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4600000007

第7章

方寸者。肉團心也。此心方圓。不出寸許。故曰方寸。乃五臟中心臟。浮塵意根。俗云神藏於心。故曰居於方寸。亦第八識相分。答中言真妄無二者。真。謂真性。妄。謂妄心。性。乃不變之體。心。乃隨緣之用。體用不二也。妄心全性而起者。謂全豎窮橫遍之性。起為介爾之心。全介爾之心。即豎窮橫遍之性。故曰性既無邊。心亦無際也。性如大海。更以喻釋也。文可知。心土相即門竟。

四生佛不二門。又二。初偈頌。二論文今初。

阿彌與凡夫。迷悟雖有殊。佛心眾生心。究竟無有二。

二論文分四。初生佛分於迷悟。二迷悟依於心性。三心性體不受迷。四稱性行無虗棄今初。

論曰阿彌陀佛者。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凡夫者。因人也。具足無量恒沙煩惱。造作無量恒沙業繫。當受無量恒沙生死。迷悟之相。譬彼雲泥。

三身者。梵語毗盧遮那。此云遍一切處。華嚴云。法身徧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無有形相而可得。梵語盧舍那。此云光明遍照。梵網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等。梵語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然此三名。不可定執。晉譯華嚴。皆盧舍那。唐譯皆稱毗盧遮那。華嚴又云。或名釋迦。或名遮那等。只是梵音不同耳。雖有三名。本無異體。然此三身。各論單複。法身單。唯指本覺性體。報身單。指始覺智圓。化身單。指慈悲應現。法身複者。一者自性清淨法身。二者離垢妙極法身。報身複者。一者自受用報身。即諸佛智斷二德。究竟果德。二者他受用報身。即地上菩薩所見剎塵相好。化身複者。一者應現身。示成八相。二者變化身。無而倏有。示現八相。又有三種。一者勝應身。謂地上所見。亦名他受用。二者帶劣勝應身。即通教三乘所見。三劣應身。藏教所見丈六老比丘相。四智者。謂轉八識成四智。轉第八為大圓鏡智。第七為平等性智。第六為妙觀察智。前五為成所作智。十力者。一者是處非處智力。知一切眾生果報因緣。如作善業能得樂報。名是處。作惡業望於善報。名非處。二者知業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所有業力。三者知定智力。知禪三昧。四者知根智力。知諸眾生上中下根。五者知欲智力。知諸眾生種種欲樂。六者知界智力。知諸眾生世間種種界分。七者知至處智力。知一切道至處相。八者宿命智力。知過去一世乃至百千萬世。姓名苦樂壽夭等。九者天眼智力。見諸眾生生時死時。善道惡道等。十者漏盡智力。自知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四無所畏者。一者一切智無畏。謂於一切諸法。盡知盡見。故無所畏。二漏盡無畏。謂佛五住究盡。二死永亡。故無所畏。三者說障道無畏。謂於障道之法。能知能說。故無所畏。四者說苦盡道無畏。謂於盡苦之道。能知能說。故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者。唯佛一人有。不與三乘共。一者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三者意無失。四者無不定心。五者無異想心。六者無不知已捨心。七者欲無減。八者念無減。九者精進無減。十者智慧無減。十一者解脫無減。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者身業隨智慧行。十四者口業隨智慧行。十五者意業隨智慧行。十六者知過去世無礙。十七者知現在世無礙。十八者知未來世無礙。功德者。力用也。凡夫者。因人也者。謂四教內凡外凡也。因人則通。等覺皆名因人。具足無量恒沙煩惱者。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恒沙業繫者。謂有漏業。無漏業。亦有亦無漏業。造業必感苦果。故名為繫。恒沙生死者。謂分段變易二種生死。業多生死亦多也。迷悟者。真中二種迷悟也。譬彼雲泥者。天地懸殊也。生佛分於迷悟竟。

二迷悟依於心性。

而言究竟無二者。謂據相而言。則不二而二。約性而論。則二而不二。蓋諸佛乃悟眾生心內諸佛。眾生乃迷諸佛心內眾生。所以悟者。悟眾生本具性體性量性具也。所以迷者。迷諸佛所證性體性量性具也。

