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1000000007

第7章 正直为官 犯颜敢谏

由于明王朝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皇权被提到前所未有的“至尊”地位,明朝的皇帝们行的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独裁路线。他们对待臣民,只要是有异己或稍不顺心,便大肆屠戮,甚至还制定了“廷杖”的刑罚:即对忤旨的大臣当庭杖责,有的人被当场打死。这对于把脸面视如生命的知识分子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且有生命之虞。在这种政治环境里,文武百僚大都变得唯唯诺诺、顺旨逢迎。不过,明初的几代皇帝还不是那种昏庸式的暴君。他们还是有政治进取心的。为了使自己的大明江山千秋百代地传下去,他们必须要在政治、经济方面施行一些改良措施,对大地主阶级的贪欲进行一些限制。这样,他们又希望能经常有人提一些建议,甚至也允许批评一下时政。为此,都下过一些诏令,提倡让大臣们直谏阙失,还规定了什么“不言者罪。”在这种进亦获罪退亦获罪的情势下,大臣们,特别是一些比较清明的臣僚说话办事只能是吞吞吐吐如履薄冰。事实上,真正因不言而获罪的并不多,以言获罪的倒是大有人在。因此敢于犯颜直谏者就更少了。但是我们敢说,杨士奇可算这为数不多者中的突出一人。关于这一点,宣宗曾对杨士奇讲:“卿能持正言不避忤意。议事之际,先帝数不乐卿,然卿言以不败事。尝有小失,甚悔不用卿言。”(《东里集》王直作《杨士奇传》)

如何提意见既切中时弊又不至于拂耳难入呢?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极大的勇气,而且还要有巧妙的进谏艺术。士奇当政四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进谏风格,从而使自己的意见多被采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鉴于诸臣不敢讲话,成祖在位期间倒是很认真地下过几道命令以鼓励人们直言:

上谕给事中朱原贞曰:“郡县之间岂无一事可言?今在朕左右,尚犹默默,况远在千万里外乎?卿等可以朕意谕之,何利当兴,何弊当革,皆勿隐。若公不言,有他人言之,则无所逃罪矣。”(《明通监》卷十四)“一日,上御奉天门,谕科臣直言,因顾(解)缙等曰:王、魏之风,世不多见,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原与尔等共勉之。”(同上)

“上谕郑场曰:不罪直言则忠告言进,谀言退。”(《明通监》卷十五)

但是,进“谀言”还是大有人在。

永乐十二年元旦那一天日食。这之前皇帝问礼部和翰林诸大臣:“正是元旦这一天日食,百官还行不行贺礼呢?”礼部尚书吕震是个惯于溜须拍马的家伙,他从不放过一个讨好的机会,于是赶紧说:“日食与朝贺不在同一时辰,应该如期举行大庆贺。”而礼部侍郎仪智却不同意说:“但毕竟是同一天呐,还是免了吧。”士奇非常鄙夷吕震的为人,他站出来坚决主张免贺,接着他又举出宋仁宗时元旦日食免贺的例子来驳斥吕震,劝说皇帝,最后成祖同意了士奇的意见。“上曰:‘君子爱人以德,士奇与智言是也。’”(《东里集》王直作《杨士奇传》)免去了繁盛的贺礼贺宴。

以日食而主张免朝贺,应当称是一个迷信论点,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杨士奇不无端逢迎,反对铺张,能秉公论事的正直性格。

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年)七月,成祖去世,八月,朱高炽以太子身份继承皇帝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仁宗,年号洪熙。仁宗性格不那么刚烈,也较乐于纳谏,加之他在二十年监国中,遭受过种种打击,全仗士奇等人为他排解纷扰,因此,对于这位患难与共的忠臣的建议,自然是言听计从。他一即位,便提拔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这是明史上内阁大臣第一次担任六部职务。“上践作以来,士奇、荣等皆东宫旧臣,俱掌内制,不次超迁,然居内阁者,必以尚书为尊,自荣后,诸入文渊阁者,皆相继晋尚书,于是阁职渐崇。”(《明通监》卷十八)仁宗朝,是内阁权力增大的重要过渡阶段。

