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500000013

第13章 岁月如诗一(1)

童年悲欢

如今,我还是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那间小屋里。南运河畔的水旱码头静海县唐官屯镇,身居天津和沧县之间。那时的运河水浑黄而充沛,浩浩荡荡向天津卫流去。幼年和小伙伴儿们沿河岸打水漂、钓河鱼、捉蟋蟀,妙趣横生。跟母亲乘船去独流镇住姥姥家,月光下听两岸芦苇丛里蛙鸣阵阵,有一种梦境的美。

大运河给小镇带来了滋润和兴旺,当时仅船运公司就有“大吉祥”、“全顺心”、“大标船”等八大家,既北上跑天津卫,也南下跑长途船运。从河南楚望、内黄,山东临清、聊城运来的黑豆,在这里由“元发裕”、“永兴昌”等七八家豆油坊加工成豆饼送往小站稻农家,豆油则送往天津市。还有八家曲房和酿酒厂,造酒送往小站、独流、沧州、泊镇,也给镇里送出一种好闻的酒香。大运河促进了小镇的工商业,也送来多种文化的熏陶。这里有孔庙、文昌阁飘溢着儒家的书香气。唐官屯小学前身为光绪十七年建立的至善义塾,迄今已建校百年,原来就在镇东南孔庙旁的文昌阁里。阁楼上塑有魁伟的文魁星,他右手拿着一支大铁笔,两只黑亮的大眼珠子凝视着大院里的学生们。阁楼斗拱飞檐,四角挂着铜铃,清风徐来叮叮咚咚。镇里各角落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陕西会馆、药王庙、龙王庙、关岳庙、火神庙、娘娘庙、玄帝庙、韦驮庵、观音堂,还有谁去世后家人必须前去报到的土地庙。他们各有自己的信徒和香火。一个小镇有这么多专司吉凶祸福的各路神仙,这是20世纪30年代北方乡土的一道风景线。在童年的记忆中,更有那令人难忘的“口福”。当时这个小镇竟有大型饭庄十余家,有一家“李大楼”竟能做燕翅席。街上有名的小吃有出锅后12小时不落条的马青云果子,各有绝活的刘记面茶、王记切糕、马家芝麻烧饼、尹宝林烫面饺、曹家戗面馒头、李家旋子饼、豆腐脑……每天早晨,香飘街巷。

逢年过节一些热心人士便搭台唱京剧、河北梆子和文明戏。幼年,我常被父亲扛在肩上去台下听戏。到夜晚,商店林立的中心街上汽油灯亮如白昼,那干电池收音机里播送的大戏更是声震屋宇。胡同里有些戏迷急管繁弦唱到后半宿,那高亢的唱腔直入我的梦境。这些,使我自幼便有一种悠扬顿挫的戏剧情结。童年时欢乐的高潮是春节。那时大人给孩子们想方设法穿新衣、戴新帽,早自腊月二十三就进入春节程序,首先糖瓜祭灶,用一块麦芽糖把灶王爷的嘴给堵个严实,同时给他磕头礼拜,优礼有加,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那些好吃的麦芽糖,最终是便宜了我们小孩儿。尔后从腊月二十四起就赶大集、蒸馒头、炖猪肉、杀公鸡、贴对联,忙得不亦乐乎。大年三十儿熬夜拜祖,初一早晨便有人来送水,孩子们踩着芝麻秸秆,嚓嚓嚓地出来进去,和那些“抬头见喜”、“见面发财”等对联一样,这些都有浓厚的吉祥含意。各村来的耍龙灯、耍狮子、小车会、旱船、高跷、八匹马、莲花落、重阁、中幡、长亭会等各种花会,1936年竟达一百多道,其红火场面不下于外国那些狂欢节。每年夏季的热点就是四月里的药王庙,人头攒动,四乡云集。街上还有那些民间艺人说评书的、唱大鼓的、拉洋片的,什么《 济公传》《 薛仁贵征东 》《 三侠剑》《 施公案 》《封神榜 》……塞了我一脑子怪力乱神、义士侠客,使我对神魔的法力无边、剑客的武艺高强、大侠的见义勇为十分崇拜和神往。人家说“土行孙”吐一口唾沫就入地日行千里,我就信,也学习“土行孙”的样子吐口水、踹两脚,打算“土遁”,徒劳!隔壁有位好读书的八爷,他见我学习不错,便叫我经常到他的藏书室去翻书,《东方杂志》 《 胡适文存 》《 新青年》《呐喊》《彷徨 》《 家》《 春 》《秋》以及四大奇书等等,被我生吞活剥,脑子里涌动着对文学的憧憬、对人生的想象。

