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4800000003

第3章 其言直,不隐恶(1)

——论韦君宜的晚年写作

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一个人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他却必须思想,而且具有把他的思想表示出来的深切需要。当有表现需要的时候而被迫保持缄默,这是非常令人难受的。

——密洛凡·德热拉斯:《新阶级》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韦君宜的文章,就想通过这种较为庄严的方式向她致敬:抱衰年废病之身,著“述往思来”之书,实在是很了不起,很值得尊敬的。而文章的题目,也是早就有了的;在我看来,借用班固评价司马迁的几句话里的六个字作题目,就可以很恰惬地概括她的反思性写作的文体特点和伦理精神。然而,几次下笔开头,几次搁笔作罢,——这样的情形,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并不多见。推究原由,也许是因为她所写的人和事,大都有一种令人因为“畏恶”和难受而不愿谈论的性质。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常常想起韦君宜,想起她的勇敢而犀利、坦率而真诚的写作。想起她就会有谈论她的冲动,就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对我来讲,她的严肃而沉重的写作,不仅具有指示方向的意义,而且还有给人勇气、促人前行的力量。

一”事实加反思”VS“剪刀加浆糊”

在文学叙事和历史研究上,有一种极为常见的消极倾向,那就是,被动地依赖权威们的观点,被动地依赖固有的资料,不加反思和批判地将这些观点和资料进行摘抄和编排,从而构成一种缺乏文学价值和历史学意义的叙事文本。英国学者柯林武德曾经从历史学的角度,尖锐地批评过这种模式:“由摘录和拼凑各种不同的权威们的证词而建立的历史学,我就称之为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我再说一遍,它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历史学,因为它并没有满足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直到最近,它还是唯一存在的一种历史学,而人们今天还在读着的、甚至于人们还在写着的大量的历史书,就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历史学。”历史对于这种历史学家来说,不是去“首创性”地发现事实,不是对事实进行科学的分析,而是意味着“重复别人在他以前已经做过的陈述。因此就只有在向他提供了有关他要思想、写作等等的主题的各种现成陈述时,他才能从事工作”。这种模式后来又被发展成貌似很具学术性的“鸽笼子方式”。所谓“鸽笼子方式”,按照柯林武德的阐释,就是指那些“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家,由于“厌烦于抄录别人陈述的工作,并且意识到自己有头脑,感觉到有一种值得称道的愿望要运用它们;他们常常发现创造出一种鸽笼子的体系把他们的学问安排在其中,就可以满足这种愿望了。这就是那些模式和图式的来源”。柯林武德所批评的这种叙事模式,缺乏独到的发现、思想的深度和批判的精神,本质上是平庸的、苍白的、依附性的;作为一种懒汉主义的叙事方式,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流行于几乎所有的时代,尤其流行于那种禁忌甚多、缺乏活力的文化环境里。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中,大量存在着这种“剪刀加浆糊”的叙事模式,大量存在着作为这种模式的精致化样式的“鸽笼子的体系”。矫正和解构这种叙事模式,正是新的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任务,——这种新型的叙事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清醒的反思精神和自觉的启蒙意识。在文学叙事中,一些具有正义感、责任感的“老革命家”和“老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和小说作品,就具有改变风气和指示路向的意义,就属于那种值得效法和推崇的模式。

晚年是生命的黄昏,但也是精神丕变的重要阶段。当此时也,有的人,回顾来路,幡然悔悟,人性复归,良心发现,人格升华,智慧成熟,遂开始说真话,写真文,作真人,最终成了“两头真”的人,巴金、李慎之、王元化、李锐、杨宪益、周有光、邵燕祥、从维熙、牛汉、资中筠等,就属于那种越活越明白,越活越真实,越活越可敬的“真人”。有的人,则见自己日暮途穷,来日无多,便恣意妄为,倒行逆施,逞一时之痛快,留千古之骂名;另有一些人,虽不如此之甚,但却沦为越活越糊涂,越活越虚假,越活越可憎的庸人。

