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9100000002

第2章 情脉脉芳心增忐忑乱烘烘蓦地散东西

却说伯和一骨碌坐了起来,棣华暗吃一惊:他起来做甚么?他叫我睡虽是好意,却不要因我不睡,强来相干,那就不成话了。只听得他说道:“姊姊睡罢!不要熬坏了身子。明天还要动身呢。”棣华低声道:“贤弟请睡罢,病才好了,不要又着了凉。我困了,自然要睡的。”伯和也不答话,把夹被窝推过一边,俯身取鞋子穿上,走下地来,方才说道:“我仍旧到外面打盹去,姊姊请安睡罢。”说罢,出去了。

棣华暗想:我们还是小时候同过顽笑,这会隔别五、六年不见了,难得他这等怜惜我,自己病还没有大好,倒说怕我熬坏,避了出去。他这个病,是为回避我在外面打盹熬出来的,今夜岂可再去累他?欲待叫时,又羞于出口,欲待不叫,于心又不忍,①便站起来,轻轻把白氏推了一推,②叫道:“母亲醒醒!”白氏惊醒,问是甚么事。棣华低头不语。白氏笑道:“甚么事?叫醒我,又没有话说。”一面坐了起来,又问甚么事。棣华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白氏甚是疑心,一回头,看见伯和不在炕上,便问那里去了。棣华向外间一指,眼边不觉一红。③白氏正要下地,只见伯和走了进来,说道:“我在这里,姊姊总不肯睡,所以我仍回避出去。”白氏抢着①此时互相怜爱之情何其浓也。

②想得好主意。

③写女儿情态如画。

道:“这又何必?现在我们逃难的时候,那里还论得许多规矩。贤侄快睡了;女儿快过来,靠我这边躺下。谁病了都不好呀!”

伯和拿眼望着棣华,棣华只是低着头。白氏道:“贤侄先睡下罢。我会叫他睡的。”伯和便上炕去睡了。白氏伸手把棣华拉到炕沿上道:“睡罢,不要累得人家不安。”棣华还只低着头坐在炕沿上,白氏催了几次,方才盘起腿到炕上和衣躺下,心中暗想:我若是不睡,便连母亲也累得不能睡了。只是这嫌疑之际,令人十分难过。倘是先成了亲再同走倒也罢了,此刻被礼法所限,连他的病体如何也不能亲口问一声,倒累他体贴我起来。我若是不睡,岂不是辜负了他一番好意?①又想到尚未成婚的夫妻,怎能同在一个炕上睡起来?想到这里,未免如芒在背,几次要坐起来,又怕累得伯和不安,只得勉强躺着。

一夜想这个,想那个,何尝睡得着。天才亮了,就坐起来,微舒俏眼,往伯和那边一望。只见他侧着身子睡了,把一床夹被窝翻在半边。暗想此刻天将黎明的时候,晓风最易侵入的,况且正对了那破纸窗,万一再病起来,这身子怎生禁得?要待代他盖好了,又不好意思,待要叫醒母亲,又恐怕老人家醒了不能再睡。今日谅情要动身的了,不多睡一会,怎禁得在车上劳顿?②待要叫醒伯和时,又出口不得。思来想去,没有法子,只得轻轻下了地,悄悄的走过来,轻抒玉手,把夹被窝一拉,代他盖了。谁知白氏早已醒了,不过闭着眼睛养神,棣华代伯和盖被窝,恰遇了白氏双眼一睁,早看见了,便道:“你再代他掖好点呀!”这一句话不打紧,却羞的棣华满面通红,直透到耳根都热了,连忙退了几步,坐到椅子上。暗想若是成了礼的夫妻,任凭我怎样都不要紧,偏又是这样不上不下的,有许多嫌疑,真是令人难煞。索性各人自己投奔,两不相见,不过多一分惦记,倒也罢了。偏又现在对面,叫人处处要照应又不能照应,弄得人不知怎样才好。①想到这里,不知怎样一阵伤心,淌下泪来。

