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9400000003

第3章 发大心,行大行

2009.06.10第一天下干开示

以前,每在禅期开始的时候,我的师父都会告诫我们要“发大心”修行。

发大心有不同的层次,第一,要发“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醒觉心,就是要觉悟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不要把四大五蕴和合而成的身心,误认为“实有的我”。如果把“我”当做是“实有的”,你的一切修行就会掉着在“我”上,永远无法出苦离苦。

第一“发菩提心”:觉悟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该怎么修行才能出苦离苦呢?首先,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假有,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办法体认、亲证这个的道理,所以仍要借“假”修行,等到你修到了净除妄念、妄觉、妄分别等等一切“妄”的时候,“不妄”的真实,就会呈现。

修行就是要去觉悟、了解佛陀所讲的“空性慧”,也就是要去觉察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但不要把“没有真实的我”当成“断灭空”,一切诸法虽然因缘和合,当下本性是空,但因缘和合时仍然有“相”的存在。

就如同空中虽然无花,但却含藏着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其实就是一切诸法的本相,代表着一切诸法虽然当下空寂、本性是空,但也当下具足一切。我们的身心相虽然了不可得,但要离身心相而去追寻一个“真实的我”,其实也是不可得,找不到的。

唯有借着实际的修行将一切全部抖落,真心、究竟实相显现时,才能出离“我”而体证真正的“无我”。例如我们今天念佛,念到动静二相了不可得,身心二相了不可得,染净、凡圣二相了不可得,所有一切的对待分别皆了不可得,最后连“不可得”也不可得时,诸法实相也就现前了。

听到这里,你可能感到很疑惑:到底在讲什么啊?什么是连“不可得”也“不可得”?这是在绕口令吗?

我坦白告诉各位,如果你的修行没有真实的体证,无论你再怎么认真听,你不但无法理解,甚至会愈听愈糊涂!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实证的智慧,你听完后,只能集合自己所认知、学习过的一切常识知识,去判断、去理解、去揣摩,只能用自己的分别心去分别,而你愈是运用这些知识、认知和判断来听“无我”的佛法,你就愈容易落在“我”上。换句话说,以缘虑心、生死心来修学真实法,真实法也会变成凡夫法。

但是,如果你自己有真实的修行体悟,只要听到我告诉你“一切身心相了不可得、一切对待分别了不可得”时,你马上就知道所谓的“不可得”就是如此!如果我再告诉你,某种心态或思维也不可得时,你马上就会知道下一步该怎么用功!这样的用功方式,就是做到真正的“于相离相”。

什么叫做“于相”?比方在念佛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自己“在念佛”,所以佛就会来慈悲你、让你有所感应,或以为自己念一句佛号就能够消多少的业障,这都是住着在身心相、功德相、有所得相、有所求相,也就是“于相”在修行。

如果你执著、放不开这些相,你的用功会不会有收获?会,你会有收获。但那种收获是进进退退的,你无法见到真正的诸法实相。

什么又是“离相”?如果在念佛的时候,你能够观照到一切诸法本自空寂,但虽然空寂,自己仍然要借着这个因缘和合的身心,用念佛的方法来用功,借着修行不断舍离,这样的用功修行就称做“于相离相”,当你用功到最后,是连“离相”的心也要离,到达无离可离、无遣可遣的境地时,你的真心就会显现。如此,才能真正称之为修行。

而这样的修行,我们就称之为发菩提心,这也正是“念佛禅”和“念佛”的不同之处。

我们虽然在念佛,但我们不求往生西方,我们知道身心当下的本自清净,当下就是西方、就是弥陀,一切本自具足、本自空寂,本来就没有身心相可得。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没有身心相,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念佛?还要把我们逼得这么紧?这是因为各位现在还无法悟到、体证这样的道理,所以就要用其他方法来“打死你的妄心”。其实“打死”,也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哪有什么东西打得死呢?只要当下能放下,那就是真正的“打死”;如果放不下,你就被它绑住了。

简言之,了解诸法没有究竟的实相,了解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净圆满的,所以远离一切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用功,称性起修,就称做发菩提心。

第二“发奋耻心”:承当自己的业障

第二,因为知道自己业障深重,所以就要发起奋耻之心。我师父说,要发“大奋心”,就是要奋发图强,不要要死不活的!

很多人常常来跟我抱怨或诉苦:“师父,我不行啦!我业障重啦!所以没办法用功啦!”