據相而言者。謂按俗諦中事相而言也。不二而二者。修德不同故。即而常自六也。約性而論者。約真諦理性而言也。二而不二者。性德體一故。六而常自即也。蓋諸佛下。明不二所以也。諸佛者。乃四教佛。法報應化也。乃悟眾生心內諸佛者。謂法佛乃眾生心內性體諸佛。報佛乃眾生心內性量諸佛。應化乃眾生心內性具諸佛。眾生者。乃四教眾生。謂九法界。乃迷諸佛心內眾生者。謂菩薩乃諸佛心內無明眾生。二乘乃諸佛心內塵沙眾生。六凡乃諸佛心內見思眾生。此明能迷能悟也。所以下。明所迷所悟也。譬如依方故悟。依方故迷。所以悟者。悟眾生本具性體性量性具者。謂法佛悟性體。報佛悟性具。應化悟性量。又法佛圓悟。報佛次第悟。應化體析悟也。所以迷者。迷諸佛所證性體性量性具者。謂菩薩迷性體。二乘迷性具。六凡迷性量。又六凡全迷。二乘迷俗中。菩薩迷中道。迷悟依於心性竟。

三心性體不受迷。

心性之妙。豈受其迷。迷而不迷。斯言有在。

非唯不受其迷。而亦不受其悟。喻如定方原無動。迷悟在於人。約人有迷悟。方不屬迷悟。雖不屬迷悟。而亦不離迷悟。故曰迷而不迷。斯言有在。亦可言悟而不悟也。心性體不受迷竟。

四稱性行無虗棄。

故眾生本有性體。即諸佛所證法身。性量。即報身。性具。即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會合可知。故古德云。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內諸佛。念念證真。故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未舉念時。早已成就。纔舉心念。即便圓成。感應道交。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

會合可知者。三身已會合。四智者。鏡智即法身。乃性體。平等智即報身。乃性量。成事智即應身。乃性具。觀察智通三身。十力。四無所畏。不共法等。各分四教。四教合三身可知矣。故古德云者。引古證也。塵塵極樂者。眾生即佛故。念念證真者。佛即眾生故。由其佛即眾生。故彌陀即我心矣。由其眾生即佛。故我心即彌陀也。未舉念時早已成就者。性德本然也。纔舉心念即便圓成者。修德合性。故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感應道交二句者。我為能感。佛為所感。佛為能應。我為所應。為有此不二之心焉。生佛不二門竟。

五法界為念門二。初偈頌。二論文今初。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法界圓融體者。即事事無礙法界之體也。豎窮橫徧故曰圓。法法無礙故曰融。作我一念心者。亦可說一念境。一念香。一念華等。無不可也。全體是法界者。四種法界也。所念。即事法界。能念。即理法界。能所不二。即理事無礙法界。具足三千。即事事無礙法界也。