--------

①心中忽有如许他字,试想是何心肠。

②又是孝。

白氏坐起来,一眼瞥见,问道:“哭甚么?”棣华拭了眼泪,勉强应道:“没有哭”。白氏叹道:“我也知道你为难。但是你们非平常的可比,从小儿在一处的,姊姊弟弟相处惯了。

今日在这乱离之际,是迫不得已的事,又有我在旁边。其实嫌疑两个字,也可以从权免了。我见王家娟娟和他们小瑞儿,是终日有说有笑的,虽然他们是老亲,究竟也是个未曾成礼的夫妻。娟娟何尝像你?我们早是搬开了,倘使当年不搬开,你便怎么过呢?”②棣华听了,猛然想起,倘使当年不搬开了,一向不知是何景象。那时候年纪小,自然不懂得甚么嫌疑,直到今日,倒也相处惯了,犹如养媳妇一般,倒也罢了。偏是我处的这个地位难。

--------

①绝无苟且事而畏羞如此,写小儿女如绘。

②好个现成比例。

正在胡思乱想,伯和也翻身起来了,揉眼问道:“伯母姊姊好早,怎都起来了?”白氏道:“贤侄今日可痊愈了?”伯和道:“好了,今天可以动身了,但不知外面情形如何?”白氏道:“不知这里可打听得出来?”伯和道:“这里的人糊涂得很,昨天我问他们,他们都是所问非所答,但知道大师兄杀毛子,又是甚么天兵天将的乱说一遍,没有一句听得的话。我们只索早点动身,到前面去再打听。”说罢出去,叫起李富,炖水洗脸。白氏母女也梳洗过了。伯和叫套车。忽然两个车夫之中,有一个说:“不去了!我不做这买卖了!我昨天晚上听得人说:‘毛子兵已经到了卫里,正和大师兄在那里开仗。’毛子用的是枪炮,大师兄用的是神兵神火。大师兄便不怕枪炮,咱们可不行,我不能为了嫌几两银子,去陪你们做炮灰。”那一个车夫还劝他说:“咱们都是大清朝人,大师兄‘扶清灭洋’,自然保护咱们,去走走怕甚么呢?”李富便说:“咱们不一定到天津,随便到了黄村也罢,安定也罢,郎坊也罢,只要遇了火车,我们便上火车去了,怎见得一定要到天津做炮灰呢?”那车夫道:“你还做梦呢!还有火车?你这一辈子莫想了!所有铁路,都被大师兄一把神火烧的化了水了。”①伯和听得,便出来问:“怎么样了?”那车夫道:“不必问怎么样。总而言之,这买卖我不干了,算还了我车价,我回去了。”伯和问这一个车夫道:“你呢?”车夫道:“他不干由他不干去。只是你们四个人同坐了我的车,只有一个牲口,②那里拉得动!早知道要长行,应该弄一辆双套车才是。”伯和道:“在这里再雇一辆车来,不知可有?”车夫道:“这小乡庄地方,那里去雇车?雇两匹牲口,倒或者可以有的。”伯和道:“那么你代我们去雇来!”车夫答应去了。那一个便嚷着要车价,伯和只得给了他,他便赶着空车去了。

--------

①奇谈。

②北方统称骡马之属曰牲口。

不一会,那雇牲口的车夫回来了,说:“这里连个牲口都没有,有的都是人家自己养的,不肯受雇。”伯和道:“这就没法了,只好同坐了一个车的了。”车夫道:“不是我不肯,无奈牲口拉不动。”伯和道:“拉不动,走慢点就是了。并且我们跨车檐的,未尝不可以下来走走。”车夫道:“那么,要加我点价。”伯和道:“加你二两银子一天就是。”车夫笑道:“你老爷也太会打算了。两辆车都是七两银子一天,此刻那一辆辞了,只加我二两,老爷倒省下五两来。”①伯和道:“你要多少呢?”车夫道:“把他辞了的都给了我,不公道么?”李富道:“岂有此理!咱们出了七两银子一天,只跨个车檐?”②伯和道:“算了吧,就照给他罢了。这个离乱的时候,还讲甚么呢?”车夫答应了,便走了出去。要叫他搬行李时,却不知他那里去了。

