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9700000001

第1章

者必速解真常八十之寿应物故耳。言心得无疑也。宜时遣信发其道意者。宜及今时遣信发胜鬘所为众生常解道意也。今正是时者。今日正是发胜鬘所为众生常解之时也。囗胜鬘书者。此明遣书也。略赞如来无量功德者。文句鲜约故名略。理通义备言无量也。即遣囗囗囗此请于使人奉书感其意也。阿瑜阇国者。此是郡邑之名。此言

欢心。秦言不生国七岁已上。皆化以大乘解常关心。因以名为。敬授胜鬘者。书论常住良可重之。极名之为敬。奉与前人故言授也。亦可有授书之仪。执囗曲躬上拼下授此是授书之仪故言敬授也。欢喜顶受者。称内情名为欢喜。拜而领纳故言顶受。亦可身中之尊顶为其胜。受道之中。信心最强信敬之心领纳故曰此书故言顶受也。读诵受持者。如三复白强则知有瑕得书寻文解其所表故言读诵也。亦可被文顺句称读皆文言领名诵纳之在怀白受忆而不忘为持。昔来所无所以生希有心也

自下偈颂初二句。向旃提罗说。何以而然。旃提贵父母书劝胜鬘三业虔敬。如来今敬奉教故。先对说偈也。我闻佛音声者。书传音声故言我闻。佛音声亦可寻书生解朗然的了。如从父母口中闻说佛常住音声故。以之言耳。世所未曾有者。言自我生世已来未曾闻有如是人也。亦可明有为诸法伐迭生灭。如来常住凝照。万境生灭不能加苦乐。莫能异。岂世所曾有者哉。下之二句将欲顺教受效。如书所言如来常住离虚曰真。绝为名实者。我应修三业供养也。第二偈默感请佛。初二句默感。下二句请佛。佛仰者敬仰。惟者思惟。下出思惟之事。正道佛世尊普为世间有缘者出。我在有缘之数。亦应哀愍现于后宫。必令我得见也。囗囗偈明应其所感。即生此念时者。即生仰惟念时也。佛于宫中现者。欲表常住离生死之地。是故空中现也。普者光照无私曰普。从佛身出名放。能灭或闇曰净光明。亦可显真常之身。除应或之秽故名普放净光明也。显示无比身者。光照共辨形体奇绝众相莫加故言无比身。亦可三十二相。世相不逮名无比也。胜鬘及眷属者。此明三业供养应于前言也。显示面接足礼者身业虔敬。清净心者意业尊重。叹佛功德口业赞叹也