这次提升之前,仁宗曾对士奇说:“自今朝廷之事,全仗蹇义和你了。”要先封他二人的官。士奇的态度非常明朗,说:“汉文帝即位时,先提拔他的亲信宋、昌,历史上皆批评之,还是先提拔扈成祖北征的有功之臣吧。”杨荣与金幼孜在成祖时多亲随北征,因此他们都得到了提升。杨士奇这个意见,既规劝了仁宗要任人为贤,又体现出他不以宠臣自居傲视别人的谦虚美德和宽阔胸怀。仁宗很钦佩他这种品格,对他更加信赖了。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了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秩序,一面招抚农民开荒,一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明初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朱元璋的继承者也基本上遵循了这种路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发展,明统治者们出于他们的阶级本性,贪欲日益增大,因而出现了对人民徭役赋税越来越重的趋势。明成祖为了营建北京,永乐十五年——十八年(一四一七——一四二0年),动员了三十万优秀工匠和上百万农民参加修建工程,这对人民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四二0年的唐富儿起义,正是剥削惨重、徭役繁多的结果。尔后的皇帝们,随着他们追求享受的欲望增大,宫廷开支剧增,因此对百姓征收的赋税越来越没有名堂了。此时的杨士奇虽然长期生活在上层,但是由于他三十多年的平民生活,使他能够理解人民的疾苦要求,能够清醒地分析现状。他出于对明朝根本利益的考虑,不断地向皇帝进谏,批评和制止了种种增派赋税徭役的做法,减轻了百姓们的一些负担。

仁宗继位后,下了一道命令:同意宫廷岁用征收减半。这命令下了两天后,杨士奇便听到惜薪司准备按旧例向北京、山东年征大枣八十万斤为宫中烧香炭所用的消息,并听说已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他很不满意,准备提意见。一天,仁宗在便殿听蹇义、夏原吉奏事,看到杨士奇来了,便对二人说:“新任华盖殿大学士来了,一定是有直言相告,我们不妨一同听听吧!”这时士奇上前进言道:“朝廷关于减轻岁供的诏书下了才两天,可是惜薪司还在传旨征集大枣八十万斤,实在太多,这不是和朝廷下的诏书相违背了吗?”仁宗接受了士奇的意见,高兴地说:“我就知道大学士说出来的话必定有道理。这些日子我的事情太忙,那件事(指征枣)是我一时仓促回答的。”于是马上重申,大枣征收减半。仁宗诚恳地说:“你们三人是我的得力助手,有什么话都应该说出来,以纠正我的过失。”他认为士奇这人忠诚可嘉,便又升他为少保,然后赐给他与杨荣等人每人一枚刻有“绳愆纠缪”的银章,以示自己纳谏的决心,他还准许这几个人可以密奏重大国事,不久士奇又被晋升为少傅,权力就更大了。

仁宗由于监国二十年,所以他有着较丰富的经验,懂得“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的道理。他很痛恨一些地方官吏侵扰百姓的行为。为了使自己不被蒙蔽,他一再鼓励大臣直言。一次他对士奇、杨荣、金幼孜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都是先帝旧臣,我正要依靠你们的辅助。不少皇帝恶闻直言,他们的亲信都是畏威顺旨,而忠臣们由于提了意见不被接受,亦表示不言。我和你们都应该深刻地记取这种教训呀!”正由于仁宗有这种勇于纳谏的作风,士奇提的建议、批评,才不断被接受实施。

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年)正月,全国各地的地方官来京朝贺。趁着仁宗高兴,兵部尚书李庆对皇帝说:“现在民间牧养的马繁衍很快,有不少已散到军伍之中,目前还剩下几千匹,请您下令,让在京的朝觐官们领去饲养以减轻民间负担,让正官领一匹公马,佐贰官领一匹母马,然后每年收他们的马驹子,如有了亏损,也与百姓一样,令其赔偿。”这个建议貌似同情百姓,官民平等,实际上是一个媚上压下,非常可笑的主意。它不仅于国家收入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影响又很坏。杨士奇一听就反对这个意见。李庆非常生气,不顾杨士奇的劝阻,一意孤行。于是士奇便单独晋见皇帝,指出:“当今朝廷征求天下贤能者任官,却又让他们去养马,还要象百姓一样收他们的税。难道这是重人才贱牲畜吗?”第二天他又上奏:“如果一定要颁行此令,天下的贤能之士谁愿意来做官呢?亏损一匹马一定要赔偿,耗费了全家资产还累及子孙,朝廷如何以此名声而负天下和后世呢?”皇帝听后答应马上制止此事,但是过了几天仍不见皇帝的指示下来。士奇不罢休,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又亲自上街视察。他向仁宗汇报道:“兵部现在已经督使朝觐官领马去了,而他们散出去的多是些没驯过的生马,那些南方人都很脆弱,根本驾驭不了,眼看着野马在街头逃逸,无法追回,只好号泣于街头。看来这个命令的错误真是太大了”。仁宗漫不经心地说:“我偶然忘了。”中午,仁宗来到思善门,把士奇召来说:“我哪里是忘了这事呢?我是听说吕震、李庆都很嫉恨你,我怕你遭到别人攻击,处于孤立的地位,因此不愿意由你制止此事。现在咱们可有话说。”说着他拿出陕西省按察使陈智的《言养马不便疏》,让士奇以此写一道诏令制止分马。士奇一听非常感动地说:“陛下这样信任我,我并不孤立啊!”仁宗说:“今后行此令若有不便,你只管和我私下说。李庆、吕震这些人不识大体,不足以和他们商量。”没多久,仁宗就罢掉了李庆的职务,让士奇兼兵部尚书,领三份的俸禄。这样一来他就身兼三职: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由此可见,仁宗倒是一位善辨忠奸的明君,他对士奇的信任到了宠爱的地步。但是杨士奇并没有借宠逢迎,而是更加谦恭和忠心耿耿地向皇帝进谏,批评时政。士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有着他明确的政治抱负的。我们从下面的这段对话可以窥其一二:

