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200000042

第42章 戶政二十三漕運下(2)

海道如果可行。則浙江之糧當從何處起運。或疑即由杭嘉甯台諸府入海。而不知非也。按此事元明兩史雖未明言。然以事蹟核之。似皆運至太倉劉家港上海船啟行。攷史至元二十二年。以軍萬人載江淮米泛海。由利津達京師。又二十五年以前。江南米陸負至淮安。易七。然後入海。則其時尚未全用劉家港海道。迨武宗至大四年。以江東甯國池饒建康等處運糧。率領海船。從洋子江逆流而上。江水湍急。又多石磯。走沙漲淺。糧船俱壞。歲歲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於是以嘉興松江秋糧。并江淮江浙財賦府歲辦糧充運。此乃全用劉家港入海之始。自後海運之船。總泊於此。故至元十四年十一月。詔江浙等處糧。盡數赴倉候海運。則劉家港當自有倉。浙江斷無別自赴海起運之理。且元末方張之亂。史特書詔遣兵部尚書巴延特穆爾元史作伯顏帖木兒戶部尚書齊履亨。徵海運於江浙。先由海道至慶元抵杭。率海舟候於嘉興之澉浦。而平江之粟。展轉以達杭之石墩。又一舍而後抵澉浦。乃載於舟。海灘淺澀。躬履艱苦。則前此之不由斯道可知。故平江之粟。反運而至杭。若本自嘉杭入海。此語不已贅乎。雖其後戶部尚書貢師泰。以閩鹽易糧。由海道運京師。或仍由此處。然皆多事之秋。其實非本意也。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命征南大將軍湯和造舟明州。運糧輸直沽。海多颶風。輸鎮江而還。又二年。令戶部於蘇州太倉儲糧三十萬石。以備海運。供給遼東。五年命靖海侯吳楨督海運。總舟師數萬。由登州餉遼陽。二十五年。令海運蘇州太倉米六十萬石。給遼東官軍。此皆兵戈中權宜之制。故入海處不一。然大局亦祇由太倉。故萬曆會計錄云。永樂元年。令江南民糧。悉運太倉州。於平江劉家港。用海船繞出登萊大洋。以達直沽。歲六十萬一千二百餘石。則改崑山州為太倉衛。當亦由此。自是海陸兼運。至永樂十三年。會通河成。然後命太倉舊納糧。悉改納淮安倉。不復海運。淮安亦可入海。而瓜儀之梗。前人已經論及。故海道起運。斷以太倉為至計。至於至直沽一路。元史所云。至京師者統辭耳。浙江通志之云至通州。亦似專指米而言。其實尚有許多曲折。按至元二十四年。內外分置漕運二司。其在外者。於河西務領接運海道糧事。而萬曆會計錄云。永樂二年。命總兵官統領官軍海運。又以海運糧到直沽。用三板划船裝運至通州等處交卸。水路閣淺。遲誤海船回還。令於小直沽收糧一十萬四千石。河西務收糧一十四萬五千石。轉運北京。則舟重不能全至通州又可知。大約南以太倉起程。北以天津交卸。海船之用如是而已。惟史云淮邊二道用軍運。則與兌運無異。當仍設小船。以撥運入海耳。吾 朝青州薛鳳祚著兩河清彙。內附海運數事。其海道不著浙江者。亦知浙江無可以起運也。然起運不自太倉而在淮安。似與元明兩史不合。豈以儀甫之精核。而顧疏於攷證耶。或沙水有今昔之異。亦未可定。此則又在料角之一法矣。至於占視風色之法。邱濬引沈氏筆談。每日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行舟。至於己時即止。則不與暴風遇矣。中道忽見雲起。則便易柁回舟。仍泊舊處。如此可保萬全。永無沈溺之患。然此亦一隅之見耳。如海道針經載欲至某地者。須先定某針。然後以一晝夜分為十更。以焚香枝數為度。以木片投海中。人從船面行驗風迅緩。定更多寡。可知船至某山洋界。如此則易柁回舟之說。恐亦臆斷。總之行海在乎熟習。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甚矣。得人之宜先務也。

夫以海運告人。人莫不以其言為河漢也。然使河運而善。此事誠為過舉。如其不然。則海運亦豈得已哉。故大學衍義補亦云。先行下閩廣二藩。訪尋舊會通番航海之人。許其自首。免其本罪。及起取慣駕海舟丁。令有司優給津遣。既至。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使陳海道事宜。許以事成。加以官賞。俾其監工。照依海船式樣。造為運舟。及一應合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領其人。起自蘇州歷揚淮青登等府。直抵直沽濱海去處。踏看可行與否。先成運舟十數艘。付與駕使。給以月糧。俾其沿海按視。經行停泊去處。所至以山島港汊為標識。詢看是何州縣地方。一一紀錄。造成圖冊。縱其往來十數次。既已通習。保其決然可行無疑。乃於崑山太倉。廠造船起運。可則行不可則止。斯事也。斯言也。未始非千慮之一得也。故曰可以樂成。難以慮始。

