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0500000006

第6章 宋元南戏

掌握南戏兴起的背景,南戏的体制,注意和元杂剧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掌握南剧的特点;重点掌握《琵琶记》的思想艺术(尤其是蔡伯喈和赵五娘的形象分析)以及《拜月亭》的思想艺术;对《荆钗记》、《白兔记》和《杀狗记》作一般了解。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

一、南戏的兴起

南戏是南宋时期,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土生土长的民间戏剧,其作品叫做戏文。由于它主要使用中国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所以也被称为南曲或南曲戏文。北宋灭亡以后,宋杂剧南北分流。在北杂剧产生的同时,南戏也在温州一带悄然兴起。最初在浙东沿海一带流行,被称作“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待到南戏流传逐渐广泛以后,有些书会才人开始为其创作,并慢慢引起社会的注意。北宋的时候,社会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东南地区更是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宋史·范祖禹传》中说:“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金兵的入侵,导致北方人口大规模地南移。南渡以后的两浙地区,人口增加了1/3.温州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曾为南宋流亡政权的临时首都,这里长期以来比较安定,是当时除首都以外最繁盛的商业城市。这里巫风盛,尚歌舞,里巷小曲、民间小戏非常丰富,社火活动非常兴盛。这些社火活动都是民间集资,有专业艺人的踊跃参加,培养了很多演出的人才。南宋末年时,南戏在临安成熟,并迅速地风行各地。入元以后,北杂剧南下,南戏北上,到了大都,彼此的交流大大加强。南戏无疑从北杂剧的成就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譬如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就曾经对南戏的《拜月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南戏在声腔上采用了北杂剧的一些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力。温州地区成为北杂剧和南方小戏互相磨合、交融的地方,成为南戏的摇篮。南戏的早期音乐就是由南方的民间乐曲和宋词,再融进宋杂剧、大曲与诸宫调的营养而形成的。民间艺人以宋词为借鉴,加上里巷的歌谣,用代言体的形式来搬演长篇的故事,敷衍人物的悲欢离合,创造出这新的戏曲形式——南戏。当时江南有“永嘉书会”、“古杭书会”、“九山书会”等民间创作团体,撰写戏文,为南戏的演出提供了大量的剧本。南宋光宗一朝前后,南戏逐渐发展成完整的戏曲形式,产生了《王魁》、《赵贞女》、《乐昌分镜》、《张协状元》等早期代表作品。

二、南戏的著录

从《永乐大典目录》、《南词叙录》、《雍熙乐府》、《词林摘艳》等书中,可辑录到180个左右的南戏剧目。全本流传下来的,仅有《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3种。其余如《赵氏孤儿》、“荆、刘、拜、杀”等,都已经过明人的润饰加工,并非宋元南戏之原貌。钱南扬的《宋元戏文辑佚》,得南戏残文佚曲119种。

《张协状元》是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根据《状元张叶传》改编而成的。原本不标出数,写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剧中写书生张协遇盗落难,遇王贫女帮助,结为夫妻。后来张协得中状元,嫌弃贫女身卑貌陋,竟恩将仇报,要杀害贫女。贫女后来被枢密使相王德用收为义女,最后张协和贫女夫妻团圆。戏中张协和贫女、张协和王德用的两组矛盾并行发展,这种结构对后来的南戏和传奇的发展很有影响。

《小孙屠》,萧德祥撰,一说古杭才人所撰。原本未标出数,写的是一个公案故事。剧中写开封人孙必达,家有母亲和弟弟必贵。必贵以屠宰为业,正直刚强,人称小孙屠。孙必达爱上丽春园妓女李琼梅,为她脱籍从良。婚后不和,李琼梅与原先的相好令史朱邦杰饮酒作乐,反诬必贵调戏她。后来李琼梅与朱邦杰杀死梅香,割去首级,穿上李琼梅的衣服,诬孙必达杀妻。必达被收进死牢。朱邦杰又害死必贵。最后必贵的冤案感动了上帝,终于真相大白。此时开封府府尹换成包拯。包拯问明案情,朱邦杰和李琼梅被凌迟处死。

《宦门子弟错立身》,原题“古杭才人新编”,是元代的书会才人所作。原本未标出数,写金国河南知府的儿子完颜寿马与艺人王金榜的恋爱故事。完颜寿马不顾父命,爱上民间艺人王金榜。他离了家乡,典衣卖马,到处寻找王金榜。后来两人终于相遇,完颜寿马做了行院人家女婿,登场演出,撞府冲州,成为地地道道的艺人。他父亲一日唤人做院本解闷,来的恰好是完颜寿马和王金榜,于是父子团圆、公媳相认。

