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5500000006

第6章 回望历史(5)

当然,我在这里,也只是抛个砖,引个玉。我相信明眼的读者,能从这里吸取更多的营养,悟到更多的东西。

鉴湖女侠秋瑾

史书上说:当年,清兵赶到革命党人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门前的时候,秋瑾从容就捕,而且拒写供词,只挥毫写下了以下七个冷艳的大字——“秋风秋雨愁煞人”……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1907年7月14日,革命组织“光复会”成员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次日,秋瑾在绍兴的闹市区——“古轩亭口”被清政府杀害。

秋瑾当然是一个女英雄。可是,英雄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不是建立在传闻的基础上的。秋瑾为革命而死,仅仅算这个事情本身,秋瑾就已经堪称英雄,而如果再杜撰一些英雄的情节,刻意为她“锦上添花”,在我看来,却等同于画蛇添足,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反而适得其反。

这不,秋瑾死后,中国社会上,就流传开了关于秋瑾的以下三则传说:

传说一,秋瑾被捕时,英勇抵抗。

传说二,秋瑾受审时,视死如归。

传说三,秋瑾的口供只有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坦白说,我很愿意相信这些传说。可是很遗憾,事实上,以上这些,全部都不准确。

我首先谈秋瑾被捕的过程。

依据秋瑾的亲生弟弟秋宗章的回忆文章《大通学堂党案》,当天清兵到“大通学堂”里来逮捕秋瑾的时候,秋瑾并没有像影视作品里面那样英勇抵抗或者从容不迫地指挥学生抵抗。恰恰相反,秋瑾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逃跑。

这不是刻意要丑化女英雄。事实上,革命人物在遭到官府逮捕的时候,逃跑不单是十分正常的表现,而且还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试问:如果人人都见死不逃,恐怕革命人物都死光了,那么,谁来干革命事业呢?所以被捕的时候,尽量逃跑,保留自己的力量,这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大通学堂”是秋瑾参与经营管理的一所学堂。《大通学堂党案》这篇回忆文章,收录了秋瑾在狱中给清政府的一份《供词》。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当年秋瑾给清政府的这篇供词,都说了些什么:

“秋瑾即王秋氏供:山阴县人,年二十九岁。父母都故。丈夫王廷钧。我于光绪二十九年与丈夫离别出洋,往日本游历,与徐锡麟、赵洪富会遇熟识。后我回国,在上海开设女报馆。上年十二月间,始回绍兴。由蔡姓邀我入大通学堂,充当大通附设体育会教员。与竺绍康、王金发均属要好,时常到堂,已有月余,也系熟识。今日闻有营兵前来拿捕,当即携取手枪、皮包,就想逃走。不料堂内开枪,兵勇等亦开枪,并将我连枪拿获。又论说稿数纸、日记手摺一个。此稿是我所做,手枪亦是我物。我已认了稿底。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了。皮包是临拿时丢弃在堂。至赵洪富、竺绍康、王金发现逃何处,不知道是实。(下有指模,注明:‘右手二指’。)”

秋瑾的这篇文言文供词,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这个意思:

“我叫秋瑾,我的丈夫姓王,我是山阴县(浙江绍兴)人,今年29岁,我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我丈夫的全名叫王廷钧,我于光绪二十九年告别了我的丈夫去日本游学,并与徐锡麟、赵洪富结识和交往,我回国之后,在上海开办了一份女性报纸,直到去年12月,我才回的绍兴,一个姓蔡的人邀请我加盟‘大通学堂’,并充当‘大通学堂’附设的‘体育协会’的教师。我和竺绍康、王金发关系都不错,他们已经有一个多月经常来‘大通学堂’了,彼此很熟,今天我听说政府派兵来抓我,我当时就拿了手枪和皮包,准备逃跑,不料‘大通学堂’里面的学生开枪了,于是清兵也开枪了,然后呢,清兵将我连人带枪给抓了,还搜走了我的一些文稿、日记等文件,这些稿子是我写的,手枪也是我自己的,稿子我都看过了,革命党的事情,你们就不要再问了,我的皮包是在拿的时候丢掉在学堂里面了,而至于赵洪富、竺绍康、王金发他们逃到哪里去了,我不知道。”

