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300000006

第6章

此析心以明無我也。心王所有差別業用。故曰。心所。然小乘心所。都有四十六法。總成六位。謂一徧大地法有十。所謂一受。二想。三思。四觸。五欲。六慧。七念。八作意。九勝解。十三摩地。此十遍一切心。故名徧大地。二大善地法有十。謂一信。二不放逸。三輕安。四捨。五慚。六愧。七無貪。八無嗔。九不害。十勤。此十唯屬善性。故名大善地。三大煩惱有六。謂一癡。二放逸。三懈怠。四不信。五昏沉。六掉舉。此六依五六七識而起。唯是惡法。通見修斷。故名大煩惱。四大不善有二。謂無慙。及無愧。此二無惡不造。故名大不善。五小煩惱有十。謂忿覆嫉慳惱害恨諂誑憍。此十但依第六識而起。唯修所斷。故名小煩惱。六不定法有八。一悔。二眠。三尋。四伺。五貪。六嗔。七慢。八疑。此八通於善不善無記。故名不定。此上法數行。相廣長。具如別釋。但今論意。欲顯此中。無實我故。若欲細辨。恐致亡羊。言見聞善怒者。見聞易知。喜怒即儒宗所謂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亦不離前心所法等。論中別舉令俗易知。言八萬塵勞者。即八萬四千煩惱。略舉大數云爾。謂依根本十惑。一貪。二嗔。三慢。四無明。五疑。六不正見。七身見。八邊見。九見取。十戒禁取。然一惑有力。復各成十。十惑成百。計分三品。上品重故。分上中下。即成三百。中下不分。但各成百。總為五百。於自五塵總起五百。於他五塵總起五百。名本一千。又於自他五塵一一別起五百。即成五千。依別迷四諦。苦集滅道各有五千。故成二萬。并本一千。為二萬一千。依貪嗔癡。及等分行。各二萬一千。故成八萬四千。取坌汙義故。擾動義故。名曰塵勞。廣如別釋。

既有此眾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為我。

析色析心。既有眾多。定取何者為我乎。

若皆是我。我即百千。一身之中。多主紛亂。

此約即蘊以明無我也。

離此之外復無別法。

此約離蘊以明無我也。

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悟此身但是眾緣。似和合相。元無我人。為誰貪嗔。為誰殺盜施戒。(知苦諦也)遂不滯心於三界有漏善惡。(斷集諦也)但修無我觀智。(道諦)以斷貪等。止息諸業。證得我空真如(滅諦)。

推我不得而悟者。實智斷證也。由前假觀析法以為方便。觀行成熟。實智發生。然小乘修行。不出四諦。謂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也。前云寶此我故。起貪嗔癡。今悟四大五蘊。多法聚集。似和合相。無實主宰名為我人。既知我人本空。何用貪嗔殺盜施戒乎。如設筵宴以待賓親。嚴器械以禦宼盜。無賓則杯盤安設。無盜則器械何施。(注云知苦諦者。苦以逼迫為義。諦以審實彰名。佛說苦。定是苦。故名曰實。如實知苦。即是審義苦諦之體。即五蘊身心。謂此身心。是眾苦所依故。言眾苦者。即三苦。四苦。五苦。八苦等。言三苦者。謂苦受苦苦。樂受壞苦。捨受行苦。言四苦者。謂生老病死。五苦者。前四苦上。加五陰盛苦。言八苦者。前五之上。加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為八苦也)遂不滯心三界等者。謂不造三界業。言有漏者。從喻得名。如世漏室。不堪居止。漏器。不堪舉用。然漏有四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言有漏善惡者。謂依能造之心。同時王所與漏相應。所修善等。皆有漏攝。揀無漏善。非集諦也。惡業可知。(注云斷集諦者集以增長生死為事。集諦之體。通業惑等)言但修無我觀者。即人無我。其實有無常。苦空不淨等觀。及八正道等。今但以無我為門。攝無常等。反前執我。故偏說之(注云。道諦者。道以除患為功。正取生空智為體。即前無我等觀。兼攝餘行。為助伴也)言以斷貪等者。文躡前起。即以前道諦智為能斷。貪等為所斷。三界。九地。分別。俱生。煩惱障品。皆在等言之中。言止息諸業者。因惑起業。惑既不生。業自停寢。此斷貪等。猶屬道諦相躡而起。證我空真如者。智有二用。一能斷惑。二能證理。我空真如者。即五蘊等中無實主宰性一分生空理也。即小乘三種無為。一擇滅無為二非擇滅無為三虗空無為(注中言滅諦者。滅以累盡為滅。即惑苦皆亡。大患永滅)。

