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800000003

第3章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以此推之而不难也。若夫风寒之初入,必先太阳寒水之经,此经本寒标热,便有恶风恶寒,头疼脊强之证。寒郁皮毛,是为表证。若在他经,则无此证矣。脉若浮紧,无汗,为伤寒,以麻黄汤发之,得汗为解。浮缓,有汗,为伤风,用桂枝汤散邪,止汗为解。若无头痛恶寒,脉又不浮,此为表证罢而在中。中者何?表里之间也,乃阳明少阳之分,脉不浮不沉,在乎肌肉之间,谓皮肤之下也。然亦有二焉。若微洪而长,即阳明脉也,外证目痛,鼻干不得眠,用葛根汤以解肌;脉弦而数,少阳脉也,其证胸胁痛而耳聋,如见此证此脉,以小柴胡汤和之。盖阳明少阳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也。过此则邪入里为热实,脉不浮而沉,沉则以指按至筋骨之间方是。若脉来沉实有力,外证则不恶风寒而反恶热,谵语大渴,六七日不大便,明其热入里而肠胃燥实也,轻则大柴胡汤下之,重则三承气汤选用,大便通而热愈矣。

若脉来沉迟无力,此为阴证,盒饭看外证如何,轻则理中汤,重则姜附四逆汤以温之。今将浮、中、沉三脉列图于后,可熟玩之。

伤寒以脉大、浮、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然脉理精深,初学未能识察。

予谓伤寒之中人,由浅入深,先自皮肤肌肉,次入肠胃筋骨,以浮、中、沉三脉候之,似乎无所遁乎其情矣。列为三图,图下就注证治之法,则阴阳表里易见,使因脉以知证,缘证以明治,以此达彼,由粗入精,亦可以为初学之阶梯也。欲究其至极,必须潜心熟玩仲景之书,庶几可以入道矣。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浮,初排指于皮肤之上,轻手按之便得,曰浮。此为寒邪初入足太阳经,病在表之标,可发而去之。虽然,治之则有二焉:寒伤荣则无汗恶寒,用麻黄汤;风伤卫则有汗恶风,用桂枝汤。一通一塞,不可同也。

浮紧有力,无汗恶寒,头痛项背强,发热,此为伤寒在表,宜发散,冬时用麻黄汤,余三时皆用羌活冲和汤。有渴,加石膏、知母;无渴,不用加。

浮缓无力,有汗恶风,头疼项强,发热,此为伤风在表,冬时用桂枝汤,余三时皆用加减冲和汤。腹痛,小建中汤;痛甚,桂枝加大黄汤。

中,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间,略重按之乃得,谓之半表半里证也。然亦有二焉,盖少阳阳明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长而有力,此为阳明证,有头疼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发热无汗,葛根汤、解肌汤。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不解而渴,白虎汤,或加人参;无汗不渴,并不可服,则为大忌。

弦而数,此为少阳经,其证胸胁痛而耳聋,或往来寒热而呕,俱用小柴胡汤。(有加减法。)若两经合病,则脉弦而长,此汤加葛根、芍药。

沉,重手按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方得,此为沉脉。亦有二焉,阴阳寒热在沉脉中分。若沉而有力,则为阳,为热;沉而无力,则为阴,为寒也。

沉数有力,则为阳明之本,表解热入于里,恶寒头痛悉除,反觉恶热,欲揭衣被,扬手掷足,谵语狂躁,口燥咽干,五六日不大便,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承气汤选用。

沉迟无力,为寒,外证无热,不渴,反怕风寒,或面上恶寒甚如刀刮,或腹满胀痛,泄利,小便清白,或大小腹痛,皆为阴证,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姜附汤。

伤寒至沉脉方分阴阳,仔细体认,下药不可造次,倘有差失,咎将归己。凡诊脉须分三部九候,每部必先浮诊三候,轻轻手在皮肤之上,候脉来三动是也。中诊三候,沉诊三候,三而三之而成九候。然后知病之浅深表里,以为处治之标的,岂可忽略于脉而欲求病之所在乎?明脉识证,辩名定经,得乎心而应乎手,如此而治,有枉死者,吾不信也。若脉证不明,处方无法,狂妄行医,视人命如草芥,他日不受天殃,吾亦不信也。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辩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俗医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请以天地间可证者言之。

