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3800000001

第1章

费锡璜,字滋衡,四川新繁人,寓居江苏江都。康熙三十五年随父作《江舫唱和》诗。登之罘,投其诗于海中,痛哭而返,伤其才之不遇。着有《道贯堂文集》四卷、《掣鲸堂诗集》十三卷。

一 《三百篇》后,汉人创为五言,自是气运结成,非人力所能为。故古人论曰:苏、李天成,曹、刘自得。天成者,如天生花草,岂人翦裁点缀所能仿佛;如铸就钟镛,一丝增减不得。解此方可看汉诗。

二 诗惟汉诗最难学最难读。极顶才人,到汉人辄不能措手,辄不能解只字;有强解者,多属皮里膜外,止堪捧腹。汉诗即赞叹亦难尽,高古雄浑等语,俱赞不着也。然则将置之乎?曰:正于此要着一明眼。读汉诗不可看作三代衣冠,望而畏之;须看得极轻妙,极灵活,极风艳,极悲壮,极典雅,凡后人所谓妙处,无不具之。即如〈阳关〉一曲,唐人送别绝调,读李陵三诗,知从此化出;〈陌上桑〉、〈董娇娆〉,即张、王、李、韩轻艳之祖也;『红尘蔽天地』、『十五从军征』,李、杜悲壮之祖也;『冉冉岁云暮』,骆宾王、白乐天皆祖之;〈郊祀〉诸诗,颜、谢、昌黎皆祖之。大抵六朝、唐、宋名家,多祖汉诗,不能尽述也。

三 屈原将投汨罗而作《离骚》,李陵降胡不归而赋别苏武诗,蔡琰被掠失身而赋〈悲愤〉诸诗,千古绝调,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诗。惟其失意不可解,而发言乃绝千古。下此则嵇康临终,杜甫遭乱,李白投荒,皆能继响前贤。外此则吾未之见也。

四 乐府有三等:〈房中〉、〈郊祀〉,典雅宏奥,中学难窥,为最上品;〈陌上桑〉、〈羽林郎〉、〈东门行〉、〈西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诗,有情有致,学者有径路可寻,的是诗家正宗,才人鼻祖,为第二品;谣谚等作,词气虽古,未免俚质,为第三品。

五 学诗须从一义着脚,如立泰、华之巅,一切培塿,皆在目中。何谓第一义?自具手眼,熟读楚骚、汉诗;透过此关,然后浸淫于六朝、三唐,旁及宋、元近代。此据上流法,单从唐人入手,犹属第二义,况入手于苏、陆乎?齐、梁间人喜言音调,平仄互用,不可紊乱,赀前贤未睹此理;然以沉约、谢朓诗与《十九首》并读,勿问其它,端言音调,相去已远。盖元气全则元音足,古诗惟《十九首》音调最圆,子建、嗣宗犹近之,宋、齐则远矣;律诗惟沈、宋音调最圆,钱、刘犹近之,中唐则远矣;词家秦、柳最圆,南宋则远矣。且《国风》惟《二南》最圆,十三国似微有不同,味之自见。

六 读书到不能解处,正须沉思;读书到不可学处,正要追步,方有出人头地。今人见汉诗辄畏阻,见人称汉诗、乐府,辄以为不必尔;此终无进境。吾为世人指出长安大路,江湖源头,一片苦心,欲有志之士,努力追步;不惟古诗得力,即律诗绝句亦得力也。

七 吾尝论两汉之文,皆有六经气味,浸溢乎其中。唐、宋诸名家,不过引经文为证据耳,其实气味远甚。汉诗典质朴奥,与《雅》、《颂》相近,岂晋、宋以下所能?况在近代乎?

八 四言长短有兮字歌,是汉人古体;五言是汉人近体。诗到约以五言,便整齐许多,此语可为知者道。

九 古诗有箴有戒,皆警惕之词。汉诗结处多用之,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箴戒之词也。古诗有祝,皆颂祷之意。汉诗末句多用祝辞,古谚古铭,可训可戒,与经表里,惟汉诗尚存此意。吾故曰汉人善学古人。

一O 西汉自〈大风〉以下诸歌,古奥远过东汉;若以燕王旦、广陵王胥与东漠赵壹、郦炎较,便有河汉之隔。文章关乎时代,岂不信然?

