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1900000005

第5章 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是治疗情绪膨账最好的药方(2)

感情太好,反而不讲理了。爱情就是强烈的感情。情和理,是矛盾的,强烈的感情,就是强烈的不讲理。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缺陷,当然也是人性的一个优点。动物就没有这样的水平,不是么?

感情太好,反而不讲理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讲理的;人又是不讲理的动物,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性的美好,就在这种矛盾之中。

不但中国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美国女孩子是最坦率的了。有一个说法,如果你和一个美国女孩子相识还不到一天,你向她提出,是不是可以来个一夜情,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并不觉得你这个人有什么神经病。可如果你才认识她一天,就提出要和她结婚,那她肯定认为你是个神经病。在美国大学里时常有些煞风景的事。有一种就被叫作约会强奸(date rape)。弄到听证会上,女方控诉男方:“我说了,no!他可是偏偏强迫我。”男方说:“我听不懂你的话,你就是同意也是一样讲no!no!”。

这里涉及另一个学科——语义学(semantics)的问题。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实际上,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味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词语,有时是这样的意思,有时又是相反的意思。如果你对于变化万千的内涵没有体悟,就不能有效地交流。

我有一个叫程少堂的朋友,在深圳做中学教育工作,他告诉我,他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在外面玩得不想回家。他妈妈做好饭就很亲切地喊:“少堂,吃饭喽。”他不予理睬。喊了几声他妈妈就有一点火了:“程少堂,吃饭!”这就比较正规、比较严肃了。但他还是不理。这样子还交流不通,成何体统,他妈妈就发威了:“程少堂,狗日的,吃饭!”儿子马上就规规矩矩地坐到桌子边上了。

无效的交流很快地变成了有效的交流。

这是很严厉的话语,是对儿子的警告。用的是什么话?骂人的话,骂得很凶。从词语的本初意义上来推敲,这不是骂儿子的,而是骂自己的。可是这种骂自己的话,对儿子很有威慑力。但是,这样的威慑性话语的使用有两个条件:第一,只能是她独家用的,任何他人使用一下,她就要不客气了,包括使用武力;第二,只能是对他儿子使用,如果是对别人的儿子就可能无效,而且还可能引起“武装斗争”。

鲁迅在《论“他妈的!”》中讲到旧中国骂人的话“他妈的”使用率很高,是很不文明的“国骂”,但有时会变成类似“我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着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这个例子和前面的一个例子一样,是非常极端的,但也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就是从词典语义来看是侮辱人的话,在特殊的语境中,却可能成为极为亲切的语言。交流是要用语言的,但同样的语言,能否能成为有效交流的手段,是要看对象和语境的。

美国有一本谈交流的书,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讲你必须确立一个观念:交流对象,无论是你的同学、同事、父母、师长,或者是谈判对手,你都必须明确的是,他和你是不一样的人。他的内心图式和你不一样,在同样的词语面前,他的感觉、知觉、想象,和你不一样,他才是他自己。他的思维逻辑也和你不一样。所以,在同样的情景面前,你看到的,他看不到;他看到的,你又看不到。但不管他和你多么不同,你还是要尊重他。因为只有尊重这种差别,日后在漫长的对话中,在生活实践中,你们的图式才能相互开放、调节。因而我们要学会和现代人交流,学会尊重人,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和你的想法不一样的逻辑,不一样的感觉,就像贾宝玉尊重林黛玉,不和她吵嘴顶牛一样。

举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在钱钟书的《围城》中,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以后,喜欢发发怪论:

他对自己解释,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情感发展的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那位山羊胡子哲学家讲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存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都是吃剩下的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总有最好的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好?”

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他和她讲话,她回答都是些“唔”、“哦”,他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说并未不高兴。他说:“你瞒不住我。”她说:“你知道就好了。我要回宿舍了。”鸿渐道:“不成,你非讲明白了,不许走。”她说:“我偏要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百挑不厌,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害得方鸿渐忙不迭地赔礼道歉。

不可否认,人性是共通的。但是,这种共通是基本心理素质的共通,尤其是在理性方面,人与人之间是比较容易调整其关系的,而感情方面则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关系越是亲密,越是情投意合,人与人之间就越容易求同存异,容易调整其间的差异。但是,一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达到一个峰值,进入一定境界,就产生一种全面求同的倾向,不容忍任何相异,这在恋人们之间为常见。其结果就是对人苛刻地挑剔,甚至有意扭曲。在上述例子中,就是因为关系过于亲密,孙柔嘉不能容忍方鸿渐有任何感情错位,采取有意歪曲的办法,不是调节,而是反调节。她任性地扩大差异,把方鸿渐本来是泛指的事、哲学性的调侃,引向特指,转化为针对自己的贬抑,有意把矛盾激化,把恶意强加给方鸿渐,并且加以极端化,硬说方拿自己比作坏葡萄。这是明显的歪曲,又是故意错位的逻辑,表现的恰恰是恋人之间的挑剔、赌气,压倒对方的意气用事。如果互相没有感情,是没有必要全面求同的,也就不用赌气了,不用歪曲了。