但这可就奇怪了!你知道自己业障重,那怎么还不努力啊?如果得了很严重的疾病,你会去找医生、吃药、开刀,甚至去面对手术失败的风险,即使只有千分之一治愈的希望,你都还要去搏、去治疗。你对自己的身体就能这样负责。

可是,当你知道或呼喊着自己的业障重时,你的态度和行为却如此截然不同!你不但不去面对它、承当它、接受它,反而动不动就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钻到地洞里,以为自己看不到了,就安全了?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会把自己的头钻到地洞里。连鸵鸟都不再鸵鸟了,你还要怎样自欺欺人?

经典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虚妄并不是“没有”,也不是要你逃避,而是知道这样的业障虽然是因缘和合的不究竟,但你还是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处理完后,还要把所有的法丢掉,不能有任何的“法执”。哪怕是净相、好成绩乃至于成佛的念头,你都要放下,因为只要有“相”的存在,你就无法见到究竟的诸法实相。

所以,在修行时,如果感受到有许许多多的苦痛障碍,就要发起奋耻之心来修行,不要给自己任何的借口、贪恋和推托,而是要逼尽自己的身心去承当它。只有真正把自己的生命和这个臭皮囊置之于死地,你的道业才有可能成就。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我二十一岁就得了脑瘤(一直到现在也都如此),当时我半身不遂,脸歪了一边,跛着脚走路,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我想要了生脱死的心,也就变得很迫切。

我不敢迟疑,也不敢懈怠,只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地修行。当我不断努力而和“法”真正相应时,我的身心渐渐能落实安住,生死就再也不是我的问题了——并不是脑瘤不存在了,而是它会转变,它可能会从本来很苦、很糟糕、很严重的情况,慢慢地变得好一些,我的身心也愈来愈自在。

这是我自己身心实实在在的体证,我希望能借此和各位相互勉励,希望各位在面对所有业障和问题时,不是逃避懈怠,而是要发起大心来面对它、承当它,以发大心来接受这些考验,并且超越它(考验)。这样,就叫做发起奋耻心、发大奋心。

第三“发精进心”:专一不杂,不断往前

第三,要发“精进心”。修行用功真的要很精进,不要三天捕鱼、十天晒网。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会犯上这样的毛病——来参加五天的念佛禅,接受紧迫盯人式的修行精进,但出堂后就松了一大口气,一回到家就什么都忘了,把这次修行的方法和体验也丢了!等下次参加时再说吧!一切都“莎呦啦娜”了!若是如此,就不能说是精进。

精进,是在家里、在平时也能用方法继续努力,虽然无法像参加集体禅七或念佛禅时把自己逼得那么紧,但内心也要继续用这样的法门来用功。因为在你尚未见性,尚未体会、具足诸佛的甚深义时,你都不能懈怠!

那具足后是否就可以懈怠呢?事实上,具足后自然就不会懈怠。这问题其实就像废话一样!好比你问我,你什么时候会吃饱?当你觉得饱时自然就是吃饱了,而吃饱以后当然也就不饿了。难道你还要问我,你什么时候才会不饿?只要你吃饱了,自然就不会饿!

在我们未能真正得力时,修行会有进有退,等到我们真正见到诸法实相后,就不会只是落在相上的用功。那时的精进,是不落在形相上,也不落在身心上,是完完全全、时时刻刻都是称性起修。那是从性上生起的一种妙智慧、妙功能和妙觉照,所以虽然看似无修,但时时刻刻却又是真正在修,这才是真正的精进。

什么是精进?专一不杂谓之“精”,不断往前谓之“进”。无论是穿衣、吃饭、上厕所、睡觉,都不可以离开法的用功。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现在教给各位的修行方法打成两头。如果在禅堂里很用功精进,回家后却又与生死、尘劳、欲望等相应,这样就是打成两头、不精进了。

第四“发恒常心”:专修一法,恒常努力

接着,还要有“恒常心”。要知道学佛不是三两天的事,也不只是这一辈子或下一辈子的事,而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所以,你不必担心何时才能成就佛道,只要你的方法正确,若能一念顿断,当下这一念,你就具足正觉。

但是,如果你念念都在生死里攀缘,你就念念都在生死里流转。而且,并不是要等到你一口气没了,这辈子的生命结束了,你的生死才开始流转,而是当你念念都在妄想执著里生灭,你就是时时刻刻都在生死里流转,这就是“变异生死”。

我真的希望大家要做到专修一法,而且要认认真真地恒常努力,等到你对一个法门有所成就的时候,再去旁修其他的法门,自然也就很容易上手。

第五“发悲愿心”:我来做!