一一 读汉诗须读汉文汉赋,会通其意,始渐有解处。《淮南》、《史》、《汉》、《太玄》、《易林》诸书,不可不读,而《楚辞》尤为汉诗祖祢。

一二 诗至宋、齐,渐以句求;唐贤乃明下字之法。汉人高古天成,意旨方且难窥,何况字句?故一切圈点,概不敢用,亦不必用。

一三 汉诗有绝不可解者,如〈圣人制礼乐〉篇之类;惟〈铙歌〉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似不纯是声词杂写?偶思得近似者附注于下,非敢云必是也。曹子建云:『汉曲讹不可辨。』在魏且然,况今日哉?

一四 圣贤学问,极敛约缜栗而万物不能过。周诗敛约之至,缜栗之至;惟汉诗尚存此气味,所以百世不逮;晋、宋渐入于文,渐取清雅,言之文,实诗之衰也。后世有志复古,不深入汉人壁垒,犹入室而不由门也。

一五 〈羽林郎〉、〈董娇娆〉、〈日出东南隅行〉诸诗,情词并丽,意旨殊工,皆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摹。唐之卢、骆、王、岑、钱、刘,皆于此数诗中得力。

一六 汉诗有前后绝不相蒙者,如:『东城高且长』、『天上何所有』、『青青河畔草』,未可强合,亦不必以后人贯串法曲为古人斡旋。疑此等诗有前解后解之别,可分可合。如『十五从军征』在《古诗三首》内,则至『泪落沾我衣』为一首,在乐府则分为数解;《十九首》内分入乐府散为解者甚多。他如〈白头吟〉、〈塘上行〉,或增或减,多读古诗自得之。今小曲每割诸曲合唱,亦是此意。

一七 乐府之有解何也?自是歌调中节奏。如竹之有节,合之则为一竿,分之则为数节,实是一竹。『十五从军征』本一诗也,分四语为一解。谓四语为一解则可;谓四语为一首则不可也。如〈子夜〉等歌,读四语为一首则可;谓四语为一解则不可也。

一八 〈鸡鸣〉、〈相逢行〉、『青青陵上柏』诸诗,读之见太平景象,人民熙皞,上至王侯第宅,下至平康、北里,皆优游宴乐,为盛世之音。迄〈五噫〉、〈于忽操〉等诗作,遂多衰世之感;汉诗至此,不可读矣。

一九 〈铙歌〉今人多拟〈君马黄〉、〈将进酒〉、〈战城南〉,殊不知〈上邪〉、〈上陵〉皆绝妙好词,所当着眼。

二O 颜、谢好蹇涩雅丽,昌黎好捃摭奇字险韵为诗,然汉〈郊祀〉、〈铙歌〉,奥衍宏博,已开其先。司马子长所谓『今上即位作十九章,通一经之士,不能知其词,皆会集五经家乃能讲习,读之多尔雅之文』是也。

二一 乐府如〈铙歌〉、〈饮马长城窟〉诸诗,皆极顿挫,工部于此最得手。后之拟者,多直说去,便鲜意味。

二二 诗主言情,文主言道;诗一言道,则落腐烂。然诗亦有言道者,陆机云:『我静如镜,民动如烟。』陶潜云:『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杜甫云:『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各有怀抱。至于宋人则益多,如:『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流入卑俗。惟汉人二韦诗及『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为典则也。

二三 三代而后,惟汉家风俗犹为近古。三代礼乐,庶几未衰,吾于读汉诗见之。如〈陌上桑〉、〈羽林郎〉、〈陇西行〉,始皆艳羡,终止于礼;〈艳歌行〉流宕他乡,而卒守之以正;〈东门行〉盎无斗储,而夫妇相勉自爱不为非。好色而不淫,怨而不怒,惟汉诗有焉。

二四 〈练时日〉、〈华煜煜〉、〈天门开〉多原于楚《骚》;〈房中曲〉多原于《雅》、《颂》。

二五 〈落叶哀蝉曲〉、〈招商〉等歌,见拾遗记;与『皇娥』、『白帝子』诸诗皆王子年伪撰,非汉诗也。

二六 『枣下何攒攒』、『苦哉边地人』、『凤凰呜高冈』,诸诗虽仅六句四句,而意已足。《诗乘》疑为有阙,殆非也?