--------

①真算得到孳孳,为利者往往如是。

②又算得到。

伯和回到房内,悄悄对白氏道:“我方才站在院子里,和车夫说话,看见门外逃难的车,比前两天更多了,外面的光景益发乱了。我们把紧要的东西,悄悄的分缠在身上罢!”白氏听了此言,不觉慌了道:“外面怎样了?”棣华道:“母亲且莫问,这个是好主意,缠在身上,总比放在箱子里稳当些。白氏连忙取出钥匙,开了小皮箱,取出首饰匣,把两对珠花拆散了,与几件金首饰,母女两个,分缠在身上。棣华看匣里还有十两金叶,取了出来,对白氏道:“这件怎样?”白氏道:“这个交给贤侄罢!”伯和正在那里开了自己箱子取银子,多了不好带,少了又怕失了箱子不够用,十分踌躇,听得白氏此言,回头一看,棣华便把金叶递给伯和。伯和接在手里,把二、三十两散碎银子缠在身上,又在身上解下一件东西来,递给白氏道:“这是家传的一件顽意儿,家母给了我,此刻身上有了累赘东西,带他不便,请伯母代我收了罢。”白氏接过来。

棣华俏眼看去,是一个白玉双喜牌。白氏便要放在箱子里。棣华道:“这东西放在箱子里不稳当,还是带在身上罢!”白氏便递给棣华。①棣华重新把身上东西解下,把双喜牌放在一起,再缠上去。伯和又取了几十两银子交给李富,叫他缠上。

又取出这几天的车价来,锁了箱子。把十两金叶,分做两处,解开腿带,把他束在腿上,然后叫车夫,谁知那车夫还没有回来,只得等他。

--------

①明明是交换纪念。

等了好一会,方才来了。李富帮着搬行李上车。白氏母女,互相挽扶,出了店门上车。伯和给了店钱,又叫车夫进来,交给他车价,说明:“连今天的十四两也在内了。你且带在身边,我恐怕路上有失,丢了箱子,没得给你,累你白忙了几天。”车夫欢喜,接在手里道:“果然今天逃难的人更多了!我问问他们,也有前天出京的,也有昨天才出京的。他们都逃到这儿了,可见得事情是急了。”一面说着,放下马鞭子,把银子放在肚兜子里,一同出了店门。伯和同李富一边一个,跨上了车檐。车夫说道:“好!碰咱个运气去!运气坏的,做了炮灰;运气来了,多挣几两银子。”说着,把马鞭一挥,滴溜滴溜的滚着舌头,那骡子便发脚行动去了。①伯和在车檐上看时,却多了一匹骡子,便问车夫道:“你那牲口往那里弄来的?”车夫道:“是我设法去赁来的,也化了五钱银子一天的赁价呢。不然,一匹牲口,究竟怕他累慌了。”②伯和道:“那么你头一次说去赁来骑的,怎么又说没有?”车夫道:“赁来拉车,我是仍要回来的,可以还他。若是骑了去,他们那边又没有下站接应,你们不还他,他向谁要呢?”家人道:“咱们赁来骑了,总是和你在一起的,难道你到了天津,不能带他们带回来么?”车夫道:“头回可是没想到这一着。”李富冷笑道:“怎么叫没想着,不过咱们骑了牲口,你不能要咱们双倍车价罢了。”车夫不做理会,只是赶着车走。③

--------

①读之,令人回想有北方看车夫赶车,尚欲失笑。

②此出去许久之故也。

③说破他了,自然只好不做理会。

伯和在车上,留心看那往来的车马,十分拥挤,暗想此时由京出来的,自是避乱,还有望这条路上来的,难道反投到乱地里去么?怎得一个熟人问问便好?怎奈来来往往的,留心看了半天,总没有一个熟人,因问车夫道:“他们那个往这条道上来的,是甚么意思?”车夫道:“谁知道呢?此刻四起都是谣言,城里往卫里跑,卫里又往城里跑;①其实那里都不得太平。有一天认真的大师兄和毛子开了仗,他们的输赢咱们不管,只别糟蹋咱们旁边人就好了。”一面说着话,到了中①京都人称京都曰城里,称天津曰天津卫,省言则曰卫里。

