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5100000004

第4章

本草纲领论

天地所生万物,皆感五运六气之化,故不出五气、五味、五色、五行、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之别。

经云∶五味阴阳之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随所利而行之。此物性之纲领也。五气、五味,各归所喜。

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黄,宜食咸;肾色黑,宜食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四时五脏之病,随五味所宜也。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辛又能润,为能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又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灵枢》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此五味补泻宜忌之纲领也。夫百病之生也,不出乎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凡甘温、辛温,皆从补。)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盛者折之,惊者平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此治病之纲领也。万物各有自然之性,凡病自有当然之理,即物以穷其性,即病以求其理,得其性理,豁然贯通,则天地所生之万物,人生所患之百病,皆归一致矣。用之可十可百,推之可万可千,岂不绰然有余裕哉!

药性形名论

按《本草纲目》金石、草木、禽兽、果谷,自神农及今,计一千六百余种,命名之义,各有思存。如黄连、白芷、青黛、元参之类,以色而命名也;甘草、苦参、酸枣、细辛之类,以味而命名也;寒水石、腽肭脐、火硝、香薷之类,以气而命名;桑皮、橘核、杏仁、苏子之类,以体而命名也;夏枯草、款冬花、长春、秋葵之类,因时而命名也;防风、续断、决明、益智之类,以功能而命名也;钩藤、兜铃、狗脊、乌头之类,以形象而命名也。命名之义,不能枚举,施于治道,各有功用。如五气分走五脏,五味逆治五行,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松节、杉节及草根之多坚节者,皆能治骨。荔核、橘核之类,治睾丸。)子能明目,藤蔓者治筋脉,肉者补血肉,各从其类也。如水草、石草,其性主升;梢杪子实,其性主降;甘香之品,能横达于四旁;寒热之气,性浮沉于上下,在土之根 ,本乎上者亲上,本乎下者亲下;在外之枝干,在根者治本,在枝者行于四肢。此物性之自然也。又如夏枯之草,夏收之术,半夏之生, 麦之成,皆得火土之气,而能化土,秋英之菊,秋鸣之蝉,感金气而能制风;凌冬不凋者,得寒水之气,而能清热;先春而发者,秉甲木之性,而能生升。此感天地四时之气,而各有制化也。甘温者补,苦寒者泻;色赤者走血,色白者走气∶赤圆者象心,白瓣者象肺,紫尺者益脾,香圆者入胃,径直青赤者走肝,双仁圆小者补肾,以形色之相类也。(以象形而治五脏,详《金匮要略》。)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中之阳升,阳中之阴降;轻清者主上,重浊者主下,浊中之清升,清中之浊降。凡物感阴阳之气而生,各有清浊升降之质性者也。又如山桅炒黑而降,黑豆黄卷而升,红曲生血,神曲化 。此假造酿而得化功者也。因名而取实,因象以用形,得其性之升降浮沉,气之温凉寒热,色之青黄赤白,味之甘苦酸辛,一千六百余种,大概不越乎此矣。

草木不凋论

草木寒不黄陨,及花发于冬者,得冬令寒水之资也。木生于水,水通于天,水火相济,水由地行,水气之通于四脏者也。如麦门冬、款冬花、枇杷叶、侧柏叶、山豆根、巴戟天之类,肾之肺药也;黄连、菖蒲、山桅、南烛、茶花、梅花之类,肾之心药也,浓朴、豆蔻、丁香、枳橘之类,肾之脾药也,菌桂、竹、密蒙花、女贞实之类,肾之肝药也。夫肾为水脏,受藏五脏之精,而复还出于四脏,入肝为泪,入心为血,入脾为涎,入肺为涕,上下交通,而外注于九窍。是以得寒水之草木,能启阴气上滋四脏,复能导四脏之气而下交于阴,又匪独肾气之通于四脏。五脏之气,皆相贯通,而药性亦然。如枣仁脾之心药也,石斛脾之肾药也,芍药脾之肝药也,桑皮脾之肺药也。类而推之,总不出五行之生化。

四气逆从论

经云∶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谓春宜用升,以助生气;夏宜用浮,以助长气,秋时宜降,以顺收令;冬时宜沉,以顺封藏。此药性之宜顺四时者也。春气温,宜用凉;夏气热,宜用寒;秋气凉,宜用温;冬气寒,宜用热。此用气之宜逆四时者也,而病亦如之。然时气、病气,又皆有常有变,知其常变,反其逆从,可以把握阴阳,裁成造化矣。

大枣

枣色黄、味甘,脾家果也。夫木末之实,而为心家果者,生化之道也;木末之实,而为脾家果者,制化之道也。盖天地所生之万物,咸感五运六气之生化,明乎阴阳、生克之理,则凡物之性,可用之而生化于五脏六腑矣。元如曰∶桃为肺之果,核主利肝血;杏为心之果,核主利肺气。亦制化之理然与!

