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0200000004

第4章 龙套印痕(4)

在创委会秘书室,读书的风气也很浓。除了按照工作需要,分工阅读作品外,在业余时间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理论、文艺理论,阅读中外古典名著。1954年,《文艺学习》杂志上刊登过一份《文艺工作者学习政治理论和古典文学的参考书目》。我的同事各自参照这个书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订立自己的学习计划。那时,读前苏联文学作品风靡一时,《收获》《幸福》《旅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茹尔宾一家》及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奥维奇金的特写,都是大家争相传阅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议论、交流中,也逐步养成各抒己见、自由讨论的习惯。对创作组热烈讨论的《三千里江山》《菊花石》以及路翎的小说《初雪》《战士的心》《洼地上的“战役”》,往往存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争论起来,还挺较真儿。由于创委会领导鼓励多阅读、勤练笔,一些同事利用业余时间辛勤笔耕,也写出了一些好的、有影响的作品或评论,如杲向真的儿童小说《小胖与小松》、王景山的杂文、我的儿童文学评论等,就是在那段时间写作并发表的。

同事之间在思想上、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上、下级之间,新、老同志之间,都相处得亲切、和谐,平等相待,真诚相处,没什么隔阂。沙汀是个资深的老作家,年龄比我大27岁,但同我可说是忘年交。他有什么苦恼,比如,一心想回四川,想搞创作,想老婆孩子,都直率地向我倾诉。又如,我和陈淼是最早同时调进创委会的,我俩更是经常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包括各自的婚恋情况也都直抒胸臆,没什么遮掩。创委会好似一个大家庭,同事间亲如兄弟姐妹,老大姐何路就把我当作小老弟。开会时她常和我坐到一条板凳上,拍着我的肩膀,说些悄悄话。每到上午10点工间操的时间,创委会秘书室的同事相聚在办公楼的回廊上,谈天说地,有时乐不可支。那时苏联有本小说《三个穿灰大衣的人》,由于我年轻逞强,数九寒天连棉毛裤也不穿,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穿单裤过冬的人”。当年,邵荃麟、艾青、沙汀等就住在22号院里,我们天天都能看见他们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上学、放学的身影;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的没上学的小男孩,穿着海军衫,端着冲锋枪,穿梭于院子回廊间做打仗的游戏。这些孩子也和我们说笑打闹,一点儿也不生疏、拘束。

风风雨雨中的遭际

创委会成立、发展、消亡的历史,是与50年代文坛的风风雨雨紧紧联结、密不可分的。从1953年到1958年初,先后经历了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文艺报》、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和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批判“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肃反、反右派等一系列文艺批判和政治运动。创委会负责人、工作人员的遭际、命运也随着这些批判斗争而动荡、升迁和沉浮。这里不说邵荃麟、沙汀、刘白羽、康濯等负责人当年的处境和表现,只举部分工作人员在反胡风、反右派中的遭遇为例,来看看普通知识分子在“左”倾路线、思潮下身心受到怎样的摧残。

随着反胡风斗争的展开,《人民日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三批材料的公布,创委会秘书室很快挖出一个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严望(本名阎有太)。严望与我是同事,也是创委会的一个秘书,但他比我大十岁八岁,资历比我深,是个十六级干部。他不搞创作、评论,在文学界可说是没一点名气。只是在50年代初调来全国文协后,做组织联络工作,与胡风才有了交往。他因为给胡风通风报信,定为胡风集团打入作家协会的“坐探”,骨干分子。被关押了10年后,免于刑事起诉,送进劳改队。直到“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平反后,严望才得以平反,于1980年春回到中国作协。他的一生可说是命运多舛。我也因为严望的交代而受到牵连,经过一年多的审查,才做出我与胡风集团没有组织上的联系,所犯泄密错误属于严重自由主义的结论。毛泽东在给《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加的按语中有一句话:“有些自由主义分子则是反革命分子的好朋友”,因此对我的错误的批判,上纲上线很高,最后给予我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直到胡风集团一案平反,撤销对我的处分,我才卸掉背了二十五六年的思想包袱。原担任创委会秘书室主任的陈淼,本来已调离作协去鞍钢工作,深入生活,也因为涉及向胡风集团“坐探”严望“泄密”,当即被召回北京,受到审查和批评。