午时候,便在一家村店门首停住打尖。那店里黑压压的人已坐满了,白氏母女便不下车。伯和到店里胡乱吃些东西,买了两张烙饼,一盘子摊黄菜,泡了一壶开水,叫李富送到车上去,给白氏母女充饥。车夫先解下牲口去喂了,自己却要了一壶酒,拿烙饼①卷了摊黄菜,吃着过酒。伯和先吃完了,站在店门口等车夫。

--------

①北方打尖品物,如此烙字,读如劳字去声。

此时门外停的车益发多了。本来是一条官道,很阔大的,闹了个肩摩毂击,挤拥不开。伯和正望着时,一辆车子到了门首停下,车上下来了三个老者,也来打尖。店里面坐不下了,就在门外的一张破桌子上坐下。伯和看那三个人,像是个做买卖的样子,因走近一步,问道:“请问三位,可是从卫里来?可是往城里去?”内中一个老者道:“我们虽是从卫里来,却不往城里去,是往保安州避乱的。”伯和道:“卫里此刻不知可还太平?”老者道:“不必提起,已经闹的不成样子了!昨天洋人拨了几百名洋兵,到京里保护使馆。火车已停班不开了。洋人要借火车进京,铁路会办唐观察不肯借,同他争了几句,洋人便拿起洋枪来要打,唐观察没了法,只得借给他。闻得沿路铁轨,多有损坏的,不知他们也可曾到京?”

伯和道:“我们出京多日了,车子不能按站走,老盼不到卫里。”

老者道:“阁下想是要到南边的,到了卫里,赶着要走,我看不到几天,那里就要大乱的了。最好是望天津到塘沽的铁路未断,先到了塘沽去,更放心些。”伯和道:“那一班大师兄,究竟是甚么意思?”老者摇头道:“这是一班小孩子瞎闹,怕不闹个大乱子出来?可怜天津卫里从明朝至今,未曾遭个兵劫,这一回只怕不免的了!”①说话间,车夫吃过了酒,套了车,要起身。伯和别过老者,跨上车檐,动身而行。这一天赶的快,已经过了郎坊。伯和因为吃了东西,饱了,跨在车檐上颠的不舒服,便下来同家人两个徒步而行。

--------

①北方百姓何尝无明白人。

行不到三里路,忽然一堆人卷地而来,也不知为数多少,没命狂奔,口中乱嚷:“不好了!毛子来了!”伯和被众人推的非但不能前进,而且要返身跟着他们向来路返走了,急的没了主意,那脚步又不能做主。后面来的人过于汹涌,任凭怎样支持,总是立脚不住,随着众人返走了十多里路,又不是原路。那车子也不见了,李富也失散了。不知失散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同类推荐
  •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和《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宋代,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合称“武经七书”。宋神宗举办“武学”,培养军队的高级将领,即以“武经七书”作为军事教科书。《六韬》和《黄石公三略》从此成为军事将领的必读书,流传很广。对当代和后代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形容兵家谋略,往往以精通“六韬三略”归之,或经称谋略为“韬略”,揆其本源,即出于此。
  • 老子

    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爱过吗

    爱过吗

    真正最爱的,相爱的人,往往并不会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了,那也并不会太久……那些踏入婚姻殿堂的人,往往只是相互合适罢了……如果你要是和你真正爱的人,并且他/她也真正爱着你的人在一起看着我所诉说的,或者你们已经结婚了或者正打算的,至此,作者在这里真诚的祝福你们!愿你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 完美天尊

    完美天尊

    少年江夜,因无法修炼天炎派的入门功法,受尽同门弟子的嘲讽与讥笑,更有剑竹峰首座弟子齐留海上门打脸。机缘巧合之下,修万古功法,学炼丹之技,习绝世圣术。挡我者,必踏其石首而行。帝国若阻我脚步,那便灭了那国。氏族叫嚣,那便屠尽全族!大陆九州,任我横行!
  • 锁情丝之祸国妖妃