从如来妙色身者。以下大段第二明经之正体。就中有二段明义。从初讫第一义乘明乘之体行。从世尊声闻缘觉以下。明乘不孤起起则从缘故。自下八章皆明乘之境也。此则初章所以十五章首始叹佛功德者。欲令生三业归依之善因之以出世也。亦可乘书致叹者耳。如来妙色身者先叹应身。应身如法佛应现化物而来。释迦亦尔故曰如来。有异常解常解乘常如实来成正觉故曰如来。通教解乘空如实道成等正觉。以果望因故曰如来也。妙色身者。此色从真处而现故言妙色。揽色成体言妙色身也。世间无与等者。世间之色系等所感。如来之身应物而有故言无与等也。无比者上言无与等。既无与等亦可匹类故言无比也。不思议者。随以现三尺丈六不见其顶故言不可思议也。色无尽者。欲明真本不亡尘沙并现故言无尽。此之五句皆叹应身所以。首叹应者将表法身常住妙绝言境晓之则难。丈六晖世生解则易。是以先叹应身。欲使寻迹以推本。是故次明真身。智慧亦复然者。亦有五句不异于前经。众好略故但云亦复然也。一切法常住者。万法盈满故言一切。不为生灭所倾称曰常住。德邈群贤。是故礼敬也。降伏心过恶者。此叹解脱。上明法身常住迳劫不谢。而此常果得必有由。由于果尽次叹解脱。降伏心过恶者。心恶尽也。身四种者。明色恶亡。心有贪嗔痴。身异生老病死故。言心过身四也。已到难伏地者。正由色心患尽道成佛果。生灭不能加苦乐。莫能动故言难伏地。亦可以下文验。烦恼有二。四住无明。三界就业而论。上地就惑说也。降伏心过恶意地三亡。及与身者应言囗三。四者其口但经好略。论身缺三语四默口也。此三界四住地所起业。业断土由惑亡故。就业以论之。已到难伏地者。此语无明惑尽到犹度也。自非以金刚心为无碍种智为解脱。此或无以顶落故名难伏地也。知一切尔炎者。次明般若。上明累尽获彼常果。或灭有方非智不恶故次明之。尔炎此方名为智母。亦可智即彼若。尔者真谛。炎者俗谛。何以智然。夫真谛如尔古今定准世谛假诳拔炎不贪故智之耳。自下还结上三法。智慧者结知一切尔炎。身者结法身自在结解脱也。摄持一切法者。三法既备万善圆极。一得永固劫尽不座故。言摄持一切法也。敬礼过称量者。所以更来为欲拂迹。时众胃佛地功德理尽胜鬘所叹。是以拂去前迹。我今敬礼。过我称量独绝群表言无譬类。佛果万德积若理道言表故言无边法。如来所得非下情所测故言难思议也。亦可上来诸句亦数即礼。是故此偈谛迹。言我今礼者。过我所叹也。哀愍以下欲明请护。哀谶愍念覆护于我。今向叹佛五句之善法速得增长。此善基提菩提故云种也。此世今身。及后生者。未来愿常摄受在大乘正法中也。我久安立以下如来遂其所请。上来二世为师。今明三世作护所以。而然过者。若护现未必然故。举过护来。谨久安立者。前身以来。令免于三途重苦名安。令汝善根德成名立。前世以开道汝心喜悟大乘故言开觉也。今复摄受汝现在也。未来生亦然者。同汝过现也。我已作功德者。以下明乞记还举上三世之善。已作明过者。现在今身余世未来也。如是众善本。总举上来三世众善。能与果作因名本也。唯愿见摄受者。此正明乞记。唯愿见此因所摄受之果故。言愿见摄受也。不尔亦欲拂求二世加护酬三世安立之迹。尔时胜鬘头面礼佛以下。正与受记遂其所请。亦可此方乞记所以与记者有其二意。一为生其下文。二为发起时众往生之缘。是故与记也。汝叹如来真实功德者。举上叹佛功德之善。能感佛果故名根也。此明记于近因。当于无量以下记于近果。天人之中为自在王者。第六天果。何以处此将明居上化下风下靡草故然也。一切生处拂疑。时众谓为第六天王。同彼邪见耽逸五尘故。言常得见我现前赞叹如今无异。何邪见逸荡今有世

当复已下。第二段记远因远果。果有二种。总之与别。普光别号下明总号。第二记其国土。就中有二段明义。从初至恶业道名明其所除。彼国众生以下出彼所得。彼佛国土者。据今现在望于未来。普光为彼也。无诸恶者。净土之中无四恶也。唯有天人。就中复无老病衰恼不适意苦等果也。所以无此苦报下。明无其恶业道名。是故无有老病等苦果也。彼第二彼国众生以下。明其所德。色力寿命者。翻上老病衰恼也。五欲快乐者。翻上不适意苦也。彼诸众生纯一大乘者。翻上无诸恶趣故言纯一也。诸有修习善根众生者。翻上亦无不善恶业道名也。皆集于彼。有缘同生净土也。愿彼国者。受记之旨正在于此也。上胜鬘有叹佛功德之善。如来即记当佛。普光净土琳琅。而此妙果不可端拱。而克要须修会果之因。因之万行必先于戒。是第二明十大受章也

