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穆之罪既定诸联军之爰书,丁巳,出而斩之。令廷穆具朝衣朝冠,以印兵拥卫出东市。沈稼伯亦如之,顾乃不杀。人民观者如堵,颇有太息泣下者。廷穆过市愤极,取冠掷于道旁茶肆中。印度兵以枪向之,侍者复取冠加其首。既至刑所,泣谓沈稼伯曰:“吾历官数十年,初未剥取民之脂膏,今臂上缚有银帖三万两,为老母饘粥之供。我死,乞兄将付老母。严饬家人,勿言我被惨祸,防老母悲也。”沈泣不可仰。因取青巾,言曰:“司里无以报大帅,请以此青巾蔽目,可以安稳归神。”廷穆不语。联军饬华人下刃,众皆相视莫发。廷穆不能耐,复自褫其巾,谓平日所善一壮士曰:“汝为吾部曲,事既至此,趣为吾了之,勿濡时日。”于是尽于东市之上。外史氏曰:廷穆之死,人争惜之,吾独恨其无断。戕教死也,即不戕教亦死,当就鞫时,若能慷慨肆骂,则尚为长白之英雄,外人尚勇,或称中华之有人物。但观沈稼伯能辩,竟得保其首领。廷穆之所以逊于沈者,即寡读书,与见理昧耳。廷穆既死,沈得无事归。联军审判所忽悬一牌示大书曰:“沈稼伯著革职,永不叙用,并驱逐回籍。”观者大笑。联军盖效中国官府口吻,用是作游戏,君子颇引以为悲且辱也。同时道员谈武耀,亦为联军戮于津门。北塘炮台,亦为联军所有。时洋兵与团匪分据各州县,洋兵所至,团匪之焰立熸,共骈戮者,亦续续于道。当此之时,李鸿荃居京师,定和议。各国以李重望,咸敛其锋。而丁国以杀使之恨,丁皇帝推毂拜瓦德西为大将,以精兵东发复仇。用此之故,和议中梗。联军诸将,亦坐待瓦至判决。时列强中以丁国之陆军最精且夥,京中人庶,颇重足一迹而虞祸。幸五城御史尚得人,安辑闾巷,于是流亡稍有归者。九月庚寅,东朝官家自西安下谕惩祸首。时联军意属端王及兰公。二者皆近支,密旨饬李鸿荃力争。联军诸将重违其请,释二人弗治。然当镌去玉牒,黜为氓庶,且长流不听反。复论童茀祥。时童尚拥重兵,东朝虞其叵测,复饬李与联军开议,得罢职。乃以临淮、赵书尧、毓咸、稽岫、储沉极为解。稽、储已就逮于京师,冈梓良、储侗已前死勿论,而赵书尧方随扈,使者宣敕,就其家尽之。赵肥硕,饮食兼人,长于刑律,当时破称端士。顾身家念重,劫制于冈梓良,乃不敢论团匪短长。外人以为言,朝士颇知其枉。然乘舆在外,不惩祸首,和议莫就。赵饮药不能死,辗转床箦,使者坐堂上趣覆旨,不得已就缢,绳绝者再,始殊。其师薛殷森老矣,痛哭以为冤抑,然朝廷无如何也。同时斩毓咸。毓,《酷吏传》中人也,其治山东曹州诸盗,惨酷无人理。杀人之法,列长凳,仰缚人头足于其上,以力士执坚木为棒,力棒其腹。腹不任受棒,肺叶塞口而出,尸状凶狞,目珠尽突。在西安杀教士,虽老稚无免。陕西尊之为岳武穆者。临命作生挽联,识者笑之。临淮王者,前清八王之后也,少年轻躁,与兰公友善,又不学。见说部中如《封神演义》,以为法宝破贼及大小七十二变化确有其事。恶西人作横,时图报复。既得义和团,谓可资之排外,乃极力戕杀直言敢谏之士,用坚其信。事败后,知不为舆论所容,乃挟妻子西行,馆于古庙中。妻子别居。使者至,临淮出见。使者宣旨,临淮谢恩后,使者曰:“朝廷尚许王作家书,或得面其妻子。”王感谢。已而妃挈其二子至,抱膝大哭。王泣曰:“汝辈好为之,勿以祖宗大好河山,付诸外人之手。”语已入室。使者已预令人为王结缳,王大喜曰:“使者善我。”乃从容就缢。外史氏曰:临淮固王孙中之有勇者,果能不为恶少积习所中,折节向学,或出洋留学,亦足有为。乃不学无术,自戕其身,甚哉!人之不可以不学也。
同类推荐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半卷经书谢桃花
凤陵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贪杯,多喝了几杯桃溪酿的桃酿,醉眼朦胧时看到了那个高冷孤傲的和尚,仿佛是一株青竹,眉眼不喜不悲,却唯独再看向她时有着些许温度。他说施主你可真好看。他还说只有施主才能唤我和尚。凤陵认为她是个花和尚色和尚,可这个花和尚却从未对她有过越轨之举,只是喜欢看她,无论凤陵生气还是欢喜,他都喜欢看她,仿佛凤陵是他眼中最美的一株桃花,灼灼其华。凤陵以为那和尚是喜欢她的,那和尚长得也很好看,比她在九重天上见的仙人,凡间小倌馆里见的头牌,都要好看上许多许多。可那是个和尚,终归是个和尚,凤陵问他何时还俗,他却说此生不会再沾惹凡尘。那日雨下的太大,凤陵过了很久才明白和尚说的话。他说从未喜欢过凤陵。他说凤陵跟他亏欠过的姑娘十分相像。他说只有那个姑娘曾言笑晏晏,唤他一句和尚。凤凰把头低到了凡尘,落下许多的辛酸泪,她不想放弃,却从兄长那里得知,那个害得和尚心爱的姑娘魂飞魄散,不入轮回的人是刚好经受天劫的她。原来是她毁了和尚的姻缘,所以和尚才来扰乱她的姻缘。一滴泪,满愁绪,窗外大雨磅礴。和尚,原来我与你从头至尾,都相差了天涯海角那么远。无论是何时,你看向我时的眼中,都不曾有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