最早研究南戏的著作是明人徐渭的《南词叙录》(学术界也有人对《南词叙录》是否为徐渭所作表示怀疑)。南戏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唱赚,结合地方俗曲歌舞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体制。所谓“唱赚”,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所用的脚本叫赚词。南戏以爱情婚姻为主要题材,风格以自然朴素为主。

第二节 南戏的体制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南戏唱的时候用南方方音,不受宫调的限制,曲调没有形成严密的宫调结构,一般是曲律风格相近的曲子连在一起,曲词的组织有引子、过曲和尾声。杂剧一出限用一种宫调,一韵到底。南戏每出不限于同一宫调,可以换韵。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不光是男女主角可以唱,还可以对唱、合唱、接着唱,或是台上的演员唱而后台的人帮着唱和,很灵活,在曲、白、介的运用上相当自由,这是南戏优于杂剧的地方。南戏的伴奏以鼓、笛、拍板为主,而北杂剧是以弦索为主。南戏曲调轻柔,和北杂剧的高亢雄健不同。北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而南戏则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不拘,譬如《琵琶记》有43出,《张协状元》有53出。南戏的表演动作提示叫“介”,相当于北杂剧里的“科”。杂剧的“脚色”主要是旦、末、净、杂;而南戏的角色分七类:生、旦、净、外、贴、丑、末。“生”和“旦”分别指男女主角,“净”类似于宋杂剧中的副净,多擅长于插科打诨,“外”是男女配角,分为“外生”、“外旦”等,“贴”即贴旦,是年轻女子扮演的配角。“丑”由宋杂剧的“净”分化出来,多作科诨,“末”就是副末。杂剧的题目正名在剧本的末尾,而南戏的题目在剧本的前面。南戏在正戏的前面,先由副末以道白念诵两首词,譬如《琵琶记》是念一首《水调歌头》、一首《沁园春》,介绍剧情梗概和创作意图,叫做“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开场以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南戏比较注意角色行当的劳逸、冷热场的调剂。常使轻松热闹的喜剧场面与冷静严肃的正剧场面交替出现。元末明初,南戏趋于定型,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北杂剧的地位。南戏流传的区域非常广,特别在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南戏的发展过程中,它和各地的俗乐和方言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声腔。在长江流域有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在东南沿海有福建的泉腔和广东的潮腔。

第三节 高明及其《琵琶记》

一、生平与创作

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成熟阶段的代表作。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高明工诗文,善书法,尤其擅长词曲,是一位理学家。至正五年(1345),高明中了进士,走上仕途。他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平时以名节自励,不肯随波逐流,因此数次触忤权贵,最后终于拂衣归田。《琵琶记》是他晚年归隐以后的作品。他另外还有诗文60多篇流传后世。

二、《琵琶记》

(一)三不从

《琵琶记》的主角是东汉末年的大文豪蔡伯喈,但是,剧中的故事和历史上的蔡伯喈并不相干。《琵琶记》是在南宋时期的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在《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喈是一个反面人物,他抛弃双亲,抛弃发妻,最后被雷击死。高明的《琵琶记》突出了蔡伯喈的“三不从”:辞试,辞官,辞婚。即是说,蔡伯喈因双亲年老,不肯赴试,但父亲坚决要他应举,以荣宗耀祖,指责他恋妻不去,他不得已而告别父母及新婚的妻子,赴京应试;考中状元以后,他又因双亲年老而上表辞官,以回乡侍奉双亲;牛丞相要招他为婿,他辞以已娶妻室。结婚以后,他愁眉不展,终日长吁短叹。这样,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主人公蔡伯喈从“背亲弃妇”、“身遭雷殛”的负心汉,变成“全忠全孝”、软弱动摇的“违心郎”。

(二)蔡伯喈的形象

蔡伯喈这个形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三不从”说明他并非热衷名利而背信弃义的文人,但是,他的性格非常软弱,他总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几乎到了任人摆布的地步。蔡伯喈的形象,所谓“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文章误我,我误妻房”,注入了高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蔡伯喈对仕宦的厌恶,对天伦之乐、田园之乐的向往,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作品将悲剧的原因归结于赴试求官。功名与孝道难以两全。牵挂父母妻儿,却又放不下功名富贵。入赘相府的时候,他也曾产生“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的喜悦,可是,他又未曾忘却妻子。委曲求全,优柔寡断,不敢直面现实,回避尖锐的冲突,空有教条,迂腐窝囊,缺乏行动的能力,不能适应变化的局面。这是儒家思想熏染出来的书生常有的性格。作者偏袒蔡伯喈,千方百计地为他开脱,一切归于客观,削弱了情节的真实性。作者主观上要塑造一个全忠全孝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是,这一形象的软弱、动摇、自私,还是充分地表现在情节之中。这是作者始料而不及的。

