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4600000006

第6章 文事乱弹(6)

眼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疏浮躁,人们呼唤文学走向大地,青翠盎然,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像大地一样,厚实,深沉,阔大,无垠,而生机勃勃,涵蕴无限……

那也是我们文学的态度,也是我们文学所期望的风景……

9.有感于出品前的研讨

最近,海军作家李云良、王平几易其稿,创作出反映当代城市生活的20集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和上海永乐影视公司为此专门召开剧本讨论会,二十多位与会者中有著名的小说家、电视剧编导和文艺评论家。会上,发言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剧本进行评论,解剖“麻雀”,见仁见智,知无不言,坦率诚恳。诚如主持会议的海军文化部部长王兆海所说,这样的讨论对剧作和作者都很有意义,也超过了会议本身研讨的内容。由此,引发笔者的一点思考。

过去,我们常见的是一本书出版后举行座谈会,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播映后进行研讨,这样的讨论对创作和作者不无裨益(当然也有的太滥,太流于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作家、导演创作出作品,公之于世,希冀产生社会反响,反过来又从广大群众的反馈中得到启迪,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总结创作得失,对提高以后的创作会有帮助。但是,这类讨论会、座谈会,大多是在作品完成之后,一定程度上只能对作者往后的创作有意义。

如常言所说,电视、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所谓遗憾是指它作为成品投放到社会,再进行修改提炼十分难得,也有不少困难。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一部作品还没有进行具体操作(制作),包括影视艺术投入拍摄戏剧进行排练,甚至文学作品出版之时,能够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包括请专家“会诊”,征求读者、观众的意见,对推出精品、提高质量,是极有好处的。我们常常看到或读到一些作品的题材构思都很有基础,却缺少震撼力,欠缺火候,缺少打磨,囿于作者的艺术眼光和创作的思维定势,缺少更上层楼的升华。有些作品是好作品但不优秀,是佳作但不是精品,不大气,留下了不应有的遗憾。现在人们习惯于在作品播出或出版之后,进行座谈研讨,然而,对于投拍数百万以至上千万的影视大制作,对于定位于出精品出力作的长篇文学创作来说,这种“马后炮”式的批评、研讨,不如变为事先在“半成品”时进行“专家会诊”,像讨论《儿女情长》那样,讨论剧本或讨论提纲,这样做的效果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而这与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与创作的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现并不矛盾。

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写的是上海改革开放时代里弄人家普通平民生活,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优良品德和精神情操,特别是普通人家的道德情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整合与追寻。作品的鲜明时代性和人物个性,使其犹如一块剔透浑圆的璞玉。作者之一李云良曾创作过不少小说和电视剧,导演石晓华也执导过一些得奖作品。在讨论会上,对专家们的建议和批评,甚至对细节、人物和场面“吹毛求疵”的推敲,作者和导演都采取“兼听则明”的态度,从善如流。上海市委宣传部、广电局的领导也是以普通与会者身份讨论本子,学术空气浓烈,成为一次电视剧投拍前的重要“会诊”。

繁荣创作,文艺评论对创作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文艺评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像《儿女情长》这样投拍前的研讨,以及影视界讨论脚本、观摩毛片、文学界手稿恳谈等,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至少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吹捧和评功摆好式的赞扬,是一个反拨,也是有益的借鉴。

10.“奖”的讲评

文坛的设奖,自何时始,不好考索,而近年更盛,动辄这奖那奖的,时有所闻。在有人看来,好像没有奖就没有业绩,没有成就,没有生机似的,奖似乎成了文坛的旗帜、风向标。本来,文学是个寂寞的事业,应是远离热闹喧哗,可是当文化快餐化流行化时尚的眼下,文学也变得不甘沉寂,难以自持了,在“奖”和各种名缰利索诱惑下,文学有时被其奴役;有的创作是为奖而作,为名声和名利而生;奖也成就了某些好名逐利者的目标,成为一种役使文学、颐指气使的大佬、阔佬。

对于各类奖的泛滥,圈内圈外都啧有烦言,也为正直者所诟病。严厉者认为,这个奖那个杯的,好像并没有做多少真正是为文学事业计,为文化事业做添薪加柴之工作。有人为奖弄得颜面丢尽,操守殆失,也有人却抱以平常心,因为大家精品,鸿篇巨制,并不是因奖而催生的,大师巨匠如鲁迅曹雪芹托尔斯泰,不也没有得过什么奖吗?

