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8800000007

第7章 《全遼志》批注

《遼海叢書》第二集之五至十冊

一、馬雲、葉旺改建之說甚誤,稱遼東郡城為遼陽是遼太祖時開始的。馬、葉在舊址上重建是實。

[原文]「遼陽城(注)……洪武壬子因遼陽舊城之失,都督馬雲、葉旺改建于此,非水北曰陽之義也。」(卷一第三頁)

二、十六年以前與遼東志同。本年為四十四年。

[原文]「儒學(注)……丁酉……重修殿廡堂齋……,辛丑……建名宦鄉賢二祠……;甲子……先師殿兩廡戟門俱災……,本年……呈准優等生員給糧……。」(卷一第三頁)

三、萬曆時門額:南門曰日永,東曰寅賓,西曰迎恩(?)。門額石刻,東門的一角微損,鑲于門石壁上。西門的已落地,移于菜園中。唯南門的仍舊保存原樣。兒時曾親見之。

[原文]「永寧監城(注)……東西南三門。」(卷一第二十頁)

四、舊宜州,實即元懿州。

[原文]「廣寧 廣寧後屯衛(注)……初治舊宜州,永樂八年徙于此。」(卷一第二十四頁)

五、開元為萬奴東真國之首都,南京在開元之南。元收其地設二萬戶府。洪武改元為原。初設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直軍民萬戶府,後改三萬衛,移開原城,即舊咸州。

按:開原條,敘開原沿革,文繁不錄…仲元(卷一第二十五頁)

六、永寧監在古熊岳縣故址南約七十里,是復縣永寧公社所在地。

[原文]「永寧監(注)在遼陽城南四百六十里,古熊岳縣故地。」(卷一第二十五頁)

七、「大蟲江也作短錯江。」

[原文]「遼陽大蟲江」(卷一第二十六頁)

八、新安河,城南九十里,當在熊岳南,可能與浮渡河有關,新安之名,當由新安鋪而來。

[原文]「蓋州衛新安河注:城南九十里。……浮渡河注:城南一百里。」(卷一第二十七頁)

九、溫泉,百里者為龍門湯溫泉;六十五里者為熊岳溫泉。

[原文]「溫泉(注)二、一在城南一百里;一在城南六十五里。」(卷一第二十七頁)

十、畢里河,蓋州下作畢利河。

[原文]「復州衛 畢里河」(卷一第二十八頁)

十一、鴻臚島以唐鴻臚寺卿崔忻井而得名。

[原文]「金州衛 鴻臚島」(卷一第二十八頁)

十二、臭水島今稱周水子

[原文]「金州衛臭水島」(卷一第二十九頁)

十三、青泥島今稱青泥洼。

[原文]「(金州衛)青泥島」(卷一第二十九頁)

十四、東川州即遼川州,今黑城子。

[原文]「義州隘口河(注)城東北八十里,源出東川州雙峰山,流入清河。」(卷一第三十頁)

十五、木葉山不在錦州。

[原文]「錦州 木葉山」(卷一第三十一頁)

十六、今錦縣右屯衛村。

[原文]「廣寧右屯衛。」(卷一第三十一頁)

十七、今綏中縣前衛村。

[原文]「廣寧前屯衛」(卷一第三十一頁)

十八、今興城縣。

[原文]「寧遠衛」(卷一第三十二頁)

十九、義德府不詳,可能是貴德州之誤。

[原文]「沈陽中衛,渾河(注)……西流經義德府,……。」(卷一第三十三頁)

二十、馬鞍山在吉林市東北屬額穆。在東經一百二十七度強,北緯四十四度強,張廣才嶺一支。

[原文]「馬鞍山(注)城東北四百里,在建州東。」(卷一第三十三頁)

二十一、細河今泉頭河,西流至西雙山入二道河。

[原文]「細河(注)……源出那木川西石嶺山西流循歸仁縣北入小創忽兒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二、小創忽兒河今二道河,即牤牛哨河。

[原文]「小創忽兒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三、大創忽兒河今招蘇太河。

[原文]「大創忽兒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四、艾河今赫爾蘇河,即東遼河上源。黑嘴在公主嶺西,新河口附近。

[原文]「艾河(注)……源出那丹府,西流至黑嘴與土河會,別名遼海。」(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五、穩禿河,今名溫道河,在吉林市入江。

[原文]「穩禿河(注)……源出房州北山,北流入松花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六、案察河,今名卡岔河,發源于舒蘭縣,北流入拉林河,經榆樹縣東。