栀子

栀子冬不陨叶,五月感一阴之气,生花六出,洁白芬香,得金水之气也。其实结于枝梢,圆小赤色,味苦性寒,乃阴中之阳,肾之心品也,故炒黑而成离中之虚,导心火以下交于肾。元如曰∶六者,阴之终也,花多五瓣,如雪花、栀子花、玄精石,皆感阴气生成。

枇杷

枇杷四季长青,叶上多毛。凡草木之生毛者,皆主治肺;多刺者,花开于秋者,皆得坚金之气,而能制风。枇杷初秋结蕊,深秋放花,夏时果熟,又得冬令之气,能引寒水以上滋,利肺气以下降,故主治咳嗽卒 ,并下气消痰。

款冬花

款冬花气味辛温,生于关中,及雍州山谷溪水间,冬时发条,结蕊于冰雪中,故名款冬。(西北气寒,冰雪至夏不消,款冬辛温,可为大热者矣。)土人谓之看灯花,又曰敲冰取款冬,谓在正月前半月采之,如过元宵灯节,花即大放矣,此阴中之阳升也。如形寒饮冷,肺气虚寒作喘者宜之,若阴火上炎,肺叶焦满,恐益消烁毁伤矣。

泽泻

泽泻,水草也。凡水草,石草,皆属肾,其性主升。盖天气下降,地水之气上升,自然之理也。凡物之本乎上者性升,本乎下者性降。泽泻形圆,无下行之性矣。春时丛生苗于水中,独茎直上,秋时白花作丛,肾之肺品也。《易》曰∶山泽通气,能行在下之水。随泽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故名曰泽泻。元如曰∶如何首乌形圆茎蔓,其性惟升;牛膝形细而长,其性惟下,故主治在下。诸品可类推之。

芍药

芍药气味苦平,苦走血,故为血分之药;苦下泄,故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因其破泄,故《太阴篇》云∶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今人咸云∶芍药主酸敛,而不知有大黄之功能。元如曰∶芍药乃神农中品之药。本经曰气味苦平,后人增曰酸,而实未尝酸也。(卢子由曰∶市肆一种赤芍药,不知为何物草根,儿医、疡医多用之,此习已而不察,其为害殊甚。)

牡丹皮

牡丹皮色赤,气味辛寒,血分之药也。不缘子生,故名曰牡。阴中之阳,升也。其味辛,故主发散中风,寒热邪气,除症坚瘀血,寒能凉血,故主螈 惊痫。凡骨蒸劳热,痈肿疮疡,丹皮为要药,若吐血衄血,大非所宜,以其上升故也。元如曰∶若因风寒而衄血者宜之,如阴火上炎者大忌。

栝楼

凡草木之根,其性上升,梢杪子实,性复下降,物之理也。栝楼蔓延结实,则根粉尽消,实黄赤而子白润,气味苦寒,是以天花粉能启阴液以上滋于心肺,栝楼实复能导心肺之气以下行,故本经主治胸痹。元如曰∶如苏子、萝葡子、白芥、云苔之类,性皆下行,所谓“上行极而下”也。

麦芽

麦,春长、夏成,得木火之气,故为肝之谷;透发其芽,能达木气,以制化脾土,故能消米谷之实。

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人之食饮不化,而成反胃噎膈者,多因肝气郁怒所致。予治此证,于调理脾胃药中倍加麦芽,多有应手。盖医者但知消谷,而不知疏肝。玉师曰∶可类推于谷芽、黍芽、大豆黄卷。

薯蓣

薯蓣,古名也,避唐宋帝讳,改名山药。种植之法,切作薄片,随所杵之窍而长之。(卢子由先生治一血利,久久不愈,曰∶此肠内有血管矣。山药随所杵之窍而长满,性能塞管,用山药为君,配血药而愈。此乃意度之妙用。)又百合之白花者,摘碎埋于土中,一瓣即生百瓣,而成一蒲。夫凡物切碎,皆成腐秽,二品所生之异,盖得本体之精,感气化而生长。山药肉内多涎,仲景用百合汤,以水浸一宿,出其白沫。涎沫,乃其精也。气生于精,二品得精气之盛,故主补中益气,长肉强阴。元如曰∶凡物多精汁者,皆主养精补血,益气生肌。

枸杞

《神农本经》,总名枸杞,无地骨皮、枸杞子之分。盖枸字谐狗,杞字谐己,狗属戌,而戌主右肾,肾主骨,而己属阴土,故有地骨之名,而久服能坚筋骨。气味苦寒,能清热中消渴,盖能助水土之气,上滋心肺者也。其子色赤性寒,能补两肾之精气,骨之精为瞳子,故助瞳子之光明。

红花

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也。陶隐居主治胎产血晕,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金匮方红兰花酒,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又能主治 疟。临川先生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盖风乃阳邪,血为阴液,此对待之法也。花 茎叶,且多毛刺,具坚金之象,故能胜制风木。夫男女血气相同,仲祖单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者,良有以也。盖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不足者,乃冲任之血,散于皮肤肌腠之间,充肤热肉,生毫毛,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须,女子月事以时下,故多不足也。花性上行,花开散蔓,主生皮肤间散血,能资妇人之不足,故主治妇人之风。盖血虚则皮毛之腠理不密,而易于受风也。此血主妊娠,故专治胎产恶血。《灵枢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故用酒煎以助药性。疟邪亦伏于募原之腠理间,故能引其外出。夫血有行于经脉中者,有散于皮肤外者,而所主之药亦有不同。如当归、地黄、茜草之类,生养脉内之血者也,红兰花主生脉外之血者也;川芎、芍药、丹皮、红曲之类,又外内之兼剂也。学人能体认先圣用药之深心,思过半矣。

