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8600000022

第22章

如本论说至寿异熟果者。就答中。一依宗正答。二叙异说。此下依宗正答 就中有二。此即初师举本论答。如本论说。云何苾刍留多寿行。答文有六。一人胜。谓阿罗汉。即声闻极果简异学人。二解脱胜。成就神通显俱解脱。简慧解脱。三修习胜。得心自在。显不动性。简时解脱。四福田胜。若于僧众。若于别人。僧众谓四人已上。别人谓初从慈定。无诤定。灭尽定。见道。修道。起者。以诸活命缘衣钵针筒等物。随分布施。布施谓正行施业。简异劣田。五依止胜。施已发愿。或愿得自在入边际定。或愿此招异熟果。即入第四边际静虑。诸定上品名边际。止.观均等中。此势用最胜故入此定。简异余定及不发愿。六转业胜。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熟果。恐不能感故出定已复审定之。作是愿已。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皆转招寿异熟果。简不转业 此家意说。以布施时无贪相应思。正能感现异熟命根。以边际定等为缘。能转富业令感寿果。此即现业感现命果 问同分亦现感不。命与同分谁总。谁别 第一解云。同分是总。命根是别。同分非现感。命根容现感。由有总.别不同。现.非现异故。即同分长。命根短者可延。若同分亦短者命不可延。此论既言转招寿果。以此故知现容感命。又下论云。四善容俱作。引同分唯三。除顺现受。现身同分先业引故。彼文既不言命根。故知现业不感同分容感命根。又下论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又云。此一生言显一同分。又云。亦无一生多业所引。勿众同分分分差别。虽彼一业引一同分。而彼圆满许由多业。譬如画师先以一色图其形状。后填众彩。彼文既不言命。明知同分是总非别。命别非总。又婆沙一百一十四解四业有三说。一云生.后二业感众同分及满。现及不定感满非众同分。二云三感众同分及满除现。现能感满非众同分。三云四能感众同分及满 婆沙既对满说众同分不言命根。故知同分总。命根是别。婆沙虽无评家且以第二师为正。以余论文于四业中皆不说现感同分故 问若命根是别。何故婆沙三十一云。复次命根.众同分是牵引果 解云引业非唯感总同分。亦能兼感别命根故 又问若命别何故。婆沙废立二十二根中。说命.同分名遍任持 解云。任持有二。同分是总.遍任持。命是别遍任持 第二解云。同分是总.命根是别同第一解云差别者俱容现感。虽俱容现感由业力故。若有同分长命短者唯延命。若有命长同分短者。同分亦容现感。故婆沙解四业中第三师云。四业能感众同分及满 彼论既无评家。且以此师为正。故知现业容感同分。言现容感。此据延寿别胜缘说。然诸论文于延寿中不言同分者。依问答故。以问命根不问同分。故答命根不言同分。婆沙四业中第二师。及诸论。不云现感同分者。据常途说 第三解云。同分是总.命根是别同第一解。俱容现感同第二解。云差别者。虽总.别不同由彼俱容现业感故。长即齐长。短即齐短。延即同延。促即同促 第四解云。同分非现感。命根容现感同第一解。云差别者。二俱是总虽俱是总由业力故。若有同分长.命根短者。命容现业感。同分非现感。故婆沙云。命根.同分是牵引果。又婆沙废立二十二根中说命同分名遍任持。以此故知。命亦总。婆沙四业中对满说众同分。不言命者且举一边。以此命根必定有故 第五解云。俱容现感同第二解。二俱是总同第四解云差别者。虽俱是总俱容现感。由业力故。若有同分长.命根短者唯延命。若有命长同分短者唯延同分 第六解云。俱容现感同第二解。二俱是总同第四解。云差别者。既俱容现感。又同是总。长即齐长。短即齐短。延即同延。促即同促 虽作六解初解稍胜。非但多顺论文亦于理为善 又空法师云。命根.同分.及五色根皆是总报。此解不然。五根是总无文说故 复有欲令至引取受用者。此即第二师。引取宿业残寿异熟。残业虽多取强胜者。或取近者。或取数习者。若据此说命非现感。余文可知