此章有三段明义。初受十受方便。第二从世尊我从今日讫十受明十受体。第三从法主世尊讫章明证信也。恭敬者正明欲受戒故。身业修敬也。而立者。受戒之法要须检客胡跪。今所以立者。佛住空中胜鬘在地。若当胡跪则中间跨周言语道绝音声隔断。今欲使言音相及是故立也。亦可表已必能行之也。受十大受者。下受持戒为受。所以然者。欲明戒由受发得故。以受目戒也。大者声闻受戒其尽一身。此戒终极佛果也。亦可声闻但防身口。菩萨三业俱止故名大也。从世尊以下。正明十受中有四段明义。初一戒明受之则易持之则难故。初一受明誓持也。次有四受明律仪戒。次有四受明摄众生戒。最后一受摄善法戒也。我从今日受戒之始。乃至菩提誓戒之终也。所以受戒者。于所受下九戒不起犯心。何故但言不起犯心。欲心心明犯则易。色犯则难。易者不犯。当知难者亦持也。亦可心为本根身口为末。但言心持身口可知也。人解此一戒是总从下九戒上发得。若犯下九戒。此戒则犯无别恶对总。又无总恶来侵也。又解此戒别自有体。何以然。如似欲起嗔心则犯此戒正起忿怒骂辱。前人则破第三戒余八类尔也。于诸尊长不起慢心者。此明敬上也。尊长者德高量远思得于物名为尊长。不必者年也。于此尊长正应修敬奉养咨戏未闻曰有冥闰。若自举陵物法水不沾。譬犹高峰雨水不高故言不起慢心也。不起恚心者。此明接下。若嗔于人则于物有隔。何能以道相及敝拔其苦故言不起恚心。前戒明不起慢心。以请法以怀此明以化物为行耳。总他身色者。八尺之体名身。形容圭丽日色。鸟马七珍名外众具也。不起疾心者。夫为菩萨以庆物为怀。若于他有疾妒。彼所德何能施乐于人。故言不起疾心。于内外法者。头目支节名内。七珍为外。不起悭心者。上所由于他宝货不起嫉心者。何今日明自不悭。故能于他不疾妒也耳。世尊我从今日以下。第二明摄众生戒。初二受是摄物之具。下二受所摄众生也。自道己受畜财物者。菩萨积财恒沙意在为物故。言不自为己。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者。明前人乏少食衣修善莫由故。须成熟也。不自为己行四摄法者。欲明人若有现未之殊具亦优劣之别。是以前者以擅摄现。若众生此明化来恶之众也。菩萨积德利人故。言不自为己也。不爱染心者。无贪心也。无厌足心者。爱见之悲化物不普。上明无受便能通润无挂故。言无厌足心也。无碍心者。断除嗔恚和光化物故。言无碍心摄受众生也。亦可不爱染心不同凡夫。无厌足心不同声闻。大士两忘之行故言无碍心也。领纳前人在大乘位故。言摄受众生也。我从今日以下正明摄所上具众生。幽系者。枷[鎖-金+木]拘执等也。不能烦文略总说之。言种种危难也。必欲安稳者。令彼众生免苦难也。以义饶益者。无父者慈悲荫覆。无子者现为僮仆资养。幽系者。令脱枷[鎖-金+木]之苦。疾病者使彼天府调畅。以此四事益彼故。言以义饶益也。亦可以大乘训导令脱生死故。言以义饶益。此明摄善众生救现在也。我从今曰以下。明恶众生未来苦也。捕养者罗网飞禽故名为捕也。饮食走兽称之曰养。众恶律仪者。十六恶律仪也。终不暂舍者。大士不离群生教以大乘故言不暂舍也。我德力时者。众生无边不可尽故。发愿得法身力时也。菩萨为此众生不一故言彼彼也。见此众生者。若恶人也。恶人降之则难故。言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善人屈之则易故。言而摄受之。何以故以下释正以降恶伏善故大乘在世。大乘在世则修善之。修善之者。天人充溢三途路塞。故言减少。此明世间若值。于如来所转法轮以下。明出世行备见。是二称种妙益故故摄不舍也。从世尊以下。第四明摄善法戒。万行之中愿我在前故。且论愿耳。摄受正法终不忘失者。六度非躬曰正。可为心轨名法。解心相续言终不忘失。此明能愿之心不忘失也。何以故以下释不得忘其愿之心。若忘其能愿之心。则忘所愿大乘之法也。下覆悚相释。若忘大乘之果则失波罗蜜妙因胜善也。下言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者。前明忘因则为果。此明失因之。无能求之意故言不欲大乘也。亦可正法为因大乘为果是总。波罗蜜是别也。若菩萨以下出彼忘失之人也。不决定大乘者。菩萨亡其真解故言不决定大乘也。则不能得摄正法欲者。若无大解关心。于彼六度不生悕求之意故。言不能得摄正法欲也。下明其过。随所乐入。纵情造恶。备涉六道受罪苦叹也。故言入永不堪任越凡成圣。此明失出世胜乐即名衰也。我见如是恶罪重殊无边故。言无量大过也。又见未来以下出其不忘菩萨也。无量福者。翻上罪苦对前衰损名之为利也。法主世尊以下。第三证信也。所以明者。胜鬘受戒与时众为轨。欲使诸人防而行之。今此时会都无受戒者故须此文也。法主世尊现为我证者。如来能知胜鬘如受而持。诸众生惑重垢深故。言善根微薄。不能玄鉴事原表故言疑网也。以十大受以下。出所疑之事。极难度故。胜鬘迹居凡下戒行高妙住极金刚故言极难度也。死生昏闇慧目不开故名痴。恶积丘陵慧忍不挥故。言非义饶益也。坠堕三途故不得安稳也。说诚实誓者。欲明事超意表。必须垂证言行相称故言诚实也。当雨天华出妙音声者。要事须除疑时众所解故誓求此也。说是语时者。经众序列也。空中雨华者。欲明胜鬘言行皆实故。神瑞致微遂其所说也。彼见妙华以下。时众都瑞生解故疑心悉除。惑尽心悦故言喜勇也。而发愿言以下。同事以生善故。言同其所行。世尊悉记以下结句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弑神

