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900000021

第21章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此是结指所问所答。大慧因复。问贪欲及法之义。答中以取舍等为贪。贪即烦恼。以贪故系著外尘等即结业也。复生苦阴等。即苦道也。然皆以爱为本。爱复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即人也。皆能摄令生贪。故云摄受贪欲。言不摄受法者。不摄受正法也。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答摄受法问谓善觉知等者。言所摄受非别有法。即觉知唯心所现。见二无我不取于相。离诸分别善知诸地行相。离心意识受诸佛灌顶。具足受行。十种大愿。于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又言不堕一切见等。谓显自性离诸邪倒。多有外道下。凡堕边见皆愚人法。非黠慧者。谓断常邪见。非小乘黠慧。无因论。谓四大性常。不假因成故堕常见。或见外因坏灭。计因缘非性则成断见又言。我不见生住灭故者。则生而无生住而非住灭而非灭。则异乎断常。是名为法。结劝可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  外道虚妄说

妄见作所作  彼则无自宗

唯我一自宗  离于作所作

为诸弟子说  远离诸世论

心量不可见  不观察二心

摄所摄非性  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  是则为世论

妄想不转者  是人见自心

来者谓事生  去者事不现

明了知去来  妄想不复生

有常及无常  所作无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论通

初四句颂世论计作所作不知唯自心量则以有无为宗。言作所作者。作谓能作。所谓所作之法。如计梵天微尘等生是也。唯我等者。佛谓唯我以自心为宗。离于妄计能作所作。为诸弟子说此正法令其不习世论。心量不可见者。以心离性执。不可以有无见。不可以能所摄。是谓断常俱离。二心即有无见也。心为断常所转者则为世论。心离分别不为所转。是明见自心也。若彼外道。计来者为生去者为灭事即生死事也。不现即灭也。萨说无去无来。即不生不灭。故云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也。后四句惟颂世论。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前论二乘所得涅槃与外道。以妄想识灭为涅槃。辩之明矣。大慧于此复有所请者。恐理未尽明见未尽破。或堕邪见。则究竟解脱之道。无上涅槃之城。反致侵毁。本有法身慧命不得而显。此大慧之所忧。不可不复请也。如来乃告曰。或有外道阴界入灭等作。涅槃想者。按提婆论释。凡外道妄计。涅槃有二十种。此当第一。论曰。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风止。名涅槃。今文则又曰境界离欲等。谓于六尘无染故曰离欲。见诸法无常故。不起心心数法。以不念过现等境故。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受灭则想灭。故曰妄想不生。且约想灭云尔。其实见想不除故斥曰。非以见坏为涅槃也。此总破诸计。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从方至方者。论云。第二外道说。最初有方。从方生世间及人。人生天地。次第灭没还入彼处。说方是常名涅槃因。或谓方犹方所。亦彼此也。谓从彼至此不失本性。又曰。境界想灭犹如风止者。新说云。风仙外道。计风能生杀万物。说风性常是曰涅槃。或谓风止则无迹而已。言觉所觉等者。外道言觉多谓觉想。入楞伽云。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槃。见坏即不见也。言常无常等者。按论。外道言。师名伊赊那。形不可见遍一切处能生万物。能生是常名为涅槃。所生之物即名无常。解脱涅槃名异体同也。言种种相想等者。此以相想而为苦因。不知相即自心所现。舍相而著无相之见。于此爱乐以为涅槃。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土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死生者。作涅槃想 言觉知内外诸法等者。即觉想分别根尘等法自共之相三世之异。神我之性不坏以为涅槃。言我人等者。妄谓四相之法灭坏。以为涅槃。言恶烧智慧者。此乃恶见火烧灭正智。自性我见之本也。士夫十六知见之一也。彼二有间。间异也。谓彼自性与士夫。二者有间异也。然自性从士夫所出。如冥初生觉之比。或谓二有从初生觉为一有。从尘生大为一有者。文意不贯。若从其说则不合又云如冥初比。言求那转变等者。谓依自性转变能作诸法。以为涅槃。言福非福等者。非福罪也。谓罪福俱尽。皆指尽处以为涅槃。言烦恼尽等者。按论。烦恼与智本为一计。谓烦恼尽依智慧。名为涅槃。言或见自在等者。论云。自在天能造作众王生死者。能作名常为涅槃也。

