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4800000009

第9章 混沌时代的泪与死(1)

——论从维熙的《走向混沌》

圣殿之所以尊贵庄严,就因为它是人们共同前往哭泣的地方。一首普遍为那些受命运折磨的人所唱的乞怜之声(指求上帝矜怜的祈祷或乐曲——译者注),它的意义(价值)并不亚于哲学。单是治愈病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为它哭泣。是的,我们必须学习哭泣!也许,那就是最高的智慧。为什么?问问梭伦吧。

——米盖尔·乌纳穆诺

我写出的文字,除了是眼泪,它们什么都不是。9月11日以后,我写的那些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羁无绊的哭喊。我为那些活着和死去的人流泪,为那些表面上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去的人哭泣。说他们已经死去,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改变自己,使其成为值得尊敬的人。

——奥丽雅娜·法拉奇

西安的文化和风物,使人神往,但它的夏天,却使人畏惧。倘在冬天,终南山上的积雪,隐然可见,是一道可以远眺的胜景,正像祖咏的诗句所描写的那样。然而,到了夏天,高耸云天、连绵不绝的山脉,却成了一道多余的屏障,死死地挡住了南来的风,地势低凹的西安城,于是便成了一个火炉和蒸笼。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年夏天的酷热,像1989年的夏天那样使人烦躁和痛苦:天上地下没有一丝风;雨倒是有的,但雨后的热,不仅不会稍减,反而让人更加憋闷和难受;无孔不入的热浪,像魔鬼一样跟着你,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好在,终于熬到放假了;那就逃吧,逃回到陕北高原的老家去吧。宋代诗僧道潜诗云:“自怜多病畏炎曦,长夏投踪此最宜。”我的故乡并非“最宜”的避暑之所,但与此间的酷热比起来,也算得上是清凉宜人的福地了:那里户外的阳光虽毒,但屋里是凉快的,白天很热,但夜间是舒适的,——拉话到意兴阑珊之际,也就到了夜静天凉的时候,正可回屋睡觉。

长夏养脾,读书为先。那么,在1989年的这个苦夏,我该拿些什么书回去呢?《古诗源》和《杜诗镜铨》是必不可少的;刚出的新书,也是要带几本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放进行囊的新书里,就有从维熙先生的《走向混沌》,——阅读这部实录性的著作,就像酷夏里的凯风好雨那样使人愉快,是我在那个暑假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此前,我虽然也读过不少关于“反右”和“文革”的小说和纪实作品,但没有一部像《走向混沌》那样真实,那样令人震撼。从维熙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素质的作家,早在1957年,他就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性”与“艺术性”关系的不同看法:“做为文学艺术来讲,艺术性是政治标准的大前提,文字作品里思想高度首先决定于作品里的艺术形象的高低。”这种专业主义文学理念,与毛泽东的“政治标准第一”的绝对主义文艺主张,无疑是迥然不同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从维熙是一个完全自觉的无所畏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没有勇气成为索尔仁尼琴那样的作家,所以,很不乐意人家拿他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小说与《古拉格群岛》相提并论:“……《大墙下的红玉兰》歌颂的是监狱中一身铁骨的共产党员;鄙夷和鞭挞的是国民党还乡团和‘四人帮’的残渣余孽,请问,怎么能和索尔仁尼琴联系在一起呢?”他对索尔仁尼琴,缺乏了解,多有误解,例如,他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里“有恶无善”,“把憎恨宣泄到了极至的地步”就是想当然的臆断。然而,连从维熙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为他在文学史上奠定地位的,给他赢得很高声誉和普遍赞美的,并不是他的那些“时效性”很强的“歌颂”小说,而是这部具有“长效性”的反思性的纪实作品。就直面苦难、揭示真相的写作精神来看,他与索尔仁尼琴无疑是可以归入同一精神谱系的。