一次仁宗对士奇说:“我办事情如有过失,退朝后就很后悔。如果此时大臣正好说到了这一点,那我会感到很痛快。”士奇说:“宋朝宰相富弼说过:‘愿不以同异为喜怒,不以喜怒为用舍’。”仁宗说:“是的,书云‘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群臣所言,即使有人讲的很不中听,我退而自思,若确实是我错了,那我也不会怪罪他。”士奇说:“成汤能够善于改过,所以才成为圣人。”仁宗说:“我有不对的地方,主要是怕自己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并不难改。”

从这番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杨士奇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热情地希望自己能成为成汤文武那样的圣人,因此他非常佩服“耻君不尧舜,以谏争为己任”的唐初魏征。实际上,他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一个唐朝魏征应起的作用。这样,明朝前期也出现了一个为史家所称道的“君明臣直”的政治局面。

洪熙元年四月,有人为了逢迎新皇帝,上书歌颂太平盛世,仁宗看过后拿给杨士奇、蹇义、夏原吉、杨荣等人看。不少人看过后,都点头称是。蹇义说道:“陛下即位以来,所行的都是仁政,百姓们再没有科敛徭役之苦,现在真是治世呀!”很明显,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吹捧。这时唯独杨士奇没有高唱赞歌,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实事求是地对现实进行了正确的估价。他说:“陛下虽然恩泽天下,但是现在仍有流民无家可归,战争的创伤还未医治好,国内还有吃不上饭的人。看来,必须再休养上几年,太平日子才会到来。”这一席话,压住了阿谀奉承的不正之风,给产生了骄傲心理的仁宗敲响了警钟。仁宗逐渐冷静下来,连连称是,他转向蹇义等人说:“我对待你们非常至诚,是希望你们能够经常匡正我。但是现在唯有士奇曾经上书五章,而你们却无一言可进,难道朝政果然没有缺点,天下果然就太平无事了吗?”这番话把另外几个羞得满面惭色。

事实上,在当时辅佐皇帝的大臣中,杨士奇不仅具有冷静的头脑,而且更具有敢于针砭时弊的正直品格。他除了自己直谏外,还支持其他官员大胆上书,当这些人遭受打击时,他也能站出来,为他们申辨。

