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400000018

第18章

諸文戒行門第六

依體起修名為戒行

事鈔(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須廣修方便。撿察身口。威儀之行。克志專崇。高慕前聖。持心後起。義順於前。名為戒行。故經云。雖非觸對。善修方便。可得清淨。文誠驗矣。記云。方便有二。即教行也。教謂律藏。必依師學。行謂對治。唯在己修。由本興心。稟教期行以為受體。今還如體而學而修。文明撿察。似偏約行。然離過對治。非學不立。廣修之語。理必兼含。撿察即心心即行體。準疏具三。能憶能持能防。一心三用。無非順受。方成隨行。

約喻顯明受隨二戒

又(中一)云。三者戒行。謂受隨二戒。遮約外非。方便善成。故名戒行。然則受是要期思願。隨是稱願修行。譬如築營宮宅。先立院墻周匝。即謂壇場受體也。後便隨處營構。盡於一生。謂受後隨行。若但有受無隨。直是空願之院。不免寒露之弊。若但有隨無受。此行或隨生死。又是局狹不周。譬同無院室宇。不免怨賊之穿窬也。必須受隨相資。方有所至。

受已示持(壇上說相。須先誦此一段)

事鈔(上三)云。善男子。汝受戒已。必謹奉持。若但有受無持心者。受戒不得。空願無益。寧起行用。不須願求。經論如此。但佛世難值。正法難聞。人身難得。奉戒者難。故上品高達。能受能持。修道會聖。下品小人。能受能破。心無慚愧。現世惡名。不消利養。死入惡道。中品之徒。善不自發。望上而學。可準下流耶。若遂鄙懷。毀破佛戒。不如不受。必須依佛正教順受隨學。五夏已來。專於律部。若達持犯。辦比丘事。修定習慧。會正可期。自此已外。雜學言說。汙染淨戒。定慧無由生者。佛則不許。故律云。若師闕教授。當餘處學。為長益沙門果故(接羯磨經說相文去)。

受隨二能趣果優劣

又云。問。今受具戒。招生樂果。為受為隨。答。受是緣助。未有行功。必須因隨。對境防擬。以此隨行。至得聖果。不雜受體。故知一受已後。盡壽已來。方便正念。護本所受。流入行心。三善為體。則明戒行。隨相可修。若但有受無隨行者。反為戒欺。流入苦海。不如不受。無戒可違。是故行者。明須善識。業性灼然。非為濫述。

業疏(三下)問曰。何名受隨。答。言受戒者。創發要期。緣集成具。納法在心。名之為受。即此受體。能防非義。故名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隨心動用。還熏本識。如是展轉。能靜妄源。若不勤察。微縱妄心。還熏本妄。更增深重。濟緣云。能憶謂時中不忘。能持謂執守不失。能防謂塵緣不侵。由憶故持。由持故防。一心三用。無前無後。隨心動用。語該始終。熏本識者。此隨行中熏。通作無作展轉有四。一對境差別。二起心前後。三來報相續。四入位階差。靜妄源者。語通因果。準下修顯。圓證三身。則究竟永盡。故云靜也。問。瞥爾增妄。即應有犯。若有犯者。則與菩薩戒何異耶。答。制業分之。即無有濫。問。熏有幾種。答。初受作戒熏。熏成無作。次則無作熏。熏起隨行。三則隨中作無作熏。還資本體。若論所熏。通熏心識。問。如起信說。內外二熏。此屬何收。答。彼以真如為內熏。師友教法為外熏。今以一識本真。則為內熏。作無作戒。並外熏耳(制業分者。圓教微縱。犯制結吉。大戒瞥爾。犯名化業。問。若據四分。乃約重緣。微縱犯吉。依何律判。若不依律。那名制罪。答。亦依律也。因涅槃扶談。即成了義。此經有云。出家菩薩遮性等持。羅剎乞囊。菩薩一塵不與。一塵喻微縱犯吉。斯即明據。問。大戒是佛所制。有違亦結制罪。何止化業耶。答。資持云。大乘三藏。制不制別。則大戒是制明矣。但通被道俗。故名化業耳)。