一 混沌:极端性现象与直抵本质的界定

一切极端性的东西,都具有反界定和反叙述的性质。所谓反界定和反叙述,就是极端的理念和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混乱和人道主义灾难,严重地压迫着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瓦解着人们的叙事信心,使你很难自信而平静地展开描写和叙述,甚至会消解着叙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你的叙事要么显得夸张和虚假,要么显得残忍和冷酷。

极端性的现象,首先是指极端性的暴力之恶。杀人无算、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杀戮,往往发生于天下大乱的战争年代以及政治脱序的动乱时代。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有两个恶人的极端恶行常常被人提起,一个是秦国将领白起的坑赵,一个是明人张献忠的屠蜀。据清代学者吴见思统计,前者杀人,至少89万,其中仅长平一战,就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实为毫无人性的虐戾行为,难怪吴见思要这样喟然感慨:“一人所杀如此,其余者复何如哉!吾不能不叹战国之道也。”张献忠更是杀人如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彭遵泗的《蜀碧》就是关于张献忠祸蜀的“实录”。此书写得确凿、真切,非身历目击者,断不可能罗缕写出。例如,“贼诡称试士,于贡院前左右设长绳离地三尺,按名序立。凡身过绳者,悉驱至西门外青羊宫杀之。前后近万人,笔砚委积如山。惟二士年幼,不及绳,留作书记”;“贼以妇女累人心,悉令杀之。有孕者,割腹以验男女。又取小儿,每数百为一群,围以大城,贯以矛戟,视其奔走呼号以为乐”。如此嗜杀成性、酷虐无度的心理和行为,不仅令人发指,而且还具有反叙述性,给人们的描述和界定行为,设置了极大的心理障碍。

鲁迅曾读过《蜀碧》和《蜀龟鉴》等“讲张献忠祸蜀的书”,也曾在《病后杂谈》一文中谈及这些书,认为它们“其实是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尽管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自己“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但在分析张献忠的暴虐无度的时候,他还是显得太过善良和天真,这使得他在《晨凉漫记》中对张献忠滥杀无辜的批评,并未探着根本,没有揭示出张氏杀人的更为复杂的文化原因和更为深层的心理动机:“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

其实,张献忠之杀人,原因并不这样简单;他若得了天下,做了皇帝,十有八九也还是会照样杀人的,甚至会杀得更多,不仅会在四川杀,而且还要在全国杀,因为,他从来不会将老百姓看做“自己的东西”,饿死多少,整死多少,杀死多少,他实在并不萦怀的。他的喜欢大规模杀人,原因有二:一是天性使然,生来就无同情心,无怜悯心,丝毫感觉不到别人的疼痛和悲伤,觉得杀人跟割草、切西瓜并无两样;二是自卑、多疑和恐惧,害怕那些有本事的人来夺他的江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与其纵虎归山,徒留后患,不如将“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以及潜在的“赫鲁晓夫”们全都杀掉更省心,譬如,他杀夹江生员王志道的理由,就是因为此人有才能,所谓“尔有才如此,他日图我者必尔也!”总之,只有通过整人和杀人,只有制造恐怖气氛,他才能获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冷酷和无情是嗜杀者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大规模地镇压和杀人,则是他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法宝。

就暴力的极端性以及发生的普遍性来看,“文革”无疑是登峰造极的,古往中外,出乎其右者,实在并不多见。这种极端性的暴力和杀戮,在广西的酷虐的杀人事件中,有着极为典型的表现。那里的“贫下中农巡回法庭”有权随意滥杀无辜,中学生则可以毫无顾忌地虐杀老师并将他脔割吃掉。据亲历者的回忆和记录,“文革”期间,“广西不仅死人多,而且杀人手段之残忍、狠毒,骇人听闻。有砍头、棒打、活埋、石砸、水淹、开水浇灌、集体屠杀、剖腹、挖心、掏肝、割生殖器、零刀剐、炸药炸、轮奸后捅死、绑在铁轨上让火车轧死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柳州钢铁‘联指’头目岑国荣(原为该厂工人,‘文革’起来造反,当过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是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担任过自治区工会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等人在该厂‘4.22’成员黄日高(该厂人事科干部)的背上帮上炸药,一按电钮,炸得黄骨肉横飞,还美其名曰‘天女散花’,以此取乐。1968年,武宣县被分尸吃人肉、吃心肝的有38人,全县国家干部(包括原县委书记)、职工有113人吃过人肉、人心、人肝、贵县农民陈国荣路过武宣县去赶墟,因长得胖,被一民兵营副营长叫民兵把他活活杀害,挖出心肝,20人每人分了一块肉。女民兵班长陈文留,她一个人吃了6副人肝,还割下5名男人的生殖器泡酒喝,说是‘大补’。这种吃人肉、挖心肝的暴行,武宣、武鸣、上思、贵县、钦州、桂平、凌云等县都有发生。”这样的事件,在“文革”期间,并不鲜见;它既很难描写和叙述,也很难界定和命名,给文学叙事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到现在为止,直接叙写这类事象的小说作品,仍然难得一见。

