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13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诗中形容蜀道艰难:高山积雪,阴栈屡烧,轮摧九折,骑阻星桥,蜀道难成为功名难的隐喻。唐朝张文琮的同题诗作,也无非是积石云端,深谷绝岭,栈道危峦,主题为“斯路难”,也就是自然环境之艰难。当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看他的《蜀道难》就大为赞赏,说他是“谪仙人”,从天上下放的人物。这首诗里,显然有李白的艺术追求下了很大的工夫。

李白的工夫下在哪里呢?

他的“难”不是一个“蜀道之难”,而是重复了三次的“蜀道之难”,每一个都和别人的“难”法不一样。

阴铿们的诗作中,“难”就是道路之难,自然条件和人作对之“难”,价值是负面的,虽有形容渲染,但是,还没有难到变成心灵的享受,而李白则调动他的全部才能把三个“蜀道之难”美化起来,难到激起了他的热情和想象。

第一个“蜀道之难”,有多重美学内涵。首先,美得悠远、神秘,在几千年的神话、历史中遨游:蚕丛鱼凫,四万八千年,开国茫然,缥缈迷离,但是,由于与“秦塞”(中原文化)隔绝,这里是闭塞、蒙昧的。这引发了征服塞的壮举。于是,天梯石浅钩连了,然而,地崩山摧壮士死。这就不但美得悠远,而且美得悲壮,并渗透到蜀道的形象中:六龙回日、冲波逆折、百步九折、扪参历井,这是悲与壮的交融。

《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维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横空出世,天马行空,色彩斑爛,纠结着怪与奇;在情绪上,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

仅仅这第一个“蜀道之难”,内涵就这么丰富多彩,把此前的《蜀道难》都比下去了。把这仅仅归结为“热爱祖国河山”,说明编者不但内心感受很贫乏,而且很封闭,只能认同政治性比较明显的方面,不能体悟更丰富复杂的艺术信息。

第二个“蜀道之难”,悲鸟号木,子规啼月,听之凋颜、愁满空山。悲中有凄,凄中有厉:但是,这种凄厉,不是小家子气的,不是庭院式的,不是婉约轻柔的,而是满山遍野的,上穷碧落,下达深壑。李白的悲凄,带着雄浑的气势,蕴含着豪迈的声响。

在此基础上,李白引申出一个新的意念,那就是“险”。在这以前,是诗绪在想象的奇境中迷离恍惚地遨游,豪放不羁,想落天外,追求奇、异、怪。到了这里,却突然来了一个“险”,固然是奇、异、怪的自然引申,但句法上显得突兀:由诗的吟咏句法,变成了散文句式——“其险也如此”。由抒情铺陈,变成了意象和思绪的总结。这个“险”,不是环境的“险”,而是社会人事的“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第二个“蜀道之难”到此,不但意象转折了,节奏也一连串地转化为散文的议论句法,从地理位置的“险”的赞叹,变成了独立王国潜在的凶险的预言以及可能产生军阀割据的忧虑。

这就中止了对于蜀道壮、凄的意象的营造,不再是以自然环境的奇、怪、异、险为美,不再是难中难的兴致高昂,心灵的享受,而是作反向的开拓,以社会的血腥(狼豺、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之恶为丑,情致转入低沉。这就和前面的“蜀道难”,形成了一种壮美和丑恶、高亢和低回的反衬,在情绪的节奏上,构成了一种张力。

第二个“蜀道之难”不但是情绪的,而且是思想的转折。这里似乎有某种政论的性质,但是,这个转折,似乎是比较匆忙的,思想倒是鲜明了,情绪和意象却不如前面饱和而酣畅。当代读者对这样的不平衡难免困惑。因为,四川当时的首府成都,也是个大都会,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并未成为军阀割据的巢穴,李白这种忧虑似属架空。“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警惕战乱的发生,也是袭用晋张载的,不能完全算是他自己的思想。但是,在此基础上,第三个“蜀道之难”的旋律又排闼而来: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享受了酣畅淋漓的《蜀道难》的情致的读者也许期待着李白在情绪意象的华彩上更上一层楼,来一个思绪的高潮,然而却来了一个“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结句,给人一种不了了之的感觉。预期失落的感觉是免不了的。面对这种思想与艺术形象之间的不平衡,一种做法是,老老实实承认,诗作到了这里,有一点强弩之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何其芳先生就指出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思想”“不高明”。他说,这种抽象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中丰富、生动的形象,诗人正是以这些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并从而创造了庄严瑰丽的艺术美”(新诗话——李白《蜀道难》,《文学知识》,1959年第3期)。何其芳不否认在这样的杰作中,也有些软弱的诗句,只是把它看得不重要,可以忽略。最重要的是那些难得豪迈、壮阔的诗句,那才是诗歌的生命。这是“可以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和祖国的文学艺术的热爱的”。这个说法带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烙印。也许就是这句话,使得课本编者认为这首诗“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其实,他的说法和何其芳先生的说法,是有些差距的,何其芳先生说的是,可以“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并不一定是就诗歌文本本来意旨而言的,这种“热爱”是那个年代某些读者的感受。虽然在文字上,差异不大,但是,在思想方法上,却混淆了作者主体和读者主体的界限。

