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900000007

第7章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我常不思议等者。佛谓我之所得不思议。以自证为因相。不同外道有已还无为无常以神我思量计常。若复外性等者。复斥外计亦有四义。初斥思量计常。二名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三斥去佛所得相远。四彼不应说者。斥其但有言说也。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小乘畏惧生死忻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皆是妄想无有实性。此小乘智眼。见未来根尘息灭。认为涅槃。岂真所谓自觉圣智所趣之境。亦非藏识所转之涅槃也。言凡愚说有三乘者。谓生死即涅槃。大乘之法非彼所知。为说小乘真空涅槃。心量无所有即真空也。而又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自心发现非别有也。妄计心外有法。起惑造业轮转生死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诸佛分上觅无生尚叵得。况一切法乎。良由众生无始著于诸法。是故诸佛破其昔计故言不生。以一切法唯自心现性无实性。岂但离乎有生。亦离无生。涅槃经。所谓不生不生是也。一切性不生等者。复约迷悟以示得失。谓不能了生即无生。但言一切性不生。计著一切法如兔马之无角。此愚夫不觉妄想。是自性之妄想故也。非今所谓不生。若言一切法不生。是佛自觉圣智趣境界者。则一切法性相俱不生此真无生。非彼愚夫妄想分别有无二境也。言自性身财等者。如入楞伽云。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能取二种相现。愚夫不了堕生住灭有无二见。取著一切性生。不出有无妄想。实非圣贤所得无生。言于彼者。于诸佛所说无生。应当修学也。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论其种性本无差别。无始熏习或内或外或大或小或定或不定。此经所以明。夫种性有五言无间者。谓其种性纯一无间杂也。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声闻厌苦心切急于取证。故闻说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之时。则身心悦豫。阴界入自共相。虽开合不同。即是苦谛。相智者。四谛之总相智也。声闻根钝乐修此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者。缘即十二因缘。乃缘觉所修而发悟者。而声闻不乐修也。声闻以无间三昧。见第八辟支佛地。断现行见思烦恼。未断无明别惑。言习烦恼者。即无明也。以故未能超越变易生死。但能超越分段生死苦海耳。师子吼即无畏说也。谓至八地说言。我生已尽断苦集也。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修道证灭也。皆实不虚故。云如实知也。修习人无我乃至得涅槃觉。谓空人执而得涅槃证真空也。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由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各别无间者。此言著相声闻不异外道而言无间。于我人知见等各各差别之法。计为涅槃。而不知此是生死根本。反以为觉而取证也。复有一种计一切法悉由造作而有。非因计因。见一切性是为涅槃。如声闻之乐灭修道。然于法无我解脱。实非其分。名为佛子。实是外道。故云无间外道。虽欲出离三界。而不能出故。云不出出觉。亦劝令学者当转彼恶见。而趣如来种性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缘觉者从佛禀教。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名为缘觉。亦名独觉者。出无佛世睹缘自悟也。各别缘无间者。闻说十二因缘因果循环。而悟无生适其所愿。悲感交集至于流泪。言不相近等者。谓乐独善寂修远离行。凡所有相皆不能著。或时为说身通变化。或离一身为多。或合多身为一。闻如是说心有所入。菩萨知彼缘觉种性。当为说此缘觉乘法也。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如来种性无间者。谓其性圆融无碍也。言四种者。一自性法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二离自性法。谓此性离性执也。三得自觉圣。即如来究竟觉智也。四外刹殊胜。谓如来悲愿严土摄生。种种殊胜也。入楞伽云。所证法有三种者。合自性法离自性法为一。此三种即法报应三身也。及说自心现身财等者。入楞伽云。闻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乘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不定种性者。闻说声闻缘觉如来三种法时。随生信解而顺修学从小入大。其性可移故言不定。初治地者即干慧地人。为其说不定种生。令彼超入无所有地。此地即第七已办地。作是建立者。作是说也。彼自觉藏等者。入楞伽云。彼住三昧乐声闻。若能证知自所依识。见法无我净烦恼习。毕竟当得如来之身。自所依识即自觉藏第八识也。烦恼习即无明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须陀槃那者。即须陀洹。此云预流。能断三界见惑。预入圣人之流。此初果也。往来者。梵语斯陀含。能断欲界前六品思惑。后三品未断。于人天中更一往来。此二果也。不还者。梵语阿那含。断欲界思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此三果也。阿罗汉四果也。是四果人虽断见思取证小果。而未能断尘沙无明二惑。是为惑乱也。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三乘者。声闻缘觉不定三种性也。一乘如来种性也。非乘各别种性也。如来之意但说一乘。为机器不齐故。说三乘非乘引权归实。诸圣远离寂。即乐入寂灭。四果圣人也。