“文革”既是巨大的灾难,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细致地考察“文革”,深入地反思“文革”,理性地研究“文革”,无疑是一件考验人的心智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工作。关于“文革”,“新时期”以来,有过“十年动乱”、“民族浩劫”、“全面内乱”、“全面瘫痪”、“巨大灾难”、“灾难的深渊”、“濒于崩溃的边缘”等较为流行的界定和描述。然而,在我看来,关于“文革”的性质和状态,从维熙的“混沌”一语,无疑有着更为独到的发现,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思。用“混沌”来概括和描述包括“文革”在内的社会混乱,实在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判断和了不起的贡献。

“文革”的本质特点,就是极度的反常和极度的混乱,就是对常识、常理和常情的彻底颠覆,就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情感方式、道德规范、伦理基础和价值体系的彻底颠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秩序都被破坏了。它堵塞了通向现代文明和健全生活的道路,并将生活导入停滞甚至倒退的歧途。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制、权利、个性、人格、尊严,全都成了可疑的理念和消极的价值。知识即罪孽,知识越多罪孽越大,受到的歧视和迫害也越严重。非理性的冲动、不计后果的狂热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虚妄的自信和盲目的自大,赋予人们蔑视一切的傲慢和自负。谦虚和克制被当做落后和可笑的德性,独立思考和大胆怀疑更是被当做严重的缺点。权力崇拜成了人们生活的绝对中心,所有人都无条件地为一个被神化的人活着,以他的思想为思想,以他的尺度为标准,以他的存在为幸福。对权力的偶像崇拜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疯狂程度。从无原则的盲从中,无知识的人获得了无意义的快乐,在无可逃遁的压制中,有知识的人体验着痛苦的煎熬。恶压迫着善,恨压迫着爱,冷酷压迫着怜悯。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情,越来越缺乏爱的能力。恐惧和绝望的情绪四处弥漫。人们进退惟谷,动辄得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言不合便是“现反”,敢有怀疑便是“恶攻”。无个性、无思想、无特操的人在在可见,人格独立和个性健全的人则寥若晨星。最终便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与无序,陷入了一片“混沌”的状态——神与魔的界限是模糊的;人与非人的界限是模糊的;善与恶的界限是模糊的;美与丑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与非的界限是模糊的;邪与正的界限是模糊的;罪与罚的界限是模糊的;现实与虚构的界限是模糊的。总之,没有哪个词比“混沌”更能有效地描述这种荒诞而极端的状态了,没有哪个词比“混沌”更能准确地揭示“文革”的本质了。荷兰学者德累斯顿在集中营的犹太人身上,也发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不完全真实,也不完全不真实;它们处在真实和非真实的边界上,更准确地说,它们包含真实和非真实的成分,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难分彼此的模糊的‘黄昏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混沌”,是非人的虐待和戕害在被迫害者内心深处留下的伤痕。