在反右派斗争中,创委会秘书室、研究室也不是风平浪静,同样受到急风骤雨的侵袭。先后受到批判的工作人员有我、杨犁、王景山三人。在整风会上,我是首先被批判的。由于赴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调查了解鸣放情况时,我曾在小范围向当地宣传部、作协负责人传达过周扬在刊物编辑座谈会上鼓励鸣放的讲话精神,因而被指责为“煽风点火于基层”;又由于写了两篇反映作家对文艺领导批评意见的通讯报道,而被批评为“替右派分子鸣锣开道”。在作协内部排队中,据说定我为中右,最后确认我的问题性质是严重右倾错误,随即下放劳动。第二个受到批判的是时任创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的杨犁。《文艺报》1949年创刊后,他就在丁玲、陈企霞麾下工作。由于所谓的“为丁、陈反党集团翻案”而受到批判,最后被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农村改造。另一个被批判的是研究室研究员王景山。本来他已调离创委会,在北京师范学院(即现今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由于1957年春在创委会工作期间写了《谈“禁忌”》《老八路和老爷》《“比”的种种》等几篇杂文在《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反右后,检举揭发材料由作协转到学校,最后虽未划为右派,但被开除了党籍。还有一个周勃,1956年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作协创委会。不久,调回湖北《长江文艺》编辑部工作。他也因为在创委会秘书室期间写的《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和其他论文在武汉受到批判,并被定为右派。一个小小的、十三四人的单位——创委会秘书室、研究室,竟有三四人受到错误的批判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反右派斗争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打击和伤害是多么深广和严重!

默默耕耘的收获

50年代在创委会及其秘书室、研究室工作过的前后共计有30多人。从“文革”到现在,担负过创委会领导职务的作家、批评家都已与世长辞。秘书室、研究室的工作人员陈淼、何路、杨犁、胡海珠、严望、杲向真、黄玉颀、邸金俊、李宝靖、罗立韵等也已先后谢世。如今健在的十二三人多半是耄耋老人了。当年的同事偶尔相聚在一起,说起在创委会的那段经历,依然是情深意浓、百感交集,既有一试身手、如鱼得水的喜悦,也有历尽风雨、不堪回首的酸楚。1958年初创委会撤销后,我的同事们各奔东西,有的下放劳动,有的支援边疆,有的走上新的岗位。半个世纪过去,回望同事们走过的路,大多数都没离开文学岗位,一直还在文学园地上默默耕耘,在文学创作、评论、编辑、教学、组织工作等方面奉献了自己的心血、精力,取得了程度不同的可喜的成绩。

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有:陈淼、韦嫈、杲向真等。陈淼以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而一举成名。离开创委会后,长期在鞍钢体验生活,后成为辽宁作协专业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散文集《春雨集》等。他英年早逝,54岁就撒手人世。韦嫈“文革”前是天津作协专业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母与子》,长篇小说《从前有个姑娘》《流泪的花》等。杲向真在创委会期间写的《小胖与小松》,曾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后为北京作协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灾星》《啊!不是幻影》《耗子精歪传》等。

从事文学评论、研究、教学、组织工作的有:杨犁、王景山、古鉴兹、周勃、束沛德等。杨犁曾任《新观察》副主编,后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主编文集《胡适文萃》等。王景山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著有《鲁迅书信考释》《鲁迅五书心读》《旅人随笔》《王景山文集》(三卷)等。古鉴兹曾担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教研室主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有长篇小说《穷棒子王国》等。周勃系湖北大学教授、系主任。他在创委会期间发表的《略论形象思维》《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曾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他著有《永恒的困扰——文艺与伦理关系论纲》《文学思存集》等。束沛德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和评论工作,担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负责人多年,著有评论集《束沛德谈儿童文学》、散文集《龙套情缘》《岁月风铃》等。