和何其芳相反的是,许多学者,努力为这些软弱的诗句寻找重要的社会政治含义。这就产生了好几个说法:一说,杜甫、房琯在西蜀,冒犯了剑南节度使严武,将对他们不利。一说,讽刺唐王朝的另一个节度使章仇兼琼。一说,是为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逃难到四川而作。这些讲法,都有捕风捉影的性质,考证学者早已指出了其不合理。

另外一些学者则比较实事求是,如明人胡震亨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都说过,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正确的方法,还是从文本出发进行分析为上。在文本以外强加任何东西,都是对自己的误导。

从理论上来说,不管读者主体多么强势,还是要尊重文本主体。

问题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选有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编者在“学习提示”中说:“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不少评家认为可以删去,读后说说你的看法。”“删去”末联理由何在?又有何种不同意见?

何铭

从第一句看,这个渔翁夜间宿在什么地方?是在山崖边上。他的生活所需从什么地方获得?取之于山旁水边。这里没有和大自然的矛盾,相反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燃楚竹”与“汲清湘”对仗,显示其环境的整体和人的统一依存关系。这是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生存状态。接下去: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一句很有名声,可以说是“千古绝唱”。苏东坡评这首诗说:“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并未细说究竟如何“反常”,又如何“合道”。其实,从文本中分析出“反常合道”并不太困难。“欸乃一声山水绿”,是把读者带进一种刹那感觉之中,这种感觉的“反常”在于,并不单纯,其中隐含着两个层次的“反常”转换。第一层次的“反常”是:点燃楚竹,人在烟雾中;烟雾散去,人却不见了。第二层次的“反常”接着就来了:面对视觉空白之际,传来了一个听觉的“欸乃”,突然从视觉转变成了听觉。这就带来微妙的感悟:声音是人造成的,应该是有人了吧。看不见人,却可以听到人的活动的声音(欸乃)。但是,循着声音看去,却没有人,只有一片“山水绿”的开阔图景,仍然是空镜头,没有人。这是第二层次的“反常”。连续两个层次的“反常”,不是太不合逻辑了吗?然而,所有这一切,却又是“合道”的。“烟销日出不见人”,和“欸乃一声山水绿”,结合在一起,强调的首先是,渔人动作的轻捷,悠然而逝,不着痕迹,转眼之间,就隐没在青山绿水之间。其次是,“山水绿”,留下的是一片色彩单纯的美景,同时也暗示,是观察者面对空白镜头的遐想。不是没有人,而是人远去了,令人神往。正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样,空白越大,画外视觉持续的时间越长。两个层次的反常,又是两个层次的“合道”。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视听交替和画外视角的转换。这种手法,在唐诗中运用得很普遍而且很熟练。所以,这个道是诗歌的想象之道。最后两句: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从画外的视觉,而是从画内渔翁的角度写渔舟之轻捷。“天际”说的是,江流之远,因高而快,也显示了舟行之轻之快捷。“下中流”的“下”字,更点出了江流来处之高。由天而降,而舟行轻捷却不险,越发显得悠然自在。如果这一句还不够明显,下面的一句“岩上无心云相逐”,就点得很明确了。回头看到从天而降的江流,有没有感到惊心动魄呢?没有,感到的只是,高高的山崖上,云的飘飞。这种飘飞的动态是不是有某种乱云飞渡的感觉呢?没有。虽然“相逐”,可能是运动速度很快,但却是“无心”的,也就是无目的的,无功利的,因而也就是不紧张的。

可以说,这两句,是全诗思想的焦点。但是,苏东坡却说:“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由于苏东坡的权威,一言既出,就引发了近千年的争论。南宋严羽、明人胡应麟、清人王士禛和沈德潜,都同意东坡的话,认为此二句删节为好。而宋人刘辰翁、明人李东阳和王世贞则认为不删节更好。刘辰翁的理由是,如果删节了,就有点像晚唐的诗了。(《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前四句,由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但晚唐诗有什么不好?一种解释就是一味追求趣味之“奇”,而忽略了心灵的深度内涵。而苏东坡,就是认为这首诗删节了最后两句,就有了奇趣;加上这两句,就没有了奇趣。但是,这种把晚唐仅仅归结为“奇趣”的说法,显然比较偏颇。今人周啸天说:

“晚唐”诗固然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妨?“诗必盛唐”,不正是明朝诗衰弱的病根之一么?