盈天地至大而营运者,莫如元气与水。且以有形论之,则江河湖海,溪涧沟浍,以为行水潴水之道焉。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亦有十二经脉,大小络脉,血海,以为行血停血之隧道。风行水动,气行血流,皆自然之理也。夫人之气,自平旦会于膻中,朝行手太阴肺经,以次分布诸经,行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在人则行三百六十五骨节,明日寅时复会于手太阴也。血亦随气流布营运不息,荣卫一身腠理,司开阖,维持纲纪,以为一身动静,云为之主。所以一脉愆和则百脉皆病,理固然而不得不然也。彼云传足不传手者,何所据乎?请备言其所由。盖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也。冬乃坎水用事,其气严寒凛冽,水冰地冻,在时则足太阳少阴正司其令,触冒之者,则二经受病。其次则足少阳厥阴继冬而司春令,而亦受伤,何也?盖风木之令起于大寒节,正当十二月中,至春分后方行温令,故风寒亦能伤之。足阳明太阴,中土也,与冬时无预而亦伤之,何也?紫阳朱子曰: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寄旺于四季,能终始万物,则四时寒热温凉之气皆能伤之也。况表邪传里,必归于脾胃而成燥粪,用承气汤以除去之,胃气和矣。手之六经,主于夏秋,故不伤之。足之六经,盖受伤之分境界也。若言伤足不伤手则可,以为传足不传手则不可也。

况风寒之中人,先入荣卫,昼夜循环,无所不至,岂间断于手经哉!经云:两感于寒者,六日死。

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岂虚言哉!尝观《此事难知》曰:伤寒至五六日间,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六脉沉数而不洪,心下不痞,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或传之十日以来,形如醉人,此热传手少阴心经也。然未知自何经而来。答曰:本太阳伤风,风为阳邪,阳邪伤卫,阴血自燥,热蓄膀胱,壬病逆于丙,丙丁兄妹,由是传心,心火自上而逼肺,所以神昏也,栀子黄芩黄连汤。若在丙者,导赤散。在丁者,泻心汤。若脉浮沉俱有力者,是丙丁中俱有热也,可导赤、泻心各半服之宜矣。此膀胱传丙,足传手经也。又谓之腑传脏也,下又传上也,表传里也。壬传丁者,乃坎传离也,名曰经传。气逆而喘者,非肺经乎?如谓不然,何仲景桂枝、麻黄二汤乃心肺药也,请试思之。

结胸解

结胸之证,尝见俗医不问曾下与未下,但见心胸满闷,便与枳桔汤,便呼为结胸,盖本朱奉议之说也。有频频与之,反成真结胸者。殊不知结胸乃下早而成,未曾下者,非结胸也。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证虽满闷,尚为在表,正属少阳部分,为半表半里之间,只消小柴胡加枳壳以治。

如未效,则以本方对小陷胸汤,一服豁然,其妙如神。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若因下早而成者,方用陷胸汤丸,分浅深从缓而治之,不宜太峻,上焦乃清道至高之分,若过下则伤元气也,慎之。尝读仲景《伤寒论》结胸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满。所以成结胸者,以下太早故也。及成氏注释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再三熟玩,不能不致疑于其间。盖无热恶寒者,寒邪直中阴经之真寒证也,非阳经传至阴经之病也。若误下之,不死则危矣,岂可以泻心汤寒热相参之药治之而愈乎?岂反轻如结胸者乎?详此恐言荣卫阴阳也。风属阳,阳邪伤卫,头疼发热,微盗汗出,反恶风者,当服桂枝汤止汗散邪。医者不达而下之,卫气重伤,胸中结硬。经又云:结胸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结胸证悉具而烦躁者,亦死。盖卫出上焦,清道受伤,不为不重也,故用陷胸汤峻利之药以下之。寒为阴,阴邪伤荣,当以麻黄汤发表。

误下之而成痞满,宜泻心汤以理痞。盖荣出中焦,黄连能泻心下之痞。邪下于膈,不犯清道,则元气不伤,故轻于结胸耳。若阴经自中之寒,以泻心汤理之而愈者,则吾不信也。夫以药验证,愚见如此,然未敢以为必当,候明哲证之。