江浙之糧總當匯于吳淞海口古今情形大略不殊惟 本朝海道較之元明尤為便捷商船駛駕亦更精詳則承平日久往來熟習之故耳

海運論嘉慶十六年

高培源

轉漕於海。肇始元至元之十九年。至二十六年。壽張尹韓仲暉奏開會通河。以通漕運。然岸狹水淺。不能負重。歲運僅數十萬石。故終元之世。海運不廢。及元季會通河淤。故洪武初轉餉遼東。仍元海運。永樂初。戶部尚書郁新奏請淮運。於是參用淮海二運。淮運浮淮入河。至陽武陸挽百七十里抵衛輝。以浮於衛。故又謂之陸運。然海運多險。陸運亦艱。自九年開會通河。至十三年河成。而海運始罷。隆慶以後。屢有河患。梁夢龍王宗沐諸人。請復行海運。爾時臺諫諸臣。各有所見。是以議格不行。行而即罷。夫海運之險。夫人知之矣。顧有元一代行之。洪永二朝亦循其舊。廷臣無一異議者。習熟海運之道也。宋禮開濬會通河。本不欲廢海道。三歲兩運。與河並行。繼以河運大通。不復更踵前議。我 朝康熙三十九年。清口淤墊。   聖祖仁皇帝曾以海運交部臣議奏。總河張文端鵬翮奏稱淤塞之處。再以疏濬。來歲糧船。自是通行無誤。既而閉六壩。濬運河。加幫運口至海濱兩岸堤工。而運道通利。是以如其所請而止。我  皇上善繼善述。  念河工。慎重  天庾。開濬黃淮海口。不惜百萬金錢。以底治河之績。而  睿慮周詳。兼備變通於海道。  詢洒帶於大僚。為準古酌今之計。誠以東南漕運。既不可停運以治河。又不便陸轉以濟運也。夫江南正供。以石計者。二百八十餘萬。 國家頒常祿。給軍實。救荒賑災。咸出其中。若鹵莽試之。以入瀴溟不測之淵。議者非斥為好奇。即指為嘗試。夫斥為好奇似矣。然王宗沐旁門之說。張采後戶之喻。未嘗不以河運為正。以海輔河。即以奇濟正。奇豈詭於正哉。海洋浩漫。驚飆駴浪。勢所時有。又其間礐石彯沙。枝歧潭瀹。指為嘗試。固無足怪。然去常論變。則斷潢絕港。載舟覆舟。往往起於意外。苟能審其紆直。辨其險夷。萬里汪洋安見無可遵之道哉。夫朱清張瑄之刱行海運也。其始無慮十五六返。行之十年。始復開新道。則非貿然任事。審矣。我 朝自江南以至直隸。沿海水師。每歲放洋巡哨。海徑曲折。兵弁類能諳熟。欲行海運。宜令熟識之將弁。攜帶商船夥長。從南至北。測水勢。辨沙色。自某至某。凡套島嶼。可以泊舟。可以避風。先為標識。繪成一圖。乃倣王宗沐梁夢龍遺意。撥正兌十分之二三。按圖試探。逮往返徑熟。如先臣谷應泰所論。成山直沽。無異安瀾。然後取歲運正額。法元人春夏二運之例。分番起運。將見峨舸巨艑。浹旬麇至。其視內河守淺。千夫縴挽。蚊負蟻行。則勞逸之不侔。固難以倍蓰計矣。