[原文]「案察河(注)……源出艾河北流入松花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七、掃兀河,今名綏河,清初稱綏哈河,距吉林市西四十五里。

[原文]「掃兀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八、禿魯麻河當是鰲龍河。

[原文]「禿魯麻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二十九、一迷河今名飲馬河。

[原文]「一迷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一禿河今名伊通河。

[原文]「一禿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一、斡莫河今拉林河。

[原文]「斡莫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二、金水河,今阿什河。

[原文]「金水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三、理河今亮子河。

[原文]「理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四、忽兒海河今牡丹江。

[原文]「忽兒海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五、艾葱河應為綏芬河。

[原文]「艾葱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六、莽哥河當是穆棱河或門河,但都不入海。

[原文]「莽哥河」(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七、忽刺溫江今呼蘭河。

[原文]「忽剌溫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八、托溫江今湯旺河,發源于屯鄂模即湍湖,在伊春河附近。

[原文]「托溫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三十九、混同江今東流松花江

[原文]「混同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四十、阿速江今烏蘇里江。

[原文]「阿速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四十一、土木江今圖們江。

[原文]「土木江」(卷一第三十四頁)

四十二、嘴,《遼東志》、《九邊圖》均作堆。

[原文]「邊台:石嘴空台」(卷二第二十五頁)

四十三、興水,遼之神水縣故城,興、神一音之訛也,故址在女兒河旁,遼史所謂置神水縣于女河川是也。

[原文]「興水縣堡」(卷二第二十八頁)

四十四、正安堡仍舊名。

[原文]「鎮安堡(注)……堡西正安堡可按伏。」(卷二第三十四頁)

四十五、東安堡今名中安堡。

[原文]「鎮遠堡(注)……堡西東安堡可按伏。」(卷二第三十四頁)

四十六、今刺榆堝小城址,有碑。

[原文]「長勝堡」(卷二第三十七頁)

四十七、彰義站小城址,原有石門額,今佚。

[原文]「長勇堡」(卷二第三十八頁)

四十八、清河等堡位置,詳見《籌遼碩畫》卷一「棄地啗虜疏」。

[原文]「清河堡等處墩台障塞操守」(卷二第三十九頁)

四十九、大東州屬撫順市。

[原文]「東州堡」(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今名馬群鄲、屬撫順市。

[原文]「馬根單堡」(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一、散羊峪今名三龍峪,屬撫順市,在救兵台南。

[原文]「散羊峪堡」(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二、本溪縣清河堡村。

[原文]「清河堡」(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三、松樹口仍舊名,屬新賓。

[原文]「(清河堡)松樹口墩」(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四、鴉鶻關舊在清河堡東北七十里。

[原文]「(清河堡)鴉鶻關墩」(卷二第三十九頁)

五十五、一堵牆堡遺址即馬家城子。

[原文]「一堵牆堡」(卷二第四十頁)

五十六、小夾河,今仍舊名,屬新賓縣。

[原文]「(一堵牆堡)小夾河墩」(卷二第四十頁)

五十七、代子河即太子河。

[原文]「(一堵牆堡)代子河台」(卷二第四十頁)

五十八、碱場屬本溪縣。

[原文]「碱場堡」(卷二第四十頁)

五十九、南河峪今名藍河峪。

[原文]「(碱場堡)南河峪墩」(卷二第四十頁)

六十、南孤山,在碱場南,屬本溪縣。附近新城子或即其遺址。有小孤山。新城有石碑。

[原文]「孤山堡」(卷二第四十頁)

六十一、賽馬集,屬鳳城縣。

[原文]「洒馬吉堡」(卷二第四十六頁)

六十二、靉陽堡,據《遼東志·經略》韓斌于成化四年建,在碱場堡南一百二十里。遺址在。

[原文]「靉陽堡」(卷二第四十六頁)

六十三、新安既與靉陽、鳳凰二堡鄰近,遺址當即鳳凰城東北的石頭城。

[原文]「新安堡」(卷二第四十六頁)

六十四、湯室城或其遺址。在鳳城縣東湯河。如此為寧東堡時,則險山應為蒲石河上的土城子。

[原文]「險山堡」(卷二第四十六頁)

六十五、故址土城子,屬鳳城縣,在靉河左岸。也可能是其北湯河上的湯室城。以有湯頭孛羅台,似屬後者。

[原文]「寧東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六十六、今名石頭城,在安東市北三十五里,楊家溝子屯,該屯小學即設在溝內。

