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9700000005

第5章

导世以下第四段前文就四缘中解两种生死尽烦恼之异。自此以下正释二种涅槃。由四智故别也。罗汉辟支最后身菩萨者。此人是三界中七住地身故。言最后身也。为无明或覆障故。不能玄鉴事囗故。言于彼彼法不知不觉也。彼彼者八住已上处处四谛不同故曰彼彼。故由无明烦恼彰其恶因故。见四谛境界不周见理不尽故。四智不满。四智既不满。涅槃亦不得究竟。如是体不自因念念无常故名生死也。若解八住已前容有异心起惑故。润生可解。今八住已上容有并照无出入之殊。云何用烦恼润生也。今解心由烦恼障故。见境不周观理不尽。不得涅槃常住湛然。是以念念无常也。以不知见者。不见无作四圣谛故。烦恼所应断者不断不究竟也。以不能断无明烦恼故。但于三界生死有余过中得解脱。此明得少分烦恼尽非离一切过解脱者。别明无量生死不生也。此明尽智也。名有余清净已下。解不受后有智。有余清净者。明其得边。非一切清净者。释彼不得之所以。成就有余功德者。明其得少分梵行已立所作以。辨非一功德者。解无量梵行不立所作辨不也。自下总举四智不满。为欲夺第六涅槃也。以成就有余解脱举上尽智。有余清净者。不受后有智中间两智。同是无漏故。但言有余功德也。是故但知有余之苦。乃至修有余道。是名得少分涅槃者。明其得边名向涅槃界。解不得之处。上来解声闻四智涅槃不究竟所由。从若知一切苦以下。释如来四智涅槃所满足所以。若能知金刚已还一切苦尽。亦能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者。便能超绝分段生死故。言于无常坏世间。亦超变易生死故。言无常病世间。过两处故得常住涅槃界。前声闻为惑所障故。不见四谛理周故。无常生灭如来明见理周故。得涅槃界。还府应群生于三界内无覆护世间。三界外无依世间。于此两处无护者为作护。无依者与作依。何以能尔。下言由四智满足故。得涅槃究竟也。法无优劣者。我生已尽智平等智慧等故。梵行理齐解脱等故所作已辨。清净等故不受后有。以是四智究竟故。涅槃一味等味究竟平等味也 世尊以下第五段。将明烦恼若断涅槃应得先解。烦恼不断故四智不满。涅槃亦不得。是故无明住地积聚生一切烦恼。从此以下先返解。若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者。还重举上文为明下句明解脱味者。三乘经中涅槃身亡智尽故。不得言明解脱。今常住大涅槃常住妙有万境朗然故。言明解脱也。何以故。无明住地不断不得明解脱。下言无明是是种惑之本故。云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过恒沙等亦不断不究竟也。何以然者。欲明根本不亡枝条不丧也。下言过恒沙等所断法不断。过恒沙等四智法应得不得涅槃应证不究竟不证也。以是义故。无明住地积聚生一切修道断烦恼。此经明义三界中惑皆是见谛三界以外为修道故。言生一切修道断烦恼也。此惑覆于万行之上故言上也。直言上烦恼未指其体故。次言彼生心上烦恼也。亦可上言覆于万行之上来心为其本故。言彼生心上烦恼也。心之胜者不过定惠故。下言止观上烦恼也。止者定之始。观者惠之初。上虽分心作其定惠。然定惠中各有上中下三品之殊。禅上烦恼是定中品。正受上者是定上品。方便者惠中品。智上者惠上品也。亦可止观是总下。禅与正受是事姓中。囗方便与智是空有两别也。果上者涅槃为果。何故不得。由此烦恼覆故不得也。得上者因能获果故名为得。此因何以不得于果。由此覆故也。上虽言其果未释其体故次言力。力者十力。无畏者四无畏也。如是十力无畏。何故不现。