    锁情丝之祸国妖妃

    一场意外,她在不经意间来到这个金戈铁马的三国年代,他们的相逢,究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还是一场精心的策划?笑靥如花,她当真是那祸国殃民的妖女?史书工笔,只字片语,留下的是一道道谜题:如果她不爱他,为何还愿生死相随?为他出生入死,甘之如饴!如果她爱他,为何还要轻吟与君长诀?轻殇离别,了无牵挂,那他又算什么!如果他不爱她,为何还会为她倾尽天下?笑看沙场,只为救她!如果他爱她,为何还要给她一纸休书让一切都结束?此生陌路,弃她于不顾!历史诠释的一个个谜底,演绎的是一段流传千载的乱世传奇,千年的光阴荏苒,留下的是一世传说,令后人倾羡......PS:喜欢滴看官莫忘了收藏呦~么么哒~~
  • 日月当空:凰者为曌

    日月当空:凰者为曌

    “宛家有一女,生的可谓是倾国倾城,秀丽无双;软萌亦可推,傲娇亦高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贤良淑德自然缺一不可;乃是悉数京都公子的梦中情人......”说书人正滔滔不绝,吐沫横飞,兴致冲冲地说着,却被某男阴测测的打断:“她难道不是貌若无盐,举止粗鲁,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某男眼波一飞,挑眉笑曰,却带了几分咬牙切齿。一女子咬着帕子,躲在屏风后,一脸幽怨:“草草草,老娘不就骗你一回吗,用得着这么说你娘子吗?”
  • 王子王牌记者吃定你

    王子王牌记者吃定你

    一个是比较优秀的王子易非翎、一个是王牌记者路安暗。一个并不特别优秀,但非常努力的王子、一个非常受欢迎,堪比学校校花的记者。她喜欢他,可他貌似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不像其他男孩一样对她有意。一个貌似不喜欢她的王子与一群追求她的少年,她到底何去何从,是与少年来一段无忧无虑的爱恋,还是做吃定王子的王牌记者呢、、、、、、
  • 悠扬女配的生活

    悠扬女配的生活

    (开新文了,新账号发,起点首发,笔名郭三毛,快穿助手女配逆袭,希望移驾支持,如搜不到,起点官网搜索,虽麻烦,希望支持!!!)在家打游戏突然昏迷的夏悠扬从此踏上了寻找记忆的不归路,顺便再调戏调戏帅哥。小剧场一:“我很高冷的。”某杰克苏校草一本正经。“嗯嗯。”“你不信?”睁大眼睛作恐吓状。“我信,高冷的小哥哥。”小剧场二:“为师听说你偷看师兄洗澡了。”某师父目视前方满不在乎。“嗯。”“你师兄那几两肉有什么好看的,今晚上回房看我的。”突然死盯作凶狠状。“好哒。”
  • 关东秋叶

    关东秋叶

    书中描写的是从清末到抗日战争这一历史阶段,生活在东北的各族同胞所经历的磨难和与外来侵略者做殊死战斗的故事。故事通过对两个满族孩子成长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到民国以及后来抗日战争这一时期,东北同胞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生活在关外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同胞,在国难当头之际,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高尚气节。
  • 风长风

    风长风

    天地色变。狂风怒卷。风长风立在高崖之上,抬首望天。“轰隆!”一道惊天裂地的闪电。风长风头发如怒焰般飞舞,忽的狂笑起来。只听其狂喝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修仙界的噩梦,终于由他带来。
  • 命运星空

    命运星空

    这是一个平凡的少年成为绝世高手的热血经历ps:作品名是瞎起的,不要误会啊
  • 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

    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简介:◆不是吧?她只不过在地摊上买了个1块钱的玉戒指,戴着玩玩而已,竟然就…穿越了时空?◆居然还成了丞相府的三小姐?还是庶出…哼!小女子报仇,一天都不能晚!等我闹个鸡飞狗跳吧...◆很不小心地打了一头色狼,却发现那色狼手中的戒指,正她在地摊上买的耶!是不是把那戒指骗回来,就可以回“家”啦?嘿嘿…她开始奸笑…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枚戒指,引来了她深埋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