韦君宜就属于那种在晚年放下了面具和顾忌,写得很勇敢、活得很真实的人。韦君宜说:“许多事情的不公平、本人的遭遇、亲眼见到的不合理,实在使人无法坦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忧患意识,是韦君宜晚年写作的内在动力;通过对历史的还原和反思,而推动当代生活的进步,则是韦君宜晚年写作的最终目的。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摆脱了说假话的消极习惯;她不怕揭自己的伤疤,不怕露自己的丑。她的写作充满了尖锐的疼痛感,但也充满了对生活与真理的热爱。

没有无历史的现实。一切现实都是历史之子。谁若不了解历史,谁就无法看清现实。《诗经》中的《民劳》篇云:“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作为“极左”政治历史的见证者,韦君宜试图还原历史真相,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些沉重的事实和真相,我们的后代才有可能变得成熟起来、文明起来,才不至于再蹈前人的覆辙。关于写《思痛录》的“念头”,她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太幼稚了,这么大一个国家交到你们手里怎么得了。而父亲也对母亲说:这是我们的不对,我们过去什么也不让他们知道。”她还告诉女儿:“我只给你讲好的一面、光明的一面,不让你知道党犯过的错误,党内斗争很残酷的一面,其实我们这个党从来就不纯粹。”她晚年写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以往错误的正视、认识和总结,使社会更加成熟起来,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使国家和人民少遭一些劫难,少吃一些苦,少付一些不必要的代价。韦君宜说:“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十多年来,我一直在痛苦地回忆、反思,思索我们这一整代人所做出的一切,所牺牲和所得所失的一切。思索本身是一步步的,写下又非一日,其中深浅自知,自亦不同。现在均仍其旧。更多的理性分析还是留给后人去做吧!至于我本人,至今还不可能完全说透,我的思维方法也缺少讨论这些问题的理论根据和条理性。我只是说事实,只把事情一件件摆出来。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党永远记住历史的教训,不再重复走过去的弯路。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兴旺发达。”

韦君宜的叙事所依据的,不是虚妄的幻觉和任性的想象,而是切切实实的个人经验,是自己亲眼目睹的生活事象。而她的叙事方式,则是直接而坦率的,毫无吞吞吐吐、言不由衷的坏习气。这与那些循规蹈矩的“剪刀加浆糊”的叙事方式,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也与那些陈陈相因、人云亦云的叙事态度迥然有别。如果说,“剪刀加浆糊”的叙事,必然是沉闷、堆砌、僵硬、躲闪、不诚实的,那么,“事实加反思”的叙事,就具有坦率、直接、平易、朴素、真诚的特点。韦君宜晚年的两部作品——长篇小说《露沙的路》和纪实作品《思痛录》,就属于后一类作品中的典范,就像公刘先生在《触人痛思的<思痛录>》中所评价的那样:“没有抽象的议论,没有泛泛的喟叹,甚至于没有重量级的形容词,全是些不兑水的干货,身经亲历的真人真事;有其可贵的是,作者把自己整个儿摆了进去,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如今就怎么写,毫不遮掩,毫不躲闪。……无数错杂纷纭的事件,都通过作者本人这根主轴旋转展现,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平实至极,简洁至极,亲切至极。我想,像这样一种朋友谈心似的叙述方式,多少也能给某类作者以些许启示罢。”

说得真是好极了!当代文学写作在文体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朴素和诚恳的价值,不会用家常的方式说人话、说老实话,总是爱摆花架子,爱故弄玄虚。在一些人看来,文学作品写得越是晦涩难懂,越是难以卒读,越是把读者忽悠得晕头转向,便越是高明,越是独特,越是具有文学价值。然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不是这样,而是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那样:“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韦君宜的晚年写作,就具有朴素自然的特点,就接近于“沁人心脾”的境界。她的朴实无华的写作经验,很值得那些爱“装雅”和“媚雅”的作家虚心学习,用心琢磨。

二 关于“极左”政治的考古学叙事

在对“极左”政治的认识上,一直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那就是,将后来的包括“反右”、“文革”在内的一系列“极左”运动,孤立地看作一个时期的错误,而没有从历史的角度,反思“极左”政治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解放”以后“运动”接连不断?为什么恶的法则长期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那些在延安整人的人(例如康生等人),到了北京依然身居高位,依然像过去那样疯狂地整人?后来的整人运动与以前的整人运动,是不是有着相同的道德密码和伦理法则?

