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0900000106

第106章 俨若思斋梅华问答编(1)

吴中薛阳桂心香述广陵余阳成层云梓

西蜀雷坦芸初校上海谢来仪海音赞

辛巳之秋,八月望日,有客陶既若、韩洞然,偕僧慧澈、道士许洞雷,暨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赏桂于竹影梅华馆。是时也,桐叶敲窗,桂香入幕,或鼓琴而啸傲,或临流而赋诗,焚香煮茗,默坐谈心,熙熙皞皞,雍穆一堂。既若喟然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志事竟成,信斯言也。何以修道者若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乎?大约皆不得其门而入。旁门外道固不足论,而大道正宗,若何为是?”

洞然曰:“古今无二道,圣凡无两心,教有三教,行之则一。所谓道者,一也。此道乃天地自然之真机,付于万物,见于万事。世人舍近图远,非视为高妙,即目为老生常谈。即有一二有心之士,不得真传,流为怪异。幸遇名师,嗜欲纠缠,因循怠忽,安望有成?今姑无论他人,且各自返观内省,能猛勇直前与道为一否?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若能破釜沉舟,拼却三年苦功,看是如何?至于宗主,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窃以为行之始,必先察理。《大学》之格物致知,先儒之穷理主敬,实乃入门之秘钥也。”

赞曰:竹影梅华,郁仪光净。先贤秘要,穷理主敬。大道真宗,是为正令。克己复礼,以师孔孟。

若曰:“凡事物之来之应,则以理辨之。而内修之道,则当如何?将何法以为总持?若学无主脑,如渡江而无舟楫。必先明主脑,然后可以为学。”

洞然曰:“内修外事,其理则一。古人有云:‘心要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学者必先明得本心,方有主脑。明得主脑,则总在是矣!故理学之书,无非讲明心性两字,而为入德之门。《大学》一书,开口就说‘在明明德’,明其明德,则学有主脑矣!”

赞曰:在明明德,为学绳墨。德本我有,明之宜力。终日干干,乃造其极,明无可明,一得永得。

若曰:“明德二字,朱子注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此言人之心乎?性乎?”

洞然曰:“心之与性,原不可分。以主宰而言,谓之心,以其具生生之理而言,谓之性。心必能明而后可见性,须悟而后可以复言心,而性在其中。明得心而后见得性,悟其性而后知其心,尽其心而后知其性也。然必先知存心养性。存养之久得其理,省察之要明其旨。由是而学焉,则庶几其不差矣!”

赞曰:存心养性,研理之精。省察克治,物我忘情。寂如湛如,自觉灵明。明无可得,乃为至诚。

若曰:“儒家四子六经,以及先儒语录,无非性理。释氏内典亦无非性宗,何以道家谓之性命双修?吕祖有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若修孤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又有云:‘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可见性命不能分开。何故释氏只言性宗,儒家祗谈性理乎?”

洞然曰:“性命原拆不开。释氏所言之性,谓之本来真性。真即性命之本源也,是父母未生前面目,即《太极图说》所谓无极之真。若今人所言之性,乃气质之性,是既生以后禀气成质之性。故木有木性,金有金性,水火土亦然。人为万物之灵,所禀亦不出乎五行。朱子所谓‘气以成形’者也。吕祖所云‘万劫阴灵’者,乃气质之性,知识之神也。儒家言性理,此理具性中,无物不有,无时不然,为生生化化之机,万物当然之理。理即性也,性即理也。理一而气二,气有阴阳,理惟一致。理明则性在焉!盖天赋之一点降衷而能自具生生之机,以为健顺五常之德者,谓之性,人各得其所赋至一而无二者,谓之理。曰本来真性者,本乎无极之真而来也。故能穷究其天理,以尽吾之性,则命在其中。修性即修命,古人云:‘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而命功之说乃道家之妙言耳!”