问岂不一业能感多生。复有一生多业感过 解云若据常途。一业感一生。一生一业感。若据别缘。一业感多生。多业感一生或生据同分今说命根 若依正理第九有三说。两说同此论。更有一说云。有余师说。彼由边际定力。引取前生顺不定受业所感寿命。令现受用 问虽无一业引多生。而有一生多业感 解云。若据别缘许亦无失。或生据同分今说命根。若依婆沙一百二十六。有四说。三说同前。更一说云。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寿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寿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愿富果。祈寿果故 问此说还有一生多业感 解云若据别缘许亦无失。或生据同分今说命根 问上来四说何者为正 解云此论.正理.及与婆沙。既无立.破。谁敢辄定 又问于四说中。初说现感可须布施。后三说寿有别业感。何劳布施 解云布施虽非能正感彼寿。然为胜缘。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寿果故。如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寿果。故促寿行施准此应释

云何苾刍至富异熟果者。因解延寿义便兼明促寿。若依婆沙一百二十六有五说。故彼论云。问理无寿异熟果可成富异熟果。何故乃说寿异熟业即转能招富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寿业招富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愿寿果。祈富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富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富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愿寿果祈富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富业决定与果。复有说者。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粗而非妙。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感粗业转招妙果。谓彼先引长时粗果。今由布施.定.祈愿力故。令彼转招促时妙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富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富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引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俱舍同初说)

尊者妙音至或舍寿行者。此下第二叙二异说。此即初师不正义也。彼阿罗汉。由边际定力。引色界四大令身中现前。而彼大种有其二类。一顺寿行。二违寿行。若起顺者令身增益能留寿行。若起违者令身散坏能舍寿行 问所延寿行是异熟不 解云此是等流。别有一类等流命根。由定力故以身为依。非言业感。明非异熟。若非异熟。有违宗过。若言即身。同经部假。此则自宗不正义也 又解是异熟。妙音意说。所引命根虽现业感。或宿残业感。或不定业感。要由起彼色界大种。扶持此身随顺寿行寿方得延。若作斯解亦不违宗

应如是说至皆是异熟者。此即第二叙经部说。论主意明经部。故言应如是说。若延寿时。彼阿罗汉。由此自在三摩地力。转去曾得宿业所生异熟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引取未曾得定力所起长养诸根大种住时势分。经部师说。诸根大种住时势分不断义边。假立命根。长养势分假建立者。由定力故非是异熟。是等流 又解是长养。既异熟上假建立者是异熟。明知长养上假建立者。亦名长养。前解为胜 所余一切异熟势分假建立者。皆是异熟。若促寿时者但转宿业诸根大种令不现前。不引定力诸根大种。正理破云。且不应执是长养性。彼能防守异熟果故。所防异熟已转尽故。不应异熟相续断已独有长养 俱舍师救云。有异熟处必有长养。自有长养处而无异熟。如无眼者 修得天眼。正理前文自作是说。如何至后复更生疑

因论生论至留多寿行者。问

谓为利益至二种堪能者。答。一为利益安乐他故。二为圣教久住世故。观知自身寿行将尽。观他无此二种堪能故留寿行

复何因缘舍多寿行者。问

彼阿罗汉至犹如舍众病者答。彼阿罗汉。自观住世于他利益安乐事少。又见圣教有人住持。或为病等苦逼自身 言病等者等取营事等四。故婆沙六十云。又契经说。由五因缘。令时解脱阿罗汉。退.隐没.忘失。云何为五。一多营事业。二乐诸戏论。三好和斗诤。四喜涉长途。五身恒多病 引此颂意。明阿罗汉舍寿 梵行。谓持戒 圣道。谓无漏圣道

此中应知至留舍寿行者。问处及人

谓三洲人至无烦恼故者。答。三洲简北洲等。就三洲中取女.男相续。简扇搋等。就女.男中取不时解脱。简时解脱。就不时解脱中取得边际定。简不得者。诸阿罗汉。简异学人。由彼身中一有自在定。显是利根。二无烦恼故显诸惑尽

经说世尊至命寿何别者。依经起问

有言无别至名为命行者。答中有三。初解无别。寿释命故。第二师解。先世业果名寿行。现在布施业果名命行。第三师解。由此命根。令众同分一期住为寿行。由此命根。令众同分暂时延住。名为命行

多言为显至不应言行者。别解多言。亦有三解。第一解云。此显命寿留舍多念。非一刹那有留舍义。故婆沙云。多言显示所留.所舍.非一刹那。行言显示所留.所舍。是无常法 第二.说一切有部师解。有说。此多言为遮正量部。彼计有一命寿实体。经多时住。初起名生。终尽名灭。中间名住异。多言为显留舍多念命行寿行。念念体别非一命寿经多时住 第三经部师。破说一切有部实命寿体有。经部师说。此多言为显无一实命寿体。但于五蕴众多行上。假立如是命.寿二名。故说多行。若谓不然。不应言行。但可应言留多命舍多寿。以此行是有为通名非唯命寿