真个是,问世间奖为何物,直教人为伊消得憔悴。当然,奖,也是仁者智者,贬褒不一,不知叫人如何说是好?

本人忝列过一些评委,对此类事有时属见惯不怪者,有时,却是未能免俗者,略知内情一二,所以,看到被评者和评者,其情其境,各有不同,也如同看西洋镜,千姿百态。评这选那,因为只是少数人有份,因为是有些利害关系,也因为有缝隙可钻,有空子可利用,也就有了对公平性公正性的质疑。也难怪,虽然有不少的评好选优,严格程序,严肃操作,也还正常,初衷与效果相统一,但更为严重的是,时下但凡与评选有关的,少有不是乱七八糟、有辱斯文的。评职称,选先进,进委员,当代表,连退休返聘什么的也走关系、托人情的,人为的因素,貌似公正而实际上被各种外因所左右的,并非少见。所以,评奖真正是在评水平,评能力,评客观,评公正,而评文学嘛,答案也是一两句话说不清的。

大概是觉察到这个奖那个奖的过于泛滥,过于自行其是,也过于无序,若干年前曾有过所谓的审批制,在相当一级意义上的奖,就有了个户口式的合法化了,可是民间的、小规模的、自筹资金的、天高皇帝远而鞭长莫及的,也时不时的出现,有的甚至于打着十分热闹的口号,这就有了一个评奖的市场多样而无序。

有些评奖,更多的是一种作秀,以评奖来获利,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常常是这类做法为多——哪次有个老板出资金,其收益能有些赚头,几个人一撮合,拉上个某群众团体挂名,拉上个媒体作幌子,找个把领导者出场作道具,或者还有几位名人作背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性的评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炉了。因为有这个供求市场,这样的奖还时时在我们身边现身,也时时被舆论所不屑。甚至于有工商执法部门,对这种黑户口式的评奖予以打击,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市场只要存在,这样的奖就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不信,看看那些报章杂志的犄角旮旯里,这类广告时有所见。

当然,从较规范的评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对文化的积累和人才奖掖工作。

如果,从几个评奖本身来看,我们不好就这样那样的奖项比个高下。但有些奖的设立,因背后主办者的不同、操作层面上的区别,而奖的着重点也有不同。

解放军总政治部每两年有个奖项丰富的“八一”文艺奖,仅名目来说,囊括了文学艺术门类的全部,意在为全军文艺方面进行大检阅。因着眼于推出新人新作,就有了新人奖、八一大奖以及文艺奖三大重点。从业余和专业的两大阵营中,共同来遴选出获奖者,这个虽不对称的要求,对于业余作者来说有点不公平,但因为她的着眼点是新人,是后起之秀,那么这个奖的意义就是本身设奖时就昭示了。好像没有其他的大奖对新人专门列出,但总政文艺奖的这个举措,应当是有眼光的。新人在前行中最需要的是扶持和提携,扶持有时是一种鼓励,有时是一种认可,有了奖的认可,可能比任何美妙的鼓励更为直接。

从文学本身的纯正性来说,中国作协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其他门类的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现时最高的专业性的奖项。四年一度的评选,也从全国的范围内,这个时间段和广泛性,多多少少成为人们特别是圈里人所关注的。也因为其专门性的要求,和参评者遴选的严格,在圈里圈外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她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可是,任何文学的纯正都是在相对意义上而言,文学的见仁见智容易成为任何评奖的一种议论的理由,文无第一的铁律,也成为对获奖者的批评甚至不满的理由。所以,这个奖每次开始,也就是对她议论的时候,当然,尽管如此,人们至少是大多数人还是期待这个评奖的。曾有过有关评奖的轶事,比如,有人为了这个奖进行过可笑的交易,这不奇怪;也有人冷漠这个奖,某个单位的领导,纯属小心眼,单位有人获得这个奖,按说应当是件好事,而他却颇是不屑,不在单位给予奖励不说,不在单位里像有些时候张扬成绩发印内部简报不说,还酸溜溜地去说东扯西,好像有什么名堂,弄得得奖者成了什么瘟疫似的,评职称调级也不认可。从另外角度看,得奖者也因人而异,在有些人那里,你得什么奖倒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谁在得奖。

