒多有延及膺胁肘臂如流注者,则去颐益远,尚可谓之颐毒乎?

方药等分解

尝读古方,每有药味之下不注分两,而于末一味下注“各等分”者,今人误认为一样分两,余窃不能无疑焉。夫一方之中,必有君臣佐使,相为配合,况药味有浓薄,药质有轻重,若分两相同,吾恐驾驭无权,难于合辙也。即如地黄饮子之熟地、菖蒲,分两可同等乎?天真丹之杜仲、牵牛,分两可同等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岂可以各等分为一样分两哉?或曰∶子言是矣。然则古人之不为注定而云各等分者,何谓耶?愚曰∶“各”者,各别也,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药有各品,犹之将佐偏裨,各司厥职也。“等”者,类也,分类得宜,如节制之师,不致越伍而哗也。“分”者,大小不齐,各有名分也。惟以等字与上各字连读,其为各样分两,意自显然;今以等字与下分字连读,则有似乎一样分两耳。

千里之错,失于毫厘,类如是耳。窥先哲之不以分两明示后人者,盖欲令人活泼泼地临证权衡,毋胶柱而鼓瑟也。窃以为古人之用心如此,不揣愚陋,敢以质诸高明。

保护元阳说

圣人作《易》,爻先一画,是元阳为万物资始,神变化合太和,所以《彖词》独称其大耳。读仲景《伤寒》,首论太阳,以桂枝汤为方祖,诚一法立而诸法已悉具,亦此经治而他经可不传。无论《太阳篇》内辄用桂枝,即阳明表未解,尚宜桂枝,少阳柴胡症每合桂枝;至于误下腹痛,桂枝加芍药、桂枝加大黄等汤,乃属太阴矣;若夫少、厥二阴,风热痰壅,有半夏散及汤,发表温中,有当归四逆,液涸用复脉法,蛔动用乌梅丸,凡此不以桂枝命名者,而仍不离夫桂枝,可知仲景意不特阳经宜用,即阴经亦常兼顾及阳也。再参《金匮》,开卷论脏腑经络,次章治痉,必先列括蒌桂枝,其余各症,以桂枝法加减者,复不胜枚举,此非始终体干行健,教人以保护元阳哉?近来风气,畏温热而喜寒凉,每见元虚,湿温、风温等症,舌白渴不欲饮者,亦有用犀角、地黄、竹叶、石膏辈,病本在气分,或反引入血分,或胃败不纳,呃逆泄泻,轻病重,重病死,深为扼腕。试观大《易》,以阳刚喻君子,以阴柔喻小人,若使阴道长则阳道消,何以辅相裁成,跻斯人共登寿域。以方位论,五谷利在东南,以岁时论,百卉敷荣春夏,由此推之,天包乎地,气先于血,元阳实生生之本,亟宜保护,医当活泼泼地,虽不必偏热,而断不可偏寒也明矣。彼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故景岳非之。

洞见本源(江淑斋跋)古人云∶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医,此沦以《易》理阐明医理,而以护阳立说,并论及仲圣用桂枝诸方,皆从护阳起见,诚为确论。盖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人能保护元阳,则太和之气充满于身,熙熙 ,共跻春台矣。《易》以阳喻君子,吾于杨君亦云然(缪松心识)。