我家在镇上是一个大家族。相传祖上是公元1404年随明成祖燕王朱棣扫北,从湖北移民来北方的。附近还有陈官屯、大张屯、小张屯、刘世荫屯,皆为当年屯兵之地。我家在唐官屯大街,家族胡同的名叫张家大门,也叫张五宅,相传上面几辈都是兄弟哥五个。胡同大门上悬有清朝留下的“进士及第”等匾额,胡同里有一个祠堂,里面黑乎乎的,牌位林立,人进去发瘆。五里以外的小张屯有一片宽阔的祖坟,老祖的坟茔又高又大,依次一排排中小坟茔。夏天我们一帮小孩进入坟地草丛里捉蟋蟀、逮蚂蚱,视为快乐的天堂。这个大家族到我祖父辈已家道式微,分家另过。当时我家有挨肩儿大两岁的兄弟四人加一个小妹,全靠勤恳敬业的父亲在一家煤油公司当会计挣点微薄工薪,他为人本分耿直、业务精湛,缺钱可以在柜上支借,年底再扣除。他年轻时对孩子挺严厉,只要谁淘气,一说“你爸爸来啦”,大家立刻鸦雀无声。奶奶和母亲善于持家。她们喜好养鸡和种花,小院里花红一片,蜜蜂飞舞;鸡群跑动,不时地咯咯哒。在粗粮细做和改善食品花样上,她们拿手的锅爆鱼手擀面、金银卷儿、螺丝转儿油茄子以及过年做的豆沙包、大花糕、枣年糕以及猪头肉蘸酱油……至今想来犹有余香。奶奶和妈妈都识文断字,并以手巧出名,一件棉袍大改小,先后从我大哥一直穿到我的三弟、四弟。春节出去拜年时,兄弟几人带着红帽刺儿、穿着长袍马褂,如高矮台阶一般,一拉溜儿去给族里长辈挨家磕头,一路行来磕得晕头转向,却也十分威风,亲友们都夸:“你爸你妈可是好命呦!”其实,大人们甘苦自知。我的母亲是独流镇人,精明强干,秀外慧中。相传她的祖上是岳飞的十九世孙岳通。无论家务多忙,她晚上还要看一些线装书和小唱本,高兴时哼唱一曲,送我入梦。

我和大哥小学毕业后,升不起学,大哥进私塾后,去学买卖,我也进了一年私垫,学了些子曰诗云。那时,在我的亲友里有几位名人。一位是我的伯父张湘琳,在他岳父的资助下留学美国,成为一位知名的水利专家。另两位是于树德和于树功,论辈分是我的表爷,他家住在我家南大门对过一个殷实的大宅院里。于树德的先祖曾随明代燕王朱棣扫北,后来在唐官屯定居,他15岁时在天津政法学校上学时,曾多次参加反对“君主立宪”的请愿活动。清宣统元年他参加组建“天津共和会”,联络各阶层人士策划起义,并参加14人的敢死队。起义失败后,复入政法学校读书。1917年获公费留学日本资格,对因家庭经济来源中断的同行者周恩来资助大洋300元。在日本东京大学读书期间,他和周恩来都参加了“新中学会”,他任执行干事。回国后,1922年6月,他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众多革命活动,解放初担任过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政协第四届常委等要职。1982年去世。他的堂弟于树功1925年也是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后受党派遣留学苏联,先后入莫斯科大学和炮兵学校。1929年10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后,被抽调赴伯利协助远东特别军遣返俘虏。苏军又派他潜入中国东北地区搜集日军情报。后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判处无期徒刑,他结识监狱主任赵绍先和因抗日被捕的共产党员郝长荣,1939年9月经精心策划,三人越狱出逃。后来于树功在艰苦环境中曾干过矿工,直到解放后才和多年中断联系的党组织接上关系,重新入党后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工作,1985年去世。乡亲们对他们这些富于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怀着自豪的心情,津津乐道。对我的伯父和这两位表爷的崇拜,使我对革命家和学者的生涯充满憧憬,梦想着要追随他们的脚印。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歌曲,就是音乐老师孙雁峰教唱的赵元任作的《我的家乡很可爱》,歌中那悠扬的旋律使我的童年充满一种古朴而快乐的韵味。

但童年那些愉悦和光彩,后来由于运河的断流、“文革”的破坏失去了很多。尤为惨痛的是,早在30年代后期,更是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给野蛮地蹂躏了。