以圓融會即小是大

業疏云。是故行人(召受具人)。常思此行(指篇聚律儀也)。即(此一即字貫下二聚)攝律儀。用為法佛(律儀體本真淨。即用此為法身佛)。清淨心也(即律儀體。亦法身之體也)。以妄覆真。不令明淨。故須修顯。名法身佛。以妄覆真。絕於智用。故勤觀察。大智由生。即攝善法。名報身佛。以妄覆真。妄緣憎愛。故有彼我。生死輪轉。今反妄源。知生心起。不妄違惱。將護前生。是則名為攝眾生戒。生通無量。心護亦爾能。熏藏本。為化身佛。隨彼心起。無往不應。猶如水月。任機大小。

記釋上文先示來意

(以圓決小。小無不大。白四所受。即納三聚。凡持一戒。三聚圓修。先明來致)。

濟緣云。先知來意。眾生識體。本自清淨。離諸塵染。由妄想故。翻成煩惱。又復本來自在。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由妄想故。翻成結業。又復本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差別。由妄想故。翻成生死。今欲反本。故立三誓。一者立斷惡誓。受攝律儀戒。修離染行。趣無作解脫門。復本清淨。證法身佛。名為斷德。二者立修善誓。受攝善法戒。修方便行。趣空解脫門。復本自在。證報身佛。名為智德。三者立度眾生誓。受攝眾生戒。修慈悲行。趣無相解脫門。復本平等。證應身佛。名為恩德。然此三誓三戒。三行三脫。三佛三德。隨舉一誓。三誓具足。乃至三身三德。一一皆爾。言有前後。理無各別。如是心受。即發圓體。如是心持。即成圓行。華嚴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淨名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涅槃云。欲見佛性。證大涅槃。當須淨戒等。皆此意也。

重點即字的顯祖懷

濟緣又云。即之一字。點小即大。乃是圓宗融會之意。智論以八十誦。即尸羅波羅密。勝鬘謂毗尼即大乘學。須得此意。可通彼文。

重決一異顯無偏局

(前雖已示。意猶未盡。故又微釋。顯通圓旨)。

濟緣又云。問。三聚三身。為同為別。答。語異義一。隨舉一戒。三聚具足。隨舉一聚。互具亦然。故知初受圓發三誓。隨中奉持。圓修三行。成因感果。圓證三身。三誓即是三聚三身。三聚。亦即三身三誓。三身亦即三誓三聚。心佛無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圓戒。是波羅密。即究竟木叉也。是知行人。若發此心。若獲此體。當知即是三佛之種。如何自輕。不加珍敬。然雖三戒。彼此互具。至於修奉。恒用攝生。則能任運含攝一切。豈止餘聚耶。問。教有分齊。何須此示。答。為成本宗。分通義故。何以然耶。如前善戒。五十具等。迭為方便。是故受五習十。受十習具。受具習大。故前三戒。並名方便。假宗知權。不住方便。符通深之部意。為稟大之先容。所以鈔敘發心。為成三聚。此明隨行。次對三身。願行相扶。彼此交映。彼則期心後受。此乃即行前修。方見圓宗。深有來致。若爾。既顯分通。何須別立。答。義雖通大。教終局小。不可濫通。故須別立。隨意盡理。不亂宗途。請觀前明實宗。無一心字。次述假宗。無一種字。始見聖師。深體權實。自餘凡愚。未足擬議也。