以儒理通医理,故其指远,以《易》理通《伤寒》、《金匮》之理,故其辞文(年姻家眷弟叶元符拜读)。

讲《易》讲医,《三坟》一理(受业门人程清泰百拜志)。

读《伤寒论》附记

尝谓长沙之论,谨严之中,皆活法也。天之气化不一,有主气,有客气;人之脏性亦不一,有阴脏,有阳脏。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时之定位也;厥阴风化为初之气,少阴热化为二之气,少阳火化为三之气,太阴湿化为四之气,阳明燥化为五之气,太阳寒化为终之气,六节之常度也。故寒必伤于冬,而温与热必在于春与夏,此其大较也。然而以五运言之,则土运、金运之迁代无常,以六气言之,则司天、在泉、左间、右间之加临各别,益之以胜、复之理,太过、不及之数,于是乎春夏亦有伤寒,隆冬非无温病,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不可胶于节候之常。《素问》曰∶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灵枢》曰∶以一日分为四时,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皆是以活法言之。说者于伤寒必主冬月,于桂枝、麻黄、三阴诸辛热剂,必主冬月之伤寒,而不可用于春夏之时,拘泥时令,于变化之理,得毋有未备欤!《通天篇》曰,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及夫五五二十五人之政,《本脏篇》又言二十五变。昔夏英公有异禀,卧即身冷如僵,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小吏窃食,即发疽死。而太阳之人,则饮啖生冷而不知节,恣情房室而不加疲,此其阴阳之反,何啻天渊,是故有从化之说。从者,大之气也;化者,脏之性也。阴脏者多寒,阳脏者多热,所谓阴从阳化,阳从阴化,热从寒化,寒从热化,亦皆以活法言之,而尤不可泥于温凉寒燠之常也。夫以运气主客之殊,加之以脏腑阴阳之别,其病遂千态万状,而莫可穷诘。仲圣述轩岐之蕴,广汤液之用,约之以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而《金匮》不在其数,其立法之妙,为治之活,于主客阴阳之变,莫不融贯,是在乎用之者之神而明之耳。后之论足经,论卒病,论三纲,论六气,论伤寒即杂证之一,纷纷聚讼,返而求之仲圣之书,其活泼泼地者,固无乎不包也,故治病须用活法。

论白

白 一症,考古方书无专条论及,间有在 疹门中发明一二,究未能尽其底蕴。今温热证中,每多发出如粞如粟,色白形尖者,谓之白 。有初病即见者,有见而即愈者,有见而危殆者,有病经日久, 疹已见,补泻已施之后,仍然发此而愈者。泛称时气所致,殊不知致病之由既异,治疗之法不同,不可不与 疹详辨而审处之也。盖伤寒传经,热病汗出不彻,邪热转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或由经入府,受热蒸灼,营伤血热不散,而里实表虚,热气乘虚出于肤腠,故稀如蚊迹,稠如锦纹者为斑;紫黑为胃烂而不治也。时行风热之气,侵入肺虚血热之体,失于清透,伤及手太阴血分,乘虚出于皮肤,如沙如粟而色红琐碎者为麻。或岁当火运,复感时厉之毒,即咽痛而成丹痧及烂喉痧之类,为最剧者也。

至于白 一症,则温热暑邪病中,必兼湿为多。盖伏气之发,本从内出,然必因外感,及人身素蕴之湿,与外触之邪,互相蒸发,上甚为热。初病治法,设不用清透渗解,则肺为热伤,气从中馁,不能振邪外解,热渐陷于营分,转投清营滋化,热势稍缓,而肺气亦得借以自复,所留之湿,仍从上焦气分寻隙而出,于是发为白 。以肺主气,故多发于颐、项、肩、背、胸臆之间;白为肺之色,光润为湿之余气,至此而邪始尽泄也。甚有几经补泻之后,病仍不解,忽然发此而愈者,以其人之气液内复,邪自外透,故不治亦愈也。若其根本已虚,无气蒸达,多有延为衰脱者。故此症以元气未漓,色润晶莹,有神者为吉;枯白乏泽,空壳稀散者,为气竭而HT 。总以形色之枯润,卜其气液之竭与否也。大抵此症,在春末、夏初,暑湿之令为甚,秋冬则间有之,要不出乎手经受病,仍从手经发泄,不比足经之邪,可从下解也。夫肺为主气之藏,气旺则邪从外解,上泄而病愈,气衰则邪正并竭,虽发必朽白无神而难治。观《内经》暑与湿同推,仲圣痉湿 合论,益知暑热温邪症中,多夹湿邪,更无疑矣。一隙微明,以俟高贤正之。