二論文二。初正辯念體。二結示淨宗。初又三。初正辯。二引證。三況顯今初。

論曰。行者稱佛名時。作佛觀時。作主伴依正餘觀時。修三種淨業時。一心不亂時。散心稱名時。以至見思浩浩。恒沙煩惱。凡此有心。皆由真如不變隨緣而作。全體即是法界。

三種淨業者。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見思者。謂見思二惑。見。謂身邊邪見戒。思。謂貪嗔癡慢疑。恒沙煩惱。謂煩惱無盡也。徹祖十門大旨曰。然於十門之中。第五一門為最要。以事理總別性修橫豎等義。舉不外此一念。以是全體法界故。是故學者。但能於此一門洞明。則前後諸門。盡在是矣。今略為點示。先示本科。行者正當稱名時。便是作佛觀時。謂一心專注洪名。便是能觀所觀。此中具足十法成乘。所念洪名。即不思議境。能念。即不思議菩提之心。能所不二。即不思議止觀。念念相應。即破法遍。若達此意。即識通塞。能念即念。所念即處。即四念處。念念相續。莫令不相續。即正勤。若功行熟。即如意足。以功行純熟。即五根生。根生故力用長。即五力。念念覺照。即七覺分。安隱而行。即八聖道。此道品調適。行住坐臥。懇禱禮拜。即對治助開。須識六即位次。莫起上慢。莫令妄想所動。即能安忍。以往生為期。即離法愛。此即十乘觀法。亦是作主伴依正餘觀時。觀經疏云。觀雖十六。言佛便周。謂以主攝伴。以正攝依也。亦是修三種淨業時。謂我今念佛求生者。正為過去無盡父母故。無盡師長故。無量眾生故。念念之中。具足如是三心。一句洪名。乃上上品十善。即此便是一體三皈。念念相續。便具足眾戒。行住坐臥不離。乃不犯威儀。念佛為因。淨土為果。正當念念相續。即大乘經典。即此心佛。即第一義諦。亦以此勸進行者。亦是見思浩浩時。煩惱不曾斷故。此略點本科。再點十門。既曰法界全體。便是一真法界門。所念之佛即性具。能念之心即性量。能所不二即性體。此即三諦。能念屬身。所念屬土。能所惟一緣起。即身土緣起門。即能是所即所是能。即心土相即門。能念是生。所念是佛。能所不二。即生佛不二門。能念是觀。所念是境。離能無所。離所無能。即境觀相吞門。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亡即是中。即三觀法爾門。能念為感。所念為應。即感應任運門。能念是此。所念是彼。能所不二。即彼此恒一門。念佛時。即往生時。即成佛時。即度生時。豎窮三際。即現未互在門。再示釋題。一聲佛號。圓具彌陀三身四土。正當念時。便圓淨四土。圓見三身。亦圓轉五濁。圓證三不退。故文云。以此妙心。念彼阿彌。則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即釋淨土。一聲佛號。即佛界大緣起。佛界既起。九亦同彰。即示緣起。一聲佛號。全佛即心。即唯心之宗。全心即佛。即唯佛之宗。非心非佛。即絕待之宗。即心即佛。即圓融之宗。無有思量分別。即超情離見之宗。即明宗旨。念佛時。即成佛時。自然超出三乘權益。即顯勝益。正當念時。全體是生。唯是一心則無生。非心非佛。則非生非無生。心佛宛然。則亦生亦無生。圓該四句。而又圓超四句。而又正圓該時便圓超。正圓超時便圓該。圓該圓超。同時無礙。生無生論也。示釋題竟。稱佛名時如此。作佛觀時。乃至見思浩浩。無不皆然。介爾有心。三諦具足。故是法界全體也。正辯竟。

二引證。

故法智大師云。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作我一念之心。亦復舉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

三況顯。

若然者。餘心尚是。況念佛心乎。

餘心者。謂見思煩惱心。眾生心尚是。況佛心乎。正辯念體竟。

二結示淨宗又二。初示理本圓妙。二示行有等。差今初。

是故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以此妙心。念彼阿彌。則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

圓融清淨寶覺者。即法界圓融不思議體。所念。即法身。能念。即般若。能所不二。即解脫。三德念念具足。故曰圓融。不可思議。故曰清淨。此心便是妙覺之體。故曰寶覺。生佛不二。故曰念彼三身。何身不念。身土不二。故曰何土不生。若不然者。不稱妙心也。理本圓妙竟。

二示行有等差。

但隨功行淺深。品位高下耳。

上文明即事之理。理本圓妙。此乃示即理之事。事有等差。理本圓妙。故六而常即。事有等差。故即而常六。是故須分六即之義也。若功行至觀行位。則生同居淨土。分三輩九品。通惑未斷故。見彌陀應化身。若至相似位。則生方便淨土。四住雖落。六塵本空故。見彌陀勝應身。若至分證位。則生實報淨土。亦名分證寂光淨土。見佛報身。亦見法身。雖生彼土。即生自土。雖見他身。即見自身。自他不二。故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也。法界為念門竟。

六境觀相吞門二。初偈頌。二論文今初。

十六等諸境。事理兩種觀。彼此互相吞。如因陀羅網。

十六諸境者。十六妙觀也。初日輪懸鼓觀。乃至第六總觀。為依報觀。第七華座觀。至十三雜觀。為正報觀。十四至十六。為九品往生觀。此十六諸境。妙宗以事理二觀。釋彼經文。事觀則但觀十六事境。觀成則隨位往生。理觀則了知十六。唯是一心。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等也。觀成亦隨位往生。若欲詳細。當觀妙宗。茲不具錄。如因陀羅網者。因陀羅。帝釋天之名也。具云釋迦提婆因陀羅。此云能天主。此天有網。故曰因陀羅網。