[原文]「江沿台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六十七、今名湯山城,屬鳳城縣。

[原文]「湯站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六十八、鎮東堡,今雪里站土城

[原文]「鎮東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六十九、鎮夷堡,今名通遠堡。

[原文]「鎮夷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七十、草河城,在通遠堡東北,草河口車站東方。

[原文]「草河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七十一、青苔峪,在鳳城縣西北青城子。

[原文]「青台峪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七十二、甜水站,在遼陽縣東南,浪子山東,東距摩天嶺甚近。是由遼陽東趨朝鮮大道。

[原文]「甜水站堡」(卷二第四十七頁)

七十三、大黑山俗稱大和尚山,上有高句麗山城。

[原文]「本城,大黑山台」(卷二第四十八頁)

七十四、鐵山通稱老鐵山。

[原文]「旅順口鐵山台」(卷二第四十八頁)

七十五、黃井山實即皇井山。

[原文]「(旅順口)黃井山台」(卷二第四十八頁)

七十六、木場驛包括大連市區。沙河口、青泥凹其明證。

[原文]「木場驛,沙河口台、青泥凹台」(卷二第四十八頁)

七十七、孛羅店今稱普蘭店。

[原文]「石河驛,孛羅店台」(卷二第四十九頁)

七十八、團瓢與歸州二村鄰近,一東一西,歸州在西近海。

[原文]「本城,團瓢山台」(卷二第五十頁)

七十九、五十寨、今復縣土城子公社所在的土城。

[原文]「本城,五十寨堡」(卷二第五十頁)

八十、石囗旋城,張鏊苑馬寺興修記作宣城;卷四宦業張鏊傳作線城。東溝縣玄城村山上有城址是其遺構,磚瓦陶瓷都具明代特點。

[原文]「東山草場一千四百九十九頃……查得東山石囗旋城一帶荒芫草甸……俱給永寧等余餘種。」(卷二第七十三頁)

八十一、二員,一駐河東,一駐河西,河指遼河而言。

[原文]「管糧通判。注:弘治初添設山東濟南府帶銜管糧通判二員,一駐河東遼陽城,一駐河西廣寧城。」(卷三第二十三頁)

八十二、捏吉伯當是據墓志入錄的。

[原文]「元,捏吉伯,注:西夏國人……後以壽終,葬復州城東百步許。豫章竇仲清志其墓。」(卷四第六頁)

八十三、江沿台、險山、孤山、一堵牆、散羊峪五堡,嘉靖時建。

按:張鐸條記張鐸建五堡事,文繁不錄。(卷四第十頁)

八十四、線城,今稱玄城村,在東溝縣,小山上有城址,系明代所建,附近平原廣闊,延至海邊。

[原文]「張鏊:……奏開線城田幾千頃。」(卷四第十二頁)

八十五、長廣道在遼河西,三岔河之北,向廣寧的人工大道。

[原文]「葉旺:乙卯冬,納哈出由長廣渡水,直趨金州。」(卷四第十二頁)

八十六、(周鶚)洪武時人,東寧安撫司。鴨綠江,東寧、黃城。又東寧、那丹府、嘉州相連,東寧位置可知大概。黃城與江界相近,黃城亦稱皇城,今輯安縣。

[原文]「周鶚:……尋又總率諸軍往東寧……招討東寧安撫司等處……又總率諸軍征鴨綠江與東寧、黃城等地方……繼往東寧、那丹府、嘉州……自黃城招致江界。」(卷四第十四頁)

八十七、益都山,前作一都山。

[原文]「陳玉:……率領步騎進征上都北魚兒泊,直抵益都山。」(卷四第十四頁)

八十八、略地海西,至松江招諭人口,回經一迷河,海西地方位置約略可知。一述河應為一迷河,即今飲馬河,北流入伊通河。

[原文]「徐玉:未幾又略地海西,至松江,招諭人口五千餘……至一述河、虜踵其後,玉自以精甲為殿,終莫敢逼。……(卷四第十五頁)

八十九、宣城即秀岩城音訛。杓子河今稱哨子河。

[原文]「房暠:……與吳立共守蓋州。乙卯,虜復來寇,暠,良佐乘勝追擊,至宣城杓子河……」(卷四第十五頁)

九十、得利贏城,即得利寺龍潭山城,原為高句麗山城遺址。

[原文]「張良佐:……詔諭開設遼東衛于得利贏城……」(卷四第十六頁)

