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5300000005

第5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4)

宁夏的贫困,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

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任组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李瑞山、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任副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农牧渔业部,负责日常工作。

国务院决定,每年拨出两亿元专款,帮助宁夏西海固地区和甘肃定西、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开发性建设。

“三西”建设任务艰巨,中央要求必须坚持“三原则”:

“有水路走水路,没水路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

1983年1月23日至25日,“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第二阶段在银川召开。在前往途中,林乎加和李瑞山绕道西海固地区调研。秦均在长篇报告文学《扶贫西海固》中,曾这样描述:

车到西吉,眼前一道道光秃秃的山梁,裸露着荒凉的地表,既难见到茅草枯叶,又不见大小树木。正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屋外寒风刺骨,村里穿着破旧棉袄的老汉,穿着单裤的娃娃,有的甚至连单裤都没穿,正挤在墙根躲避着呼啸的西北风晒太阳,林乎加和李瑞山忙叫司机停车,走近蹲在墙根的老汉打招呼问道:“这么冷的天,看你们穿得那么单薄,怎么不坐在屋里热炕上?”一位老汉回答说:“有热炕谁还愿在外面,没柴烧炕,屋里比外面还冷。”林乎加、李瑞山就近走进一家,果然炕是凉的。再走进一家,炕还是凉的。一位当地干部告诉说:“咱这里本来就是十年九年旱,去年又是大旱,庄稼没长起来,连喂牲口的草都不够,哪里还有柴烧炕!又买不起煤,不少人家都是靠上山铲草皮填炕。山上本来就没有多少草,这样一铲,真像是刚剃过的和尚头了。”

又看了几家,林乎加、李瑞山的眼眶都湿润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有如此饥寒交迫的农户。他们这才越发感觉到“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责任的重大。也就是这次考察以后,林乎加提出了扶贫要“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的”,首先是对贫困户要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对贫困户、贫困地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麻木不仁,怎么会有扶贫的干劲呢!

“三西”建设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之下,宁夏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的缓解。

然而,宁夏的贫困人口太多,负担过重,扶贫的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故事。

1993年严冬的一天,有一祁姓表弟翻山越岭前往宁夏南部山区,去看望在那里当信用社主任的王表兄。

因为那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事先未能与表兄联系上,表兄下基层乡村去了。

时值隆冬的傍晚,忽然天空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表弟想返回已经没有可能。这可怎么办?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有一位回族兄弟马老大路过信用社门前。因为表兄所在的信用社人手少,马老大经常来表兄单位帮忙。譬如:挑水,打扫卫生,做饭等。马老大人很老实,且很勤快,深得表兄的信任。之前,表弟来这里时,也与马老大熟悉。

看见信用社主任表弟傍晚徘徊在这里,马老大就非常热情地招呼他:“王主任下队去了,你去我们家吧。”

表弟只好尴尬地说:“看来只能这样了。”

于是,表弟只好跟随马老大回家。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先后徒步走了十多里路,直到夜幕完全降临之时,才摸到马老大的家。

可一进马家小院,这位表弟顿时蒙了:这哪是家?几平方米的院里,就两眼低矮的窑洞,门上都挂着化肥塑料袋子,随着风雪飘摇不停。

这种窑洞,在他老家那里是用来装草料的,还不是用来做圈牛羊或者其他牲畜用的。因为即使像牛圈这样的窑洞,在他们那里,一到冬天,为了给牛羊御寒,也都要挂上厚厚的棉布门帘,而绝对不会挂一个化肥塑料袋子。

就在他感到诧异之际,窑洞里出来一人,马老大一边介绍说:“这是我弟弟。”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进去吧。”

无奈之下,他忐忑不安地进了窑洞。顿时,借着昏暗的油灯,让他大为吃惊:深不足两米的窑洞就一土炕,土炕上铺着的,仍然是化肥塑料袋子。没有被窝,炕上稍微有点余热,窑洞里寒气逼人。

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我的妈呀,这哪是人住的地方?”