二論文二。初正辯相吞。二結示淨宗。初又三。初標有本。二明由致。三示行相今初。

論曰。境觀相吞者。正由事事無礙也。事事所以無礙者。所謂有本者如是也。

同类推荐
  • Concerning Letters

    Concerning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artin Eden

    Martin E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选

    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亭

    南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exo之深海的回忆

    exo之深海的回忆

    “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我侧耳倾听,听我听不到的你。”熟悉的旋律响起,熟悉的声音,辰曦的脸上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原来你们一直都在。”
  • 瞑寂

    瞑寂

    一曲凄腔愁,天地任逍遥。踏碎云霄,守护身边之人
  • TFBOYS之彼岸花的盛开

    TFBOYS之彼岸花的盛开

    他说过’我会陪你走过每一年的彼岸花花海‘她说过’我会陪你走到致死,此生认识你,我不后悔‘;美妙的初遇,美妙的接吻,美妙的牵手,美妙的回忆,可他终究会不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十年,你是否还记得我?如今我已成名,你却告诉我我不认识你你走开,当时,你可否知道我心已经碎了......
  • 主公妖娆

    主公妖娆

    从一个悠然度日的贵女,成为一个杀伐决断的主公,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翻手谋定天下,负手妖娆江山,纵然肆意生平,可是当初她陈娆想要的,只不过是平平淡淡,安度余生而已。(PS:360度打滚卖萌求收藏呀~~~~~~~~~~~~~~)(又PS:不小白,不重生,不系统,主角靠的都是脑子,和……主角光环,咳咳。)
  • 末日风云录

    末日风云录

    末日突降,刹那间沧海桑田。人类被迫卷入生存战斗,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骇人的真相?末日风云难测,但人族永远不死!
  • 人体装甲

    人体装甲

    新的时代新的军备应势而生:机械太阳聚能炉,反磁场引擎,光束散射炮,光能坦克,取代石油的金韧树油等等,一场场先进军备的较量相继上演。具备高度机动性,大规模杀伤力的人体装甲亦同期诞生,似乎掌握人体装甲开发能力的人便能座拥天下,而装载人体装甲的人便能轻易击败各种军备。
  • 魔语——战舞

    魔语——战舞

    他们,叫魔。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力量。他们,没有使命。他们,热血永远洒在战场。刀光剑影,枪炮轰鸣,天地间的窃窃私语……魔能不息而战意不止。一位少年,载着自己的心,在战斗之海中,扬帆远航……
  • 魔梨泪

    魔梨泪

    容捷国公主容梨裳因中毒而陷入深度昏迷之中,昏睡之时,前世种种如梦魇一般纠缠着她,她在梦中见到无数的人和事。容梨裳行将崩溃之时,魂魄来到了一个叫做鬼谷的地方学习了高深的灵术,学成之日,却意外落入冰火魔域,见到了自己万年前的随身魔器黑暗魔戒,得知了自己魔王的身份。在准备进一步交流时,容梨裳被太子哥哥救醒,醒来后纠结于前世的她到底是选择化身魔王复仇时间,还是选择平平淡淡做个凡人,和心爱的人过完一生,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 医手祸

    医手祸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顶神医,为了亲情,身堕九泉。死又何妨。魂穿异界,她便重活一世!什么?说她是妖女?没错,她就是妖,妖无情,所以说她之人,杀!言她是魔?对。杀!尔等说得,她能杀得。杀杀杀!她倒要看看,是你们的嘴快还是我的剑快?!银针在手,天地颤抖!她所演绎的夺命修罗,流传千古。雪发白衣,她漂浮在半空,手中长剑直指天际,“这一世,天若不容她,她便毁掉这半边天!”“另外半边就交给为夫吧!”身旁的俊美男子,上前将她拥入了怀中。双剑合璧,天下无敌。杀神降世,谁与争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