烂喉痧论

烂喉痧一症,古书不载,起于近时,而并易传染。治之者,每谓太阴阳明二经风热之毒。而至烂之由,亦不可不详察也,譬之于物,以盛火逼之,只见干燥,而不知湿热郁蒸,所以致烂耳。此症凡风热者,治宜清透;湿热者,治宜清渗;痰火凝结者,治宜消降。盖邪达则痧透,痧透则烂自止矣;若过用寒凉,势必内陷,其害可胜言哉!夫症有可治,有不可治。口中作臭者,谓之回阳。其色或淡黄,或深黄者,此系痰火所致,皆可治之症。他如烂至小舌者,鼻塞者,合眼 者,并有元气日虚,毒瓦斯深伏,色白如粉皮样者,皆不可治之症也。总之、因天地不正之气,感而受之,故体有虚实之不同,即症有重轻之各异耳。其余喉症、痧症,古人言之详矣,概不复赘。

烂喉丹痧治宜论

夫丹痧一症,方书未有详言,余究心是症之所来,不外乎风寒温热时厉之气而已。故解表清热,各有所宜,治之得当,愈不移时,治失其宜,祸生反掌,无非宜散、宜清之两途也。其症初起,凛凛恶寒,身热不甚,并有壮热而仍兼憎寒者,斯时虽咽痛烦渴,先须解表透达为宜;即或宜兼清散,总以散字为重,所谓“火郁发之”也。苟漫用寒凉,则外益闭而内火益焰,咽痛愈剧,溃腐日甚矣。不明是理者,反云如此凉药,尚且火势勃然,不察未散之误,犹谓寒之未尽,于是愈凉愈遏,以致内陷而毙者有之。或有云是症专宜表散者,余谓所见亦偏。前所云寒热之时,散为先务,俾汗畅而丹痧透发;已无恶寒等症,至此则外闭之风寒已解,内蕴之邪火方张,寒凉泄热,是所宜投,热一尽而病自愈矣。若仍执辛散之方,则火得风而愈炽,肿势反增,腐亦滋蔓,必至滴水下咽,痛如刀割。间有议用清凉者,乃以郁遏诽之,炎热燎原,杀人最暴,此偏于散而谤匪清者之为害也。彼言散之宜,此言散之祸,彼言寒之祸,此言寒之宜,要惟于先后次第之间,随机权变,斯各中其 耳。再此症愈后,每有四肢酸痛,难以屈伸之状,盖由火烁阴伤,络失所养,宜进滋阴,非同痹症,此又管窥之所及,敢以质之高明。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夫痧之与痘,同一胎毒也,而有府藏之分焉。其发也,亦有出迟出速之异,以伏藏之地有远近也。第痧之一证,古人治法,惟以升麻葛根汤为祖剂,芫荽酒之外治而已。其有风寒外束,内毒难出而喘急者,麻杏石甘汤主之。若夫轻浅之证,竟有不必延医,自用樱桃核、粗草纸、棉纱线煎汤饮之而愈者。即其发也,不过周时而透,透之后亦仅二三日而自愈矣。今之痧也则不然,有二三日而方透者;有四五日而终未透者;或身肢虽达,而头面不透,咳声不扬,喘逆气粗,闷伏危殆者;又有一现即回,旋增喘促、狂躁、闷乱,谓之隐早者;更有痧虽外达,而 红紫滞,或目封,或 赤,谵语、神昏、便秘、腹痛,或便泄无度,种种热盛毒深之象。以向来痧疹门方治之无济,仿治痘之法,先以紫雪芳透于前,继以犀、羚、芩、连、丹、地、石膏、人中黄大剂清凉解毒,始得转重为轻,易危为安。或有病深药浅,而至于危变者,几同痘疮,有顺、险、逆之别。嗟嗟!同一痧也,何今昔不侔若此耶?揆其所以然,大率迩年来种痘盛行,胎毒未得尽泄,借此痧症以泄其毒者有之;抑或近来时厉之气甚于昔日,以致症之险重者有之。要在临此证者,无执前人之治,因时制宜,因证立方,圆机活泼,勿以痘重痧轻而忽之,庶无愧为司命矣。