(三)赵五娘的形象

赵五娘是苦难的化身。全剧最动人的地方是对赵五娘一生命运的描写。她并不羡慕荣华富贵的生活,不赞成丈夫去应试。她的愿望只是“偕老夫妻,长侍奉暮年姑舅”。她想出面劝阻,又怕落下“不贤”的罪名。丈夫去后,时值荒年,公公婆婆年迈老朽,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身上。她是贤惠的,但也是无奈的。领了一点救济粮,却又被里正抢走。自己吃糠,把米留给婆婆吃,却又遭到婆婆的误解。她恪守礼教,不敢与婆婆争执分辩。她纵有怨气,也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以后,因无钱埋葬,赵五娘剪发,沿街叫卖,自筑坟台。最后,她画下公公婆婆的遗容,一路弹奏琵琶,进京寻夫。赵五娘这一形象,有三从四德、恪守封建道德的一面,也有勇于牺牲自我、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承担苦难的一面。赵五娘的悲惨遭遇和行为,并非一个“孝”字所能概括。十分勉强的团圆结局,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四)对科举的批判

蔡父的形象也有相当的深度。他开始是强迫儿子去应试,目的是改换门庭,这种想法很正常、很真实。儿子走后,陈留遭到罕见的饥荒,蔡婆饿死,蔡公也奄奄一息。此时此刻,蔡公终于产生了忏悔的认识。蔡伯喈虽然中了状元,但换来的是家破人亡的结局。蔡公的忏悔深化了作品对科举的批判。牛氏的形象非常概念化,作为相国的小姐,她居然能甘居五娘之下。三人一起回乡守孝的大团圆结局,显得非常生硬做作。《琵琶记》的内在矛盾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在矛盾,反映了儒家伦理的虚伪。

(五)结构与曲词

《琵琶记》,42出,结构宏伟,构思精巧。蔡伯喈和赵五娘两条线索,错综交叉,使得情节波澜起伏。京都和陈留两地生活场景不断反复强烈地进行着对比,一边是状元及第,杏园春宴,说不尽的荣华富贵;一边是饥荒时节,食不果腹,公婆年老,朝不保夕。一边是洞房花烛,新婚燕尔,烛影摇红,瑞烟浮动;一边是糟糠自喻,难以下咽,婆婆身亡,公公垂危。蔡伯喈一步步走向荣华富贵,锦上添花;赵五娘则是水深火热,几乎陷于绝境。一边是万紫千红,灯红酒绿;一边是在家苦熬苦盼,受尽煎熬。以贫衬富,以喜衬悲,大大加强了观众对赵五娘的同情,取得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琵琶记》的语言非常出色。写蔡伯喈的语言春光无限,用词华丽;写赵五娘的语言悲惨凄凉,用语本色。赵五娘吃糠时所唱的《孝顺歌》,触物伤情,唱出女主人公说不尽的感慨。糠和米本是一体,现在两下分飞,分出了贵贱,远隔云泥。比喻通俗而贴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嘎住。(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吃吐介)(唱)

[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的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

剧中一些曲词,颇见作者诗词的功力,譬如蔡伯喈弹琴诉冤的一段:

[一枝花]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帘垂清昼永,怎消遣?十二阑干,无事闲凭遍。困来湘箪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琵琶记》的语言明白如话,朴素无华,与人物的身份、教养和当时的处境非常吻合。

第四节“荆、刘、拜、杀”

一、南戏的代表作

《琵琶记》和“荆、刘、拜、杀”是南戏的代表作,所谓“荆、刘、拜、杀”,指的是《荆钗记》、《白兔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其中又以《拜月亭》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明末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说:“古戏如‘荆、刘、拜、杀’等,传之凡二三百年,至今不废。”明末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士大夫家的戏班去参加民间庙会的演出,扮演的常常是“荆、刘、拜、杀”中的散出。百姓非常熟悉这些戏,不允许演员有一字错漏。