于是,我们从秋瑾的这份供词里面,读出来以下几点重要的事实:

1.当天,清兵来抓秋瑾时,秋瑾的第一反应,既不是奋勇抵抗,也不是从容就擒,而是逃跑。

2.秋瑾并非如民间传闻中所说只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供词,而是写下了以上这份长达二百六十三个字的文言文供词。

那么,秋瑾在受审的时候,又有没有“视死如归”的情形呢?

史料告诉我们:恰恰相反,秋瑾在受审时,一开始坚决不承认自己“造反”

的事实,而且想方设法为自己辩护,想方设法地去求生。依据是1907年7月21日版的《时报》,报道了秋瑾受审的细节。在庭审的时候,清政府官员贵福和秋瑾有如下的对话:

贵福:“你一个女孩子,为何要造反?”

秋瑾说:“你误会了,我是造男权的反,没有要造大清的反。”

可见,秋瑾出于求生本能,为自己辩解,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造大清的反”的事实,因此,我们大家说她“视死如归”,似乎的确是言过其实了。

可是,这也并非是故意丑化秋瑾。事实上,作为一个弱女子,在明晃晃的大刀跟前,不喊“大老爷”,不喊“饶命”,不喊“我错了”,不喊“冤枉”,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毕竟,秋瑾只是一个女子。

读到这里,我们回到分析本文三个传闻的事情上来,我们不妨一一纠正如下,以正视听:

传说一,秋瑾被捕时,英勇抵抗——不真实。秋瑾在被捕的时候,既没有英勇抵抗,也没有从容就擒,而是带上枪支、皮包,准备逃跑。

传说二,秋瑾受审时,视死如归——不真实。秋瑾在受审的时候,虽然没有低声下气地求饶,但是,秋瑾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反清,也就是说,秋瑾仍然想侥幸求生。

传说三,秋瑾的口供只有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不真实。秋瑾在狱中,为清政府写下了长达二百六十三个字的文言文供词。

读到这里,请问诸位:您觉得,秋瑾的英雄形象,有没有被抹黑呢?有没有被丑化呢?

我的答案是——没有。

相反,秋瑾显得更真实了。

事实上,作为革命党人,在面临被捕的时候,逃跑是正确的,在近代史上,在面临被捕危险的时候,撒腿就跑的英雄人物,不知有多少。

此外,人在身陷囹圄的时候,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幻想通过“证据不足”来使自己脱身,以求“留得青山在”,出狱之后继续革命,这种事情,也是相当的普遍,不要说一个小女子秋瑾,就算是我们历史上先后登场的众多英雄好汉,做过这种事情的,简直是数不胜数。

再者,是写了七个字的供词也好,是写了二百六十三个字的供词也好,字数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秋瑾在她的供词里面,没有出卖同志,没有屈膝求饶,没有背叛革命理想……仅仅这些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掩盖这份二百六十三个字的供词,来为秋瑾“锦上添花”,否则一不小心,搞成画蛇添足,完全不必。

这就是我的看法。

吉鸿昌之死

我们有不少的历史读物,突出地讲述吉鸿昌在胸前挂一个“我是中国人”的胸章访美的故事,努力将他塑造成一个强硬的民族英雄……久而久之,在不少人的心里,落下了“吉鸿昌死于抗日”的一种模糊印象,可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提起“吉鸿昌”这个人,相信许多的读者心里都会蹦出一个词儿“英雄”。实事求是地讲,吉鸿昌的确是一个英雄人物。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吉鸿昌大义灭亲的一起往事。《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记录了吉鸿昌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