过去和现在是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是一个“同条共贯”的整体,而不是毫无关联的两截;“解放后”的“政治运动”无非是“解放前”的“政治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正像著名学者丁冬所指出的那样:“延安整风时期的所谓‘抢救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知识分子冤狱,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解放后政治运动的预演,许多老干部回想起来都不寒而栗。”韦君宜就克服了那种通过切断历史来美化历史的习惯,痛定思痛,开天眼而观,通古今而观,终于从历史的角度,找到了悲剧发生的逻辑线索,找到了“极左”政治从昨天到今天一脉相承、从未断绝的精神关联。她通过还原性性的“考古学”叙事,描绘出了一条由“打AB团”,而延安整风(“抢救”运动、“审干运动”、斗争王实味运动),而“反胡风运动”,而“反丁、陈运动”,而“反右”,而“大跃进”,而“反右倾运动”,而“文革”全面内乱的演进轨迹,解析了“极左”政治运动的复杂症候和漫长病史,揭示了隐含在它背后的原始密码。

根据可靠的事实来反思“极左”政治的酷虐和危害,是韦君宜晚年写作的一个核心主题。她根据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示了“极左”政治的异常性、非理性和破坏性。“极左”政治缺乏爱的意识和能力,对平等和自由等精神价值,缺乏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它怀疑普遍而共同的人性,对人性善缺乏信任;它习惯于对人群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和政治分类,常常根据一时的需要,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将一些人定为“落后分子”甚至“反动分子”,进而“打入另册”,予以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迫害,同时,将另一些人进行道德美化,赋予他们以优越的地位和主宰他人命运的权力。强调对抗,排斥宽容;强调斗争,排斥同一;强调一元,排斥多元;强调特殊,排斥普遍——这是“极左”政治最基本的人性观和政治理念。“极左”政治对人缺乏最起码的善意和同情心。如此一来,将好人当作坏人,将无辜者当作罪人,在“极左”政治那里,就是普遍发生的事情。

在延安整风的“抢救运动”中,许多人受到怀疑,成了“抢救”的对象。韦君宜的丈夫杨述一家人,包括老母和兄嫂全都入了党,母亲抛家别舍来到延安,哥哥则惨遭敌人活埋,而他本人更是一个极为忠诚的党员,一个极为老实善良的好人,然而,就是这样的好人,却被荒谬地打成了“特务”。

简直所有的外来干部都沾上特务的边了。宣传部长还和我谈话,说延安来的情况,柳湜、柯庆施都是特务。组织上也已决定杨述是特务。在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信念崩塌的感觉。我所相信的共产党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党员的,我坚持,为了什么?我曾上书毛泽东伸冤,也无结果。我还指望什么?于是,我答应了李华生,自己去整风班,“劝说”杨述。

我怎么劝说的呢?到了那里,他从大炕上被叫起来,我们俩人在一张木板桌边会面。一人一条木凳,旁边还有别人。我见了他,只说得一句:“形势非叫你坦白不可,你就坦白了罢。”说罢就大哭起来。他也放声痛哭,说了一句:“好的。”我就走了。

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是“极左”政治的法宝,也是“极左”政治最常用的社会动员方式和政治斗争手段。利用群众的盲从和群众运动的浩大声势,可以造成一种极度恐怖的氛围,从而最终达到有效地威慑并打倒任何斗争对象的目的。在“极左”政治所造成的恐怖氛围里,个体的人完全处于无能为力的被动状态。他没有任何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无论对谁“伸冤”,都必然是“无结果”的,因为,这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感,正是“极左”政治所需要的,而成为被“冤屈”的人,则是“形势”所迫,甚至简直是一种无法推卸的政治义务。

同类推荐
  •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系列是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早出版、最受欢迎、最被铭记的励志散文作品,也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畅销数百万册。《萤窗小语(全新珍藏)》收录了《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快乐是最美的化妆品》、《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四辑“萤窗小语”系列单行本。“文章无所谓新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我们心底流动,由十八岁到八十岁”……这段刘墉语录是在说给时间听?是在说给你听我听?而刘墉本身,也是常读常新……嗯,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
  • 宋词三百首(上)