二、《拜月亭》

南戏《拜月亭》据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又名《幽闺记》。《南词叙录》题作《蒋世隆拜月亭》。据说作者是元人施惠。剧本写了金朝末年,战乱之中两个离散的家庭,一个是蒋世隆、蒋瑞莲兄妹,一个是兵部尚书王镇夫妇和女儿瑞兰。金主昏庸,听信谗言,杀害了主战的大臣陀满海牙全家。海牙的儿子兴福得到秀才蒋世隆的搭救,得以幸免,二人结为兄弟。兴福做了山寨之主。蒙古军进攻中都(今北京),王瑞兰与母亲失散,邂逅蒋世隆,两人结为患难夫妻。世隆的妹妹瑞莲和哥哥失散以后,被王镇的夫人认作义女。王镇和番归来,在招商店巧遇女儿瑞兰。当时世隆病卧店中,但王镇嫌贫爱富,不认蒋世隆为女婿,不顾世隆正在病中,竟蛮横地把瑞兰带走,将世隆夫妻强行拆散。在孟津驿王镇又遇到夫人及义女瑞莲,遂一同回到汴京。此时兴福进京应武举之试,路上得遇刚刚病愈的蒋世隆,二人遂结伴同行,赴京应试。瑞兰日夜思念世隆,在庭中焚香,祝福世隆康复、夫妻团圆。瑞莲暗中窃听,方知自己和瑞兰是姑嫂。不久,世隆得中文科状元,兴福中了武科状元。王镇想把两个女儿许配文武状元。瑞兰和瑞莲因为不知对方是谁,拒绝了婚事。王镇设宴招待两位状元,兄妹相认,夫妻重逢,世隆和瑞兰这对患难夫妻终于团圆,瑞莲和兴福也喜结良缘。这是兵荒马乱中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蒋世隆、王瑞兰在患难中邂逅,相互救助,彼此相爱,自主成亲。他们有感情基础,不同于一般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招商店的一幕,把王镇的嫌贫爱富、暴虐冷酷、忘恩负义暴露无遗。王瑞兰的思想性格,有情而并不轻浮,富贵而并不势利,显出热烈中的冷静、泼辣中的矜持。全剧充满喜剧色彩,“姐姐”原是嫂子,“妹妹”却是小姑。女主角性格的自然发展,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情节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曲词的本色等,均为《拜月亭》的为人称道之处。瑞兰作为一个千金小姐,战乱之中,忽然变成一个无助的孤女。遇到了蒋世隆,看来暂时是个依靠。蒋世隆说男女同行诸多不便,她不得已同意有人问的时候权说是夫妻。但是,到了招商店,当蒋世隆提出要和她结为真夫妻的时候,她还是不想轻易地答应。这位千金小姐有很多顾虑,于是她以金银、高官为事后的报答,但世隆不同意。她又提出见了父亲以后,再“教个媒人说合成亲”。最后经店主人说合,蒋世隆对天盟誓以后,瑞兰才同意婚事。被父亲强行拆散以后,她无时无刻地不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是愁都做枕边泪”,“万愁千恨叹离人”。拜月的时候,她的第一炷香就是“我抛闪下男儿疾效些,得再睹同欢同悦”。父亲奉旨要把她嫁给新科状元,被她一口回绝:“孩儿已有丈夫,不敢从命!”充分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执著。与王瑞兰的形象相比,蒋世隆的形象是有缺陷的,他第一次遇到王瑞兰的时候,脑子里有拣便宜的想法,提出结婚的要求时也不无乘人之危的嫌疑。但是,他高中状元以后,没有富贵易妻另结鸾俦,还是有情有义的。圣旨要他娶尚书的女儿,被他坚决拒绝。当时他不知道尚书的女儿就是王瑞兰。

三、《荆钗记》

《荆钗记》,《南词叙录》归入“宋元旧篇”,标名《王十朋荆钗记》。一般认为是元人柯丹丘所作,共48出(《六十种曲》本),演王十朋和钱玉莲悲欢离合的故事。温州王十朋,乡试中举,家境贫寒,以荆钗为聘,娶钱玉莲为妻。王十朋进京应试,得中状元。万俟丞相欲招十朋为婿,十朋以有妻拒绝。万俟怀恨在心,将十朋拘留听候,不得回乡。十朋托人捎信,接取家眷来京,一同赴任。早就垂涎玉莲的孙汝权,篡改王十朋的家书,将其改作休书,伪称十朋已经入赘相府,并向玉莲求婚。玉莲不信十朋重婚,但在继母的逼迫之下,万般无奈,投江自尽。谁知被福建安抚钱载和救起,认作义女。后来,万俟势败,王十朋升任吉安知府。他谢绝了钱载和的招婿美意。而玉莲也誓不再嫁。钱安抚设宴,出示荆钗,十朋认钗,于是夫妻始得团圆。与一般写“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戏不同,《荆钗记》写的是富贵而不忘糟糠之妻的故事。全剧以荆钗为线索,构思缜密,结构紧凑,历来受人推崇。