“有一回,吉鸿昌的侄子吉星南,依仗自己叔叔吉鸿昌的权势,和有夫之妇通奸,并和奸妇合伙下毒,将女方一家的婆婆、丈夫、孩子老幼六口人,全部毒死。

案发当地的县政府,知道凶手吉星南是大将军吉鸿昌的侄子,不敢严办本案。可是,有人报告给了吉鸿昌。吉鸿昌闻讯,大怒,命人将侄子吉星南和奸妇就地枪毙。”

这件事,也许就能说明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等闲之辈。再讲一个故事。

“20世纪30年代初,吉鸿昌访美。在美国期间,有一回,吉鸿昌到一个小邮局,去寄一个包裹回国内。当他用不标准的英文,对美国邮局女服务员说出‘中国’这个国家名字时,邮局服务员竟然抛出来这么一句:‘中国是哪里?我没有听说过。’吉鸿昌义愤填膺,当即叫人定做了一块写着‘我是中国人’的方形胸章,挂在自己的胸前。”

这个故事,有些读者从小就读过,不再多费笔墨。

出于对吉鸿昌的敬仰之情,长期以来,我们有很多的民间通俗历史读物,想方设法地突出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访美故事,刻意将他塑造成一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甚至是一个为了抗日而死的民族英雄。

但是,事实上,吉鸿昌当年被国民政府枪毙,并不是因为他的抗日事迹,而是因为吉鸿昌发动了反蒋武装暴动。当然,反蒋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不是本书所要探讨的话题,在此不多说。

本文所要澄清的是——吉鸿昌并非死于抗日,而是死于反蒋。其实,此事的端倪,并不陌生。吉鸿昌在死前,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这首诗里有“恨不抗日死”五个字。很显然,吉鸿昌已经用他自己的话,亲笔告诉各位:他被捕乃至被杀,并不是因为他抗日,而是另有原因,所以才有他笔下“恨不抗日死”的遗恨自白。那么,吉鸿昌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丢掉性命的呢?依据国民党军统特务人员陈恭澍在其回忆录《英雄无名》里的回忆,当年国民党特工潜入天津租界,刺伤并抓捕了吉鸿昌,理由是吉鸿昌组织反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暴动。部分读者也许会质疑,国民党军统特务人员陈恭澍的回忆,有什么可信度?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难道军统特务的证言,就一定是谎言吗?其实,关于吉鸿昌被捕、被杀的真实原因,传世的第一手史料,多如牛毛。

例如,吉鸿昌生前的战友傅二虞,在其回忆文章《吉鸿昌所走过的曲折道路》里面,透露了以下的惊人事实——吉鸿昌曾经派代表远赴广东参加汪精卫的反蒋会议,并被蒋介石的人查获。蒋介石对此,怀恨在心。出于防范,蒋介石于是命令吉鸿昌去“剿共”,可是,吉鸿昌不但不听指挥,而且冒充红军,倒戈攻击国民党军队。

我们来读一读,傅二虞这篇证言的原文:

“……第二十二路军驻防潢川一带,蒋介石给该路任务,是对豫鄂皖边区‘剿共’。在1931年4月间,吉鸿昌奉令到汉口参加军事会议,他回到潢川时精神沮丧,很气愤地说:‘蒋介石手下这班人,忒骄傲猖狂,就没拿我们当回事,尤其是陈诚,更是气焰逼人,我怎能吃他们这一套!’他还分别给杂牌军队中豫籍将领写信,说刘峙在河南,贪污腐化,贿赂公行,横征暴敛,民不堪命,反对刘峙主豫。并给刘镇华写信,推他为首领,作倒刘峙运动。据说,刘镇华接到吉鸿昌的信后,就把原信送呈蒋介石了。此时,有人介绍一位姓帅名公字新吾的,来到总部,帅又介绍他一位朋友刘某,代表吉鸿昌赴广东,参加汪精卫的反蒋会议。会毕,刘某将会议记录及汪给吉鸿昌的任命状等,装在暖水壶内,由广东北返送吉。刘途经汉口。下火车时,被蒋介石的侦探查觉,人证俱获,解到汉口行营。蒋介石得到这一情况,遂派参议冷欣,携带电台,来到潢川,住在二十二路军总部旁院,名为联络,实系监军,并时常找师长张印湘谈话,企图分化部队。