连感情很好的人之间都不讲理,都会有交流的障碍,可见交流是多么不简单的事了。

如果不明白上面我们所说的道理,不管你是有理还是无理,都寸步难行。“事实”并不是中性的,经过你的叙述以后就带上了你的感情与价值观念和你的偏见。每个人都有偏见,包括我讲偏见的时候我就有偏见——这正是交流的障碍。所以,西方最新的交流理论讲:不是事实胜于雄辩,首先是事实如何被叙述,而要把事实叙述得使对方能够同化,那就要把对方的感觉、经验、趣味、观念、价值都考虑进去。因而在西方雄辩术里,“事实有待于雄辩的叙述”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前提。

皮亚杰说信息只有被主体的格局同化了才能被感知,更为极端的德里达认为:正是因为人的话语都要被听者同化,经过听者同化的经验、想象、感觉、话语就带上了另一种价值取向。这就是说,误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感到很悲观。人与人之间不但不能心心相印,而且从根本上就是互相不能理解的。当然,这有些片面。学者伽答摩尔对此就持反对意见:反向同化、误读,并不是绝对的,毕竟人类的文化、思维总有相通的一面,交流双方总会有至少一个“共同视阈”吧?

其实,人并不仅仅只能看到符合自己经验和价值取向的东西,也能看到与自己经验和价值取向相反的信息,只是比较困难而已。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是比较困难的。正是因为困难,才产生了交流这门学问,才有讲究幽默的必要。

二、情绪膨胀导致理性失落

正是由于缺乏口语交流的自觉,社会生活中才充满了多余的冲突。在我们的大街上,发生了那么多激烈的、凶恶的谩骂;在商店里,有那么多意气用事的争执;在公共汽车上,又有那么丑恶的推搡;而在家庭中,夫妻吵架乃至动武更是屡见不鲜。如果是为了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倒也罢了,但这种争端往往起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小的摩擦,可能会引发一场仇恨的大风波。最极端的,往往还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当事人的死亡。

遗憾的是这样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宝贵的精力浪费了,人格降低了,社会空气被污染了,感情伤害了,难不成还需要有一本“吵架心理学”来研究这个课题?吵架及其后果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矛盾激化前的一刹那,双方之中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幽默感的话。

吵架始于争执,一般有一个敌对情绪积累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双方互动的。

争执不同于讨论,其开端往往并不是双方全面的对抗,而是局部的对立,但是这种局部的对立常伴随着情绪的对立,往往还在对抗中渗入了敌意。吵架的爆发不取决于事情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与否,而是取决于双方敌意情绪膨胀的程度。如果一方有足够的心理控制力,则敌意便有可能得到缓解,对抗递降。

控制什么呢?控制刺激性,首先是语言的刺激性,其次是表情的、躯体语言(动作)的刺激性。同时还要掌握时机,对抗处于逐步递进状态之时,比较容易控制,只要是尚未达到全面敌意的临界点,控制还是可能的。但是,一旦情绪对抗超过了临界点,双方都陷入失控状态,局部的敌意会变成全面的、恶性的敌意,控制就非常困难了。此时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甚至是行政、司法的强制力,恐怕控制和缓解是不可能的。

敌意和对抗是互动的,控制也是互相的。如果一方在控制,使情绪得以缓和,但另一方不能控制,则递降的情绪又可能变成递增。此时只有超强的控制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对抗。

举一个我在演讲比赛中听到的例子,一位很有名的干警,他有许多优秀事迹。但是演讲者只选取了一个场面:在他值勤的时候,一个小痞子,骑着摩托车违规了。这位干警向他敬了一个礼,说明情况,开了罚单。那小痞子不分青红皂白,一拳头就打到他脸上,警帽都被打落到了地上。这位干警不慌不忙地把警帽拾起来,又敬了一个礼,平静地说明开罚单的理由。这下子把小痞子镇住了:“我服了,我再也不好意思在你面前违规了。”

情绪的爆发,往往是一方坚定地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情绪最容易失控并迅速产生敌意。像这位干警那样,在受到侮辱和伤害的情况下,还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是意志力非常坚定的人,是非常崇高的人。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对情绪不加控制,会造成“敌意情绪互动性膨胀”,使争执变成吵架。吵架的形式是语言、行为的全方位敌对。由局部的对抗,变成全面的对抗;由观念的对抗,变为人格的敌对。最严重的敌意会膨胀为仇恨,对人的仇恨会导致对人身的攻击,由语言的攻击变为对躯体的攻击。这样的悲剧,往往在最为亲密的人之间也是很难避免的。