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言展转相生者。尼犍子论师计。劫初生一男一女。彼时和合展转相生。一切物灭复归于彼。谓此外更无余因。曾不知如是计著是生死因。而彼愚痴不觉。以为涅槃。言得真谛道等者。僧佉论师计二十五谛。从冥初生。谓证真实之道。以为涅槃。或见功德等者。凡外道所谓功德。多指苦行。仍于所起和合处。作四句见以为涅槃。或见自性等者。入楞伽云。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棘刺铦利。生宝之处出种种宝。如此等事是谁能作。即执自然以为涅槃也。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觉二十五真实者。谓觉了二十五谛真实。又言王守护国者。谓若能受六德论。令万民安乐。安乐之性以为涅槃。言见时是作者。时敬论师计。时节为因能生世间诸法。时有变迁而作者不异。如是觉者以为涅槃。言性非性等者。入楞伽云。或执有物或执无物。或执有物无物共。以为涅槃。此云性性即法法即物也。言有觉等者。谓万物是喧动。涅槃是寂静。此二无别以为涅槃。已上外道种种妄计起涅槃见。具如提婆等论广释其相也。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此段结斥文凡有五。言不成所成者。以其皆妄想故。虽计涅槃而不成涅槃。乃为智者所弃一也。又曰。如是一切悉堕二边者二也。又彼虽妄计生灭。而实彼法何曾生灭三也。然彼所计皆是邪论。以正智观之无所成立四也。又以彼心想流动乖涅槃性。是故无有得涅槃者五也。以此辩之足显其妄矣。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如我所说等者。对邪显正。其文亦五。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一也。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二也。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则能取所取不可得三也。一切度量不见所成者。显如来涅槃出众邪外四也。度量即数也。愚于真实不应摄受者。愚即迷也。谓迷于实理随有所见。不应取著五也。言弃舍彼已者。谓弃彼妄见已。即得自觉圣智之法。知人法无我。离通别二惑。除惑智二障。离分段变易生死。渐历诸地至于佛地。此皆所证之法。如幻三昧离心意识。皆所以能显涅槃者。究论三德涅槃。所谓如来秘密之藏。如伊字三点天主三目。不纵不横绝思绝议。如是安住是为究竟涅槃。故诫学者。应当修学离彼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  各各起妄想

斯从心想生  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  远离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  解脱终不生

众智各异趣  外道所见通

彼悉无解脱  愚痴妄想故

此颂上诸外道妄计涅槃之见。言各各者。如前文所列。有二十一种不同。然皆起于邪习心想。言无解脱方便者。欲解生死之缚而得解脱。非善巧方便之行。则不可也。既无方便解脱。安能入于涅槃。愚即愚迷。由愚迷故不了所计。邪见是烦恼生死之缚。所以舍离善巧方便欲求解脱。终不可得。众智等四句言。诸外道苦行成立所得通智。是妄非真也。

一切痴外道  妄见作所作

有无有品论  彼悉无解脱

凡愚乐妄想  不闻真实慧

言语三苦本  真实灭苦因

譬如镜中像  虽现而非有

于妄想心镜  愚夫见有二

不识心及缘  则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则不生

心者即种种  远离相所相

事现而无现  如彼愚妄想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此二句是结斥外计也。有无有下。明妄想真实。谓妄想出于言论。为三苦之本。真实反于妄想。故为灭苦之因。意令凡愚反迷归悟耳。复以喻显。镜以喻心像以喻镜。凡夫不能了境唯心。故见心外有法而起分别。如见镜中之像而生实想。乃见有二故云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缘即境也。若了心境一如妄从何起。心者下四句。合上镜像之喻。种种诸境也。既知诸境唯心。则无能相所相。事即境也。言事境之现。如镜像之无实。但愚迷不了。自生分别耳。

三有唯妄想  外义悉无有

妄想种种现  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  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说  亦无有所说

三有即三界外义即外境。谓三界六道生死皆无实体。但由妄想见此种种外境。故云凡愚不能了。此总结迷妄之失也。然如来所说。种种诸法皆说众生妄想溺于生死。意令众生反妄归真安住涅槃。而众生著于名字言说。不能忘言得意。若能了言说而无言说。则所说之法亦不可得。如得鱼兔而忘筌[(ㄇ@人)/帝]。此如来示人之深意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限大暴兵

