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1800000001

第1章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已放之条,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程子谓即此便可达天德,信非诬也。世之父兄,既以姑息为恩,而为之师者,日役役焉以课程为急。故一切礼教,废搁不讲,童蒙何赖焉?兹本《曲礼》、《内则》、《少仪》、《弟子职》诸篇,附诸儒训蒙要语,辑为《童子礼》。

晨兴,即当盥栉以饰容仪。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散乱,但须敦尚朴雅,不得为市井浮薄之态。

凡着衣,常加爱护。饮食须照管,勿令点污;行路须看顾,勿令泥渍。遇服役,必去上服,只着短衣,以便作事。有垢、破,必洗浣、补缀,以求完洁。整衣欲直,结束欲紧,毋使偏斜宽缓。上自总髻,下及鞋履,加意修饰,令与“礼容”相称。其燕居盛暑时,尤宜矜持,不得袒衣露体。

凡乂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离方寸。

凡揖时,稍阔其足,则立稳。须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凡与尊者揖,举手至眼而下;与长者揖,举手至口而下;与平交者揖,举手当心而下。手随身起,乂于当胸。

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

低头拱手,稳下双膝。腰当直竖,不可蹲踞,以致恭敬。

凡立,须拱手正身,双足相并。必须所立方位,不得歪斜。若身与墙壁相近,虽困倦,不得倚靠。

凡坐,须定身端坐,敛足拱手。不得偃仰倾斜,倚靠几席。如与人同坐,尤当敛身庄肃,毋得横臂,至有妨碍。

凡走,两手笼于袖内,缓步徐行。举足不可太阔,毋得左右摇摆,致动衣裙。目须常顾其足,恐有差误。登高必用双手提衣,以防倾跌。其掉臂跳足最为轻浮,常宜收敛。

凡童子常当缄口静默,不得轻忽出言。或有所言,必须声气低平,不得喧聒。所言之事,须真实有据,不得虚诳。亦不得亢傲訾人及轻议人物长短。如市井鄙俚、戏谑无益之谈,尤宜禁绝。

凡视听,须收敛精神,常使耳目专一。目看书,则一意在书,不可侧视他所。耳听父母训诫、与先生讲论,则一意承受,不可杂听他言。其非看书、听讲时,亦当凝视收听,毋使此心外驰。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逼。从容举箸,以次着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箸,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非节假及尊长命,不得饮酒;饮,亦不过三爵。

以上初检束身心之礼。

以木盘置水,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轻洒堂中。先洒远于尊长之所,请尊长就止其地,然后以次遍洒。毕,方取帚于箕上,两手捧之。至当扫之处,一手执帚,一袖遮帚,徐步却行,不使尘及于尊长之侧。扫毕,敛尘于箕,出弃他所。

凡尊长呼召,即当随声而应,不可缓慢。坐,则起;食在口,则吐。地相远,则趋而近其前。有问,则随事实对,且掩其口。然须听尊长所问,辞毕方对,毋先从中错乱。对讫,俟尊长有命,乃复原位。

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退不敢退。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其立处,不得逼近尊长,须相离三四尺,然后拜揖。退时亦疾趋而出,须从旁路行,毋背尊长。且当频加回顾,恐更有所命。如与同列共进,尤须以齿为序。进则鱼贯而上,毋得越次紊乱。退则席卷而下,毋得先出偷安。

夏月侍父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蝇蚊。冬月,则审察衣被之厚薄,炉火之多寡,时为增益。并候视窗户罅隙,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父母安乐方已。

十岁以上,侵晨先父母起。梳洗毕,诣父母榻前,问夜来安否。如父母已起,则就房先作揖,后致问。问毕,仍一揖退。昏时,候父母将寝,则拂席整衾以待。已寝,则下帐闭户而后息。

家庭之间,出入之节最所当谨。如出赴书堂,必向父母兄姊之间肃揖告出。午膳与散学时,入必以次肃揖,然后食息。其在书堂时,或因父母呼唤有所出入,则必请问先生,许出方出,不得自专。至入书堂,虽非作揖常期,亦必肃揖,始可就坐。

凡进馔于尊长,先将几案拂拭,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随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急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凡侍坐尊长,目则常敬候颜色,耳则常敬听言论,有所命则起立。尊长有倦色,则请退。有请与尊长独语,则屏身于他所。

侍尊长行,必居其后。不可相远,恐有所问。有问,则稍进于左右,以便应对。目之瞻视,必随尊长所向。有所登陟,则先后扶持之。与之携手而行,则以两手捧而就之。遇人于途,一揖即别,不得舍尊长而与之言。

凡遇尊长于道,趋进肃揖。与之言则对,命之退,则揖别而行。如尊长乘车马,则趋避之。或名分相悬,不为已下车马者,则拱立道旁,以俟其过。

凡尊长有所事,不必待其出命,即当趋就其旁,致敬服役。如将坐,则为之正席、拂尘。如侍射与投壶,则为拾矢、授矢。如盥洗,则为之捧盘、持帨。夜有所往,则为之秉烛前导。如此之类不可尽举,但当正容专志,毋使怠慢差错。