2007年3月29日,福州《东南早报》登载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一对结婚3年的小夫妻,同在泉州一家工厂打工。近来双方陷入“冷战”,原因是男方怀疑女方的行为不轨。女方无论去什么地方,男方都要寻根问底;女方只要和别的男性说话,男方就看着不顺眼。但是,双方只是处在情绪对立阶段,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对抗。很明显,男方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一种狭隘的“爱”,但这种“爱”带着某种专制性。女方为了反抗这种专制,采取的是“冷战”的策略,这便使双方情绪的对立激化了。这一天,双方又因琐事吵架,在情绪上顶牛,在语言上互不相让。这表明,情绪对立变成了情绪对抗。后来,男方拿出刀威胁女方。这就是说,情绪已经接近失控,情绪的对立变成了身体上的对抗。这时,语言的宣泄,已不足以缓解双方的敌对情绪,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这种临界状态持续时间是十分暂短的。此时,事情的发展瞬息万变。如果女方适时控制敌意,哪怕是暂短的沉默,也可能使男方从临界点上撤退回来。不幸的是女方不但没有意识到男方情绪已达临界点,而且使用了刺激性的语言:“你有本事,就砍啊!”其结果是悲剧发生了。女方被砍得血肉模糊,头部10刀,面部3刀,躯体10刀。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其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人类心理上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情感由于其敏感性和膨胀性,从产生敌意到最终爆发,往往是瞬时的。尤其是在特殊语境中和特殊对象面前,人会展现其野性的一面。理性是可以预测的,而野性是不可预知的。理性的决策是预计后果的,而野性的冲动是来不及考虑后果的。

要防止吵架就要防止隋绪失控,而防止情绪失控则应当从防止情绪膨胀开始。防止情绪膨胀自然有许多方法,如礼貌等等,但最好的方法还是幽默。对立的情绪尚未越过临界点之时,缓解是可能的,一旦越过了临界点,要想缓解则相当困难。要幽默得起来,幽默得有效,就必须赶在情绪爆发的临界点之前。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平凡的异界

    平凡的异界

    警察楚玉在异界的故事。本书涉及到异界刑侦方面,与以往异界书稍有差别。楚玉与女剑圣格林相识相爱,但是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桩陈年旧案的疑点。格林深陷其中,到底格林早年的经历中遇到了什么,楚玉又是如何从一件件的细微事情中挖掘出真相呢?楚玉遇到无数次的阻挠,在刀光剑影中,在血与火的厮杀中,楚玉终于成为一代强者,全歼敌寇,让金色盾牌在异界熠熠生辉。
  • 赖上高冷会长

    赖上高冷会长

    一段前世,一段真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他们前世的纠缠不清换来今生的绚烂火花。淋雨不悔为他一笑间轮回甘堕。绝云不绝他未离去也未改变对她的心。风灼不怨为她甘愿魂飞魄散。他们之间穿越千年的爱恨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 君惜钰

    君惜钰

    她是钰,她是北胤的太子爷,手握权杖肆意人生,快意江湖。他是熙,却甘愿为妃,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她。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扑倒腹黑老公

    扑倒腹黑老公

    五年前因为他的几句话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五年后带着有名设计师的封号回来不料落入他手中......“爸爸亲亲妈妈”“妈妈亲亲爸爸”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要离婚”
  • 都市神游录

    都市神游录

    神回来了,他是地狱中存活下来的王者。尸山遍野,血海潮涌。他只想平凡一生,无拘无束,自在逍遥,奈何总有麻烦不断。那就屠尽天下……
  • 诛邪记

    诛邪记

    依剑证道心通明,青衫磊落长歌行。除魔卫道天地间,我自乘风逍遥去!————我心中的仙侠!
  • 三世姻缘之只为你

    三世姻缘之只为你

    全因小黑小白把我抓错,不得己带着记忆投胎到九王府本以为可以过着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却因一句妖女克死娘亲为由被九王爷无奈叫雅儿送走,半路确凿九王妃追杀,雅儿牺牲。我却流落在烟花之地,从小被视为神童教学琴棋书画。并在7岁那年遇上官飞扬确遭冷颜推入河中,醒来并得小黑保护。并去学武。十年之后重新回来,却做了花魁,却被人代替,无奈进宫成为皇上贴身太监,任务之一只为找到花魁。经历一段段爱情,却从未得到,最后花落谁家?
  • 至强佣兵团

    至强佣兵团

    无尽星域,强者林立。为了追随父亲的脚步,夜星恒立志打造一支星空下至强的佣兵团。且看夜星恒如何从小山贼成为星空下的强者。
  •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法则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法则

    本书提炼出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深刻剖析了大量成功案例,以独特见解涵盖了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