    无限大暴兵

    别人走精兵路线,而我拥有无限暴兵的权力,我该走精兵路线还是无限暴兵呢?还是暴兵好,管他多少精兵,我以人头堆死他。
  • 抹香醉红尘

    抹香醉红尘

    执念清香,然醉红尘,痴痴如梦,倾泻繁华……红尘滚滚,思绪似水流。忆往昔,明月麒麟横今古,翻手为云覆手雨,指点江山扭乾坤。遥当年,巾帼较于须眉,棋逢对手,平分秋色,叱咤风云半边天。而今青山依旧在,却道夕阳几度红。回首兮,叹息英雄淘尽,是非兮与成败,瞬皆空。俯仰一生,尘埃已定,逝者已去,只怨物是人非,却怎奈沧海桑田事过境迁。我,萦索儿,无愧于天,无愧于地,只愧于你……又回萦山,站在云端顶峰,眺望着无边无际的远方,一身薄纱青衣顺过淡淡的清风飘荡着思愁浅浅舞动,白色内裳下一张苍白而绝世的脸惝恍迷离,清香依旧,蝶舞凄悲,只是,你们,还好吗?你,还好吗?
  • 毕业了,怎么闯

    毕业了,怎么闯

    初涉职场的阶段,是决定你人生未来的关键阶段。为此,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结合了一些当代大学毕业生成功的案例,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读者的:如何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改变形象,在大学毕业后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教你如何面试,以及应聘的技巧;在大学毕业后如何获取更优秀的工作能力,因为在职场中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如何积累你的人脉,让你充分理解为人处世的哲学。此外,本书还有许多小细节和小建议,给需要达到此方面目标的人们一些行动指引,帮助他们早日踏入成功的殿堂。
  • 异邦人的魂

    异邦人的魂

    一名精通武艺的知识性武艺宅,偶然穿越,这土地,必将永远流传他的传说
  • 陌上花开静风自来

    陌上花开静风自来

    “别老看书了。你都不陪我。”秦予风装作生气的样子嘟着嘴看着慕北琛。“我好好看书不是为了好好学习,我好好学习不是为了找好工作,我找好工作不是为了养你啊。”慕北琛甜话一抛,秦予风就完全接不住了。啊啊啊啊!败阵。看着又转过去看书的慕北琛,秦予风开始了撒娇模式:“你只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才不理我是不是?”“你是不是仗着我在乎你这样说我是不是。”慕北琛话一出,不知为何正好卡上了熄灯点…………
  • 阴阳修灵人

    阴阳修灵人

    神经大条的刘小七约会美女,不料撞鬼,阴阳手册,修罗,厉鬼,僵尸…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 邪脉录之众神君临

    邪脉录之众神君临

    当最后一缕光芒消逝之时,黑暗正在侵蚀着一切,鲜血,生命,死亡,战争,这一切,都被带到了人间,让人间成为了地狱,最后的奇迹之种被播下了土地,祈祷他成为人们最后的希望。黑暗的世界中,一个人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和平,那不过是骗人的而已,只有杀戮与战争,才是这个世界应该拥有的东西!
  • 彼岸倾城之————爱无殇

    彼岸倾城之————爱无殇

    她本是仙界的圣灵之女——八十一重天内——无尽孤独。。。他是冥界的一界之王——凶残嗜血的夺王之战——冷酷无情。。。只因一眼再不付出,坚强的外表下是怎样的心酸。当最后一层温柔的外表破碎又会是如何的伤害,在爱与恨的交缠下,一句‘爱无怨,情无悔’也不及一株彼岸花开,真情倾城!!!
  • 玄座封神

    玄座封神

    异世纵横,临座为神!天才世家弟子何风,失踪多年,再次现身!为了心中的人儿,宁愿放弃所有,宁愿与世为敌!十二玄座临世,天下群雄并起!且看,在这个英雄争锋的世界里,一人临座为神,一手覆雨翻云,一代疯道玄神。(PS:如果有真正喜欢本书的,可以加作者QQ:2984345352。本作品为冲签约作品,签约失败后,不能确定作品会稳定更新。)
  • 蓝眼睛玛丽

    蓝眼睛玛丽

    我是一座叫作“蓝眼睛玛丽”的岛。岛上的居民都是天赋异禀的拉锯战高手和从不纳税的刁民。这座岛的未来继承人一个是腹黑总裁,另一个是呆萌穷酸女。而目前管理岛上大小事务的人是一个讨人厌的强硬老妇人。身为一座岛,我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