最后,要发“悲愿心”。我们的修行,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也不是只为了让自己离苦,而是知道自身的苦很可怕,知道自己修行是如此的困难,但是,世间有多少众生,却还在苦海沉浮迷惘而不自知,甚至连一点儿修行的概念和想法也没有,因此,我们责无旁贷,应该努力地帮助他们。

我师父常说“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只是责怪别人不知道佛法,或者责怪怎么没有人去传播佛法给这些不知道佛法的人,而是要努力并脚踏实地充实自己,让自己更有能力、更有智慧,发愿“如果别人不做,那就由我来做!”这就是一种悲愿的实践。

即便大家在禅堂里用功,仍然要想到还有多少的众生(包括我们最亲近的家人),因为没有佛法的帮忙,而常常处于烦恼、颠倒、痛苦的境界里。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还有一些佛法的认知和修行,所以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不仅要帮助我们的亲人,也要帮助所有一切的众生。若能济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法自然就不会衰落,因为当一切众生实践佛法时,圣教就必然能康复、健全。所以,真正的菩提心,并不是为个人得离苦,而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修行要发大心,有了大心,才能行大行,不怕苦、不怕累,并以真正的生命投入到修行中。当你行大行而能成就时,你的大悲愿才会显现,否则都是空口白话!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热门推荐
  • 苍玄外

    苍玄外

    他的肩上担着许多人的希望!人们称他为蓝炎之神!!皇族又如何!!外星之人又如何!!都会倒在我的脚下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艳世绝妃:废材七小姐

    艳世绝妃:废材七小姐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特工,却因爱人和挚友的背叛被害身死,穿越到凤阑大陆,附身即墨家族七小姐身上。废材?呵呵,没关系,看她如何力挽狂澜,炼丹药、御神兽、美男环绕,这个大陆注定因她的到来而风云聚起!
  • 嗜血尸姬狂天下

    嗜血尸姬狂天下

    她,是傀儡组织的首席杀手,断情绝爱,爱情、亲情、友情,她避之不及却偏偏唯一拥有她信任的同伴把她推入了阿鼻地狱........他,是举世闻名的天才战神,半生戎马,名誉,地位,权利。他淡泊名利,却在遇见她后淡薄的心为之悸动,她回眸一笑百媚生........“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段誉修仙记

    段誉修仙记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意外来到修仙世界,他打工、经商、建立帝国,与兄弟一起努力,最终得道成仙。
  • 农女当家:爆萌世子妃

    农女当家:爆萌世子妃

    林婉儿钓鱼不小心掉进河里,醒来成了林家的八岁小萝莉。奶奶爱财,秀才爹无情,二伯母懒惰,三伯一家憨厚老实但胆小,有个嫉妒自己的小姑,还有个秀才爹新娶进门的恶毒蠢妇。娘亲娘家垮了,他们娘俩被赶出家门,住在破茅草屋里。面对一贫如洗,食不果腹的家境,起早贪黑忙赚钱,起房买地做生意,看小萝莉发家致富。咦,上山采蘑菇捡到个美男子,什么?是个世子,赶快抱大腿!
  • 以爱为名:命中注定的我们

    以爱为名:命中注定的我们

    昔日初中不良少年因她的一句话而成为人人皆知的黑帮老大。这个身份,是他用浑身无数的伤口换来的。彼时的少女握着手机,哭着、颤抖着说出令人心碎的告白。少女知道,他们不会在一起的,因为,电话那头说着“我喜欢过你……一点儿……”的不良少年,已经有了女朋友。优等生的她不能抢。接下来的初中生活,就这样尴尬的度过。在毕业走出初中校门的前一秒,他拉住她,说出了令她不敢相信的话:我和她分手了,我们在一起吧。他的期待因她接下来的话落了空:对不起,我讨厌不良少年。但,如果你真想在社会上混下去,就混出个出息来!到时候,再来找我。此时,成为了黑帮老大的他,竟遇到了可怜、无助的她……当黑帮老大遇到小清新初恋,游戏开始了……
  •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 那年夏天不若夏

    那年夏天不若夏

    他打开浴室的门,没想到里面有一个绝世美女正在洗澡,他不知所措,但仍不忘盯着美女的身体看。直到美女叫他出去,他才尴尬地关上门。美女失忆了,于是他被迫与美女同居,虽然这可能是每个男人所希望的,但他和她生活是发生的事情真是让他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