四、《白兔记》

《刘知远》,又名《白兔记》,作者不详。《南词叙录》归入“宋元旧篇”,标名《刘知远白兔记》。故事来源很早,刘知远是五代后汉高祖,在宋代的《五代史平话》中,刘知远的故事已经粗具梗概。金有《刘知远诸宫调》,从现存的残文来看,情节已经相当细致,可以想象故事在民间流行的情况。这部南戏写的是刘知远和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剧情梗概如下:刘知远自幼随母改嫁,赌博饮酒,不务正业。他为财主李文奎牧马,前后有种种日后大富大贵的祥瑞,李文奎遂招他为婿。李文奎死后,刘知远受到兄嫂李洪一夫妇的欺压,不得已而弃家从军。并州节度使岳勋知刘知远有异兆,便把女儿秀英嫁给他。后来刘知远因军功升为九州安抚使。他的妻子李三娘在家受尽兄嫂的虐待。李洪一想出各种办法来折磨她,专门为她造了一对橄榄形的两头尖的水桶,使她在挑水的路上无法休息;造一座五尺五寸的磨房,使她在磨房里无法抬头,无法转身。李三娘在磨房生下儿子“咬脐郎”,由文奎家的火公送到刘知远那里。16年以后,咬脐郎成为一个英俊的小将。一次出猎,因为追赶一只白兔,巧遇生母李三娘。咬脐郎回家以后,诘问父亲,促成合家团圆。刘知远欲处死洪一夫妇以报仇,经三娘等说情而宽恕了洪一,而将其妻子处死。全剧针线细密,李三娘的形象塑造颇为成功。“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中,《白兔记》最具民间艺术的特色。李三娘受尽虐待的一节,描写得颇为动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封建家庭内部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刘知远其实是一个流氓气息十分浓厚的无赖,作品把他的发迹归结为天命,自然是不足道的。

五、《杀狗记》

《杀狗记》,作者相传是元末的徐畛。《南词叙录》将其归入“宋元旧篇”,标名“杀狗劝夫”。全剧36出,写的是孙华妻杨月真杀狗劝夫的故事。东京人孙华、孙荣兄弟,父母双亡,家道富足。因为无赖柳龙卿、胡子传的挑拨,孙华、孙荣兄弟不和。为了规劝夫婿,孙华的妻子杨月真杀死一黄狗,冒充死尸,放在后门。孙华醉酒回家,见到死狗,误认作死人,去请柳、胡二人帮忙,想抬到僻静处偷偷掩埋。谁知柳、胡二人都托病不出。在杨氏的建议之下,孙华去找孙荣帮忙,孙荣慨然答应,负尸掩埋。孙华把家业交给孙荣掌管,并与柳、胡绝交。柳、胡以怨报德,状告孙华杀人、孙荣埋尸。孙华兄弟争相认罪。最后杨氏赶到公堂说破原委,于是真相大白。柳、胡被杖责充军,孙华兄弟及杨月真旌表封赠。《杀狗记》意在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孙荣就是一个孝悌的榜样,其逆来顺受,以德报怨,达到没有是非的地步。但是,这部作品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骨肉相残的冷酷。此剧结构比较松散,成就不如前面三剧。

思考题

1.试述南戏的体制。

2.分析《琵琶记》中男主角的思想性格。

3.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的思想性格。

4.分析《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5.分析《拜月亭》中女主角的形象。

同类推荐
  • 红屋骑士

    红屋骑士

    这是大仲马又一部艺术性、可读性都很高的长篇佳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悲壮凄婉的爱情故事。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党抓住后判处死刑,王后的崇拜者红屋骑士莫朗在朋友的帮助下几度冒死营救,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王后处死,骑士殉情。
  • 月光下的门

    月光下的门

    《微阅读1+1工程:月光下的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爱情塔罗转起来

    爱情塔罗转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遥远的爱着。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也许都没有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一起吃饭看电影,可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后悔,只是暖暖的回忆。
  •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汇集了二十多篇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名作,这些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杰作佳构,洋溢着风格各异的德语文学的独特魅力;德国大家霍夫曼、克莱斯特等人的小说,散发着神秘的“兰花”的幽香:凯勒和戈特赫尔夫等瑞士小说家的作品,充满着阿尔卑斯山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有着“写中短篇小说的莎士比亚”之称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讲述的故事,更是流淌着多瑙河般的深沉与画意诗情
  •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