第一义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第一义门是为寂理。岂有权实之殊。如来住此寂理一法不立。况三乘乎。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诸禅者。四禅也。无量者。四无量心也。无色者。四无色定也。三摩提者。谓等持即三昧也。受想寂灭者。小乘灭尽定也。此等诸法心量都尽也。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一阐提是梵语此翻信不具。亦云极恶。非一阐提者。非定是极恶若定是极恶。则永无转恶为善得解脱时也。然阐提现行虽恶性不断善。若能照性亦得成佛。故又告云。阐提有二种。舍一切善根者。此真极恶人也。及于无始众生发愿者。此菩萨阐提也。云何舍一切等者。征释极恶之义也。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乃人法俱谤。安肯随顺经律解脱之法而入涅槃。所谓阐提断修善尽者是也。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 此言大乘菩萨以本愿方便欲令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而后涅槃。言不般涅槃法相者。菩萨了生死即是涅槃。涅槃本具非别有涅槃可入。所谓清净行者不入涅槃者是也。言亦到一阐提趣者。盖菩萨了恶即善。无善可修。趣同阐提舍一切善及不入涅槃故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善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 此征释菩萨阐提不般涅槃之所以。言本来般涅槃等者。经云。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可复灭。然菩萨非终不般涅槃。盖了修即性离涅槃相也。或时善根生等文显可见。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分别自性乃此经之要领。前已略明。今复详说。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言妄想自性从相生者。正从缘起相生也。缘起者。谓从因缘起乎事相事相显现而生二种计著。言相相者。事相非一也。如来建立者。即如来为众生。演说妄想自性。以令了妄无妄也。名相计著相者。谓于根尘内外法中。计著名相。事相计著相者。谓即于彼根尘法上。不了性空计著自相。共相。若依若缘生。正明缘起自性。依即因也。谓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有根尘因缘。有业惑因缘。而业惑又从根尘而起。凡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不从因缘而生。龙树所谓因缘所生法是也。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成即成就。言离名相事相妄想者。谓诸佛圣人。观因缘所生之法即空即假即中。离诸妄想。成就正智如如也。圣智所得即正智也。自觉圣智即如如也。合此二法成一自性。是为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名相即缘起自性。觉想即妄想自性。正智如如即成自性。此摄五法为三自性。故知五法三自性。特开合异耳。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一经所说虽通五法三自性。劝修从要。乃为自觉圣智故。兹结劝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言善观人法无我相者。谓用二空妙观。破生法二执也。在他经则曰生法二空。此云人无我法无我。无即空也。人乃众生假名。法乃五阴实法。凡夫于此假实我见偏重。故以无我破之。若达无我则一切离著。显出本性妙人妙法矣。人无我中。言离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实法也。盖假不自假。依实法而有假名。若推假必兼其实。故曰阴界入聚。无知即烦恼。谓实法从烦恼业爱所生。眼色等者。谓眼等诸识。取于色等诸尘。器身藏者。器即依报。谓世间如器。身即正报藏即藏识。入楞伽云。又自心所见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此等诸法求其妄执皆不可得。是为人无我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零度爱恋

    零度爱恋

    白领女孩楠妮为了证明即将和自己结婚的男友昆娅是真的爱自己而将自己的闺蜜恩彩介绍给昆娅做合租室友。由此而引发了一连串有关爱情命题的质问,楠妮与昆娅之间的爱与信任,昆娅与恩彩之间的友情与暧昧,恩彩与楠妮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以及恩彩执拗的爱情观。最终的结局是楠妮真正开始懂得爱情学会珍惜昆娅的感情还是昆娅忍受不了楠妮让人窒息的爱两人终于分崩离析。恩彩注定不会是昆娅命定的恋人却也注定会成为昆娅与楠妮之间无法忽视的存在。而静桐,那个一直存在在恩彩内心深处的名字所牵扯的又是怎样一段爱情。这份爱恋是否也会随故事的发展逐渐拨云见月,最终成全恩彩心中的一份豁然开朗……
  • 变身之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变身之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之前的全当口胡掉就好了,反正又一个无节操之作......
  • 医本倾城

    医本倾城

    她是毒医,在现世杀手界医手遮天,却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异世。可睁开双眼,却是无尽的牢笼,被圈养在偌大的鸟笼中,供人观赏!姐妹嘲讽,家族陷害,皇族阴谋。哼,还真当她是笼中之鸟?华丽转身,一抹嗜血惊染天下,挣脱牢笼,她要在这个男人为尊的世界称霸群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末日惩罚

    m末日惩罚

    末日来临,因为意外,自己的女人死去,却无意间邂逅美女丧尸王,从此,为了保护胆小的她,李渊杀伐果断,为她建立尸族帝国。
  • tfboys之浪漫旅行

    tfboys之浪漫旅行

    三个女生和tfboys的恋情,尽情期待吧。
  • 邪魔狂女古怪皇妃

    邪魔狂女古怪皇妃

    她,是20世纪的冷血杀手代号“彼岸”因为一次意外而莫明的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他遇到了一个妖孽的男子然后他们之间才出了爱的火花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却不料有人从中阻挠但独孤杰最后还是夺的了冷紫曦的芳心两人最终在一起了
  • 嫣然一笑恋君否

    嫣然一笑恋君否

    愿你的余生,有我愿你的余生,安好愿你的余生,归我
  • 随笔想法

    随笔想法

    吖,平常会写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有时间的话就会发到这里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呢让我想把想法写到这里来。
  • 小约翰奇遇历险记

    小约翰奇遇历险记

    本书是童话,讲述的是名叫小约翰的男孩,无意中得到一只魔法笔,他能进入用魔法写的故事世界里,故事结束后则会回到现实。人性的真善美,通过主人公的非凡冒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重生之意外的美满

    重生之意外的美满

    前世她贵为豪门千金,本拥有一手好牌,却因为懦弱无能,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家破人亡。意外重生回到母亲未死,小三母女尚未进门夺权的时候,她定要好好护着母亲,守住家族企业,不再给小三母女可趁之机————好好的计划全被这意外冒出来的程咬金给打乱。心痛地看着自己离原定的道路越来越远,她对着那程咬金咬牙切齿。既然这样,那便丢了计划,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美满人生!PS.男女主皆为成长型,男主前期校园生活时青涩,后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