马老大说:“上炕吧,你表哥下队时,他经常来我们家住的。”

马老二补充说:“你真赶的巧,我刚烧完炕,今天晚上不冷。”

马老大说:“我们做饭吧,都饿坏了。”

随后,马家弟兄俩出去了。

昏暗的油灯,寒气逼人的窑洞,还有这土炕,他的心里简直不是滋味。

就这么贫寒的窘境,能做什么样的饭菜呢?

不过,对于马家兄弟拿什么来招待他,他早就顾不上了。因为,走了几十里地的山路,他不仅疲惫不堪,而且早就饥肠辘辘的了。

好在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饭就做好了。这是什么样的饭呢?开水煮面皮。没有盐,什么味儿也没有,还吃出来一根小木柴棒。

好在他是农村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计较。

吃完了饭,他就与马家兄弟俩和衣而睡。他想,自己虽然从小在贫困农村长大,但还从未没见过这样贫寒的家庭。

第二天早晨,他起来走出窑洞一看,让他更加惊讶了:自己原来穿的新蓝色中山装,全身上下都被黄土染了一遍。

……

像这样贫困的家庭,在宁夏的南部山区并不少见。可见,宁夏的脱贫的压力有多大?

贫困,是座沉重的大山,是一个地方的死结。

海原,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地处中国西北部最干旱、最贫穷的黄土高坡。

这里不仅贫困,自然灾害还曾降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1920年,震惊世界的“环球大震”就发生在此地,共有20多万人在这场8.5级的大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如今的海原全县人口约为45.5万。这里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是“靠天吃饭”,只能种些玉米、土豆、西瓜等。2008年,海原县地方财政收入还不足五千万,只够全县一个季度支出的,余下的要靠国家补贴过日子。

2002年3月23日,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来到宁夏的第二天,即前往西海固地区调研。当陈建国发现海原县如此贫苦后,他深情地说:“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地方,我睡不着啊。”

即使到2008年,宁夏GDP、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不但无法与东部的沿海省份相提并论,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邻近省区。这一年,宁夏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77元。

宁夏太穷,而宁夏的自然条件亦很恶劣。

宁夏,地处大西北腹地,总体面积虽不大,但用“辽阔苍茫”来形容这片土地,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宁夏又被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三大沙漠环伺,年平均降水量很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这曾是宁夏风沙最严重地区的真实写照。

由于多种原因,宁夏经济、教育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比例高,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信息闭塞、人才匮乏等,都是阻碍当地脱贫的重要原因。

西海固,原本水草丰美的畜牧良地,因历史上长年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在逐渐的滥垦中变成了如今的荒凉。

走进西海固,你会看一片起伏连绵、波涛汹涌的黄色海洋。连绵的高原之间,满眼是深嵌的沟壑,干涸的河道虽然交错纵横,却仿佛无数哭干无泪的眼,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地表被风蚀的痕迹,是西海固的年轮;黄土岗面被侵蚀剥离出的层叠曲折,是这里干燥的皮肤。从黄土地的表层,仿佛能倾听到来自地心的脉搏,感受到祖国腹地的呼吸。

还有,在西部深山中,人们的活动区域半径极小,通婚也受限制,再加上“亲上加亲”等地方陋俗,近亲结婚的比例很高。近亲婚配导致人种退化。在宁夏南部山区,这里的残疾人比例相当高。

而在西部,因为少数民族很多,且获得多生一个或一个以上孩子的政策性照顾,人口增长率本来就高于东部。加上深山里天高皇帝远,多生了也没办法。

西海固人口增长率为2%~4.9%,高出全国平均数的1倍至3倍。

难怪“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保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呼吁向环境退化的根源发起正面攻击。他说:“真正的敌人是贫困和贫富不均。当忍饥挨饿的人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时,怎样指望他们保护自然资源并关心将来子孙后代的环境呢?”

