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900000007

第7章 风流却在诗画外

懂得审美的欣赏者也不仅仅是看那几笔墨痕,也是由此及彼,进入另一境界。

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精通老庄,深探义海,妙悟禅宗,统归六艺”,于诗书画造诣极高,被称为奇才。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泰斗,华夏国宝。马公长居西湖,晚年就住在“花港观鱼”的蒋庄。1967年在此“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兹”。终年85岁。

马公佛学深湛,佛学界许多人常登门求教。艺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虽年长马公几岁,但出家前后都以师事之,终生不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陪同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罗夫拜访马老。陈毅元帅也曾登门拜访,陈毅是中午去的,正下着雨。马公的管家说马老正在午睡,陈毅就站在门外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直到马老起来,留下了一段陈帅“马门立雨”的佳话。

长住西湖边的还有一文化名人,大画家丰子恺。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是名满天下的大画家。他向马公书信求教书画学问时,因马公论艺术多禅理,怕自己看不懂,就要求马公在正文外作注释。看来丰子恺对禅可谓不甚了了。

1938年马公看过丰子恺的画后,在给他的一首论画诗中注道:“华严偈云,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相。三界唯心,亦即三界唯画。若问画是色,法无色界,作么生画?答曰,空处着笔。”

马一浮认为:“此为子恺说法,于此悟去,便得画三昧,亦是诗中上乘。”所谓“三昧”,是梵文音译,大致意思是精深的道理、真谛。“得画三昧”就是得到作画的精髓。

所谓“三界唯心”,并不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唯物论”、“唯心论”的“唯心”。而是说人的心量广大,容得下天地宇宙,三界都在你心里。佛教把宇宙中的存在分为“三界”,即三种存在形式,有色界、无色界、欲界。色即物质,欲即欲望。

马一浮所说的意思是,三界都在心中,画也在心中。画是用笔墨颜色画的,是色界。但作画的人追求的意境却在画外,画外无色。是无色界。

“作么生”是禅宗用语,即怎么样或怎么理解。所谓“空处着笔”,就是于空灵之心境着笔。“法无色界”,也即“师心”。心境空灵,所以无色。道家称之谓“师法自然”。所谓“师心”,也就是依内心所感悟的境界入画。所以说,一切画卷皆由心出。

还有一次,丰子恺请马公去看他的画展。看后,马公不满意。他说:“丰画笔墨痕迹太重,亦是未臻超脱,未能空灵。名家杰作,令人望去几乎不知是画,此乃空灵之妙也。”禅宗强调心性,于画而言,一切技巧均无法替代心性的作用。心性本虚空,笔墨痕迹太重,显然就离心性远了,就不空灵了。空灵之中,蕴涵风情万种。

显然,马一浮认为,丰子恺离这一超脱之境界还有距离。这“几乎不知是画”的画,便是禅境。境界是画家追求的实境,笔墨倒属其次。这就是“实相无相”。就禅而言,无相之实相是自性真心。就诗画而言,无相之实相是诗画者的寄托。笔墨不到,笔墨也无法到,真实境界是笔墨无法画出来的。正如心性实相无法说一样。

马一浮谈画史,提到吴昌硕时说:“至于晚近海派吴昌硕辈,气味恶劣,不可向弥矣!”找到几幅吴画印本,认真细看。无资格评点,但感觉是不清爽。

由马一浮论丰子恺,想起了北宋苏东坡谈唐代王维。苏东坡和王维,于中国诗书画历史上,可说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两座巅峰。王维开以禅入诗入画之先河,可谓文人画的开山鼻祖。与之相对,便是工匠画,毫无神韵境界可言。王维和苏东坡,两人都是大师级的禅宗居士。

苏东坡论王维的诗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画外之相,弦外之音。不著一笔,尽得风流。而这风流却无一字可说,无一笔可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风流,也就是超凡脱俗的境界。

苏东坡在一首论画诗中道: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若照此搜寻,当今国画,用中国毛笔画画的,画匠汗牛充栋,画家羚羊挂角。诗也是这么一副嘴脸,基本上也就是押韵的大白话,与画伯仲之间。关于禅与诗,在《每逢佳处辄参禅》里多说几句,这里就不扯开去了。

禅非宗教,是人生态度,人生智慧,是净化心灵的艺术。更是高深的艺术哲学。唐宋时,认为人无禅意便庸俗不堪。而心灵不俗,才能诗画不俗。

台湾女画家吕无咎说自己留学巴黎时,许多法国画家向她讨教中国画理。一天,一位年事甚高的印象派名画家拜访她时,拿来一部《六祖坛经》向她请教。她翻开一看,自己竟然一无所知。便只好说没读过。那位老画家大吃一惊问:“你们中国有这么好的绘画理论,你都不学,跑到我们法国来究竟想学什么呢”?这位洋画家真的是读懂了《坛经》。

这位洋画家以为《坛经》是绘画理论,依我读《坛经》的理解,也就是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慧能所说一切,都没离开无念、无相、无住。实相无相。

马一浮先生评丰子恺画所说的,正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无相”这两个概念,不读禅也能理解。“无住”,就是了无挂碍,清净无染的自性真心。

要说佛学和禅宗对国画和诗词的影响,也就是“直指人心”。画者如此,欣赏者也如此,方可完成整个审美过程。

经云:“当得一切法实相,当得一切法非虚妄相。”非虚妄相即实相。这里所说的“法”,非法律之“法”,而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或景物。我们所见的,是虚妄的。为什么?因为内心世界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内心世界里的是“实相”,“实相”不可见,所以说“无相”。实相即心性,心性无相。

马一浮给丰子恺的论画诗里还说:“人生真相貌不得,眼前万法空峥嵘。”因丰子恺题自己的画为“人间相”,所以马老有此诗句。你真的画出人生真相了吗?