九十一、塔兒山在新立屯北三十餘里。此云在鎮城北二十里,當是另一塔兒山。

[原文]「閻懋官:……虜犯廣寧,同鎮守殷尚質追至塔兒山……血戰而歿……死于鎮北二十里。」(卷四第十九頁)

九十二、寬甸峪,當即寬甸堡之地方名。

[原文]「周益昌,注……虜又擁眾入犯寬甸峪。」(卷四第三十八頁)

九十三、團佃子、江沿台、長安堡三捷,當在嘉靖四十年左右。

[原文]「楊照,注……尋擢遼陽副兵于團佃子、江沿台、長安堡三捷并奏,詔復前職。」(卷四第三十八頁)

九十四、古城丘在遼陽磚城東北角的北牆外,其處城堡內縮一段,丘上多高句麗磚和紅瓦片。

[原文]「飛山無敵之神廟:遼陽城東北古城丘上,舊有祭。」(卷四第四十五頁)

九十五、成化無戊午,當是戊子,即四年。

[原文]「褒功祠:……成化戊午開設靉陽以北諸堡。」(卷四第四十五頁)

九十六、河西游擊即遼河西游擊。

按:「閻忠愍公」「賈忠壯公」條下皆有。(卷四第四十六頁)

九十七、仰山寺在歸州南五里仰山村。

[原文]「仰山寺,注,蓋州城南九十里。」(卷四第五十六頁)

九十八、白塔彌陀寺在白塔鋪。塔日俄戰毀,舍利石棺有遼時銘刻,在省博物館。

[原文]「白塔彌陀寺:沈陽城南二十里。」(卷四第五十六頁)

九十九、蓋州玄真觀俗稱上帝廟。

[原文]「玄真觀:二,一蓋州西門里……」(卷四第五十七頁)

一零零、金州營城,在城南,人稱土城子。即下之毛家營。又一稱營城子距州較遠。

[原文]「營城:金州城南有土城一座。」(卷四第五十七頁)

一零一、舊遼陽城實指遼濱塔古城。實為遼遼州遼濱縣址。

[原文]「舊遼陽城:沈陽城西北八十里。今在境外。」(卷四第五十七頁)

一零二、金望平縣設于梁魚務,在廣寧東南。

[原文]「望平縣:廣寧城東北一百五十里。」(卷四第五十八頁)

一零三、興水縣為遼神水縣音訛。

[原文]「寧遠城西北三十五里,今在境外。」(卷四第五十八頁)

一零四、海濱、東關驛者為是,即遼隰州治,即漢陽樂地。陽樂故城可能為今綏中北方不遠的龍王山故城。所謂前衛西者,乃因遼史地理志之誤。

[原文]「海濱縣:二、一寧遠城西六十五里,今為東關驛。一前屯城西八十里……」(卷四第五十八頁)

一零五、進城縣址今名營城子,在上柏官屯西南方。

[原文]「進城縣:沈陽城東四十里,今廢。」(卷四第五十九頁)

一零六、漢州烽台應作韓。

[原文]「歸仁縣:開元城北一百餘里,在漢州烽墩之北。」(卷四第五十九頁)

一零七、銅館驛後訛為中固驛。

[原文]「銅山縣:開原城南三十里,俗傳銅館驛即古縣址。」(卷四第五十九頁)

一零八、成化丁酉始敕設郎中一員管理。

[原文]「剌戶部管糧郎中。」(卷五第二頁)

一零九、北城以宅外國降氓,即東寧衛自在州。

[原文]《重修遼陽內城記》:「洪武己未都指揮潘敬附築土城以宅外國降氓。」(卷五第二十頁)

一一零、河東七堡:彭家灣、李屯堡、散羊峪、一堵牆、孤山堡、險山堡、江沿台堡。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事。

按:事載《增建河東七堡記》,敘述增建七堡緣由和山川形勢,文繁不錄。(卷五第二十二頁)—仲元

一一一、由廣寧至開原建立邊牆城堡,改造畢恭凹字邊牆,實為開拓土地,加強邊防的最正確建議,惜當時朝中柄政者無此卓識,致被擱阻。所謂顯州廢城遼之中京者,當是誤指遼州故址。

按:事載《奏復遼東邊事疏》(卷五第三十二頁)敘開復舊邊,建邊台墩空之議甚詳,文繁不錄。—仲元

一一二、實即弘治時李善的建議也。正德間始立邊牆,棄遼河套與達虜。盤山、高平、沙嶺自古缺水。

[原文]《使朝鮮回奏》(卷五第三十六頁,計奏邊事五項,文繁不錄—仲元)

一一三、可惜當朝文恬武嬉,貪黷成風,豈有興舉改途之望?