由此烦恼覆故。言力上无畏上烦恼也。世尊以解四住地所起之所由故。言刹那相应。心不相应者。解三界外烦恼起之所以。更总举此二生起所以。为欲作譬本下明断也。若过于恒沙菩提智所断法一切皆依无明住地所建立者。此是譬本也。譬如一切种子者。喻恒沙烦恼。皆依于地建立增长者喻无明烦恼也。自下与灭坏作喻。若地坏者。此喻无明烦恼。彼亦随坏者。喻恒沙或亦亡。如是过恒沙菩提智所断法者。合前一切种子也。皆依无明住地建立者。合皆依于地建立增长也。若无明住地断者合前。若地坏喻过恒沙所应断法。皆亦随断者合前彼亦随坏也。如是一切烦恼者。总道五住地也。上烦恼者。总举起烦恼也。断者一切灭尽。上来反解或不除故积聚生死。自下顺解或断故。涅槃满足万善备也。通者六通。达者三达。无碍者四无碍。涅槃何故满足。自下明四智满故。离一切过恶者尽智也。得一切功德者。梵行立也。法王得自在者所作辨也。证一切法自在地者。不是后有智也。如来应等正觉以下颂说四智体。依于了义大乘一向记说者决定说也。世尊以下大段第四双结二智也。若就文名为二智各有所得也。不受后有智有二种者。略檦最后也。一是如来四智。二是声闻四智故曰二种也。今先解如来尽智。以无上调御降伏四魔为欲道第四死魔灭也。生死既除清升方外故。言一切众生瞻仰也。得不思议法身者。解梵行以立于一切尔炎。以下解所作已辨。得无碍法者。种智达观朗然故。言无碍自在穷果理极故。云于上更无所作无所得地。十力勇猛以下解不受后有生死多恐名为怖畏。万善既满生灭无余故。云升于第一无畏之地。无碍智观者。法属如来故言师子吼也。世尊阿罗汉以下。第二解声闻四智。度生死畏者。三界或亡故。言度生死畏。此明尽智也。次第得解脱乐者。解梵行以立作是念。我离生死恐怖者。此解所作已辨也。未来之世更不受三界身故。言不受生死苦也。此解不受后有智也。阿罗汉观察时以下。结属声闻。亦可言二智各有所得也。观第一苏息处涅槃者。昔为生死漂没。今得涅槃生死永绝故。言第一苏息处也。彼先所得者。四智得之。始言先所得能生后解故曰地也。不愚于法者。不或佛果也。此解知佛。是无余下说自知非极故。言自知得有余地也。何以故。自知非究竟下言声闻缘觉乘。皆入佛乘故自知非极也。大乘者即佛乘故。三乘即一乘欲明善是大乘故。声闻之人即是菩萨也。此中言知者。推寻理解。法华经中但破其教也。自下言一乘者。即阿耨三菩提明般若也。即涅槃界者。解脱无异以下。解脱即法身也。故言究竟法身即究竟一乘。自下明无异故。言如来即法身也。佛果善满行备故名究竟。体极常住称曰无边。非念念灭名曰不断也 世尊已下大段第二明一果常孝。就中有两段明义。第一从初至有限依已来。明料简三宝。如来无限齐时住者。解常满足。来成正觉故言如来。迳却不迁故云无限齐时住。此明真身。下解应佛。如来应等正觉者。汝三世诸佛应化而来故言如来。殊方并现应迹化物。至于金刚善满。然后息化故言等住也。此解真应体根以为章门。自下复明真应功能佛用并说。复以此二为章门也。真身常住无相拔苦故。言无限大悲。应佛随感赴救故。言无限安慰世间也 自下功能并章体根双释。无限大悲者。真身无相拔苦理极故。言无限大悲。应佛赴救断惑斯尽故。言无限安慰世间。此人知真如真而解。论应如应而说。是故说者是名善说如来。此释第二功能也。若复说言以下。释真应体根两门无尽法者应身也。常住法者真身也。能与一切世间作归依者。亦名善说如来也。是故者以是能生物善义故。于三界中未度世间无明住地名无依世间。与此两处应佛作无尽归依。与三界外作常住归依者。谓如来应正觉结属真本也。自下料简法僧。法者即一乘道。僧者是三乘众。此之二文互举一边。亦得言法者是三乘。昔日众者是一乘人也。此开双自下并非故。言此二归依非究竟依名闻也。何以故下以别释。何以故。