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的有:何路、罗立韵、胡海珠、王鸿谟、刘传坤、李宝靖等。何路、罗立韵、胡海珠都曾在《人民文学》任编辑,后何路长期担任《中国文学》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社长;罗立韵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室主任,胡海珠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她们都是资深的文学编辑。王鸿谟先后在《新观察》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组长、主任。刘传坤一直在《红旗手》《甘肃文艺》《飞天》任编辑。李宝靖在《广西文学》任编辑、主编,并担任广西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桂海游踪》等。王、刘、李三位都获得编审职称,是富有经验的老编辑。

50年代的创委会在联系、团结作家,发展、繁荣创作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培训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服务精神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做了夯实基础的工作。我从事文学组织工作是从创委会起步的,它对我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创委会,我有过成功也有过挫折,有过喜悦也有过忧伤,在心灵深处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创委会的领导和同事,是我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至今我还与六七位在北京或外地的创委会同事保持着电话或通讯联系。期待着五六十年前的老同事有朝一日能有一次聚会,畅叙离情别绪,追忆作协往事,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啊!

2012年9月

四次青创会琐忆

从1956年到2013年,经历了57个春秋。半个多世纪来,令人瞩目的青年文学创作会议(简称青创会)总共召开过6次,即将召开的是第七次。其中前四次,我都是亲历者。回头一望,依然可以约略窥见这几次青创会的轮廓和我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

我的书柜里还保留着一本《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讲话、发言集》,它已伴随我阅历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如今打开它那浅绿色、素朴淡雅的封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茅盾、老舍、夏衍、胡克实和邵燕祥、李希凡、郑文光等呈现在面前。我仿佛又回到1956年3月中国作协、团中央联合召开的第一次青创会会场,即位于御河桥(今正义路)的共青团中央机关礼堂。与会的450多位来自文学战线的新军,年纪都很轻,多半是二十三四岁,几乎没有超过30岁的,真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那年我25岁,在中国作协创委会任秘书。我在大学时代写过批评文字、思想杂谈;走上文学岗位后也写了一点文艺短论、作品评论,但数量有限,水平也不高,严格说来算不上一个“青年创作者”。加上当时我正因为胡风一案的牵连,处于被审查的困境,可我的顶头上司、创委会副主任菡子,心地善良又爱护年轻人,还是毅然提名我为列席代表,从而使我有幸参与这次盛会。

1956年这次青创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科学和文化进军的背景下召开的。我的印象,这次会议紧扣培养文学新人、扩大创作队伍这个主题,十分重视提高青年作者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会议的主旨报告和不少讲话、发言都是谈青年作家肩负的任务、应有的修养以及认识文学艺术的特征,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茅盾的《关于艺术的技巧》、老舍的《关于语言规范化》、夏衍的《知识就是力量》等发言,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一直成为充实、提高自己的努力方向。

会上文学艺术探讨、交流的气氛很浓。不仅安排了介绍青年文学各种体裁样式(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曲艺)创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而且按文学形式,分小组研究、讨论创作问题。参加儿童文学组讨论的有30来人。我特别关注的是袁鹰《争取少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的报告。他谈到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不景气,队伍很小,希望“大家都来动手写评论”。这引起我思想共鸣,激发了我从事儿童文学评论的兴趣和热情。在会后不久,我在《文艺报》先后发表了《幻想也要以真实为基础》《情趣从何而来》等多少有点影响的作品评论。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会上那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空气。李希凡在大会发言中不仅肯定邵燕祥的诗、刘绍棠小说的成就,还直率地、友好地指出他们作品存在的不足。而鲍昌则对自己已发表的论文未能正确解释关于文学中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做了真诚的自我批评。在这方面,为什么当今我们没能与时俱进,反而裹足不前、每况愈下了呢。抚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系之。

同类推荐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为深沉严肃所管辖着的深夜的西子湖边,一切眠在星光的微笑底下;从冷风的战栗里熟睡去了。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本书围绕贾平凹30年的创作首次专注“生态学”研究,包括其作品中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存在生态、人文生态、性情生态和生态理论9个方面内容。
  •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