赞曰:性具伦常,命参造化。以性修命,何忧代谢?战兢自持,休索御驾。命不可知,性无借假。

若曰:“凡人之生,皆是禀气成质,所谓‘气以成形’者也。形中所具之性,均属气质之性,而本来真性如何可以明辨?况父母未生前面目,不过如是。此未有形体之时,方是如是。若有生以后,已禀气成形,何能复得如是之性乎?除非将此形体谢灭之后,归于一无所有,方可复得如是也。”

洞然曰:“凡人之生,是秉五常之性,各得其一而为人,是以有强、弱、刚、柔、智、愚、贤与不肖。而水火木金土之五性,皆具在真性之中,而本来真性之体,乃是纯粹之精,虚明寂定者也。若气质之性,是气以成形而得然耳!父母既生之后,其形质本无碍于虚明,所谓‘虚灵不昧’者是也。形质是形质,虚灵是虚灵。盖虚灵者,乃心中神明之灵觉,并无形迹可见,但觉虚无之中灵明而已,《易》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也。若言形质,则有物在焉。故虚灵之体,父母未生前本来如是,父母既生后仍然如是,故形质无碍于虚灵。所谓气质者,缘人以气成形,动静云为,酬酢万变,无一不是知识用事。一落知识,则性体光明掩蔽,若明镜之被尘,澄源之泥浑。将机就机,无非是识神用事,是真性之混而为气质也。故谓之气质之性。若人能心中无物,一念不生,则性体湛然,寂而常明,感而常寂。这个性体,道家谓之‘圆明’,释家谓之‘圆觉’,儒家谓之‘明德’,又谓之‘至善’。若身形谢灭之后,身死而心则未尝死,形亡而神则未尝亡。所云‘归于一无所有’者,乃形质也。至于心性,本来无物。若心有所住,有所著,何能复得虚明寂定之本体?所谓‘修持’者,无论静止动作,时时使其常觉圆明贞静而已。故能头头合道,左右逢源,而后可复命以归根者也。故本来真性原是无方所,无形象,无色相,无去来,无动静,无生灭,以虚无为体,神明为用。天地亦真性中之发现耳!人为心不明,故昧。若明得心,则见得性,心明性坚,方知此性本无所来,亦无所去,本来如在也。是学者必须有个悟入处,然后可以躬行实践。如若徒向纸上寻文,口中摘句,吾知其终不可得欤!”

赞曰:既无来去,何有生死?渊渊若水,湛湛常明。无始之始,太清之清。发无量光,元亨利贞。

若曰:“性既闻有气质,本来之别明矣!而心不识,亦有别耶?何能令其明乎?”

洞然曰:“《书》云:人心、道心,阳明先生以‘杂于人为,未杂于人为’分释之,甚为明晰。夫心者,非身中肉团之心,乃虚灵不昧之心也。为一身之主宰,故天君泰然,则百体从令矣!人之一心为最灵最活之物,为善为恶皆此心也,乃至成圣、成贤、成仙、成佛,亦此心也。古云:‘三点如星布,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也由他。’此言其心之常变不测也。若忽起、忽灭、忽善、忽恶,一刻之间,无数念虑,杂乱纷纷,此妄念乃人心也。人心即人欲,是轮回之种子。若起灭之时,能察其善恶,审其是非,而有把握在动静事物之间,辨其义利。在义者,即为天理,在利者,是为人欲,此天理乃道心也。常存天理而去人欲,即是圣贤克己复礼之功。更得心中空空洞洞,一尘不染,一丝不罣,常觉而常照;但灭动心,不灭照心;惺惺常存而清明在躬,得志气如神者,方是修道之实际,可以为圣、为贤、成仙、成佛。然不于事物之间,审其义利,辨其是非,而一味空其心,寂其性,则流入于空寂,仙儒之所不取也。又有所谓天心者,乃天地之心,人心、道心之根本耳!夫心,一心也,何有天、人、道之别那?盖庶人心中所发,无非利欲之私,是以谓之人心。贤人君子所发,尽是正理道义,故谓之道心。若能心无其心,发无所发,但觉天理流行,惺惺寂寂,与天地之心浑为一体,以天地万物之心为心,所以谓之天心。但天心不可见,因人而见。人无私欲障蔽,则虚灵不昧,随时随处所发,无非天地之心,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修道之士将声色货利,一切障碍,扫除廓清,养得此中空空洞洞如明镜然,至一阳来复之际,而生机发动。盖所动者,即天心之发见也。惟人以有心造物,故生死;天地以无心运化,故常存。人苟无心,亦能知天地焉尔!”

赞曰:天人合家,瀛海无涯。池中菡萏,天外奇葩。无中运化,有妙剖瓜。三更月下,数点梅花。

若曰:“性理之学如是,而释氏之坐禅、参话头,其意何居?昔云栖莲池大师又广开莲社,独教人念佛。此二者何以为要?”