    火影之弑神

    前世遭到兄弟背叛的他,带着老门主的希望重新于火影的世界中,他用写轮眼和御剑诀更会创造什么奇迹,静请观看弑神,
  • 网游之弑天神域

    网游之弑天神域

    一场大战,一次背叛,昔日的传奇陨落世间!一场游戏,一款弑天,曾经的王者能否重临人间!叶辰,一个活着的传奇人物,在这个弑天的世界里,又将引起怎样的波澜!-------------------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
  • 异世之紫月皇后

    异世之紫月皇后

    她,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月莲公主,是令江湖皇室闻风丧胆的冥仙,是……他,是光昱国比太子还受宠的的四皇子,是让江湖皇室不得不怕的日昇门门主,是……当她遇上了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寻找各各灵珠和冥珠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主要分为“史前文化”、“西周的建立”、“春秋”等章节。
  • 客星犯神座

    客星犯神座

    真实与虚幻,是同时存在于世间的,它们相互纠缠,无法分辨。我存在,所以真实,你离开,所以虚幻。
  • 撕掉采花男的画皮

    撕掉采花男的画皮

    他们用温情骗取情人的火热,用许诺骗取情人的死心塌地;他们借爱情之名,不分场合地随处猎艳,游戏人间,回过头来却还想对方跟他一样潇洒、不纠缠,对于这样的无良江湖骗子,就要撕毁他们外酥里烂的画皮,让他们遗臭万年。
  • 穿越时空的大反派

    穿越时空的大反派

    萧寒本是一个爱好多样的半宅,直到偶然间得到一个名为‘反派宿命’的金手指。如果不能自由自在的活着,那就痛痛快快的死去-----萧寒我只想把这本书写完,只有这一点,我绝对做到!
  • 若为人

    若为人

    我是一只猫,一只黑猫,黑猫在人类世界里经常被看做是厄运的象征,即使,我什么也没干。“猫有九条命,黑猫”在猫的世界里有不同的意义这是我一生的故事,我才不会告诉你身为猫的我最后爱上了一个人类。再见世界,再也不见......
  • 前妻,束手就婚

    前妻,束手就婚

    天上掉下个熊孩子,被砸成孩子妈的许月晴感到压力山大。当发现孩子爸比孩子更熊,许月晴决定:总裁,孩子留下,你滚蛋可好?熊孩子:拔拔,拔拔,窝们去哪里呀?卓总裁:去捉麻麻回来,和我复婚啊~许月晴:想复婚?总裁,当年你弃我奔向狐狸精的事情该如何解释?
  • 呆萌天师:驱鬼路上桃花开

    呆萌天师:驱鬼路上桃花开

    言氏女,通阴阳,知两界,以除鬼捉妖为己任。以吾道心,证六界门,四象卫持,修罗界开,红莲之火,焚!一张黄符,驱走了厉鬼,却招来了桃花。姑娘,我愿为你冬暖被窝夏摇扇,求交往!让让,你背后有鬼!看呆萌女如何为驱魔抓鬼事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