    书中的古迹和地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一般读者从来都没有留意和思考的。这就使作品和普通读者能够沟通,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和心理关照。2009年、2010年 《文明的远歌》中有两篇文章连续两年被湖北、江西高考作文赏析选中,是当今中国最“古香古色”和“原汁原味”的“纯正美文”。多位考试院长、重点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文化教育官员联合推荐。
热门推荐
  • 人生真实游戏

    人生真实游戏

    一次意外死亡,让主公人拥有了如同网络游戏般的能力。升级!加点!做任务!技能!无奇不有,无所不能。而所谓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叶卫不知道,后方有多艰险的路在等着他。比力气?我力量加个几点你可以一边呆着去了。比身体素质?我体质加个几点,人也年轻了,气也不喘了。比速度?我敏捷加个几点,你可以到一边画圈圈去了。比头脑?我智力加个几点,脑袋顿时豁然开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可恶的是!我加魅力点时,美女开始倒贴过来了!一个做任务,升级,加点如同网络游戏的现实人生模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叶卫如何颠覆风云!作品QQ群号:325159801
  • 青梅竹马:此情未央

    青梅竹马:此情未央

    不知可否有人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青梅竹马,一生眷恋,一生执着。此情未央。她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情路并非顺利。曾经,他的世界没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他只把她当妹妹,她却把他当全世界。
  • 听不见的幸福【已完结】

    听不见的幸福【已完结】

    12岁的一场车祸将她带入无声的世界,右耳失聪的她仅凭着微弱的左耳在聆听这个世界。20岁,坚强的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经过好友的帮助下成了刁钻女演员的设计师,并放弃了学业,忍受着一切只是为了能花费父亲的医药费。那一次,他解救了她,并成为了他的专属设计师。却不曾料到他身世的迷离。在知道她的残疾之后,他会如何?一颗寂寞的心将何去何从?寂寞地聆听……
  • 猫眼里的世界

    猫眼里的世界

    人性的孤岛,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只从猫眼里看世界了。
  • 闪婚:国民老公甩不掉

    闪婚:国民老公甩不掉

    一场精心设计的车祸,男友失忆,成了自己妹夫。一次乌龙任务,她却成了前男友的小婶婶。神一样的关系!一次扫黄行动,她搞乌龙惹恼了大人物,道歉不说,还被逼和大人物假结婚,名义上假结婚,可领证是货真价实啊,今后她就是个二婚的了,呜呜。虽然他很帅,国民老公级别,可……啥?他竟然是她前男友的叔叔?!这样的话,她倒是可以考虑气气那对贱人。只是,这个国民老公,怎么沾上了就甩不掉了……呃,说好的假结婚呢?
  • 寰宇星魂记

    寰宇星魂记

    烜朝先帝驾崩,瀛洲风雨飘摇。少年苏星生于乱世,少小离家经历世事浮沉,洗尽铅华,悟道于轮回!繁华如流云,起坐不能平!世事皆由心,轮回梦浮生!
  • 冷王独宠傲娇妃

    冷王独宠傲娇妃

    星空碧月,万千星星点缀夜空,似一道流星,从顶空向下坠落,终没入尘河。她的一句话牵动着他的心,她的一个动作能使他魂不守舍。她,是丞相之女,又是什么身份?
  • 末世重生之逍遥

    末世重生之逍遥

    在末世中是否有一处地方能容人生存?现实告诉你有!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生活着一群快乐幸福的人,他们都深深的崇拜着他们的救星!【本文np,不喜慎入】
  • 异界之战斗的艺术

    异界之战斗的艺术

    叶孤云穿越了,穿越中获得了紫皇的紫色力量属性,于是在异界的大陆上一个强大的暗影召唤法师慢慢的崛起了。
  • 黑白博弈:中日韩围棋大战演义

    黑白博弈:中日韩围棋大战演义

    本书作者孙耀东先生勤奋读书,收集了大量围棋资料,用心写成了这本《黑白博弈:中日韩围棋大战演义》。书中围绕中、日、韩三个围棋强国围棋的发展和兴盛,从民国时代一直书写到近现代。把中日韩三国问的围棋渊源书写得淋漓尽致。三国围棋高手之间的博弈,目不暇接、精彩绝伦;名人名家的对决,斗智斗勇、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