慧澈曰:“禅者,定也。参话头,慧也。凡为人者,无论修行不修行,以智慧为第一,知识其次也。盖知识是识神之用事,但知识而无智慧,若萤火之光,非光天化日不能成大器。有智慧然后可以参禅学道,一切经义,一览便知;万事之来,万物之应,自然真性中流露,无不中理,所谓另具只眼者也。话头者,是初学入道之门,以一棒、一喝、一言、一顿,令学者当机顿悟,言下豁然,谓之禅机。机者,发动之所由也。欲使学者以此而内勘,静观其发动之所由,而印契心源,为入道之阶梯,则堂堂大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矣!此是禅宗悟性之顿法。即如问念佛的是谁?谁是你本来面目?此等言语,教学者抱住此一句细参,所参者何?无非使其参破自己本来面目,识我之真性而已。学者将此一句话头静参默究,思到无可想之时,念头不动矣!想亦不想矣!此时一念不生之际,湛如寂如,自亦不知其为湛寂。真机一动,忽然而觉。于此一觉时,体认所觉者何物?谁为觉者?如是体认,方见我未生前面目,本来如是。所谓谁者,即吾之真觉也。若透得此机,当下顿悟,谓之破本。参能破本,参方明得性体,明得性体,修行始有路头。至坐而参者,自使其定心之法耳!定则自然慧生,忽然而觉。觉而能明,明澈我之本来真性矣!此觉此明,然非智慧不能得也,此是定慧双修之法。定而能慧,慧而自定,久久行之,自然大定大慧,顿契无生,终始不离,如是此为最要。至如一棒一喝,学者虽特然而悟,不思而得,亦必静坐行功,久久纯熟,方得大定大寂。一念万年,古今能有几人哉?今之坐香者,一味兀然静坐,执以禅定为学,着一定字以绝其念,是谓拜死机。古真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故南岳马祖有‘磨砖作镜’之讥。”

赞曰:悟得是谁,方可云觉。一丝不挂,其宅冥邈。如是如是,守之太朴。太朴非朴,钧天奏乐。

若曰:“然则念佛之理又当如何?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抑有妙意乎?”

慧澈曰:“念佛之理,是我佛慈悲,特开方便法门,普摄三根之妙谛也。上智之士,可讲以性理。中根之人,授以经典,使之口诵心维,寻文解义,由解悟而入,谓之渐法。顿法可度上根人,中根以下不能也。渐法是度中等之人。若至下愚,又当如何而可?故开此方便法门,且畏难苟安者多,故独教人念佛。只要执持此佛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盖人之最难制者,心也。今将此一句佛号,念住这个念头,只剩念佛的一念,其余种种杂念无隙可乘,自然得神光独湛,真机透露。久而久之,到一念不生,则灵明独透,自觉无我无人,并无天地万物,日月山川,只知有觉,不知有我。如是方可谓之念佛。而得念佛三昧,自然佛光降照,易于成就。昔吕祖与石天基念佛,偈曰:‘念佛虔诚便是丹,念珠百八转循环。念开窍妙通灵慧,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间。念成念利超生死,念偈于今留汝参。’体此行持,方是念佛真谛。若徒口内唠唠而心无定止,佛念与妄念相参,不能纯静,夹杂纷纭,终成无益。虽终日执持佛号,与不念等。念而不念,不若不念也。盖此法门不讲心性,不究神气,不问性命,自然打成一片,凝结虚灵,过化存神,捷登莲界,极容易,极简便,得寸积寸,不患不成,但患不恒耳!恒而能诚,诚而能专,自得念佛之三昧矣!盖佛者,觉也。念者,存思之谓,非专是口内吟咏。念佛法门又谓之‘修净土’。净者,真净也。土者,土也,土位在中,言人之中宫也。大凡思虑念头,无不从中宫所发。一有念虑,此中即不净矣!故念佛者,念净其心。净土者,真净其中。心无一点之尘翳,则大觉现前,佛我同体焉!至于六字之义,亦不出乎本来真性之妙喻。所谓南无者,南是南方,五行属火,在人为心。心中只有神识,故南中无佛,此指心之非佛也。阿者,无量之谓。弥即弥漫之意。陀乃圆陀陀,光烁烁,此指本来真性之形象光明,即我之妙明灵觉。念乃思念不忘之义,是要人推明妄念之非佛我之灵觉,方是无量无边,弥满六合之真性,其象圆陀陀,其明光烁烁,大包天地、体入虚无。佛即我也,我即佛也。生也如是,死也如是;生不增,死不减;生不曾带来,死不曾带去;以至无生死、无来去为极致。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只在觉与不觉,迷悟两字之辨耳!常存此大觉,即上智者之念佛也。若维以执持名号而不悟以大本,则愚者之所为矣!乌可同日语哉?其坐香参禅是顿教,乃一悟百澈之法门。此启自达摩,乃因中土后学不明心性,不悟佛旨,泥文着义,终无彻悟之期。故设此法门,不立文字,使其立地见性,亦不得已之权法。古德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忽尔随他去。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学者依此行持,何患道之不成耶?”