虽然,有人利用评奖营私,但当一些人高高兴兴手举奖杯,把这个荣誉与该当感谢的人们分享时,众多的人们都想到这个奖可以带来多么多的实惠呀。于是,争夺战就又有了更庞大的队伍。有些奖特设组织奖,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了。前者是以学术性见长的图书类的最高奖,而后者以组织一个系统工程,完成一个时效性强的,而政治性突出的,文学艺术类的政绩上的认可。这两个奖好像是每两年一次。

自90年代开始也有了五六届了。因工程奖的多项性,各类参与者们都可分到一杯羹,皆大欢喜式的庆典,对获奖者们有着节日的快乐和庆幸。而图书奖的学理性,以其厚重独创和原创性见长。现在,又有了新的衡量标尺,选题的优势和撰写的严谨是一方面,现在又提出了要有读者反映的硬指标,要看发行量和市场的认可度。从受众的角度来要求选评对象,规范评价的标准,这是一大改革,也是一个进步。

奖,真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因为有奖,而产生获奖的创作,甚至有得奖专业户;因为有奖,而提高了有关人士的待遇,本来文化就十分的清苦;因为有奖,而刺激了创作,某种意义上刺激也是繁荣的第一步。这杂糅不一、孰好孰坏的因由,让人辨析这个奖那个奖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有些难度,因此,对它的诟病,对它的指三道四,也有对它的感激与膜拜,形成了一道驳杂的风景。尽管如此,如若某一天,我们真正没有了这奖那奖的,我们是否会有点不习惯,我们会怀念那给我们有许多实惠许多思索的奖,尽管有时候,她的名声有点不太好。

如果认可我们对这些奖的依赖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话,那么,我们能否再增加透明度,规范其评奖的严肃性,或者,把群众性的选票参与作为基本的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的广泛群众的参与,任何奖都可能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的东西。也同文学创作一样,群众是一汪活水的源头,没有这个机制,就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奖了。听说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了大多数人的这个诉求,若是,这奖那奖庶几有了新面貌和希望。

11.那墙头上的眼睛

前几天,到浙江宁海去参加了“徐霞客开游节”。宁海人颇为精明,利用古人徐霞客在游记中写的从宁海开始漫游之句作文章,举办了天下游、宁海始的活动。宁海是一个丘陵地区,在浙江东部算不得发达,除了有名的天明山南溪温泉外,其他的名胜在浙江不一定能排上号,可是,宁海人做徐霞客的文章,把他的游记开篇与旅游开节联系起来,还在申请徐霞客当年出游的日期5月19日为全国旅游节,在视旅游为时尚、为新经济生长点的时下,这样的思路不得不让人佩服。

那天的开幕式简朴庄重,出席的各方人士包括领导,都集合在露天的广场上。正午的阳光热烈而强劲,在例行程序之后,有当地的民间艺术表演。人们十分钟情的越剧、方言腔和民俗昧极浓的民间戏以及农民业余演出队的管乐队、彩船队和少年武术表演,轮流登场,吸引了在骄阳烈日下仍热情高涨的成千上万观众。大概举办者为了突出这次活动的群众性、民间性,开幕式上的表演都是当地传统节目,没有眼下一些奢华的歌舞和动辄请大腕名家们助阵的场面,选择的地点也是街头的露天广场。演员们在表演时,不断有工作人员跟上去占场子、腾地方。有一个节目是把当地祭祀敬祖用的一尊建筑模型装在木轮车上,来回在场地上转动,车上面还有一个木轮,吊着四名小演员,随着木轮车的前行上下翻滚。木轮车的前面引导的和上面翻滚的小孩都来自农家,也可能有的来自同一家庭,因此他们一出场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边看边评,指指点点,会心的一笑,自然的掌声,一切都十分自然而随意。观众同演员没有距离,甚至可以直接过去摩挲道具,场面颇具亲和力。也许是举办者们想以这样的场面来突出这次活动群众的参与性,突出它的民间性吧。从当场的效果看,我以为这个目的达到了。