以上入事父兄、出事师尊通行之礼。

受业于师,必让年长者居先,序齿而进。受毕,肃揖而退。其所受业,或未通晓,当先叩之年长,不可遽渎问于师。如欲请问,当整衣敛容,离席前告曰:某于某事未明,某书未通,敢请。先生有答,即宜倾耳听受。答毕,复原位。

端身正坐,书籍笔砚等物,皆令顿放有常。其当读之书、当用之物,随时从容取出,不得信手翻乱。读用已毕,复置原所,毋使参错。其借人书物,当置簿登记,及时取还,毋致遗失。

凡先生有宾客至,弟子以次序立。俟先生与客为礼毕,然后向上肃揖。客退,仍肃揖送之。先生与客命无出门,即各入位凝立,俟先生返。命坐,则坐。若客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亦必俟与先生为礼,乃敢作揖。退亦不得远送。非其类者,勿与亲狎。

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凡写字,未问工拙,切要专心把笔,务求字画严整。毋得轻易怠惰,致有潦草、欹斜并差落涂注之病。研墨、放笔,毋使有声及溅污于外。其戏书砚面及几案上,最为不雅,切宜戒之。

以上书堂肄业之礼。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回眸,笙鸣

    回眸,笙鸣

    某天,余一笙悲惨地被班委派去参加晚会表演,然后没两天就被“跳槽”到晚会的另一个节目,再然后,就遇见了他……她以为,爱情这辈子都与她无关,直到遇到他;她以为,只要她尽量回避、克制,时间就会冲淡一切……但,哪有说不爱就不爱的?他说,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我没想到,我会对你二见倾心。他说,只要你愿意,我把自己永远交给你。他说,我爱你三个字,我不会多说,但我会做……//大学唯美爱情,欢迎大家入坑,绝对的happyending~~
  • 暗恋过你的人

    暗恋过你的人

    靠近之后的结果只有灼伤。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他们却痴痴地去一次一次靠近。
  • 当我成为死灵法师

    当我成为死灵法师

    人运气背了,走路上都能被自杀的砸到地狱走了一遭,吃了点儿草,又活了死灵系统?!以最强死灵法师的目标搅动全世界!
  • 回到宋朝当贤王

    回到宋朝当贤王

    赵德芳在一次野外旅行中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和历史有所区别的宋朝,当他刚清醒时就被加封为八贤王。八贤王看起来风光无限,可谁又知道这其中暗含多少杀机?宋太宗、西夏、辽国都欲除之而后快,但最后究竟如何呢?
  • 禅心

    禅心

    一个读了十八年圣贤书的人,一个压抑十八年性格的人,一个从籍籍无名小山村出来的孩子,无悲无喜。烈日下一身布衣布鞋。照不尽的寂寞,只为外公一句:胸中藏卷千万,方可为万人雄。出尘入世,是火候未近,还是尘缘未到。难道芸芸众生,皆有定数,承小凡你亦平凡还是不凡......
  • 漫长的旅途

    漫长的旅途

    本书全免费:故事讲的是一个22岁的男生从高校毕业后踏入社会面对社会上各种残酷的现实再到接受现实,从22岁到32岁的人生经历,他的经历也许就是大部分人的经历。
  • 倾城红颜:绝妃驭四国

    倾城红颜:绝妃驭四国

    她出生之时,身上有快奇玉,传闻这块玉拥有强大的力量,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人,也有这块玉佩。传闻倾家嫡女从小摔坏了脑子,被父弃,被庶妹欺,还有一堆整天恨不得她死的下人。却哪知,她凤凰磐涅,狂傲不羁,让所有人都惊艳了一把,把那些曾经欺负她的,嘲讽她的,统统还回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千倍还之!
  • 遇见大侠飞

    遇见大侠飞

    【本文用来纪念大大和大大男朋友的日常,不定时更新啊?】认识大侠飞在一个不阴不晴的日子,大侠飞时不时看我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我一见钟情了,无法自拔的掉进了他那个坑里?
  • 末世棋盘

    末世棋盘

    人生如棋,棋盘上黑与白的交接,便是世间生与死的交融。在传说中的末世将近之时,各方不甘于命运的执棋者,以世界为棋盘,遍布棋子,以图超脱。……一个少年被卷入世界棋局旋窝的中心,摆脱身为棋子的命运,由棋子变为下棋者!
  • 庶女成凰:乱世太子妃

    庶女成凰:乱世太子妃

    离经叛道的庶族穷女子蓝熙之突然闯入了众多士族贵公子的世界!病弱太子萧卷为了逃离风云突变的宫廷争斗,隐居读书台著书立说。不过,最终他还是一朝登基。浊世翩翩公子石良玉,因为家遭巨变,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异族,继而明珠蒙尘成为野心勃勃的后赵国太子。她,亲眼目睹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如何从太子之位登上帝座,同时,也经历了这两个男人如何把凤印送到自己的手上。且看一代庶族之女如何翻转乾坤成为九天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