辨《活人书》妇人伤寒之说

尝读朱肱《活人书》云∶妇人伤寒,治法与男子不同,举男子调气,女于调血以为大略,似补前人之未及,然愚谓此说未可一概论也。夫长沙张氏,医中之圣也,其着《伤寒论》,原为卒病而设,故又谓之《卒病论》。卒病者,宜舍本而治标,故一百一十三方,皆男妇共享,即热入血室,亦用小柴胡汤,妇人之阴阳易,亦用烧KT 散。自有《活人书》创立妇人治法异于男子之说,后人宗之者多矣,不思仲圣之方,早合气血为一致,今试以药考之,其立法用意,自跃如也。

即如桂枝、芍药,固营而闭卫,非血药乎?麻黄、防风,虽谓之发汗,本治乳子余疾,非血药乎?白虎、小柴胡中,知母则治肾,柴胡则调经,皆气中之血药也,当归、地黄,固不必言,即白术、人参,人皆以为气剂,而《本草》言能“利腰脐间血”,可知亦为血药也。大抵用之在阳,便为气药,用之在阴,便为血药。总之,伤寒一证,皆为营卫受病耳,何必分男先调气女先调血耶?云岐张氏,好古王氏,皆以朱氏之说为治杂病之常法,诚所谓自具慧眼,而不为前人所惑者也。

本仲圣以论伤寒治法,由正路也,中幅诠疏气血阴阳尤妙,独开生面,斯可谓用古而不泥古者乎。今而后读《活人书》者,当知所择矣(西畴顾业师评)。

摄生杂话

命门真火,藏于两肾之中,性门真水,藏于一心之内。人但言命门真火,而不参究性门真水何也?因真阳之火,能生真阴之水故也。殊不知性命相生,水火不可以一息不交。天一所生之水,为我生身之始,水中能生真火,人皆未究。

况保真阴之水,则真阳之火常存而不散;若真阴一衰,则真阳无附,飞扬上越,变为邪火,能返涸真阴之水,岂不危哉!火性本燥烈发扬,而肾中相火偏职闭藏,水性本柔弱蛰藏,而心精三合,独主清利。则知性以位变,水火本无二气。

嘘气即有水,阳化阴也,蒸水即有气,阴化阳也;灯因膏而不灭,阳根据阴也,水因火而不冰,阴根据阳也。相需如此,可以知其情性矣。

补心气,益心精而不见效者,则知命门火衰、肾水不足,何也?命门之火,即心火之根,肾水之精,即心精之源。

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水弱火炎,则肺金受克,阳焰飞扬于上焦,而生咳喘、咯血等病,下虚则上盛也。火弱水刚,则肝木失养,浊阴凝结于下焦,而生癃闭、壅肿、精寒等病,上虚则下实也。水火两平,阴阳斯无偏胜。

脾之权在肾,胃之权在心,自下而上水滋土,自上而下火生土也。脾土属阴,生于相火而健行不息,胃土属阳,传导于大肠而容受无穷,总在主纳之肾,于是土以火生也。脾虚则胃滞而不食,脾实则胃运而能食,总在主出之肺,于是气机流动也。故凡治脾胃,当以调肺气,交心肾为先。

人身之痰,最能为害。势涌如潮,势衰如汐。风、寒、湿、燥,随气而生,体实、体虚,随人而致。浊则浓,清则稀。五藏六腑无盛痰之所,上下升降无时而定,又与正气不两立,殆犹天地间阴云瘴雾耳。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故古人用针通其外,由外及内,以和气血;用药通其里,由内及外,以和气血,其理一而已矣。至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盖指本来原通,而今塞者言,或在内,或在外,一通则不痛,宜十二经络藏府,各随其处而通之,若通别处,则痛处未知,而他处反为掣动矣。

补、戒急授而骤壅,伐、戒亟夺而峻利,用之不当,皆能致害。故攻热失宜,热未去而寒复作,寒热各踞于其所,反致温凉并禁,良医莫措矣;攻寒亦然。

人但知冬不藏精者致病,而不知夏不藏精者更甚焉。尝见怯弱之人,而当酷暑,每云气欲闷绝,可知中 而死者,直因气之闷绝也。夫人值摇精,恒多气促,与当暑之气闷不甚相远。《经》曰∶“热伤气”,又曰∶“壮火食气。”余故曰夏令之炎威,甚于冬令之寒,苟不藏精,壮者至秋而发为伏暑,怯者即中 而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系统贩卖之旅