仁宗皇帝继位之初,提拔弋谦任大理少卿。弋谦为人十分耿直,敢于议论朝政。他特别痛恨那些贪官污吏的残暴行为,多次上书请求制裁,仁宗都接受了。但后来他又提了五条意见,因为言辞过激,引起了皇帝的反感。礼部尚书吕震和都御史刘观都是些专事逢迎的谀臣,他们善观风向,喜欢揣摸皇帝的心理。现在看到皇帝不高兴,他们立刻纠合了一帮人攻击弋谦,说他是借批评时政来诬蔑朝廷,应当论罪。皇帝于是问杨士奇该如何处理,士奇直率地说:“弋谦这人讲话虽然过激了些,但他乃是一片忠心,想报效朝廷。古来主圣则臣直,因此请陛下一定要宽怀容人。”皇帝虽然没有治弋谦的罪,但因多位官员的弹劾声常在耳边回响,他心中依然很愠怒,一方面要弋谦任事如故,另一方面又不让他上朝。士奇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君臣共事,便又从容地对仁宗说:“陛下,是您下命令让大家提意见,说讲错了也不怪罪。可您现在却因为弋谦提意见而如此生气,那以后朝臣们就害怕了,谁还敢提意见呢?若传出去,人们都会说朝廷不能容纳直言了。”这番话虽然引起了仁宗的警觉,但他仍然很不痛快,说:“可现在大家都在说弋谦的不是呀,以后不要让他见我算了!”果然,从这以后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了。仁宗开始有些不安了,他忙把士奇找来解释:“我不是讨厌弋谦提意见,而是嫌他言过其实。你看群臣让我治他的罪我都没有治,只不过免去了他的朝参。但从那以后言事者果然越来越少。现在请你把我的心意向大家转告一下。”士奇不错过这个机会,说:“这不是我讲了人家就会相信,一定要您下诏书才行。”仁宗为了挽回影响,便请士奇代笔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表示今后一定会待谦如初,并希望大家不要以弋谦的境遇为戒。不久,仁宗又提拔弋谦当了副都御史。在那种君主权威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里,一个皇帝能够这样主动地引咎自省,一个臣子能够为一件事这样三番五次地犯颜直谏,确实都是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甘地 尼赫鲁(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甘地 尼赫鲁(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甘地和尼赫鲁为印度二十世纪的领袖,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热门推荐
  • 魔愈堂

    魔愈堂

    本是兄弟,旗鼓相当。当至高无上的权利出现,一个变成恶魔,一个是恶魔中的天使。一场带有心机的比试,两败俱伤,一个落到无尽黑暗的魔下界,一个降临在光明的人间午后。自此魔界大乱,无主。一千年后......一个现代学生,得知自己背负了千年的梦,大家早已坐立不安,黑暗泉水汩汩涌动,黑暗力量即将苏醒,谁才是真正的魔主?(本文求收藏!)群号:476255668
  • 我曾把心给过你

    我曾把心给过你

    嫌我胖嫌我身材差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自从我嫁给你之后每顿剩菜剩饭都留给我吃化妆品用的全部都是商场的赠品,可你却背着我出轨了?这让我如何原谅你?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她生命中最对的人她和他在一起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 龙魔皇

    龙魔皇

    龙族一个强大有恐怖的种族,在这个人世间有着关于它不少的传说。残忍,独断,邪恶,恐怖甚至不寒而栗。其实这是龙族其中一面,其实它还有另一面......比如,中二,护短,贪财,傲娇,死不承认,脸皮厚......给你一个契机让你了解一个完整的龙族!
  • 琉夏

    琉夏

    原来你一直骗我,其实你根本就不是救我,而是利用我,可笑,我竟然相信了你,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了敌人,我一会全力以赴打败你的。
  •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幸福,那段时光,本该拥有,却变为永久的逝去
  • 人生的思考(读透人生之一)

    人生的思考(读透人生之一)

    《读透人生之1: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并通过其作品将这些智慧奉献于世。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伤、一直乞求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
  • 逆天盛宠:狂傲十小姐

    逆天盛宠:狂傲十小姐

    火龙封印解除?!玄黄九阶残片出现……晨曦大陆,龙凤山庄,她诞生,开启了通天探寻之路……15年后,西罗女王妖艳的脸庞闪过震惊与恐惧……不,谁要打破封印?都是妄想!世界注定将被黑暗统治,任何人休想复原玄黄九阶……
  • 弓斗天下

    弓斗天下

    不懂魔法,不通斗技,只会射箭,但他却是独步天下的巅峰王者,令各国皇帝头疼的终极死神!你的命,只在我一念之间!是男人就要射的更远一点!今天,你射了没有?
  • 洛克王国之玄阳

    洛克王国之玄阳

    一小学生玄阳穿越到洛克王国的世界展开冒险!
  • 荒古之上

    荒古之上

    荒古唯一者踏出那一步,前往之上的世界。天道寂灭,众生无相。举世沉沦。从此路,断了……人族,在百族之中仿若蝼蚁。举世兄弟,团结齐心,共御外侮。修炼者世界风云涌动,一凡俗之人默默走上舞台。默默走出那一道道轮回。天地的尽头,识觉的本源,死者魂归何方?生死如何定义?掀开这一层层迷雾,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他,沿着浓浓的岁月气息,追溯岁月之流,逆返命运忘川。忘川三途,仙人指路。幽幽的呜咽声,举世荒凉寂灭,他要回去了。那里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