30年代初,这个距天津市120华里的唐官屯镇,在信息上并不闭塞。有一位人称二秃爷的叔祖父是消息灵通人士,经常找我爷爷纵论国家大事,我从他们嘴里听到了风云人物毛泽东、蒋介石、罗斯福、斯大林,他们也以轻蔑口吻谈到汪精卫、王揖唐、王克敏等等这些遭人唾弃的名字,尤其以忧虑心情谈及日本人在东北的种种暴行。此刻,不时有一些丢盔弃甲的“国军”败兵从前线回来,匆匆路经这里打尖后往南撤退。风声日紧,人心惶惶。及至“卢沟桥事变”,姥姥和几个姨从独流跑来和我们全家一商量,连夜打点行李南下逃难。先是在济南郊区一个山村小住,吃了不少山东煎饼卷大葱,还看过一次水柱喷涌的趵突泉,那时济南果然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后来在日寇紧逼之下,又继续南逃到安徽宣城,找在那里工作的伯父张湘琳暂避。路上舟船劳顿,对于我这个刚刚六七岁的小孩子,一切都是既新奇又痛苦的。从山东去安徽路上有一大段路徒步,我越走脚指头越疼,住小店一看,原来因为鞋里垫的棉花全涌到前面,挤压得脚趾已破伤化脓,父亲只好挤出点钱雇挑夫担着我走。多少年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犹有余痛,写了一篇杂文叫《长征与小鞋》发在《天津日报》上,那自然是有更多苦涩的人生体验了。

日寇入侵给我家带来的苦难,还在后面。在安徽大概呆了一年,返回故乡在火车站候车时,忽然鬼叫一般的警报声起。瞬间五六架翅膀上涂有红膏药旗的飞机已盘旋在头上,当时车站上并无一兵一卒,老百姓开始也并不惊慌。岂知,这些飞机忽然歪歪翅膀,撒下一些“银屑”,日光一照亮晶晶、光闪闪煞是好看。岂知那就是炸弹。在它接近地面时轰然一声,炸起飞沙走石,犹如天崩地裂一般,还夹杂着一串串机关枪射击!顿时周围一片撕肝裂胆的哭叫声。此时我的一位老姨用身体把我覆盖住,使我终生想起来感激不尽。有的大人则一迭连声地叨念着老天保佑。此次惨祸,我家连姥姥家一共几十口人虽无一人伤亡,但周围旅客被炸得残肢、死尸一片,哭爹叫娘之声,构成一幅惨绝人寰的悲苦景象,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国破家亡!后来听日本人大讲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之类,便觉得恶心。在归途上路经济南、蚌埠、徐州等地,均由当地慈善人家蒸了一锅锅大馒头送给难民吃,至今那洋溢着馒头香的热气好像仍在面前萦回不已。回到唐官屯家里,屋里破破烂烂,原来坚壁在夹壁墙里的衣物被盗劫一空,奶奶心疼得坐在地上大哭。但更可怕的是,此刻要时时面对“大日本皇军”的铁蹄。

唐官屯虽一弹丸之地,但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日寇驻军不少。这些鬼子兵在街上见有年轻妇女,便胡喊乱叫:“花姑娘的来!”有一次闯入私塾教室里,不怀好意地看女生。我以班长身份,站起来和他们周旋,请他们到院子里去,我们好上课。一些鬼子兵常把脏衣服从窗口扔过来叫住户给他洗,还抛出一些乱七八糟的剩菜、大黄酱萝卜。他们在训练时没早没晚地高唱军歌,练拼刺时狂喊“啊斗!”后来捉到一名据说是“八路军探子”,他们喊着“啊斗”活活刺死。鬼子也颇有心计,他们还有软的一手。在镇上找了些没骨气的人建立什么“新民会”、“维持会”、“一贯道”,还开大烟馆来笼络人、麻醉人,还不时开来一列所谓“后生列车”,搞些什么“中日亲善”,“免费医疗”之类。那时他们最怕的是八路军的游击队,对之称为“大马猴子”,并经常下令叫挨家“出夫”去修战壕。有时还命令学校组织小学生到车站欢迎什么皇军长官,要摇旗子、喊万岁,日语的“万岁”发声是“半载”,孩子们正好拿这个“半载”出气。我的祖父一次被迫出夫,从五更干到黄昏,还扣以“出工不出力”的罪名,被汉奸监工一拳打倒,回到家来老人一边呻吟、一边痛骂。有些亲友被抓进去灌辣椒水、压杠子。这些难以忍受的亡国奴生活,激起了乡亲们坚决地反抗,有的就去参加出没无常的游击队,有的则南下到江南找“国军”。我有一位姓刘的十姨夫,新婚不久便出走参军抗日,走后多年未见音信。守寡的十姨,一个儒雅娟秀的女子,苦度光阴,直至日本投降后多年,十姨夫仍无音无信,自己无奈才改嫁。