昔曰别相法宝非究竟也。下言因中一乘道究竟方得如来法身。故知非究竟也。法身在一乘之上故。一乘非极法身之上。更无说一乘之事。是以法身究竟也。自下释僧不满足故。言三乘众者。有恐怖求向佛果菩提也。亦应言菩提之上更无法事故。云佛果究竟也。是故二依非究竟者。还结法僧非究竟故。言是有限。依今解应佛是真身功能。是以不非往昔依僧。与真佛无隔故须非也。若有众生以下第二段。若有众生者。往昔三乘之人也。如来调伏者。丈六如来教化也。空解开心故。言得法津泽生信乐心也。归依法僧者。信伏无常之法。随顺三乘之众也。非此二归依。是归依如来者。非此别体法僧。是归常住如来。若尔何者为是下言归依涅槃第一义。上法僧者即是归依如来也。此二归依者。此常住第一义。上法之与僧也。第一义者。法僧之体。即是涅槃第一义也。是故此二即是究竟归依如来也。何以故。归依常住法僧。即是归依如来下言无异法僧无异。如来之体即是三归依也。何以故以下。若一体是宝别相三归是虚者如来往昔。何故不说一体三宝也。下以喻来况如说一乘道作三乘之名为钝根之流故。说别相三宝故。言说一乘道也。如来四无畏成就者。明知出要道善识说彰道故。能隐实说三也。若如来随彼者。称众生心之所欲而方便说者。当知此善即是一乘无有二乘。以下还结一乘也。世尊以下第二上明乘理既周。从此以下欲解乘不孤起。起则托境故。下有八章广明乘之绪也。今解欲论四谛何以先解于智欲明声闻。昔来不曾观此四境。是以无其智。若有于智可名为圣。既无其智。以何为圣故。次夺圣。若此四境生其正解名曰圣谛。既不生解故。第三亦非声闻圣谛也。八章之首。何故先明无边圣谛章解意。言前明声闻四智不满。如来四智究竟圆极未正释以其。此章明正由不观无作四圣谛故。四智不足如来见谛理周故。四智满足也。初观圣谛者。有作四境瞻察之始故。言初观圣谛也。以一智者。三界之中治道空解能摧四谛不粗。或四住地永亡故。言断诸住地。此明断恶。以一智以下出其生善。以一智者有作四圣谛中无漏空解也。由此空解故。四住地众惑弥灭故。言四断智功德作证。断由智得故名四断智。获彼无为胜善故。言功德作证也。上来至此明空观理周。亦善知以下解照有理极。亦善智四法义者解其缘假。所以言善知。此四法义也。世尊无有出世间以下。夺上上非上上也。无有出世间上上智者。昔日声闻金刚穷因之极。名出世间之上尽无生智超绝俗表故。名出世间上上智。今明声闻所得非真故言无有也。何以故然下。言以四智渐至。及四缘渐至故。言声闻解。心不能顿发故。言四智渐至。境界渐广名四缘渐至。以此义故。声闻无上上智下。解如来所得金刚心谢种智现前体极穷原万境斯朗故无渐至。此乃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下夺金刚非是究竟。亦夺第一非极也。世尊金刚喻者。此是譬是第一义智者即合喻也。欲明世间金刚能摧万物体不可坏。以况种智能灭众恶体非可组故以喻之。此明如来究之下出声闻非极。世尊非声闻缘觉不断无明住地之。或初有作四圣智是第一义智也。下言以无二圣谛智者。无第二圣谛智故。但断四住地烦恼故非第一也。亦可以无第二作圣谛智故。不能诸无明住地故非第一也。世尊以下明如来金刚究竟也。如来正觉所得非声闻境界者。即不思议空智也。能断一切烦恼故金刚满足也。若坏一切烦恼以下结属如来。是第一初圣谛智以下。结声闻非第一也。世尊圣义者以下。第二夺圣声闻。于此四境无解故不名为圣。若尔昔何故言圣下释。言三界少分功德义边名之为圣也。世尊圣谛者非声闻缘觉谛者。明此四境不资二乘正解故非彼圣谛。此总论四谛下。言亦非功德者遍章灭道也。世尊以下圣资如来正解故。是佛圣谛也。如来正觉初始觉知者。明自觉义也。然后为明声藏以下明觉人也。是故名圣谛者结属佛也