伤寒寒热论

赵嗣真曰:《明理论》云,往来寒热者,邪正之分争也。邪气之入者,正气不与之争,则但热而无寒。若邪正分争,于是寒热作也。盖以寒邪为阴,热邪为阳。里分为阴,表分为阳。邪之客于表也,为寒邪与阳争,则为寒矣。邪之入于里也,为热邪与阴争,则为热矣。若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表里之不拘,内外之无定。由是寒热且往且来,日有至于三五发,甚者十数发也。若以阴阳二气相胜,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此则论杂病阴阳二气自相乘胜然也,非可以语伤寒。斯论为精切,深合仲景之意。盖不惟释疑,活人书而已也。又按:河间言恶寒为寒在表,或身热恶寒为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者,皆误也。而《活人书》亦以此为表里言之。故赵氏曰:详仲景论,只分皮肤骨髓而不曰表里者,盖以皮、脉、肉、筋、骨五者,《素问》以为五脏之合,主于外而充于身者也。惟曰脏曰腑,方可言表里。可见皮肤即骨髓之上,外部浮浅之分;骨髓即皮肤之下,内部深沉之分,与经络属表,脏腑属里之例不同。况仲景出此例证于太阳篇首,其为表证明矣。是知虚弱素寒之人,感邪发热,热邪浮浅,不胜沉寒,故外怯而欲得近衣,此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药用辛温。至于壮盛素热之人,或酒客辈,感邪之初,寒未变热,阴邪闭其伏热,阴凝于外,热蓄于内,故内烦而不得近衣,此所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药用温凉必矣。一发之余,表解里和,此仲景不言之妙。若以皮肤为表,骨髓为里,则麻黄汤证骨节疼痛,其可名为有表,复为有里之证耶?然仲景《伤寒》一书,人但知为方家之祖,而未解作秦汉文本观,故于大经大法之意反有疑似。而后世赖其余泽者,往往类辑伤寒方论,其间失其本义及穿凿者亦有之,矧以杂病为论,但引其例者乎?

论伤寒少阴病发热而反用药不同

赵嗣真曰:详仲景发汗汤剂,各轻重不同。如麻黄汤、桂枝汤、青龙、各半、越婢等汤,各有差等。至于少阴发汗二汤,虽同用麻黄、附子,亦有加减轻重之别。故以加细辛为重,加甘草为轻,辛散甘缓之义也。其第一证以少阴本无热,今发热,故曰反也。其发热,为邪在表而当汗,又兼脉沉属阴而当温,故以附子温经,麻黄散寒,而热须汗解,故加细辛,是汗剂之重者。第二证既无里寒之可温,又无里热之可下,求其所以用麻黄、附子之义,则是脉亦沉,方可名曰少阴病,身亦发热,方可行发表药。又得之二三日,病尚浅,比之前证亦稍轻,故不重言脉证而但曰微发汗,所以去细辛,加甘草,是汗剂之轻者。使脉不沉,身不热,又无他证,是无病患也,又何药焉?仲景本分作两证,以别汗剂之轻重。《活人书》却与第二证中除去无证两字,改作尝见。

少阴热无阳证者,如经云心中烦不得眠,或咽疮声不出者,或咳而呕渴,或口燥咽干,或腹胀不大便,数证皆是也,夫岂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剂所可治耶。抑又有闻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少阴病之脉沉,反发热者用也,而仲景又有四逆汤治太阳病之发热,反脉沉者,均为之反也。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此证出太阳篇。又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此证出少阴篇。切详太阳病,发热头痛,法当脉浮,今反沉;少阴脉沉,法当无热,今反热,仲景于此两证各言反者,谓反常也。盖太阳病脉似少阴,少阴病证似太阳,所以谓之反,而治之当异也。今深究其旨,均是脉沉发热,以其有头痛,故谓太阳病。阳证当浮脉,今反不能浮者,以里虚久寒,正气衰微所致。又身体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外出,而干姜、生附子亦能出汗而解。假使里不虚寒,则当见脉浮,而正属太阳麻黄证也。

均是脉沉发热,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阴病当无热,今反热,寒邪在表,未传在里,但皮肤腠理郁闭为热,如在里无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间之热,附子以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入里,则外必无热,当见吐痢厥逆等证,而正属少阴四逆汤证也。由此观之,表邪浮浅,发热之反犹轻,正气衰微,脉沉之反为重。此四逆为剂,不为不重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又可见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之旨微矣。嗟夫,常病用常法,夫谁不知。设有证变者,或脉变者,往往疑似参差,夫欲以常法例治之,惑矣。如仲景所论太阳少阴两证,脉沉发热虽同,而受病与用药自别。此实证治之奇异,医法之玄微,故并及之耳。