1944年初,我父亲赖以谋生的煤油零售店倒闭,他到天津市与人合伙开了个小店。14岁的我也随他入津,以碰大运的心气儿,报考了天津市第二中学。家里的打算是考得上又上得起,就上,否则另想他法。既快乐又压抑的童年,就这么悄然落幕了……

风格迥异初高中

时代的剧烈变动,如汹涌的潮水一样拍打着我的中学时代。

1944年夏天,我投考的是当时的天津市二中,原为教会办的汇文中学和中西女中,相声大家马三立也是这里的学生。这个学校里有天津市名数学教员边叔扬,体育名师柳承发、阎学恭等。校内大操场上经常有足球、篮球赛。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农村人,投考完全是一种平常心。但没想到发榜时,在3000考生中我竟高居第一名,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是一开学就又当选班长,并很快卷入某些政治旋涡。

同类推荐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本书分为“中国西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中国东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以及“世纪之交对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三编内容。
  • 甄家红楼(上)

    甄家红楼(上)

    本书揭开了《红楼梦》内幕,阐明了幕后的真人真事,记叙了“一叙一脂”、“白雪红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这一对痴情儿女的生平历史、离合悲欢、音容笑貌,以及他二人撰写和评注《红楼梦》的全过程,并作了论证等。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逆流千年,一世倾城

    逆流千年,一世倾城

    网络原名《锦衣夜行》。衍,他是魔界之王,英俊绝伦,冷酷自制,骄傲而寂寞,一直冷淡于她的热烈与爱恋,直到她决然远走,终难挽回。清/林子情,他是天纵奇才,惊世绝艳,千年前的三界之乱,他一剑定乾坤,却就此与她生生错过。音/小爱,他是妖族至尊,无端端卷入一场情爱,种族被灭,精魂封印于猫身,日日蜷缩在仇人怀中,直到找回前世的记忆……锦,因为他的辜负,她饮泉断义,自伤精魂,终逃离了魔君的桎梏。许多年后,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她是烟视媚行的酒吧老板,养一只猫,抽男士香烟,与很多人约会。他闻讯而来,可此时的她,再也不是他言听计从、温顺隐忍的妻……三个绝世美男与同一个女人陷入纠缠,在四个人命运的终端,又有着怎样一个惊天秘密?千年前那段飞蛾扑火的暗恋,缘何牵动了这场动乱三界的劫?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九天剑无双

    九天剑无双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上古仙剑无双剑镇守仙界,后因仙魔两界大战,无双剑流落九洲大陆,却不曾想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祸乱。那么故事便要从九洲大陆海云天帝国的无双城开始。无双现,天下乱!
  • 霓虹之都

    霓虹之都

    故事从一件英雄救美的事情开始,讲述了一对奇遇恋人深深相爱与邪恶势力斗志斗勇,但最后男主角被杀害后女主角装烈殉情!
  •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了华语电影最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跨界传播与理论建构、合拍片、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夏婉,我要陪你一起看每年的花开花落,一直到天荒地老!”“叶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对你,绝无戏言。”“好啊!我相信你。”曾经美好的承诺,却一夜之间变得支离破碎。到底是爱情太脆弱,还是友谊太虚伪?爱情和面包吗?我不想选。
  • 正一法服天师教戒科经

    正一法服天师教戒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爹地,放开我妈咪

    爹地,放开我妈咪

    “帮她喝下去。”皇甫烈话音刚落,两个保镖就过来一人钳制双手,一人撬开嘴灌进去。“不要、不要这样。”鱼汤顺着嘴流到衣服上,流到脖子里,如同血流进心里一样。她如同三年前无助,他如同三年前霸道。就像当初他让人逼她喝掉打胎药一样,他站在那里一双眼却看尽世间百态般,他无视她的求助,无视她以死相逼,甚至在她一头撞到墙壁来表示自己的决心时,他只是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 原要论

    原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心落定

    天心落定

    不是人心变了,是天心变了!天地变幻后,五胡来了,妖族来了,仙界也来了,华夏却有灭种的危机。路尘:“我欲开一安生谷,安天下众生,开大同世界!”看路尘如何一路烟尘,从卑微走向巅峰。
  • 王对王

    王对王

    王者一怒,鬼神惊魂!只手乾坤,天地沉沦!没有废物没有退婚没有脑残,是男人,就要做狼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