二七 乐府所歌,多属汉人,识者自辨其气味。如『气出唱精列』,今作魏武帝,然已见〈长笛赋〉;〈艳歌何尝行〉,《宋书》作古辞,乐府作文帝;〈碧玉歌〉,《乐苑》以为宋汝南王,而晋孙绰已有『情人碧玉歌』之语,然按其文,自是汉辞。

二八 汉诗如先秦文,不可段落;诗中所称君子,汝我妾等字,皆不必一人口气。

二九 汉诗韵最奇,〈焦仲卿妻〉诗多至二十余韵,有隔句用韵;至『江南可采莲』,〈上陵〉、〈蜀国刺〉乃无韵,不可不知。

三O 汉人诗未有无所为而作者,如〈垓下歌〉、〈舂歌〉、〈幽歌〉、〈悲愁歌〉、〈白头吟〉,皆到发愤处为诗,所以成绝调;亦不论其词之工拙,而自足感人。后人绝命多不工,何也?只为杀身成仁等语误耳。

三一 《十九首》、《五首》、《三首》诸诗,多非为一人一事而作,读之久自能感人。有能解此语者,吾当与天下共推之。

三二 世之说汉诗者,好取其诗,牵合本传,曲勘隐微。虽古人托辞写怀,固当以意逆志;然执词指事,多流穿凿。又好举一诗,以为此为君臣而作,此为朋友而作,此被谗而作,此去位而作;亦多拟度,失本诗面目。余说汉诗先去此二病。

三三 诗文家不可重复说。此最为俗论。如『行行重行行』,下云『与君生别离』,又云『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又云『道路阻且长』,又云『相去日以远』,在今人必讶其重复。『昭昭素明月,光辉烛我床』,曰『昭昭』,又曰『素』,又曰『明』,又曰『光辉』。〈满歌行〉亦重叠言之;他诗不可枚举。汉人皆不以为病。自叠床架屋之说兴,诗文二道皆单薄寡味矣。

三四 有谓:『东风摇百草』、『秋草凄以绿』已逗六朝门径;又有端取『古欢』、『新心』等字以为生别。不知古诗浑浑浩浩,纯是元气结成,若以字句求之,真是呓语。

三五 汉诗有参看法,如『乘元四龙』与『入紫深宫』中,若以时俗法言之,当作『乘四元龙』、『深入紫宫』,古法殊不尔,参看自见。

三六 《易林》奇古,亦汉四言韵语,因有端书,故不录。

三七 魏、晋乐府中多汉诗,论之已详。汉诗中亦时杂周诗,如今有人纯歌《楚词》。〈短歌行〉直歌「呦鹿」。〈薤露〉之曲,见于宋玉。〈饮马长城窟〉中有秦诗一段。此其尤著者也。大抵庞厚永长,周诗又在汉人上,以汉五言诗与周诗并读,则如以唐律与古诗并读耳。常疑〈箜篌引〉高出汉人,或周诗之遗乎?

三八 前辈称曹子建、谢朓、李白工于发端,然皆出于汉人。试举数句,请学者观之。『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鸡呜高树巅,狗吠深宫中』,『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来日大难,口燥唇干』,『日出入安穷』,『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岂六朝、唐人所及?太白辈将此等诗千回百折读之,然后工于发端耳。

三九 诗句之奇,至颜延之、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李贺、卢仝至矣;然不若汉人之奇。试拈数句:『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河水中之马』,『必有陆地之船』,『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虫来囓桃根,李树代桃僵』,『垂露承帷,张霄成幄』,『腐肉安能去子逃』,奇绝奇绝。至〈郊祀〉、〈铙歌〉中,奇语不可枚举。此非以奇语求汉人,见汉人无所不有也,不可忽略而读过。