乃至得阿羅漢果。灰身滅智。方斷諸苦。

乃至云者。中含諸位也。小乘斷證位次。不出道前七贒。道後四果。言七贒者。一伍停心觀。(謂初作五種觀想。止息妄心也)一多貪眾生。作不淨觀。(有五不淨。一種子不淨。二住處不淨。三自體不淨。四自相不淨。五究竟不淨也)二多瞋眾生。作慈悲觀。三多癡眾生。作緣生觀。四散亂眾生。作數息觀。五著我眾生。作界分別觀。二別相念觀。(別別觀察。身受心法)謂觀身不淨。(五種不淨。如前所說)觀受是苦。(苦受苦苦等。亦如前所說)觀心無常(念念生滅)觀法無我。(五蘊假合)四法次第。各別觀察。故曰別相。三總相念觀。(謂隨身等。即具苦空無常無我。四觀一時。故名總相念也)此上三位。名三資糧。四煖位。(如世鑽火。煖相初生。火之前相。聖道將起。行相亦然。故爾)謂創觀欲界四諦各有四相。共十六相。苦下四者。謂苦無常。空無我。集下四者。集因生緣。滅下四者。滅淨妙離。道下四者。道如行出。上二界四諦合觀。亦有十六。共三十二。此位之中。初起智觀。五頂位。(可動法中。此最為勝。如人首頂。最極尊故)亦觀於前二十二行。心漸成熟故。六忍位。(忍可諦理。故名曰忍)此忍分三。下忍位者。印可於前三十二行。中忍別作七周減緣。二十四周減行。如以無常觀欲界苦。乃至以行觀上界道。不用後出。名為一周。如是逆減。唯留無常。合有三十一周減行。以集等七行與諦境名同。故但云二十四周減行也。上忍唯一剎那。重觀欲苦。七世第一位。(有漏道中最第一故)亦一剎那。重觀欲苦一行。但智勝劣。與上忍異。(此上明道。前七賢也)言道後四果者。於中有四向四果。謂之八輩。初預流向。(言預入聖流故)修十六心。謂上下八諦。各有一忍一智。如緣欲界四諦。起苦法忍。苦法智。集滅道三例然。上界四諦。名苦類忍。(謂與欲界苦同類故)苦類智等。於中八忍。名無間道。八智名解脫道。前十五心。八無間七解脫。名預流向。第十六心。第八解脫。名預流果。此位有二行相。一正住果。未斷修惑。皆屬見道。二進修果。即屬修道。斷欲界修惑。六品。六無間。五解脫。名一來向。第六解脫。名一來果。(但有一度來欲界故)斷後三品。三無間二解脫。名不還向。第三解脫。名不還果。(更不復來欲界生故)斷上二界。七十二品(上二界有八地。每地九品。故有七十二品也)修惑。七十二無間七十一解脫。名阿羅漢向。(自此已前皆屬修道)第七十二解脫。名阿羅漢果。證五分法身。名無學位。梵語阿羅漢。或阿羅訶。此云應。應有三義。一應已永害煩惱賊故。二應不受後有身故。三應受人天妙供養故。言灰身滅智者。肇公云。大患莫若於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形莫先於有智。故絕智以淪虗。智以形患。形以智勞。輪轉修途。疲而不已。所以小乘得四果已。化火焚身。身智俱滅。入無為界。受寂滅樂。依三乘教。此處應列辟支佛一位。梵云辟支迦佛陀。此云獨覺。或云緣覺。獨覺者。出無佛世。觀因緣法。無師自悟。故名獨覺。若從佛所聞因緣法。作七十七智觀十二有支。名曰緣覺。斷三界惑分侵習氣以根利故。超阿羅漢。得第五果。化火焚身。入無為界。名辟支佛。論不明者。與前聲聞同觀生空理。同斷煩惱障。證灰斷果。故不別說。

處此宗中。以色心二法。及貪嗔癡為根身器界之本也。

此結小乘宗也。大鈔云。小乘計生死根本。雖有多義。略舉其三。一計色心。如正理論說經部師計現在色心等法為染淨因。意云。如大乘第八為所熏故。二者。三毒為因。義如大乘能熏故。阿含云。貪恚愚癡。是世間根本等。三者合取上二義。同大乘有能所熏。方流轉故。若爾焉異大乘。以彼但六識為所熏。非第八故。縱說賴耶。但有名字。能熏又非七識。故全不同。