[原文]《嚴邊防以予消虜患疏》「如該鎮之議,修邊牆,行令就彼招兵,多造火器為得策也。」(卷五第三十九頁)

一一四、十岔口踰山而入則犯新安、鳳城西南等堡,險山其要;短錯江沿流而入則犯九連城,江沿台東南等堡,康家哨其要。有險山而湯站為腹里。險山堡三十里外有一地方名大佃子。大佃子系十岔口以里之二關,險山以東之外蔽。

[原文]《補議經略東方未盡事宜以安邊境疏》(卷五第四十九頁)(文繁不錄—仲元)

一一五、開原為開元,非後日的開原城,乃七姓野人住地之開元。

[原文]《平夷賦》「建州一衛女直,東方之黠虜也……永樂間開原降虜楊木達戶者悖逆,率數百騎往投之。」(卷六第二十四頁)

一一六、喜昌口當即什岔口,古城指建州衛所居,有時稱虎城,即虎蘭哈達城。

[原文]《平夷賦》「成化丁亥秋九月二十有四日,兵分五路深入虜地。左掖左哨出渾河、柴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掖右哨由鴉鶻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至潑豬江。中軍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嶺,渡蘇子河至古城。」(卷六第二十四頁第十一行)

一一七、三江越虎城不知何指,亦不知何出,或指鳳凰山城?九連城?

[原文]《平夷賦》「建州之地東南接鴨綠江朝鮮國。正南則三江越虎城。正東則毛憐衛七姓野人、黑龍江奴兒干諸夷……」(卷六第二十四頁第十七行)

一一八、唐宗勒馬于鳳凰山無史實根據。

[原文]《平夷賦》「唐之太宗乃奮東征之舉,僅勒馬于鳳凰之山。」(卷六第二十四頁二十四行)

一一九、舊開原不知何指,但非指金元之開元可知,因方位道里皆不同也。

[原文]「兀良哈:福餘、泰寧二衛韃靼在開原迤西古城堡境外住牧、舊開原一帶地方到古城八、九十里,至開原一百十餘里。」(卷六第三十二頁十一行)

一二零、野若河,或是野苦之訛,即清人所稱愛滹江。

[原文]「生女真:長白山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其嶺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東流為野若河。」(卷六第三十五頁二十行)

一二一、《遼東志》《實錄》馬作麻。

[原文]「外夷衛所:亦馬河衛。」(卷六第三十六頁)

一二二、《遼東志》蘭作闌。

[原文]「外夷衛所:忽蘭山衛。」(卷六第三十六頁)

一二三《遼東志》阿吉河衛下有密剌禿山衛。

[原文]「外夷衛所:阿吉河衛。」(卷六第三十七頁)

一二四、《遼東志》諸作渚。

[原文]「外衛衛所:諸冬河衛。」(卷六第三十八頁)

一二五、《遼東志》蒲作滿。

[原文]「外夷衛所:蒲徑衛。」(卷六第三十八頁)

一二六、《遼東志》蓋作益。

[原文]「外夷衛所:蓋實左衛。」(卷六第三十八頁)

一二七、《遼東志》丹作舟。

[原文]「外夷衛所:塔山丹衛。」(卷六第三十八頁)

一二八、《遼東志》遠作速。

[原文]「外夷衛所:也遠倫衛。」(卷六第三十八頁)

一二九、《遼東志》出萬山衛下有兀失衛。

[原文]「外夷衛所:出萬山衛。」(卷六第三十九頁)

一三零、《遼東志》作真河、鎖郎哈二千戶所。

[原文]「外夷衛所:真河鎮郎哈千戶所。」(卷六第三十九頁)

一三一、《遼東志》河作山。

[原文]「外夷衛所:哈魯門河千戶所。」(卷六第三十九頁)

一三二、《遼東志》河作阿。

[原文]「外夷衛所:河魯木千戶所。」(卷六第三十九頁)

一三三、洪州,當是橫州之音訛,橫州為遼頭下州,州有橫山因以得名,在遼州西北九十里,今彰武東北土城子。

[原文]「開原西陸路:慶雲站熊山站洪州站懿州站」(卷六第四十頁)