《坛经》说“无相为宗”,“无住为用”。所谓“无住”,就是不执着心外的虚妄。也就是禅宗经典《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外的景物容易画,“无相”的世界就难画了。马老先生说“于空处着笔”,就是画出无相。

画家只画出人所能见的,一幅画只能说是画了一半。因为这笔墨的作用不是将山水草木呈现给人,目的是由此及彼,将人引入画不出的境界。正如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方块字,而是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否则,看画不如看摄影,读文学作品不如在大街小巷看人来人去。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所见所闻,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那句“人人眼中所见,人人心中所无”。诗文如此,书画亦然。

这就是《坛经》所说,“心不随境转”,而是“心能转境”。欣赏者不住于画者笔墨之相,不随画家的笔墨转,而是转入心境,进入笔墨所无的境界。《坛经》又说,“心随境转即凡,心能转境则圣”。就欣赏国画而言,“心随境转”则俗,“心能转境”则雅。反之,画者亦然。“心随境转”之“境”,是指外界景况,而非心境之境。

无论画者还是欣赏者,若于禅理一无所知,这一审美过程就无法完成。

想到杭州西湖,有康熙所题“西湖十景”。康熙和雍正,都是精通佛学禅理的人物。虽说苏东坡有“西湖天下景,识者无贤愚”的诗句,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去认识欣赏西湖。但康熙题景,仍定有禅意。否则,这个风雅自诩的皇帝档次也太低了。

西湖十“景”,实为西湖十“境”。画西湖的人很多,至今未见佳作,原因就在于只知画“景”而不知画“境”。也就是说,不知“空处着笔”。

比如康熙所题“柳浪闻莺”。若画二三杨柳,两只黄莺,题作“柳浪闻莺”,不如就题为“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比如康熙题的另一景“南屏晚钟”。若画一个和尚月下撞钟,题为“南屏晚钟”,还不如题“和尚撞钟”。所谓“闻莺”,与“晚钟”一样,都只是耳闻其音,而无法眼见其声,均属“无色”界。

画者若不明白禅宗“见色明心”“观音入理”法门,法无色界,于空处着笔,不画也罢。

中国画和诗词鼎盛于唐宋,波澜于元明,式微于清,和禅宗的兴衰休戚相关。若无禅宗的影响乃至参入,中国诗画当是另一面孔,这是毋庸置疑的。

风流却在诗画外。得其风流者,即得诗画三昧。

同类推荐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憨喇嘛

    憨喇嘛

    愚钝的单身汉憨喇嘛,老实却并不厚道,奇丑,矮小,智力欠缺的他开始了别样的人生……
  • 公主万福

    公主万福

    太困了打个盹,醒来却发现手里拿着一把刀!我天!差点成了杀人凶手!生活太艰辛,不仅要斗王爷,砍小妾,还要当的一手好间谍?
  • 指尖的樱花,忘了忧

    指尖的樱花,忘了忧

    他为她而来,千山复万水。玉佩,联系着缘份,诉说着情感。相遇,像极了暖阳和风,像极了仁慈怦然。樱花是紫儿最爱的花,紫色是紫儿最爱的颜色,嘴角微微扬起,是紫儿最爱的表情。权雨宸努力的学着,学着。尽管以前他从没学过。是啊,他学会了笑,学会了搭配衣服,学会了淮扬菜。雨宸的心里,只有紫儿。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有人陪伴,不胜欢喜。有心的,无心的,终会结果。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九国骄雄

    九国骄雄

    华江上,春风吹落英雄虎泪;金殿内,却问江山何人指点?咏遍九国英雄,今朝当看我陈郞!他叫陈玄感,出身将门,拥有极高的军事政治才能,因诸多原由,举旗起义,谋臣名将,游侠美人,尽揽其帐!夺国后,励精图治,与九国群雄逐鹿华夏,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
  • 霸天战体

    霸天战体

    一人一刀行走天下,承九天神脉,君临天下!
  • 同桌福尔摩斯(同桌好好玩)

    同桌福尔摩斯(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如是观

    如是观

    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吧,回到现实,正常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在异界修仙求道的故事。
  • 幻语世界

    幻语世界

    凌峰之下,混沌开辟,世界万物不仅有了花虫鸟兽,还出现了一类物种。这类物种拥有情感和智慧,无限接近于创世之神,后人称之为灵族。随着环境的改变,进化规矩的不同,灵族的后代逐渐繁衍进化成了适合自己的千千万万个种族。其中当属神族,魔族,人族,龙族,吸血族最为强大,他们各自雄霸一方,相互制约。而当最为强大的神族神秘消失,龙族与吸血族惨遭灭族,魔族仅剩弹丸之地苟延残喘时,最为平凡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秘密不会永远都是秘密。如今,历史的真相再此揭开,而命运的目光却停留在了一个少年身上。
  • 特种兵异界逍遥

    特种兵异界逍遥

    这是一个妖兽林立的世界,人们在夹缝中求生,并衍生出一个大陆最尊贵的职业——魂师,屠兽之魂,以壮己身。当另一时空的特种兵来都这里,又将会搅动怎样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