海道

海終古不變也。行海之道不能不變。江南大海。距天津四千餘里。元人海運。十年之中。道凡三變。明初仍元故道。後人新開海道。見張采海運論中。其後間行海運。復自淮河出海。則有明海運。又不啻三變矣。我 朝東南漕艘。悉從會通河轉運。惟關東商販。必浮海以趨徑易。即所經歷。證以史志。五百年來。海道之變。有不能更僕數者。攷元明出海。必由劉家港。今劉家港外。幾淤為平壤。商舶悉進吳淞大口。則首塗之不同一也。元明運艘。自崇明三沙轉廖角嘴。今廖家嘴淤淺。嘴內有大陰沙。與戲臺沙相接。海舟不能出入。改由崇明之十。則出口之不同又一也。商船自老寶山嘴。行一千三百餘里。有大沙從西南斜亙東北。長幾千里。廣二百里。而元史明史及其他志乘所記元明運道。未載此沙。則沙梗有前後之異也。元明自黑水洋。循綠水洋。即望成山。投威海衛挽泊。今未至成山百六七十里。曰石島。居民稠密。篙工夥長。有無交易。而石島之名。舊稱荒僻。則地勢有今昔之異也。成山昔稱水深千尺。船不可近。為南北扼要。今與勞薛諸山。矗峙平地。則水陸已有變遷也。成山之外。通志詳紀塢島。今海中有小島。稱為小成山。騰波觸激。潮駛如矢。而志乘不與鹿島駝圈並列。則紀載亦尚有缺略也。自劉公島至沙門島三百餘里。或西行至芝罘島。轉西北而至。或徑指西北。不經芝罘。或由新河海口蓬萊島。以至沙門。則同塗中又有歧塗也。總而論之。循內而行。沿山求。水多沙礁。朱清輩畏為險惡。而明洪永後。猶仍此道也。若徑放大洋。循殷明略故道。則舟無膠觸之患。而路更徑捷。故元人海運。始則經年而至。繼則旬日而達。攷其險夷。稽其遲速。亦在航海者慎擇所從而已。

江南海道

江南形勢。東偏於海。南自金山。北訖贛榆。延袤一千二百餘里。口岸自海州之荻水而下。如柘汪潮河朱蓬唐生范家青口興莊小河。至安東交界之雲梯關而止。淮安則鹽城廟灣窈子新洋野潮龍。揚州則劉莊白駒。通州則進鮮掘港石港。蘇州則福山徐六。太倉則七鴉劉河。松江則吳淞一口。皆可出海。而元人海運出口。惟以平江之劉家河為準。明初猶仍元舊。自會通開濬。專行河運。至隆慶四年。邳州河道淤平一百八十里。詔議海運。五年王惟精自淮安運米二千石入海。以試海道。六年王宗沐以十二萬石自淮出海。兩月達京。後沈廷揚領淮安水次糧一萬石。亦由淮入海。以抵天津。不復循劉家河故道也。後之議者。或欲以江北諸郡漕出淮口。常鎮漕出丹徒之月城。蘇州漕出福山。松太漕出劉河。然淮河自雲梯關內淤者幾二百餘里。關外至海口百數十里。水漫沙停。亦皆淤壂。丹徒出江。水勢迅激。福山雖為通途。港淺而狹。不勝重載。劉河近為潮沙所塞。商販往來。皆歸上海。內地水道。已與元明不同。江海之大。變遷尤甚。如崇明則自北遷南。海門則既坍復漲。狼山舊在江中。今則矗列高原。雲臺本居海外。今則漲連內地。以古例今。此類不可殫記。今欲求江南海運出口之道。合南北計之。則以吳淞江為便。夫吳淞自太湖分流。經吳江縣城東南。折而東北。歷龐山湖唐浦角直浦澱湖。合五浦。出上海新閘口。至陸家嘴。與黃浦合流入海。近閘潮勢迅駛。到處深通。蘇松四郡一州之糧。循此出海。徑達崇明之十。計其放洋遠近。與江行相等。而鮮險阻之患矣。

山東海道

南漕泛海。必由山東以達京師。而山東斜亙東北。海舟必東北行過成山。始西行。復轉西北。後至天津。迂道幾二千里。故元人議開新河。鑿麻灣至海倉三百餘里。以避大洋二千里之險。然元行之數年即罷。明時王獻鑿馬壕而不成。劉應節開匡莊而中廢。嗣是程守訓高舉顏思忠楊一魁相繼奏請。皆未施行。 國朝雍正三年。朱軾奏請開山東膠萊運道。  詔內閣學士何國宗。會同山東巡撫陳世倌。詳看議奏。旋以分水嶺碙石糜沙。高於海口二丈有餘。且麻灣以南。水底皆係石塊。海倉以北。彌望壅沙。潮汐日至。工力難施。覆奏而止。則是膠萊新道。無庸更議開濬也。其餘出海之口。自安東至海豐五十六處。皆為通津。因無關兩省運道。故不記載。惟沂青登萊武定五府州屬。三面距海。形如獨舌。南起安東衛之嵐山口。循壖東北行至甯津衛。北折經成山。又折西北至小清河口。為直隸滄州界。計程凡一千四百餘里。萊州府志。分紀十程。始鷹遊門迄大沽口。凡島嶼汊港之可停泊者。攔礁嘴腳之宜迴避者。左右鄰近島套之可寄椗者。無不一一詳載。然所記山島。已半成陸地。而沿岸遄行。一遇東風猛厲。即有觸毀之懼。王宗沐不習海道。循此而行。所為致僨事也。故今日商舶往來。惟循殷明略開放大洋之路。培源以江南海運。必經山東洋面二千四百餘里。故既考定水程。而復論其大略焉。