论伤寒两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宋朝好男人

    宋朝好男人

    青楼名妓,豪门千金,可爱丫鬟,来者不拒。身为一个穿越者,李青有一个很低俗的梦想,他说他是要成为宋朝首富的男人————成功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或香艳,甜蜜,伤感,或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凌天三界录

    凌天三界录

    仙亦何安,魔亦何欢。到底是天仙、地魔,还是天魔、地仙?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成仙成魔都是虚妄,无敌天地逍遥凌天!
  • 终级刺客

    终级刺客

    为了拯救自己心爱的人,原本已经金盆洗手的“血童子”徐宇再次走上了杀手一路。却不料被奸人所害!被迫跳下悬崖,却又被一尊无名小塔带到了另一个大陆。当徐宇降临在这个大陆时却忘记了以前的所有记忆,随之又恢复了一些以前做杀手的记忆。当他凭着这些记忆在“圣魂大陆”上该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怎么才可以寻回自己以前的记忆。徐宇在这乱世中慢慢的从寻找记忆的路变成了称霸之路,,,,,
  • 入骨暖婚:神秘老公好心急

    入骨暖婚:神秘老公好心急

    (绝宠)“不要了,老公,我好累,腿都快断了,为什么总要追我!”“谈情,说爱。”他是暗夜帝王,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唯独对她情有独钟。“你说过要一直宠我!但是你每天都在欺负我!我要离婚!”“老婆,你每次说离婚,我们都会添一个孩子,孩子都生了一群了,还想生?”呜呜,求重来,她不要嫁给不知疲倦的他啦!
  • 魄罗

    魄罗

    上古一战,毁天灭地。无数大能者在战场之上陨落。修身,练魂,继而气动一方山河,雄霸一方天下的修炼方式已然随着那个时代的终结而不复存在。好在百年沉寂之后。终有能人创这修魄之法,比拟上古魂修。此般修炼法门一出,世人纷纷效仿推崇修炼。时至今日终演变为修魄一门。如今,这般大陆已然将这修魄的法门钻研至极限。炼魄,冰魄,各种副职令人眼花缭乱,魄修强者更是层出不穷。而作为一只能拥有三等人魄的林夕,生在这般魄修鼎盛的时代,真不知是福气还是点背。魄驭修罗,主宰大陆,难道只是个梦?至少现在看来,这梦不怎么切实际。注明一下:魄罗是个修炼等级,很凶残,分分钟毁天灭地的那种,不是某联盟的那个萌物,切记啊各位!
  • 农女修仙记

    农女修仙记

    凤爷这一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回男人睡个女人。乔宁这辈子只想当个普通人,找个上门女婿成亲生几个娃。某日乔宁手贱把凤爷捡了回来,从此开始了鸡飞蛋……不,是鸡飞狗跳的生活。凤爷看着死丫头一天比一天好看,男人一个又一个的换,就忍不住道:“死丫头,让爷睡一下,爷带你狂带你飞,陪你任性陪你醉。”乔宁沉默了一会儿,问:“爷,你有身体吗?”凤爷讪笑:“乖,去帮爷弄一个。”乔宁:“滚!”……乔宁都说了这辈子不再好高骛远,努力当个普通人,可某爷一直不死心,就是想要把乔宁往‘歪路’上带,乔宁就觉得某爷肯定不是好人,处处防着某爷。某爷指天发誓,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真是好人,结果刚发完誓,本是晴空万里无云就变得乌云密布,雷声轰隆。乔宁吓跑,某爷怒了。
  • 黄河人家

    黄河人家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合集。主要描述了黄河岸边,作者的故乡的风土人情,文字简洁朴实却意味深厚,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抒发出来,让人们通过这些小故事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浑厚质朴。
  • 贴身保镖的绝美校花老婆

    贴身保镖的绝美校花老婆

    他是一个敌人心中的魔鬼,他待朋友两l肋插刀,他待自己的女人们温柔无比,他是国家的秘密,他重新诞生只因那样东西,他身份多样。对了他还有一个爷爷…………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