四O 读汉诗只如见前辈人,恪恭不敢置一语,唯唯而退,不敢议之,亦未尝乐与之亲。作如是观者,此其人未尝读汉诗也。

四一 读汉诗若有所解,仅存数章,以为拟体之首。作如是观者,此其人亦未尝读汉诗也。

四二 读汉诗须手舞足蹈,触得妙境,更不忍释。作如是观者,方谓之善读汉诗。

四三 读汉诗如登山造极,溯水得源,见众山皆培塿,江河皆支派,一切唐、宋皆属云礽,觉语近而味薄,体卑而格俚。作如是观者,方谓之善读汉诗。

四四 读汉诗要见苏、李、班、张辈皆如在目前,为我兄事师事之人。作如是观者,方谓之善读汉诗。

四五 余说汉诗,要在示人以法门,使学者有入路,有依据,令其欲喜欲惊,俾天下俱向此中寻味。至所不能解者,余不敢强解之。非寻章摘句,一味赞美,作宽冒语也。

同类推荐
  •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金裘

    千金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身梵赞

    三身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云稿

    白云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星空新纪元

    星空新纪元

    上古鼎盛时代的大能秋逸歌,在破解大陆流传下来的《万法道阵》时,临近最后一关,却因空间错乱,意外降临到万年后的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灵气的枯竭已不再能维持人类的庞大修炼。修炼渐渐被人抛后,内心之中的邪念,被完全激发出来。来到这个万年后的衰落时代,秋逸哥该当如何!时空的那一端,是重新走上巅峰,还是走向毁灭!
  • 少女特工养成记

    少女特工养成记

    他,是一心只杀该杀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第一特工,没有爱情,亲情,任何一切感情基础的呆萌情商0的第一特工~而她,是搞怪第一猥琐第一天赋第一撩汉第一少女,当她被第一特工男带回家。上错床?因为太熟悉。过生日?因为太感动。做任务滚床单?因为太专业。但一切都没关系,都来得及,因为他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就回来。可是,你到底回来了没有?
  • 木鱼纪念我无处可躲的青

    木鱼纪念我无处可躲的青

    一直想把青春小心翼翼的藏起来,却发现它早已爬满心头,无处藏身
  • 神罚

    神罚

    本文中有神秘的民俗,治理鬼怪和风水之法,以及易经与修真修炼之术等等,望用之慎之,如有意外,后果自负.随着时代的变迁,修真者逐渐走出历史的舞台。人们为了在几十年的生命中活得潇洒,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开始你争我夺、勾心斗角,什么亲情、友情早被遗忘,便是修成了仙、佛,还是唯利是图。也许是上苍真的看不下去了,让赵天威来到这个世上再世修神,惩罚那些自私、自利的人,随着我们的主人公诞生,精彩的人生之旅开始……
  • 武林八侠

    武林八侠

    李天宝道:“师父,我们从小是孤儿,是你收留了我们,你对我们的养育只恩我们无以回报,今日你突然让我们走,我们怎么舍得你呢?”“你们下山帮我完成一件我心愿未了之事便是给我的最大回报。”“师父,究竟是什么事你现在还没了呢?”“我想让你们帮我找回丢失二十多年的《古云秘籍》。”
  • 神赐记

    神赐记

    天师者,先入丹田开元穴,寻的隐海,直达洞天,后通识天地气息,开三花神穴,得天慧,最后纳天地与体内终成大道。
  • 书劫无量

    书劫无量

    很多人修仙的时候,所拥有的是什么剑啊,笔啊,棍啊,但是这个家伙只有一本书,一本跟他从微末崛起的书。但是,在那本书上面,记录了世间万千劫难。何为大劫,我为无量量劫。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河南河北行知书

    河南河北行知书

    那种走马观花型旅游(奢侈豪华的炫耀性旅游)、暴殄山水型旅游(没有环保意识的野蛮旅游)、木然参观型旅游(没有探索欲只追求到此一游)、随波逐流型旅游(对旅游没有独特感动,跟着人多的地方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都是我们自觉地加以拒绝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 地府执事

    地府执事

    执天地神法,护一方平安!二十年前封印的金刚降魔杵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是谁想打破三界的平衡?妖魔鬼怪横行的都市谁能护这一方平安?世间最让人忌惮的是鬼?还是人心?(书友群:149179556刚刚开群,有兴趣的一起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