混沌既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也指一种畸形的人格和野蛮的行为,——它可以被用来描述人性被“野蛮化”和异化的状态。混沌是古代神话中的四大凶兽之一。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犬的“混沌”、人头羊身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浑沌”也作“混沌”。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则有这样的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浑沌是像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会吃掉路过的人;它经常咬着自己的尾巴,绕着圈子,向着空中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它便大肆施暴;遇到恶人,便听从他的指挥。

同类推荐
  • 都市新职业

    都市新职业

    本书是都市新职业的集中展现,是读者了解都市新生活的极佳窗口,也是年轻人求职创业的极好借鉴。本书涉及77种职业,这里面有专门为人测试婚姻的时髦女郎、有推销化妆品的美丽小姐、有时尚漂亮的新婚秘书、有令人遐想的试床模特……在这里你能发现新职业是那样丰富多彩、稀奇古怪而又妙趣横生.也能看到新职业给人带来的困惑和无奈……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相思树上合欢枝

    相思树上合欢枝

    本书对李商隐诗中的《十五泣春风》、《同是将军客》、《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留得枯荷听雨声》、《柳枝五首寄伤怀》等进行了赏析。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热门推荐
  • 桃之夭然

    桃之夭然

    坐拥万里河山,不及你回眸一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梦一华年,梦里物事梦中人非。愿我以三生三世,换你情缘相系。
  • tfboys之复仇情恋

    tfboys之复仇情恋

    『已完结』曾经天真无邪的三个小女孩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而充满阳光正义的三位少年能否化解三位少女的心魔?究竟他们能不能跨过那一道道坎,一道道挫折?『玛丽苏文|不喜勿喷』
  • 现代成神记

    现代成神记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从一出生开始脑中就出现了一段类似经文的一段文字,每日的诵读居然使他发现了一个在现代被称为神的世界,从此他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上古遗留的古迹是他的后花园,传说中的神仙是他的奴仆...........
  • 超级奶爸系统

    超级奶爸系统

    额~新人写书。文笔不好,多多包涵====================================作为一个奶爸,自然要全能!
  • 哪怕硝烟沉青春.但总有人记得

    哪怕硝烟沉青春.但总有人记得

    青春年华,谁的记忆局限幸福?往事云烟,谁的记忆不曾疼痛?单纯初恋,谁的记忆又将完整?
  • 云台录

    云台录

    这本推理政斗小说架空了西汉末年的历史,讲述了多位野心勃勃的人争夺皇位的故事,它嵌入了诗词和歌赋(包括了古体诗、骈文、绝句、律诗、宋词乃至十四行诗)。文风宛若一个遮着轻纱的裸女,既充满诱惑又有些朦胧。如果你想通过有限的剧情推测出谁最终获得了皇位,就来挑战《云台录》吧。
  • 爱就爱了,何必那么难

    爱就爱了,何必那么难

    他是豪门公子,她是个孤女,姻缘巧合,他们竟成为一对,他认为她贪图权财,她却是因为几年前的一面之缘,他不顾她的感受强占了她,她却因为爱他心甘情愿,他为曾经的一段情而变得暴戾,冰冷,她好不容易用尽所有温暖了他.当两人彼此深爱对方,却说他们是兄妹,---------
  • 心缱绻爱你如初

    心缱绻爱你如初

    她是弑杀殿的高手之一,传闻貌若天仙,尤其是那双美丽瞳眸摄人心魂。他是天机阁的阁主,对世人冷漠无情,却看她一眼,把自己锁在她的笼牢…………他是否会将她从地狱唤醒……
  • 丹武天尊

    丹武天尊

    一个因为地球元力的稀薄炼丹失败转世的少年唐寂,附身到了神兽帝国的轩辕郡的同名青年,这个世界元力浑厚,唐寂走上了丹武同修的巅峰......
  • 迎着太阳化成灰

    迎着太阳化成灰

    两男一女的情深虐恋,腹黑公子情有独钟的究竟是契约情人还是拥有极品身世的温情男,谁和谁又会是天作之合······亲情与爱情的缠绵,道德与理想的交织,这是在玩火么?或许燃烧后的灰烬才可以光明的随风飘散,透着阳光照到的是已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