世尊何故至留多命行者。因解阿罗汉延.舍。复问世尊

为显于死至即便能住者。论主解。为显于死得自在故。舍多寿行。或舍四十年。或舍二十年。故婆沙一百二十六云。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其义云何。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问佛出世时。此洲人寿不过一百岁。何故世尊释迦牟尼寿百二十。答如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寿量亦应过众人故。若说诸佛舍第五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问诸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何故寿量与众人等。答生在尔所寿量时故。由此经云。舍寿行者。谓舍四十或二十岁 正理三十二同婆沙后师。为显于活得自在故。留多命行。唯留三月不增减者。越此更无所化事故。所以不增。减此利生不究竟故。所以不减。故世尊最后说法。度苏跋陀罗。此云善贤。又为成立世尊先自称言我善修行四神足故。于定自在延.促任情。欲住一劫或一劫余。如心所期则便能住

毗婆沙师至烦恼魔故者。第二解佛留.舍。蕴魔意欲留连行者。多时住世相续不断。死魔意故催促行者。令不住世速归无常。如来舍寿显伏蕴魔。复留三月显伏死魔。世尊先于菩提树下。已伏天魔.烦恼魔故。留.舍正显伏蕴.死魔。义便兼显伏天.烦恼。总明如来伏四魔也 又解若不延.促唯破二魔。显佛世尊具破四魔故令延.促

傍论已竟至是有记故者。忧善.不善。信等五根及三无漏。此八唯善。皆非异熟。是有记故

余皆通二至余皆异熟者。余十二根皆通二类。七有色根若所长养则非异熟。余皆异熟。四受即是苦.乐.喜.舍。意及四受。若善.染污非异熟。言威仪路.工巧处者。此举所依显能依也。名如下释。意及舍受。若威仪路.工巧处非异熟 问何故不通苦.乐.喜根

同类推荐
  • 靖海志

    靖海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痰疠法门

    痰疠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昆仑证验

    修昆仑证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ussia in 1919

    Russia in 191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不后悔

    不后悔

    本以为不可能的两个人,却爱上了,纠缠,融入对方的世界,爱如初吗?“未来,你还会跟我一起吗?哪怕死?”
  • 我在异界的直播生涯

    我在异界的直播生涯

    这是一个高武世界。楚留仙语:没有什么事是一剑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剑。
  • 倾国一笑

    倾国一笑

    问世间情为何物,她却不屑一顾。原本只求醉生梦死,却偏偏遇到真诚执着的他。天涯何处无芳草,他却只爱这株。原本只为生死相依,却冥冥遇到玩世不恭的她。当上天让我们有所改变时,我们真的可以,亲手改变命运么?
  •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她,凌家小姐,隐藏身份到某个学校,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损友,闺蜜,死党。可在一次宴会上,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她的朋友能原谅她吗?是离开她,不在和她做朋友,还是忽冷忽热,不在乎,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做她的闺蜜,损友,死党
  • 重生在樱花树下

    重生在樱花树下

    樱花飞舞的树下,有他...但她...在哪?是随着月下消散的她而消散还是在轮回之后的召唤而回到他的身边茫茫的时间里是流散还是重逢...(这是偶第一次写文啊!)
  • 天涯月易落

    天涯月易落

    天下财富聚江南,江南财富聚莫家。得莫家财宝者,封侯拜将。大哥天意为谋得财富,逼迫弟弟天涯跳崖,天涯被罗兰国二王子易洛救得,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天涯后又遇白鹤堂落难公主明月,二人卷入易洛易堂的王权之争,易洛与敌国公主相爱,但战火中的玫瑰注定枯焦。。。。在下呕心之作,若能博君一览,了无遗憾,不为扬名天下,只愿知音共赏
  • 美女靓菜谱(美食与保健)

    美女靓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追逐青春岁月

    追逐青春岁月

    一名普通的女生与一名不普通的男生的相遇的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
  • 昆仑无尘

    昆仑无尘

    简介:十六年前,江湖上一个传闻惹来一场腥风血雨,昆仑仙境沦为人间地狱,正邪两派元气大伤,各自龟缩休养生息,江湖难得清静,十六年后,一个神秘少年翩然入世,又将挑起怎样的不太平?
  • 我那狗血的职校生涯

    我那狗血的职校生涯

    五年的职校生活改编,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