囑以惠持為成出離

業疏云。今行學者。多依隨戒。忪[勞-力+凡]守護。不知戰兢。本有何意。若不為出。空奉外儀(此中明出須論究盡二種生死)。或以汙心。為名為利。諂誑無慚。詐現持戒。心為業本。終墜生死。不如不受。無犯持也。但順故業。減損集因。故百論中罪福俱捨。為天持戒。名不淨也。又成論云。行者深心。不樂為罪。名淨持戒。持世佛藏云。若不為除我倒。而持戒者。名破戒人。廣訶如彼。記引百論云。有漏淨福(即人天也)無常故尚應捨。何況雜罪福。又云。持戒有二。一者不淨。二者淨。何等不淨。謂持戒求樂報。一者生天。二者人中富貴。何等為淨。行者作念。一切善法。戒為根本。持戒則心不悔。心不悔則歡喜。歡喜則心樂。心樂則得一心(得定)。得一心則生實智(發慧)。智生則得厭。得厭則離欲。得解脫。解脫則得涅槃。是名淨持戒。又準事鈔持犯篇四種分齊。可括諸文。一賊分齊。即上名利諂詐等。二罪分齊。即成論不樂為罪。三福分齊。即百論為天持戒。四道分齊。道通三乘。無非出離。前令反妄。下誡域心。必指佛乘。是今分齊。

唯修事福非出離道

又云。凡出家者。出有為家。為解脫者。謂脫纏縛。此為本也。如五分說。不為解脫出家。不得名僧。次不受供。今有行者。但知持戒。無心在道。道在虗通。達累為本。此而不思。但持戒善。自餘講解。修習觀務。悉為非道。內多瞋忿。久汙淨心。此戒取結。謂為最勝。文是見取。體是欲界。增生下業。若修世禪。緣色緣心。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如鬱頭藍。上極非想。還沉阿鼻。後作飛貍。佛記無出。若修多聞講誦經典。不為解脫。並增欲有。未成無漏。若營世事。供養三寶。塔寺等相。心無欣道。最是我所。或沉下趣。由善造時。自愛憎他。行諂行誑。雜惑成樹。故受鬼趣。相似果報。以心非實。生在惡道。以福事成。故受勝處。

立圓指據教有所憑

(決顯體行。囑勸奉持。故有此文。重提四科。引經示據)。

業疏又云。今識前緣。終歸大乘。故須域心於處矣(前緣等語。通決法體行相也)。故經云。十方佛土。唯有一乘。除佛方便假名字說。既知此意。當護如命如浮囊也。故文云。我為弟子結戒已。寧死不犯。又如涅槃中羅剎之喻。記云。識前緣者。塵沙萬境。無邊制法。無始顛倒。迷為外物。故受輪轉。今知唯識。無有外塵(上伸決戒法意)。故正受時。徧緣法界。勇發三誓。翻昔三障。由心業力。結成種子。自為戒體。應知能緣所緣。能發所發。能熏所熏。無非心性。心無邊故。體亦無邊。心無盡故。戒亦無盡(上伸決戒體意。已下通伸行相。有云。文引二經。但在勸修。然不知立圓。通圓法體行相勸修。後引通證四科也)。當知即是發菩提心。修大慈行。求無上果。此名實道。此即大乘。三世如來十方諸佛。示生唱滅。頓開漸誘。百千方便無量法門。種種施為。莫不由此。故曰。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佛乘。此即行人域心之處。然而濁世障深。慣習難斷。初心怯懦。容退菩提。故須期生彌陀淨土。況復圓宗三聚。即是上品三心。律儀斷惡。即志誠心。攝善修智。即是深心。攝生利物。即迴向發願心。既具三心。必登上品。得無生忍。不待多生。成佛菩提。了無退屈。此又行人究竟域心之處矣。故下引證。即法華開顯文也。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十二部中。九部屬小乘。同歸一佛乘故也)又云。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十方皆爾不獨釋迦)。無二亦無三(大小相對為二。三乘相對為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餘乘修證因果色非色等。皆方便假名耳)。既知等者。躡上開悟。由識前緣。若起毀犯。即是犯自心故。增妄業故。淪生死故。汙佛種故。退菩提故。失功德利故。大小經論廣勸奉持。雖不顯彰。聖意在此。若不知此。得失尚微。既知此已。所護既深。所失亦大。理須謹攝。不可微縱。命與浮囊。世人所重。且舉為喻。諸經論說。鵝珠草繫。海板比丘。皆忘生護戒。則壽命浮囊。亦未足為重也。