過去未來。更無別法為本。

此以現在例餘二世。同以色心三毒為本。更無別法。

今詰之曰。夫經生累世為身本者。自體須無間斷。

此以大乘義破之。言自體須無間斷者。如大乘說第八識故。論云。恒轉如瀑流。又攝論云。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既言無始時來。則知無間斷矣。

今五識闕緣不起。(根境等為緣)意識有時不行(悶絕。睡眠滅盡定。無想定。無想天)。

五識闕緣不起者。謂大乘說眼識九緣生。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分別。七染淨。八根本。九種子。耳識八緣生。前九中除明。鼻舌身三。各七緣生。謂前八中除空。(注中根即增上緣。境即所緣緣。略舉此二。等餘緣故。隨闕一緣。即不得起)言意識者。即獨頭意識(注中舉五位不行。悶絕睡眠二位。約下地說。無想二定。約上地說。謂無想定中。心想不生。此通外道所求之定。滅盡定者。前六七識一向不生故名滅盡。此定唯聖人得。二定次第。應先無想。言無想天者。即無想異熟。謂此天中。是第六識心心所等所不行處。此之五位。皆意識不行也)。

無色界天。無此四大。如何持得此身。世世不絕。

無色界四天。都無麤色。但有四蘊心心所故。得無色名。前五六識不起不行。即是無心。此即無色。彼計色心為本。今既皆無。將以何者持此身不絕乎。如大乘中。許有第八。持種之義則無此難。

是知專此教者。亦未原身。

此結小乘教未了義也。

三大乘法相教者。

具修二利。具證二空。運載至於菩提涅槃。究竟彼岸。揀異前小。故曰大乘。廣說諸法。名法相教。

說一切有情。無始已來。法爾有八種識。

先總標法相所宗也。言一切者。通五性也。言無始法爾者。揀異外道八萬劫等也。八種識者。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末那。此云意恒審思量。勝餘識故)八阿賴耶識(阿賴〔那。〕此云藏。具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三義故)。

於中第八阿賴耶識。是其根本。頓變根。身。器界。種子。轉生七識。皆能變現自分所緣。都無實法。

次別明法相本末也。第八識阿賴耶。言是根本者。此識執持三性名言種子。與七能變。所變為所依故。從因至果。相續不斷故。別名曰心。梵語質多。集起為義。集諸種子。起現行故。緣種子根身器界三類為境。總有三位。一我愛執藏位。名義如前。二善惡業果位。梵云毗播迦。此云異熟。有三義故。得異熟名。一異時而熟。過去造業。今世受報。今世造業。來世受等。二變異而熟。果生因滅故。三異類而熟。因通善惡。果唯無記故。三相續執持位。梵語阿陀那。此翻執持。謂從凡位直至轉依。執持凡聖故。雖果中轉成圓鏡。亦但轉名不轉體故。具此多義。故能為本。言頓變根身等者。釋成為本之義。能變即自證分。所變即見相二分。故成唯識云。變謂識體轉似二分相見。俱依自證起故。依斯二分。施設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又云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翳。見毛月等事。言轉生七識者。成唯識引楞伽云。辟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故知七識皆是賴耶轉變所成。言皆能變現自分所緣者。謂七識各有見相二分。各從自證起故。言都無實法者。遮離識外實我法也。

如何變耶。謂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我法。第六七識。無明覆故。緣此執為實我實法。如患(重病心昏見異色人物也)夢(夢想所見可知)者。患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夢時執為實有外物。寤來方知唯夢所變。

外宗乍聞識變之義。未達其旨。故此具釋識變之相也。謂眾生無始六七二識。橫計我法。種種分別。熏在藏識。而成種子。藏識生七識之時。七識各有能變所變。彼所變境。似實我法。六七不了。執似為真。所以不了者。由無明覆故。辟如匠者。塑鬼廟門。他日經過。由迷醉故。悞為實鬼。而生驚怖。不知元是己所造作。凡夫愚迷。執實我法。不知元是自所熏習。自識變現。亦復如是。不言餘識者。前五第八。無此執故。緣此執為實我法者。謂六七識周遍計度。堅執為實。牢不可破。如患夢人能生妄見。所見根身器界。全是心變。離心無別根身器界。雖似外境相現。而實非外也。然夢時執實。寤始知非。以喻凡夫迷唯識而執實。諸聖了唯識而亡執也。