……

垦荒种粮,要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为防止植被进一步受破坏,政府想法运入煤炭供人做燃料。但是在西北,还有些贫困乡民买不起煤。要烧饭吃怎么办?只好铲草皮、砍树,造成更进一步的植被破坏。

一粮独进,其进也难,以宁夏固原县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该县有19万人,人均产粮800余斤,自给自足且能调出。到80年代初,粮田从55.8万亩增至123万亩,林地减少20%,自然灾害增多。

随后时间不久,固原县不仅不能调出粮食,而且还要靠政府调入粮食,才能维持人民生活。其原因正在于,一粮独进,生态破坏,其他行业受损,无法互补,到头来农业也大受影响。

……

都说一个地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苦孩子。可是,在西海固,很多学校都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土坯房,早已摇摇欲坠,不能使用。学校把教师们都安排在教室休息,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大家把桌子搬成几排,就在上面酣然入眠了。孩子们的宿舍更是狭小,由于回家大都要经过漫长的山路,所以住校生很多,所有学生都生活在“通铺”中,四五张床板连在一起,上面排骨挨排骨地睡上八九个甚至十来个孩子。一个窄小阴暗不通风的学生宿舍,常常睡着十几个乃至数十个孩子,长年弥漫着让人感到窒息的酸腐味道。

因为贫困,西海固人只好习惯每天吃两顿饭,而一些学生,一周仅带五个馍馍的口粮,一天啃一个。

西海固地区被称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大致是拜上天的吝啬所“赐”:

这里年降水量不过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一些地方一年都不降一次雨。地里的庄稼被烈日蒸烤枯萎,土地也龟裂板结。

水,是被西海固人看成最为珍贵的东西。水窖,是西海固家庭最神圣的地方。人们企盼着夏日里来场雨,如果夏日旱了没下雨,那就要等到冬日背尽山凹里的积雪,来年化作一窖浊水,来养活一家人的性命。在过去,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殷实,主要是靠储水量的多少,媒人到了婆家看家底,就是看看这家是否存下几窖水,没有存下水的人家,是很难娶上媳妇的。在西海固行走,如果是向淳朴的山民讨干粮馍吃,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是向他们要口水喝,却会让主人犯难。

西海固,曾是一个给人以水草丰美感觉的名字。可如今的西海固,却是一个严重干旱的地区。

……

这一带年平均降水只有150毫米至550毫米,而蒸发量却数倍于此。地表水源,多是盐碱苦水,饮用和灌溉都不宜。多数地方只能靠天吃饭,人畜饮水都有困难。

从地貌来看,西海固“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

1996年的5月下旬,我第一次从银川坐火车前往兰州,过了中卫,便见到一连串水淋淋的地名:长流水、一碗泉、营盘水、兴泉堡、喜集水、赵家水、狼抱水、丰水村……

乍一听到这些名字,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一带是水乡泽国。

其实不然,这一带却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正介于素以干旱贫困而著称于世的定西与西海固之间。

为何当地人要起这样的名字?这就如同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一样。因为“闰土”命中缺“土”,所以名字中自然就加上个“土”字了。

这里有的乡村缺水之至,干脆把地名称为“喊叫水”,以便直截了当地表现久旱盼甘霖的心情,宁夏同心县有乡名为“喊叫水”。至于称为“喊叫水”的村庄,在这一带,据说为数颇不少。

每逢旱季,送水车扬着漫天黄尘慢腾腾地爬上山来,沿途的鸟雀竟然不怕人,而栖上车顶和车边偷“咂”几口水;大大小小的牲畜家禽们,跟提着水桶准备接水的人群一样,拥在车旁互不相让。这一切,都是为了好“咂”上几口活命的水。