圣谛者以下。第七如来藏章。所以来者。欲远成上一乘之义万善各异。何故同归佛果。今明正由如来藏是一故耳。亦可证成四谛甚深二乘不达之旨。何者四谛之上说如来藏。藏既幽隐故。谛亦甚深。如是五句来证也。圣谛者说甚深义者。第一句微妙而细密故。第二句言微细难智也。七住二乘所不逮故。第三句言非思量境界唯佛独究故。第四句言是智者所知十地绝分二乘莫测故。第五句言一切世间不能信也。何以故。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下。言此说甚深如来之藏体。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者释前智者所知也。非声闻缘觉所知者。释前非思量境界也。如来藏处以下。说藏为谛藏甚深故帝亦甚深。还以五句来证无异于前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嗜血盟约

    嗜血盟约

    这是一个从三个人开始的故事,写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波澜。
  • 鼻涕虫逆袭霸道总裁:把你宠上天

    鼻涕虫逆袭霸道总裁:把你宠上天

    “不行了,嘉熙你快走,我控制不住自己了。万一我做出禽兽不如的事情该怎么办?”赛男捂着自己的心,撕心裂肺地说着。你走吧!嘉熙。我不晓得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要把我最好的都留给你,我不允许你看到我的丑陋。你不要忘了我,否则我饶不了你。
  • 你心只我医

    你心只我医

    医生也要恋爱啊!!!可是,小皮蛋你怎么……
  • 随心律动

    随心律动

    一个生命将走到尽头,意外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却不急于回归,而是解开自己想要的答案。三个学校的风云人物,各有特色,但却有着相同让人难以靠近的气质,他们的相遇注定是场盛宴·········
  • 离歌世

    离歌世

    这一切的初始,都注定了结局不可挽回的灾难。如果我们都不知道真相就好了。太过于残酷的现实是它们的天堑。朋友?朋友是什么?伊莎贝拉,三年前那件事你忘得可真干净。姐姐,姐姐,对不起啊。霂碎,我守护你一辈子。致过往,致未来,致血腥,致战争,致生存,致灭亡。请……不要再打扰我们的世界了,好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复姓者联盟

    复姓者联盟

    一家专收复姓生的学校,由于性情古怪的小踏的到来,收获了不离不弃的友情?得到了学生会长的认可?以及后面一大堆的跟随者?好吧,魅力无限,只为一人。谁说规则不能改,谁说过去定未来,我们不一样不是吗?携手小约,共创联盟,一起打造自己的青春,谁说平淡一生,我只要青春无悔!大把大把的时间都给你了,我们一起,青春无敌!
  • 星神战九域

    星神战九域

    万年前,天地灾变,整个地球被生生扭转到另一处星宇。新世界诞生,文明被改变,星武崛起!万年后,沐河苏醒,心脏寄生一只神秘的噬宇蛛,携无敌之威横荡星宇九域。星炼武道修炼体系:武者九星,强化肉身;极限九转,超凡脱圣;星体九级,掌御星辰!
  • 对不起,可笑的爱情,我迟到了

    对不起,可笑的爱情,我迟到了

    十九岁的浪漫恋爱,二十一岁的订婚,闺蜜的不信任和反目成仇,二十二岁的误会,出国,二十五岁的回归,女主角成了明星,而男主角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男生,女主角是否能融化这座冰山,两人是否能重新在一起...
  • 死神之终解

    死神之终解

    斩魄刀——死神的力量体现,其真正的力量从来无人开发到极限,在这里,我们将见证卍解后的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