一三四、會寧府為朝鮮咸鏡北道之會寧,非金上京會寧府即今阿城縣白城地。

[原文]「史考:(至正)十九年賊將關先生、破頭潘、董太歲、沙劉兒引兵自開平會寧陷大寧、懿州路,并海蓋復金四州及遼陽路,所過殺掠逃竄殆盡。二十年陷上京會寧府。」(卷六第四十一頁)

一三五、威寧營方位,《遼東志·總圖》在奉集堡西,大誤。信按:威寧營屬本溪,奉集堡屬瀋陽市郊區。此為是。

[原文]「圖考志:全遼總圖:威寧營堡:原寧營誤靈宮,據《遼東志》及本志開原鐵場注改,其方位與《遼東志·總圖》所列互易,未知孰是,各仍其舊。」(全遼志校勘記第一頁)

一三六、本志海州境脫麻崖墩。

[原文]「麻岸墩:《遼東志》岸作崖。」(全遼志校勘記第五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如何赢得职场好人缘

    如何赢得职场好人缘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从思辨的角度破解了赢得好人缘的成功秘密,阐释了赢得好人缘的构成要素,揭示了赢得好人缘的修炼途径。
  • 人在险途

    人在险途

    本书是一部“保险业的断代史”。保险营销员们不屈不挠奋斗在业务第一线,遭遇了无数挫折磨难,满腹辛酸,在人们的非议与不解中,他们依然微笑面对一切,以包容和感恩的心去迎接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雨雪风霜。
  • 恋上黑道邪少

    恋上黑道邪少

    “我肚子好疼啊,你再大力点我可就晕倒了。”欧阳辰浩在她怀里不忘装可怜。“丫头,难道你就那么讨厌我么?”欧阳在后面抱着她。“我们从未有过交集,没有讨厌也没有喜欢。”“谁说没有交集,那天那个吻算什么?”“那只是我利用你气那些女生罢了,还有你现在也有未婚妻了,请注意你的言行举止。”苏子叶拨开他的双手头也不回里迅速离开。“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欧阳看着渐行渐远的身影呢喃道。“如果没有那天没有帮你?如果没有爱上你。也不会有今天你的背叛,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 傲娇亲亲大穿越

    傲娇亲亲大穿越

    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妞如愿所愿从傲娇废柴变身为惊艳女王……………呃…能弱弱的问下,哎!女王不要这个样子啊!普通世界和米妮尔顿王国不能这样随意切换进进出出啊!……
  • 我将永远只爱他

    我将永远只爱他

    我一直爱着他,张杰勇敢飞,星星永相随!谁若折了张杰翅膀,星星必毁他整片天堂!
  • 分灵之皇

    分灵之皇

    圣灵大陆上的灵师用自己的实力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的传奇!
  •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她是跨国集团的千金老幺,却隐瞒自己的身世从不在人前卖弄,从小独立,身手了得是跆拳道黑带。他是家族少爷,一向对人冷峻,帅气又高冷如同王子一般。在一次偶遇中,被她阳光般的笑容吸引,一双灵动的黑眸折服,为她转学到银辉,且看他如何撒下爱的法网?
  •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四阿哥庶福晋武氏:父武柱国,官知州。汉军镶黄旗。卒于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一生无子无女,却被追封为宁妃。而她,却从现代正好穿越到清康熙朝四阿哥的庶福晋武氏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山云仙

    天山云仙

    赵四王爷接圣旨到西域密查守军密谋叛乱事宜,带上三个儿子以增历练。云龙外出游历,意外却突然降临,天池派掌门看云龙练武颇有慧根,欲强行将其收为弟子并培养成衣钵继承人。天山云仙领师命在天池中施展凌波微步掠走赵云龙,让他在天池附近的白云洞内拜师,让其修炼天池神功。云龙的未婚妻罗琼思念情人,背着父母离家出走,幸遇武当派大侠萧一鸣奉师命西行到天山派归还七彩宝剑,罗琼和丫环小梅在萧大侠的保护下自京城万里迢迢寻至西域,却听说云龙下落不明,罗琼坚持到天池常驻以探听云龙的消息,萧一鸣冒着危险探知云龙下落,云龙却表示让罗琼不要再等他。罗琼悲伤出走,中途遇险跳崖被云仙救下,此后经历了无数曲折和种种磨难,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天山云仙作为云龙的师傅,在故事的进行中与儿时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再次相见,二人能否再续前缘?且看书中如何演绎。。。。。。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动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