同类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细微的声音(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细微的声音(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 、《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 《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 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本书精选多篇关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感美文结集,有磕磕绊绊的陪伴,有错过一生的遗憾,有幡然悔悟的悔恨,有初恋的美好情结,全书以不同的视角来呈现出各种爱情的模样。是一部用故事诠释关于爱情的心灵读物。
热门推荐
  • 异世之巅

    异世之巅

    一名穿越而来到未知世界的少年,为了生存,他不断的提升着自己,在不断的提升中,他发现了自己拥有着一股特殊的能力,同时也发现在这未知的世界中竟然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
  • 狂战十万世界

    狂战十万世界

    穿越各种世界,与天争和地战,带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征服其他世界,小说、电影、动漫,无限穿越世界。
  • 武铭天下

    武铭天下

    他,本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但一夜醒来,他发现自己的修为竟开始无休止退步,最终沦为一介凡人,被他人嗤笑,更被族人驱逐!不甘、愤怒驱使着他不断前行!而他,注定不会平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他日修为恢复,必将重临宗族,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 超级高手混都市

    超级高手混都市

    大三学生深夜救美后,意外获得神秘传承,从此逆袭装逼打脸也就够了,美女竟要他做近身保镖,私人医生,还要假扮男友,贴身按摩治病.
  • 恶魔凌少芯凌相约

    恶魔凌少芯凌相约

    在女主慕容芯倩八岁的时候,救了一位小男孩,那男孩竟是亚洲第二北冥家族的太子爷———北冥凌寒,离别之时,男孩拿出两条水晶手链,一条白色,一条黑色,他将白色手链送给女主,黑色手链留给自己,并且约定一定还会再相遇的。谁知,女主第二天便出国了。十年后,女主回国。当她找到男孩时,却又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明鼎哥哥在一起,得知真相的女主,又会何去何从呢???
  •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一书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始、养身从养心做起、对人口下要留情、掌控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的指引下,让自己进入一个智慧、理性、快乐、健康以及充满爱的世界中去。
  • 星武通神

    星武通神

    玉河星系,物种亿万。有飘浮在虚空可以吞噬战舰的植物,也有大如山脉横渡星河的巨兽。有无边无尽湮灭一切的虫族,也有背生双翅可爱无害的精灵。人类从蓝星走出,建立联邦,依靠古武推广提升身体素质,适应星际环境,与万族争锋,抢夺生存空间和资源,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域。四百年后,联邦月图星上一个普通学生,机缘巧合获得了一枚种子,从此踏上武道,走上征服星辰大海的通神之路。(新书发布,拜见大魔王,种田建设文,轻松流)
  • 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对管理艺术的探索始于对自己的探索,而这一旅程的**起点之一便是做人。带人要带心,真正的管理是管理人的心。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团队各种问题。灵动的管理学百科全书,摒弃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说教,用生动的小故事为你传授切实可用可行的管理哲学。
  • 星际之鬼魅之影

    星际之鬼魅之影

    星际时间3836年5月1日24分0秒,一处遥远的行星中,光滑的船壳上倒映出一张张焦虑而无助的脸庞。“呼叫总部,呼叫总部,我们是1S003号飞船,请发布指令。”“……嘀嘀嘀”与此同时,在总指挥室内,传来机械却难掩恐慌的通讯声。“报告总指挥官,母星供应物资一切正常,但从5月1日24分0秒开始失去联系。”“通知各通讯部,暂时保密此消息。”“……是!”
  • 误惹豪门:媳妇过来撒个娇

    误惹豪门:媳妇过来撒个娇

    什么鬼?!她仰慕这么久的学长竟然拒绝了大名鼎鼎无敌青春美少女苏暖的表白!!还有了喜欢的人?!黑幕里,路灯照射在了一个小小的颤抖的双肩的身影上,那双迷人无辜的大眼睛里泪水喷涌而出,“哼,这有什么关系,本宝宝不稀罕男人。”这时一辆来路不明的车窜了出来,在马路上肆意放纵,“啊啊啊!”她尖叫着,双手捂着裙摆“你个王八蛋!别跑!”没错,惹火她的下场就是——车,报废了。可谁知这这车主也太无赖了吧,居然要她赔钱!她嗤笑,怎么可能?诶喂,她始料不及的是,那个说他们不相干的大恶魔却每天对着她死缠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