石膏

石膏气味辛甘微寒,《神农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仲景用麻黄配石膏,能发阳明水液之汁,白虎汤解阳明燥热之渴,又主风热发斑。是神农、仲景皆用为发散之品。盖气味辛甘,而体质疏松如肌理,但其性沉重,色白若金,故直从阳明而达于外也。后人咸谓清内热而主降下,乃不明经义、物性故耳!夫凡物有可升可降者,配发散之药则升,配破泄之药则降。如浓朴之气味苦温,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乃发散之药也。仲景承气汤,配枳实、大黄、芒硝,为急下之剂。经云∶酸苦涌泄为阴。盖酸苦之味。

能上涌而下泄也。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立方配合,乃医家第一义,讵可忽诸!

女贞实

女贞子,乃本经上品,气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即蜡树也。立夏前后,取蜡虫种子,裹置枝上,半月后,其虫化出,延缘枝上,造成白蜡,坚白如凝脂,犹蚕食桑而成丝,连绵温暖,皆得树质精华,是以桑根白皮,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女贞虽与冬青同名,其种实异。冬青名冻青,叶微圆,子赤色,虫不造蜡为别也。世俗混用冻青,实二物,功用迥别。采择者,不可不辨!

莲实

莲子,本经上品,气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夫莲茎色青味涩,中通外直,具风木之象,花红,房白,须黄,子老而黑,有五行相生之义,故能补五脏不足。五脏主藏精者也,肾为水脏,受藏五脏之精。石莲子色黑味涩,故用之以固精气。今市肆一种,状如土石,味极苦涩,不知为何物?卢子由先生曰∶食之令人肠结。宜于建莲子中,拣带壳而色黑者为是。(有云假石莲子乃树上所生,即苦珠子之类。)

桑上寄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曾与你指尖相碰,也好过一无所有

    曾与你指尖相碰,也好过一无所有

    君不见青街雨巷,红尘巷陌;奈何无缘成叹,情深若何。?君不见年华碧水,浅箫笙歌;奈何执念成绊,徒费消磨。?君不见碧玉流光,韶华浅落;然而年光渐逝,不予共我。?君不见三生石畔,噬爱成魔;然而流年空倚,岁月蹉跎。
  • 小王子之域

    小王子之域

    这是一个关于探险的故事,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存在着疑问,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很孤独,如果你好奇。那么,请点开,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
  • 风灵风暴

    风灵风暴

    从零开始,从有到无,这是我的第一本,由一个学生,是如何到科技的巅峰,无异能,纯科技
  • 改变一生的计划

    改变一生的计划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
  • 盛世之恋:国民男神跟我走

    盛世之恋:国民男神跟我走

    多年后,顾辞景终于再次见到了陆小星,她毫无预告的闯入他的生活,誓要把自己变成最配得上他的人。心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跳动,顾辞景知道,这道劫,他一生也越不过去。陆小星:我说过陪你一辈子,漫过时光又何妨?顾辞景:我只爱过两个女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陆小星。
  • 般若花

    般若花

    有一本神奇的书,记载了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前世今生,今生今世,我们又因为那冥冥中的缘分,或者一刹那间心意的改变,让命运的轮盘往未知的方向变动......世事无常,有人说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不断徘徊在拯救与被拯救的世界......众生善恶意动,一经身受果报,便痛心悔改,复出无忌,再作恶便加倍受难......如鱼入网,复出还自入......我这一生,从遇见他起,便要天翻地覆......
  • 校草大大的初恋

    校草大大的初恋

    刘欣欣对他一见倾心,并给他送情书,可他竟然在大庭广众之前,随随便便的扔到垃圾桶里。可没想到,刘欣欣的妈妈跟他的爸爸要结婚了,刘欣欣跟她妈妈一起搬到他家,他很不爽,就。。。。。。。。
  • 家有仙狸

    家有仙狸

    一次上山的采果子,也许是命中注定让刘云无意当中救了一只狐狸,看起来平凡的狐狸身份缺却不平凡,一场家园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 冷宫皇后翻身计

    冷宫皇后翻身计

    她、是20世纪的金牌杀手卫柔、她是一位将军府的嫡小姐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卫君柔,无奈因为家族打入冷宫。而卫柔穿越到了她的身上、会有什么样的碰撞呢?敬请期待
  • 化仙吟

    化仙吟

    一个身世成谜的少年;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一副风景无限的画卷;一则流传千古的传说!!!是缘分的纠缠,还是命运的安排???且看少年苏九,如何在充满荆棘的成仙之路上,披荆斩棘,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