这显然是很有见地的。但是,只说出了人家的偏颇,并未说明留下这两句有什么好处。在我看来,最后一联的关键词,也就是诗眼,就是这个“无心”。这个“无心”,是全诗意境的精神所在,“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心情之美,诗的意境之美,就美在无心。自然,自由,自在,自如。在无心之中有一种悠然的心态。这个“无心”,典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种无心的、不紧张的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悠然见南山”中“悠然”。悠然,就是无心。云本身无所谓无心有心,这里的无心的云,是由无心的人的眼睛中看出来的。如果是个有心的人,看出来的云就不是无心的了。这种无心的云,表现了陶渊明式的轻松自若,超然飘逸。以后,就成了一种传统意象。李白在《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中说:“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李商隐在《七绝》中说:“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辛弃疾《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词在写陶渊明的时候,也是说:“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自无心出岫。”这是诗的意脉的点睛之处,如果把它删节了,可能会有一种趣味,有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欸乃一声山水绿”,感觉的多层次转换运动之后,突然变成一片开阔而宁静的山水。动静之间,以山水绿的发现,作为结果,声画交错,触发遐想,于结束处,留下不结束的持续回味的感觉。但这种回味,只是回到声音与光景的转换的趣味,而趣味有什么特点呢?“无心”,不管有人无人,有声无声,有形无形,不管多么美好,美的极致,都是以“无心”为特点的。“无心”是意境的灵魂,把意境深化了。但是,如果不通过天边相逐的云点出来,这个“无心”的特点,对读者的提示是不是充分呢?在我看来,也许是不够明确的。当然,这里还有很大的研究余地。

问题5

学《咏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讨论“研讨与练习三”中的问题:谢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为题设问,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孙富中

这个问题,光凭印象就可以简单解答,谢道韫的比喻比较好,但是,要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就要涉及比喻的结构分析,揭示比喻的内部矛盾。我在《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中曾经作过系统分析,这里结合这个问题再作一些阐释。

同类推荐
  • 凶禽猛兽的风采

    凶禽猛兽的风采

    动物凶猛不仅仅表现为为进攻的杀伤力大,更主要的是这种动物无所畏惧,敢于进攻。如草原上的狮子,狼群,森林里的老虎,海洋中的鲨鱼等等。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类也有很凶猛的一面,如鹰、雕、鸢、鹫、鸮、隼等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师恩之情动天

    师恩之情动天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所收篇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是历史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本着开拓青少年视野的目的,本书只收录了少数几篇中学课本中的古文,大多都是教材之外的篇目。
  • 日记起步

    日记起步

    本书是针对小学生学写日记的辅导书籍。全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先写一句话,再写两三句话、一段话,最后写成一整篇,这种三步走的方法,适合初学写日记的小学生由不会到会,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写日记的方法。
热门推荐
  • 异魂修仙传

    异魂修仙传

    慌乱、血腥、残暴、无情,一个充满原始的世界。这里有无数条巨兽正在围攻着一条全身环绕着蓝色火焰的巨兽,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的身上冒着汗,可身上的火焰在汗水出来一丝就被蒸发成雾气……
  • 豪门纨绔:谁伴我闯荡

    豪门纨绔:谁伴我闯荡

    一场腥风血雨,一段恩怨情仇,一个豪门纨绔,如何一统黑道?万千宠爱,至死不渝,愿博美人心,怎奈家财万贯,兄弟忠义两奸。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而经过热血洗礼,豪门纨绔,逆袭之路就在眼前!
  • 蝶泳

    蝶泳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硬汉不跳舞

    硬汉不跳舞

    创造力枯竭的作家蒂姆?马登陷入了苦闷,终日饮酒寻欢。一日,他邂逅了一位美艳动人的金发女人,与之一夜狂欢后,却陷入了离奇凶杀案——他种植的大麻地莫名出现一颗金发女人的头颅,同时,他胳膊上的文身、家中和车内的血迹、通灵朋友的证词皆表明凶手非他莫属。诸多巧合令蒂姆毛骨悚然,而破碎混乱的记忆又让他茫然无措。为了揭开凶手之谜,蒂姆卷进了爱欲、血腥、谋杀的旋涡。然而,每一条蛛丝马迹都显示,身边每个人都与凶杀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排除凶手的可能……包括他自己。死者是谁?凶手是谁?蒂姆陷入了理智与疯狂的双重煎熬。
  • 桃花倾城艳

    桃花倾城艳

    她是心理学医学双博士,出国参加散打比赛,无奈飞机失事,却未想穿越至“浮光大陆”。他是优雅腹黑的七皇子,养精蓄锐低调行事,无奈遇到了她,只好“痛改前非”为她出山。他们,在政治洪流中谱写了一曲倾世风华。
  • 海贼王之剑圣

    海贼王之剑圣

    一个喜欢剑道喜欢海贼王动漫的骚年穿越到了海贼王世界之后的热血逗B故事!
  • 徽音绕城

    徽音绕城

    宫深似海,群雌粥粥,徽音绕城,邀凤来鸣。
  • EXO之从开始爱上你

    EXO之从开始爱上你

    那天我见到你,你的一切便刻在了我的心里。从那天起我便爱上了你。
  • 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校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教育活动

    学校和谐相处与遵纪守法教育活动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和谐相处的常识、和谐相处的心态、和谐相处的礼仪、和谐相处的技巧、遵守纪律的常识、遵守法律的常识、学生违法乱纪预防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