    宋词三百首(上)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热门推荐
  • 龙血卷轴

    龙血卷轴

    这是一个不怎么靠谱的血族刺客捡的龙血卷轴后在异界大陆生存的故事。想看爽文的关掉此网页想看h文的关掉此网页先看主角建立水晶宫关掉此网页
  • 混沌青神

    混沌青神

    一头银发,一把铁剑,一段自下而上的路......
  • 藏术

    藏术

    勘风水望地气,劳心劳力;段龙脉测国运,伤身伤神;趋个吉避个凶,泄露天机;修个仙成个神,五雷轰顶。杨凡曰: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容易。苦逼的少年遇上一个落魄的老和尚,得藏术传承,惹鬼神禁忌···········开新书了,大家支持下吧!
  • 腹黑萌宝嚣张妈

    腹黑萌宝嚣张妈

    江语彤,二十一世纪X市刑侦大队重案组新晋美女神探,解放军陆军特战队退役女子特种兵,处理案件前往案发现场途中刹车失灵,冲下高架桥,意外身亡。上官语彤,大锦十四年,镇国将军上官浩月独女,早年丧母,父亲上官浩月常年驻守边塞。于大锦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携丫鬟如心前往安平寺礼佛,以求国泰民安父亲早日归家。次日黄昏,丫鬟如心不知去向,上官语彤一人归家,三月后,被家人发现已身怀六甲,未婚先孕,依照族规沉于太湖。当大锦上官语彤被沉入湖底,香消玉殒时,一抹来自异世的幽魂降临在了逐渐冰凉的娇小身躯上,新的生命在旧的躯壳中复苏,无视世人的眼光,傲然独立,倾泻下一世芳华。上官语彤:这天下我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一个小小上官家,如若不是父亲,这藏污纳垢之地毁了又何妨?上官浩月:孩子,天下男人多得是咱不差这一个,莫要委屈了自己便是。君莫殇:若世人负你,我便灭了世人,若天地负你,我便毁天灭地,而我绝不会负你,在那之前我会杀了我自己。上官熙晨:爹爹,这个大婶的眼睛有病,身体也有问题?我们离她远一点,传染上妈咪会担心的。某萌宠灵狐:凡影响主人心情,间接影响本狐伙食待遇者,通灭之!!!
  • 剔骨挚爱:伪装BOSS斗野妻

    剔骨挚爱:伪装BOSS斗野妻

    她,意外穿越到这个世纪,意外的为他挡了一枪,从此,她开始了她的逃夫生涯!“老婆,北极玩的好吗?有没有被冻着?”顾晟逸嘴角上扬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红点点问。安如雅拿起电话,听见顾晟逸声音那一刹那的时,瞬间蒙了。‘他怎么知道我在北极??难道他有读心术?不可能!……’安如雅思考着,注意力转移到顾晟逸送给自己的手机上,嘴角一扬,价值连城的手机沿着抛物线的线路落到了海里。“看你这回还怎么找!?”安如雅得意的说着,回眸,看见顾晟逸站在自己的身后……
  • 异碑

    异碑

    在倾盆的雨天,叶墨寻见证着天空的开裂,见证着世界最后的一刻,同时,他也见证着他父亲的离去。
  • 次世代纪元

    次世代纪元

    这是一群作死小能手实力作死、花式作死、作死作到异界大陆,最终作出一个新世界的故事……呃我是说简介就当真的看看,因为——就连作者本人都吃不住这本书会有怎样的神转折神展开……PS1:前三百章遍地挖坑PS2:本书包括十二正部及若干单元剧,规模过大着实感人,目测读者会先撑不住弃坑呢(笑)PS3:本书世界观平均五百到八百章刷新一次,请保持阅读心态积极乐观~
  •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本书通过对现实中困扰青少年成长的具体事实的深度分析,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生动而具体地向您展现青少年“青春的敌人”之成因、发展、预防和应对方法。
  • 放倒狂傲老公:娶我,你配吗?

    放倒狂傲老公:娶我,你配吗?

    “昨晚怎么了?昨晚,男欢女爱,就是这样。难不成念少爷很恋旧,也想学我卖一次?只可惜,我没兴趣买。”该死的女人,你这是在挑战我吗?很好,有胆挑战,就要有胆承受!该死的男人,居然真的缠上她了,那好,我惹不起,难道不能跑么!可惜的是,无论她走到哪里,总是有人弯腰对着她说:少夫人,念少爷在那里等你。
  • 一只被迫离家的精灵的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