議放洋

吳淞以外。放洋之道有二。一由老寶山嘴趨崇明十。正東行至佘山西腳。開放大洋。一轉過崇明。由海門北岸。迤邐東行。出廖角嘴放洋。乃元人海運故道也。然一出廖角嘴。即遇楞頭陰沙。稍南為小橫陰沙。又東為大橫陰沙。一望淺灘。隱隱約二百餘里。潮退則見。潮漲則沒。雖熟識海徑舵師。猶時時用篙點測。且大陰沙漲塞。漸與戲臺沙相接。重舟難於行使。不如南岸為便。今重運開洋。似宜從南岸之崇明十為正道。

議僱船

海船工料浩繁。一時難於製造。查 會典開載糧船回南阻凍。不能依期歸次。許和僱民船。似宜請照此例。在沿海各屬僱募。然船戶非隸籍旗丁之比。宜遣殷實船戶。先取其本籍鄰里切結。五船互結。府縣印結。造冊通詳。庶無貽誤。倘有更換。亦取各結造冊。六年無過。照旗丁例優獎。受僱逃亡者。先令出結之人。另行僱補。本人緝獲治罪。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轮回圣王

    轮回圣王

    两个对立的大能者,太阳圣主与银月圣主战成平手,偶然找到轮回之门,并相约轮回后再战。谁想这一轮回就是万年,万年后的太阳圣主能否打败银月圣主呢。万年后的生活,父母的爱护,从小的青梅竹马,一帮子兄弟的帮助,魔宠的陪伴……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与其共暖

    与其共暖

    十二个人从相遇相知相识相爱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过程有酸有甜,哭过笑过,最后陪我的还是你。“我希望明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你”“那我们结婚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剑霸武神

    剑霸武神

    中州大陆魔道第一大宗剑魔宗宗主被人设计杀害,重生在一个废柴少年身上!重生后处处受束缚,但是!乘龙越九天,剑霸三千道!我要成神,谁敢拦我?天拦我杀掉天、神拦我斩掉神!
  • 星空魔舰

    星空魔舰

    世上有两种飞船,一种叫普通飞船。另一种叫巨阳号。本书将向你介绍如何收集利用法则魔晶造出一艘拥有神奇魔力的幽灵魔舰,飞向神秘迷人而又凶险的星空深处……伙伴集结号已经吹响,郝帅诚邀你上船,一起去追逐自由热血,充满挑战的奇幻星空之梦。此书小清新,脑洞大,纯原创,适合看吐了装X打脸套路文的你。书已签约,保证完本,放心收藏。
  •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夕大陆的故事

    灵夕大陆的故事

    灵夕大陆无尽岁月,挣脱天道却只一人,笑苍天无眼,悲世人皆盲。逆乱天道之人,究竟是什么让天道为之遗憾。他来到他身前,尘封的历史,是否会露出它本来的面貌。自古邪不能胜正,殊不知他是正亦或是邪。转瞬千年,物是人非,天都妖皇,盼其月圆,盼其月缺,不知其圆缺。邋遢酒鬼,且剩一魂一魄,修为难以捉摸,平凡壮汉就能将其撂倒,却又一人可斩万物。他对他说,即使屠尽天下苍生,失去的亦无法挽回。一念起,踏遍万水千山,看尽世间繁华。一念灭,只愿陪在她身旁,做一只井底之蛙。他对她说,世间一切值与不值都不及愿与不愿。灵夕大陆,芸芸众生,生亦何欢,死亦何哀,可怜世人,终化为土,潜心悟道一生,最终仍无法摆脱天道的死局。
  • 梦想在青春起舞

    梦想在青春起舞

    彩虹般的梦沉淀在每个人的心中。追梦,是我们所实行的。青春纪行。你我相约。不见不散。于是梦想起舞在青春
  • 世情劫

    世情劫

    四大世家拥有着的四大神兽:麒麟,白虎,朱雀和青龙。周子淑摇身一变成为麟家小姐,麒麟选中了她,但她却将麒麟拱手相让于自己最亲爱的哥哥。当今天子喜欢她,而义图霸占皇位的王爷也喜欢她,最重要的是,怎么连最亲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