同类推荐
  • 陈清端公文选

    陈清端公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题

    无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张聿青医案

    张聿青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钦定满洲源流考

    钦定满洲源流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铁花仙史

    铁花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幸福乡村江山

    幸福乡村江山

    本书从基本县情、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总结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典型案例,凝练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品牌特色和经验启示,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 凯蒂说眼泪是蜕变

    凯蒂说眼泪是蜕变

    青春是颗糖,酸酸甜甜。——大雪纷飞,无尽的雪花飘落,你是否听见了我心碎的声音...本文讲述一位花季少女的恋爱史,她家境平平,身材肥胖,性格安静,从小就遭到排挤。在樱花飘落的日子里,他们相遇了,爱的轰轰烈烈,伤的彻彻底底...——人的长相就那么重要吗?
  • 我的宠物情人

    我的宠物情人

    文雨芙是一个极其平凡而简单的小女生,每天为了工作而不停奔波。突然有一天一只温顺而可爱的金毛狗跑进她家,变成了一个穿着汉朝官服的美男子。然而他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为了让他找到自己的记忆和回到过去,文雨芙暂时让他住了下来。在这个时候,karl发现他和消失的康子勋一模一样,于是无奈之下他只好拜托他暂时充当一下康子勋来拯救Dik集团。然而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之下,他发现了一些跟自己身世有关的蹊跷离奇的事件...
  • 桃运天医

    桃运天医

    一场车祸本该死去的他却被另一个魂魄夺舍;一个本该湮灭的孤魂却穿越时空附身另一个躯体;重塑精魂体魄的他——林辰本想默默修炼回复巅峰时期的修为,然而却不知道他的存在本就是一个错误。为了抹杀他这错误一般的存在,不断有麻烦找上门来。NND,老子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且看林辰如何化解危机,虏获佳人芳心,成就一番霸业!
  • EXO之倾尽一生

    EXO之倾尽一生

    这是讲述一个像棋子一样的女杀手在执行最艰巨的任务时喜欢上了他们(exo中的12只)中的一个,最后是你死我活,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手上?还是两双宿双飞远走天涯?还是?欢迎来到这个物欲纵横的欲望之都
  • 霸道专宠,我的女人谁敢抢

    霸道专宠,我的女人谁敢抢

    某女生气:“你无赖”某男邪恶:“噢?是吗?我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无赖...”“不要,滚...”“遵命”校园逆天女王,竟被霸道校草驯服成乖乖的小女人……直到某一天,“老婆,我错了”“错在哪里”“错在...没能好好满足你!”“什么?你...喂...”校草对外界强势宣布:“我的女人,与我抢者,杀无赦!!”(男女主身心健康,1vs1,甜文,宠文!)
  • 傲世双穷

    傲世双穷

    这是一个强者至上的世界,没有夺人眼球的魔法,却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力量,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 花样男子之花泽类篇

    花样男子之花泽类篇

    真心付出两段感情而最终无果的花泽类,似乎变得更加淡漠,除了好友的事情,他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一天,他在大街上无意中听到有人在演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其技巧十分娴熟,令同样对帕格尼尼小提琴曲着迷的花泽类心动不已。从一个盲童的口中,花泽类了解到了这位名叫星野真琴演奏者。她是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孩,因为从小得了一场大病而毁容,她没有朋友,从小到大只有小提琴陪伴着她。由于共同的爱好,花泽类和星野成为了知音。可是喜欢花泽类的千叶惠子为了夺回花泽类,处处与星野为敌,一次次制造麻烦。而与星野一起长大的新岛一健也在这时从法国回到日本,并试图拆散星野与花泽类。
  • tfboys之那个初夏

    tfboys之那个初夏

    机场撞见,两人便接下了不解之缘;住在一个屋檐下,虽每天绊嘴,但心却不知何时慢慢的融入了对方;坐在露天阳台,发现两人有着同样爱好和喜好,但更大的阴谋还在慢慢的盘算着......
  • 修元录之天生废物

    修元录之天生废物

    一个先天资质不足,又整日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的富家少爷。身染重疾,去向号称“见死不救”的张神医求救……将会在江湖中牵扯出怎样一段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