    系统贩卖之旅

    叶生忽然发现自己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系统,但是他却不能自己用,必须贩卖出去。这就不好玩了……——一万打赏加更一章,盟主十更。读者群:566020142,欢迎大家进来,我在群里等着你。
  • 终焉之源

    终焉之源

    “从今天起,我改名叶绝,我要灭绝天下所有使徒!一定,一定为您报仇!”面对毁灭,看谜之少年如何使用机甲与属于自己的谜一般的能力逆神、诛使徒救人类于末日之中
  • 我是丫鬟我爱你

    我是丫鬟我爱你

    这个故事里,不仅有人性的贪婪、妒忌、自私,更有人性的坚韧、善良、聪慧,总之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这里不仅有至死不渝的爱情,更有弥足珍贵的兄弟之情,不仅有高处不胜寒的天子,更有卑微的丫头,总之,您自己阅读吧。一个受尽苦难的丫鬟,一个“风流成性的”太子,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命运却错将他们连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他们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
  • 百变冷面

    百变冷面

    主角是一个....狡猾、腹黑、又莫名有点呆的...一个好人!(本书三观不正,这个看我笔名就知道了歪歪嘛!我会尽量歪歪的.....嘻嘻接近你们喜号!!!新书一本作者小白完全是个人喜好这些不喜轻喷哦!)
  • 婚令如山

    婚令如山

    “逃兵,一律枪毙!”首长威严冷喝,小女人却边跑边回眸:“那么逃婚呢?你也舍得枪毙?”天降婚令,首长你虽然又帅又酷又多金,但是我身为军中最美一朵花,如果你指东我就不敢去西,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哼,“从”与“不从”你说了算,但嫁与不嫁却得由本姑娘自己作主!
  •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本书是家庭实用菜谱类工具书,主要介绍菜名、原料、制法、特点、提示等内容。书中介绍的菜肴都是比较有益于健康,而且材料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于大众接受。
  • 恶魔校草:呆萌小妻别玩火

    恶魔校草:呆萌小妻别玩火

    被糊里糊涂骗去民政局和他拿了张结婚证不算,还美名其曰地说什么为了新婚生活,她就必须和他睡在一张床上!什么人啊?!这么霸道,怎么不去当霸道总裁啊?!尽管他是她唯一喜欢的boy。突如其来的变化,着实让她感到措手不及。睡觉前,她对他说:“斐邵宇,我警告你!不许对我动手动脚的!!”奇怪,他斐邵宇自诩情圣,怎么就偏偏栽在她沈莞妍身上呢?什么条件都能答应她,但是这一条——面对自己喜欢的未婚妻,估计……不!没有“估计”!是个男人都忍不住!!!“好,我答应你。”现在,他按兵不动,夜黑风高的夜里,有她好受的……想到这里,斐邵宇本就好看的嘴唇向上勾了勾,掩盖不住的喜悦。
  • 幸福有多远:罂粟之恋【全文完】

    幸福有多远:罂粟之恋【全文完】

    他是受人瞩目的王子而她是没有水晶鞋纯粹的灰姑娘,他们相爱了,那爱似一朵妖娆盛开的罂粟花,在即将订婚的前夕,他的房间传出了呻吟声,她看到了他的背叛,夺门而出,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他导演的一处戏,那一纸化验单,不仅让他决心让她离开,更意外的让一个隐藏二十多年关于报仇的阴谋浮现了出来……
  • 不朽魂侍

    不朽魂侍

    脉轮蕴灵,则为魂侍。神秘而强大的魂侍一脉,在万年前诡异消失。如今的世人,再不懂魂魄之秘,只知修元一道。少年夜星阑,丹田封闭无缘修炼,身负血仇难以得报。绝望之刻,惊得神秘助力,一朝丹田开启,潜龙在渊,腾必九天……路尽头,再回首,沧海桑田已翻覆,唯我……独不朽!
  • 长翅膀的男孩

    长翅膀的男孩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长翅膀的男孩》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长翅膀的男孩》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