同类推荐
  • 汉末死宅

    汉末死宅

    主角无任何特殊技能,过人天赋,普通人重生,没时间给他去学习,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写大汉命运,灭诸侯,扫蛮夷,在中华文明最巅峰时刻改写世界历史。本书稳定更新,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方便阅读。
  • 璀璨皇明

    璀璨皇明

    朱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时。哼,看我用后代学识,努力攀升,积极进谏,为汉族的大明做最后的贡献!防止汉人复兴的明国,国衰灭亡!
  • 大江山

    大江山

    新书《万能神笔》正式上传,望大家继续支持!
  • 大宋小农民

    大宋小农民

    红色江山,工农北宋。浴血荣光,苦难辉煌!万丈高楼平地起,星星之火可燎原。
  • 倒腾元朝

    倒腾元朝

    落榜高中生跳楼后发现自己意外穿越去了元朝,拥有历史先知,了解现代技术的他能否利用好这一点并用自己能力改变甚至颠覆这段历史呢?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辉煌时代

    重生之辉煌时代

    且看重生到了1985年的徐骞怎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半缘邂逅:总裁劫爱

    半缘邂逅:总裁劫爱

    他把她当成手中的宝,却是以横刀夺爱开始的!她把他当成完美替身,最终选择了以逃避为结局!爱情,谁征服了谁,爱了,恨了,悲了,痛了……“喜欢么?特意为你准备的!”温维诺邪性的微笑,轻轻的托起她耳朵上的“锁”把玩着。沫沫,你让我等得好苦,整整一年,杳无音讯!想逃?我不会如你所愿!
  • 王源—戒不掉的毒

    王源—戒不掉的毒

    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纠缠了多少爱恨情仇。只希望永远在一起罢了,喜你成疾,药石无医
  • 仙剑时空

    仙剑时空

    一种充满回忆的感觉,梦回当年的自己一遍遍通关却为游戏结局的悲剧和宿命的不解与惋惜。
  • 安于天堂的爱

    安于天堂的爱

    你们在毕业那天会想到什么?是害羞,爱笑的女同学,还是临危不乱的班干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所有人的青春,看到所有人在青春里的错失。
  • 可能时间刚好你微扬嘴角

    可能时间刚好你微扬嘴角

    文中出现的爱咳嗽成员如若性格不是您所期待的,不要喷我。这只是个文而已!文中所写情节不一定全部是事实,有的会因情节需要虚拟。最后申明,爱咳嗽的每位都是我的宝贝,我不会黑任何成员,要是文中出现了反派,而他正好是您所爱的那位,也请勿喷。记住,这只是个文,好吗?【不喜请关闭右上角小叉叉,不接受人身攻击。文中如有不妥,请理性指出,会修改。】
  • 阴阳逆转之萌妹三国

    阴阳逆转之萌妹三国

    姐妹们,么么哒哒的三国来了,这个世界女为尊,这个世界额(⊙o⊙)…刘备是女生……咦!那个帅锅你说你叫貂蝉……天这是董卓……
  • 爱无戒

    爱无戒

    这个男女通吃、几乎每天换一个床伴的徐大总经理,给进入电影公司工作七年的陈希哲带来了无以言喻的灾难。公文有一字打错,哪怕是个“的”字,他也会遭到徐总一整个上午的训斥;咖啡冲淡一点,会被泼一身,然后徐极会给他三分钟时间去换一套新的,所以陈希哲每次上班都要带一两套干净的衣服。不论是搞基,还是拉拉,只要有爱就很完美。
  • 一辈子记得你

    一辈子记得你

    夏依梦的回忆,紫色的水晶,彩色的头卡,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模糊的回忆,是怎样的指引?到底是选择温柔的王子,还是腹黑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