在这里山路上,你若见到肩上扛着自行车内胎行路的人,那内胎多半是圆滚滚的,而这不是充满了气,而是里面灌满了路上喝的水。

要是一时断水,人们就只好运用水窖里积下来的雨雪水了。那不动的死水,长满了绿苔,颜色极浑浊,味道虽不好,可是命更重要,只能吃它。

在西海固,若在老乡家喝水,多不敢把喝剩的水一倒了之。在这水贵如油的地方,谁这样干,准会挨骂,也确有人被骂过。

“老家十年九旱,记得1982年全年几乎没降水,土地泛着白色,没一棵绿草,牲口百分之八十都渴死了。”从同心县纪家乡耍艺山村搬出的马林说。

“80年代的泾源,冻、水、雹等灾害俱全,七八岁的孩子没裤子穿。”20世纪80年代从泾源县搬出的白生林说。

……

回首往事,西海固移民总能说上一段因灾致贫的辛酸事。尽管受灾已成常态,但灾害在移民心中仍留下深深的烙印。

同类推荐
  • 别说你懂写网文

    别说你懂写网文

    本书由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说起,从写作技巧到作品分析,从读者心理到营销策略,最终谈到作者的个人成长,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给网文作者架设了一座成长的阶梯,也为网文读者描绘了一幅网络文学的全景图。
  •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一反传统影评的正儿八经和教条主义,致力于反传统,反权威,反装逼……虽然言辞犀利,吐槽满点,娱乐性强,但其实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从不胡说八道,仿佛进入某种境界,看似另类,却直指电影本质。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热门推荐
  •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他是X国著名的歌手,演员看透了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她是上市公司的总裁,年纪轻轻却成为谁都想高攀的人物。"迪菲,难道你都不怕他接近你是因为钱吗?”“我这辈子就钱最多,我不怕,而且本小姐长的没那么差劲”20岁的时候,有人问迪菲愿望是什么,迪菲没有愿望25岁的时候问迪菲的愿望是什么,收购某家X国娱乐公司,因为她都有一个月没见过他了。
  • 怪兽总裁抠门爱

    怪兽总裁抠门爱

    别人家的总裁表白都是要有要多华丽就有多华丽,要多奢华就有多奢华【详细情节你们自己想象吧!】。而辛奈这种抠门的女总裁是这样表白的,买太多玫瑰会不会太贵了?反正最后都要扔掉,而且万一被拒绝了呢?那还是买一支玫瑰吧,表白就这么单调的辛奈就去买玫瑰了。然而,在半路上发现一只被遗弃的白玫瑰,“呀,这下连买玫瑰的钱都省了!”
  • 我的极品老婆大人

    我的极品老婆大人

    她在喝醉酒的那个夜晚,被人下药;被他所救,他夺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他是个性格冷情,很霸道的一个人,却因为她的到来从而改变。他们俩原本轰轰烈烈的爱情却遭到了父母的阻碍。最后父母被他的善良和体贴感动。然而事情却还没结束。。。
  • 张学良身影集

    张学良身影集

    本书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张学良将军的世纪人生。全书在颂扬张学良将军丰功伟绩的同时,对其坎坷、曲折而又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爱国人生、家庭生活、人格魅力、兴趣爱好、与祖国大陆亲人朋友的交往、长寿原因、定居夏威夷原因、未回大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均有详尽的阐述。
  • 宁荷明轩

    宁荷明轩

    月国长公主苏宁荷是不详之身,由于某种原因,苏宁荷却不得不嫁给殇国三皇子联姻,这段故事就此开始
  • 末世重生之全面进化

    末世重生之全面进化

    公元2019年,各国科学家相继发现几光年外一股巨大的能量朝着地球冲击而来。粗略估计这股力量如果抵达地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全部灭绝,人类开始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法。2052年,不知名科学家花费大量资源完成一立方米的能量罩,抵御三颗原子弹同时爆炸爆炸的力量。人类陷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了抢夺资源,世界各国战乱不断,造成大量人类死亡。2064年,大战结束。世界格局产生巨变,形成了五大人类基地
  • 傻子的意外人生

    傻子的意外人生

    一个呆傻少年,一段唯美情缘,一次绝地反击,一生走向辉煌。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异世之风流武帝

    异世之风流武帝

    堂堂魔尊潜遭暗算,凭借着顽强的灵魂意志重生于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却是生在一个风流成性,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之身,重要的是还欠了一屁股风流债,,,这是天意还是人意,,,
  • 疯妄

    疯妄

    他不是神,不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可以买到,因为,他有钱,他没有妈,没爸,没亲人,但是,他有钱,自由宣言:什么青春用钱买不到?哥穷得只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