我身亦爾。唯識所變。迷故執有我及諸境。由此起惑造業。生死無窮(廣如前說)。

合前喻。夢時執有也。夢中執於夢境為實有。故於夢中或悲或喜。受苦受樂。種種異相。迷唯識人。執有諸境。起惑造業。亦復如是(注云廣如前說者。即指前人天小乘中。所說善惡因果等。大乘望之。皆識所變。前宗不了。謂為實有耳)。

悟解此理。方知我身。唯識所變。識為身本。(不了之義如後所破)。

合前喻。寤時知無也。唯識所變者。唯者。揀持義。揀離識外實有之法。持取識所變法。非全無也。又唯者。決定義。決定唯有能變識故。又唯者。顯勝義。非無心所等。但識勝故。舉王攝所。故但言識。識以了別為義。八皆了別故。廣如彼論。識為身本一句。結成所本也。

同类推荐
  •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笺记

    花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Under the Deodars

    Under the Deod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邪凤逆天:废柴小毒妃

    邪凤逆天:废柴小毒妃

    她是古武世家绝代天骄,神炼宗师,她是灵者世界极品废物,弱不禁风,她取代了她,就注定改写她的一生。他是天梦大陆第一势力的继承人,霸道,嚣张,眼光毒辣。他碰到了她,却放下身份,死缠烂打,誓要守护她一生!就这样,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在灵者世界上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之逍遥游

    梦之逍遥游

    正所谓: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为之宙。浩渺宇宙,奇雄绝伟。星辰无数,生灵更不知兆京凡几,无垠之际更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文明绽放光华。慨叹人生匆匆,百有余年,期颐于世也不过刹那之间。华章锦绣左不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疾书奋笔,却要留下一番碌碌凡尘好辛酸。
  • 一惘卿深

    一惘卿深

    记得当初,只想带着她离开这鬼地方,远离喧嚣,过安稳的生活,永远在一起,现在想想,哪是安稳,更别说所谓的永远。这一场不被世人接受的恋爱,能否有结果?
  • 狂傲三世子:诱宠逆天妃

    狂傲三世子:诱宠逆天妃

    传言她是云府的嫡出大小姐,却天生废柴,是整个云家的耻辱,他曾是金鎏大陆无人不晓的战神,也是尊贵的侯府三世子第一次见面,他被她吸引,好奇害死猫,浅试而止,他却越发的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女强男更强
  • 千世劫:绝色魔神倾天下

    千世劫:绝色魔神倾天下

    一川风雪冤血醉,一江秋月镜入画。十万长山难瞑目,渭水深处祭灵宫。“我若与你心,你可愿为我而安。”“倘若我答应,只怕转眼,花落尽风静过,终究吹寒了这笔风流。”眉眼微展,“那又如何!”
  •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的创业经营思想理念和经营的过程和方法经验,既介绍了其成功创业经营之道又具有可读性。
  • 先古世界

    先古世界

    莫问仙路多艰险,我心一意求长生。末劫来临,天尊、佛陀、神皇等从人们的传说中走出,搅动风云。由南赡、东胜、北俱、西贺四块大陆组成的先古世界,似曾相识,这个世界有道门九传、佛门的三界五寺、魔门与旁门的五宗、耀世的家族圣地、妖族的诸多祖庭、还有那高高在上的神庭,曾经的道衰之难有什么秘辛,妖猴又为何伐天……拥有地球记忆的陆鸣得到古字经文开始踏入仙道,从一个破落的星球走出,历经无数的磨难,走入了浩瀚神奇的先古世界。《看了感觉还不错的书友们,希望可以收藏一个,感谢!》
  • 真宋

    真宋

    一个真实凝重的宋朝,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自宋仁宗少年继位起,至宋哲宗继位亲政止,历经四代宋帝,历时六十余年,帝王后妃、忠臣良将、才子佳人悉数登场,正史所载、野史轶闻、民间传说异彩纷呈!仁政治国的仁宗、锐意进取的神宗、刚毅公正的包拯、忠勇材武的狄青、一心变法的王安石、不合时宜的苏轼、老当益壮的杨文广、著书传世的司马光、奸猾狡诈的蔡京、儒雅潇洒的段正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位鲜活生动的人物!宋夏之战、庆历议和、禁宫之乱、后妃之争、求雨罢相、假皇子案、侬智高叛乱、王安石变法、宋辽纠纷、乌台诗案、灵武之役、高后临政、大理之乱……一桩桩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段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切尽在《真宋》!
  • 像达·芬奇一样工作

    像达·芬奇一样工作

    本书详细解读了好奇心、执行、悟性、细节、追求完美与卓越、制定可行的计划、经营关系等七个成为卓越工作人的原则。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