    本书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热门推荐
  • 花未满,烟雨飘依然

    花未满,烟雨飘依然

    只是偶然遇见便暗自情定彼此,事过情迁,再次相遇竟是在酒席之上!
  • 亦静女仙

    亦静女仙

    小女孩偶得混沌未开,天地未分时的至宝---沌元亦静珠修士收徒不要她,不生气不生气,是他们没福气。女孩一心向道,机缘不断,成就一段优美的修真传奇。
  • 傲视九天:凤翊天翔

    傲视九天:凤翊天翔

    她,白家嫡女,云城第一废材。一次意外,同名的她,穿越到废材身上。“”废材,哼,我让你们看看,惹到我的下场!“你别跟着我行吗?”啊!!他是谁啊,能不能离远点!!!!新人写书,多多支持。
  • 息夫人传

    息夫人传

    她为陈国女公子本该享尽世间荣华,却因天生异象而被认为是“祸国殃民”之相,藏于乡野。她嫁于息国之主,出嫁路上反遭姐夫调戏,种下大祸。她貌似桃花,才华横溢,夫妻相亲相爱,却因美貌而使息国灭亡。她便是有着“桃花夫人”之称,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的息夫人。
  • 奠定资本(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奠定资本(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 智慧创造一切! 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 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 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殇漓,奈何缘浅

    殇漓,奈何缘浅

    回眸刹那,她巧笑嫣然,惊艳了时光,蹉跎了岁月,而他,只愿时光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一转眼间,却缘断情尽,魂飞魄散,尽应了这三生劫,他却愿从未见过她,如是那般,如今的结局恐怕大相庭径吧……可回眸的刹那,就注定了这场孽缘的再次上演。一次次的别离,一次次的生死,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无奈,这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不,她不会信。哪怕逆命而行,她也要与他在一起!可直到最后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命中注定”是什么意思。不过,如果让她再选一次,她依然……一袭素裙,一曲“殇花泪”,她翩翩起舞于虹漓花雨之间……惊鸿一舞,蝶舞翩跹,犹似鹤舞流云,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牵引,逃不过虹漓花的盛开……
  • 万斩

    万斩

    剑之域界,凡人们不知道这世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知道和剑扯上关系就意味着死亡。然而这个世界上仍有一群向往力量之人,他们看到了剑中蕴藏的无上力量,追随剑之道而自称剑修!……被美女坑的绝命悬崖,姜蛮儿却意外被一把剑所救。是巧合抑或命运,所谓天意本就非凡人所能揣测……姜蛮儿更不知,自这一刻,剑之域界开始走向它原本的轨迹!
  • 夜游百鬼

    夜游百鬼

    苏默林——拥有着人类姓氏,却集黑暗力量于一身的人。传说默林是阿瑟王的参谋,英国史上名列第一的宫廷魔法师,传说她是夜魔与凡间女子所生,法力无边,能召唤精灵和巨龙。然而我们故事里的这个“默林”,召唤的不是什么精灵和巨龙,而是百鬼和死亡……百鬼住的地方,和人类所住的地方,其实空间上是重叠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们则是在晚间出现。这时候会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带着狰狞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亲眼目睹的人会遭受诅咒无缘无故地丧命。传说在盂兰盆节的夜晚,点上一百根蜡烛,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讲鬼故事,讲完一个吹灭一根蜡烛,等吹完第一百根蜡烛时,便会看到夜游的百鬼。
  • 仙极古城

    仙极古城

    永恒的星空,漂流着一座古城,其名仙极。故老相传:寻访仙极,造化永生。天陨星,因一幅地图踏入修仙征途的少年,恩怨情仇、爱恨纠葛之中,且看他如何揭开一个惊天秘闻,飞升仙界,寻访仙极……书友交流群:770119535(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是巧合QAQ)
  • 田园空间之农门贵女

    田园空间之农门贵女

    末世女强人郝香穿越了,还成了4岁的小包子她娘,一个未婚先孕的农家女!恰逢干旱,原主活活饿死;逃荒路上,生活艰难不好混;所幸异能也跟着穿越了!找山药,抓野兔,填饱肚子;摘核桃,催生植物,财源广进;寻草药,卖药丸,闷声发大财。异能在手,种田养包子。至于孩子他爹?——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