立圓濫宗釋疑防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老师的罪行宝典

    老师的罪行宝典

    让各位随着作者的笔调,来回忆一下,上学时的种种“苦”,老师们的累累“罪行”。深有同感的人请收藏,然后五星加好评哦!
  • 暮歌:长亭晚

    暮歌:长亭晚

    世间最薄凉的,莫过人心。当利益与欲望淹没了魂灵,他是否还会有一刻记得她,那长亭外,指点江山,却又温婉如玉的她......
  • 逆袭成校花

    逆袭成校花

    一次意外,让沈清玉重新开始一段青春旅程,这一次要曾经的三无学生党称号!
  • 三眼窥天

    三眼窥天

    一眼窥灵,二眼窥神,三眼窥天!---------------------------------2015,两枪走起,各位看官,见好就收!记得收藏入书架哈~
  • 穿越之绝色逍遥芳华绝代

    穿越之绝色逍遥芳华绝代

    为什么你跟墨尘说我跟兰馨知道你们太多秘密要杀我们灭口,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吧?只是我们幻听而已。紫曦拉着程瀚的手伤心的问着。程瀚无情的甩开紫曦的手。“真的,是真的,你们不过是我们的棋子,利用完之后没什么用,而且没准还会有威胁,你觉得我们会对你们这两个蠢女人动情吗?别做梦了,来人将她们就地处置了。”说着这个男子嗜血的笑容,阴狠的嘴脸。这将是我们永远的痛吧馨,女主一朝穿越沦为囚犯,可叹这是什么啊!谁穿越就坐牢坐囚车的呀!更奇怪的是一个糟老头扯着衣服哭哭啼啼地说;“女儿,我好想你。”唉,我都快死了。你能不能让我干净点走呀!说这给那人看裙子上的鼻涕和眼泪。伤不起啊!更有更多逃婚戏码。美男众多美不甚收。
  • 妖怪物语之龙女

    妖怪物语之龙女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际遇东海龙三公主,两人兄弟相称,龙三助秦王统一六国,朝夕相处,暗生情愫,后珠胎暗合,人神之恋为天地所不容,龙三为了不连累嬴政,自愿堕落为妖。半妖拥有强大的灵力,但却因为人类的身体而不能承受。三界之中,人类惧怕拥有妖力的半妖,神仙嫌弃半妖体类的妖力而不愿意庇佑,妖怪则渴望得到半妖强大的能力而对其追杀,所以,半妖在世间无处容身。龙三肚子里的孩子更是拥有龙族的能力,自然会成为妖怪们最想得到的灵力。龙三遭到步莲华和百鸦杀的追杀,被半妖苏白所救,龙三不愿生下肚子里的孩子,潜藏在天池千年,直到感到自己天人五衰的劫难快到了的时候,才从天池走出,在三生湖畔诞下半人半龙的龙泠。龙泠出世,因被母亲困在腹中千年而怒气难平,加之人类的身体不能承受龙族的强大的灵力,龙三只能将龙泠的力量封印,洗去她千年来的记忆,作为一个人类的身份而存在……
  • 系统改造者

    系统改造者

    主角带个系统吊打高富帅,有什么可牛的?陆仁可是系统改装者,专治各种主角。无论什么样的系统,陆仁不仅可以修理、改装、拆卸、安装,只要给他材料,他还可以制造。这是一个别样的系统流,充斥着各种坑货的传奇和各种被坑背锅的故事。
  • 神秘岛之月光少女

    神秘岛之月光少女

    喜鵲島是一個神祕的傳說,在人們皆忘記它的存在同時。那樣的祝福仍在島上蔓延千年............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大尸祟

    大尸祟

    万载前,曾有人以十尸称圣,不从九天,不入地府。铁魂揽御,天地无争。万载后,昔年人逝。有旧女帝云袖,始逐昔人残魄,斩尽百万冤魂妄复逝者,却仍败于天道不可逆转。三宵城中,雨师一言北川,再掀风云。天下九川十泽,云师灭尽四圣再寻残魄,这世间至强的女子,与仅有一魄的少年。究竟是覆往前世交缠爱恨,还是此世此生,断然不负?御神尸,控长道。穷域内,烬三宵。世间之事。唯有力之一字可斩尽荆棘,得愿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