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5500000010

第10章 朝鲜主称臣乞降卢督师忠君殉节

却说清太宗登极之日,(称清太宗自此始。)有不愿跪拜的外使,并非别国,乃是天聪元年征服的朝鲜。朝鲜国王李宗,本与满洲约为兄弟,此次遣使来贺,因不肯行跪拜礼,即由太宗当日遣还,另命差官贻书诘责。

过了一月,差官回国,报称:朝鲜国王接书不阅,仍命奴才带回。太宗即开军事会议,睿亲王多尔衮与豫亲王多铎,请速发兵出征。太宗道:朝鲜贫弱,谅非我敌,他敢如此无礼,必近日复勾结明廷,乞了护符。我国欲东征朝鲜,应先出兵攻明,挫他锐气,免得出来阻挠。(仍是声东击西之计。)多尔衮道:“主人所虑甚是!奴才等即请旨攻明。”太宗道:“汝二人当为东征的统帅,现在攻明,但教扰他一番,便可回来,只令阿济格等前去便了。”

即召阿济格入殿,封为征明先锋,带兵二万,驰入明畿,并授他方略,教他得手便回。阿济格即领命而去。不到一月,阿济格遣人奏捷,报称:入喜峰口,由间道趋昌平州,大小数十战,统得胜仗,连克明畿十六城,获人畜十八万等语。太宗即复令阿济格班师,阿济格奏凯而回。此次清兵入明,不过威吓了事,明督师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闻得清兵入边,把魂灵儿都吓得不知去向,(一个不如一个,大明休矣!)日服大黄药求死,听清兵自入自出。瘟官当道,百姓遭殃,实是说不尽的枉屈!

话分两头,且说清廷自阿济格班师后,即发大兵往讨朝鲜。时已隆冬,太宗祭告天地太庙,冒寒亲征,留郑亲王济尔哈朗居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屯兵牛庄,防备明师。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率领精骑作了冲锋的前队;太宗亲率礼亲王代善等,及蒙旗、汉军,作为后应。这次东征,是改号清国后第一次出师,比前时又添了无数精彩。

清太宗穿着绣金龙团开气袍,外罩黄缎绣龙马褂,戴着红宝石顶的纬帽,披著黄缎斗篷,腰悬利剑,手执金鞭,脚下跨一匹千里嘶风马。左右随侍的,都是黄马褂宝石顶双眼翎亲王、贝子;前后拥护的,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满、蒙、汉军。画角一声,六军齐发,马队、步队、长枪队、短刀队、强弩队、藤牌队、炮队、辎重队,依次进行,差不多有十万雄师,长驱东指。(描写军容,如火如荼。)

到了沙河堡,太宗命多尔衮及豪格,分统左翼满、蒙各兵,从宽甸入长山口;命多铎及岳托,统先锋军千五百名,径捣朝鲜国都城。这朝鲜国兵,向来是宽袍大袖,不经战阵,一闻清兵杀来,早已望风股栗,逃的逃、降的降。义州、定州、安州等地,都是朝鲜要塞,清兵逐路攻入,势如破竹,直杀到朝鲜都城。朝鲜国王李宗,急遣使迎劳清兵,奉书请罪,暗中恰把妻子徙往江华岛。那时朝鲜使臣,迎谒太宗,呈上国书。太宗怒责一番,把来书掷还,喝左右逐出来使。(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宗闻了这个信息,魂不附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亟率亲兵出城,渡过汉江,保守南汉山。清兵拥入朝鲜国都,都内居民,还未曾逃尽,只得迎降马前,献上子女、玉帛,供清兵使用。(覆巢之下,宁有完卵?)幸亏太宗有心怀远,谕禁奸淫掳掠。(假仁假义。)入城三日,已是残腊,太宗就在朝鲜国都,大开筵宴,祝贺新年。(好快活!)

又过数天,复率大兵渡过汉江,拟攻南汉山。适朝鲜国内的全罗、忠清二道,各发援兵,到南汉城,太宗遂命军士停驻江东,负水立寨。先锋多铎,率兵迎击朝鲜援兵,约数合,朝鲜兵全不耐战,阵势已乱;多铎舞着大刀,左右扫荡,好像落叶迎风,飕飕几阵,对面的营敌,成了一片白地。(造语新颖。)李宗闻援兵又溃,再令阁臣洪某,到满营乞和。太宗命英俄尔岱、马福塔二人,赍敕往谕,令李宗出城亲觐,并缚献倡议败盟的罪魁。李宗答书称臣,乞免出城觐见、缚献罪魁两事。太宗不允,令大兵进围汉城。

是时,多尔衮、豪格二人,领左翼军趋朝鲜,由长山口克昌州,败安黄、宁远等援兵,来会太宗。太宗命多尔衮督造小舟,往袭江华岛;一面令杜度回运红衣大炮,整备攻城。多尔衮即派兵伐木,督工制船,昼夜不停,约数日,造成数十号,率兵分渡。岛口虽有朝鲜兵船三十艘,闻得清兵到来,勉强出来拦阻,怎禁得清兵一股锐气、踊跃登舟?不多时,朝鲜兵船内,已遍悬大清旗帜,舟中原有的兵役,统不知去向。(大约多赴龙王宫内当差。)

清兵夺了朝鲜兵船,飞渡登岸。岸上又有鸟枪兵千余名,来阻清兵,被清兵一阵乱扫,逃得精光,清兵乘势前进。约里许,见前面有房屋数间,外面只围一短垣,高不逾丈,那时清兵一跃而入,大刀阔斧的劈将进去,但觉空空洞洞,寂无人影,多尔衮令军士搜寻,方搜出二百多人,大半是青年妇女、黄口幼儿,当由清兵抓出,个个似杀鸡般乱抖。多尔衮也觉不忍,婉言诘问,有王妃、有王子、有宗室、有群臣家口,还有仆役数十名,即命软禁别室,饬兵士好好看守,(不叫妇女侍寝,算是多尔衮厚道,然即为下文埋根。)一面差人到御营报捷。

是时,杜度已运到大炮,向南汉城轰击。李宗危急万分,又接到清太宗来谕,略说:江华已克,尔家无恙,速遵前旨缚献罪魁,出城来见。至是李宗已无别法,只得上表乞降,一一如命。清太宗又令献出明廷所给的诰封册印,及朝鲜二世子为质,此后应改奉大清正朔,所有三大节及庆吊等事,俱行贡献礼;此外如奉表受敕,与使臣相见礼、陪臣谒见礼、迎送馈使礼,统照事明的旧例,移作事清;若清兵攻明,或有调遣,应如期出兵;清兵回国,应献纳犒军礼物;惟日本贸易,仍听照旧云云。李宗到此,除俯首受教外,不能异议半字。当即在汉江东岸,筑坛张幄,约日朝见,届期率数骑出城,到南汉山相近,下马步行。(可怜!)

行至坛前,但见旌旗灿烂,甲仗森严,坛上坐着一位雄主,威棱毕露,李宗又惊又惭,当时呆立不动。(到此实难为李宗。)只听坛前一声喝道:“至尊在上,何不下拜?”慌得李宗连忙跪下,接连叩了九个响头。(可叹!)两边奏起乐来,鼓板声同磕头声,巧巧合拍。(作书者偏要如此形容,未免太刻薄。)乐阕,坛上复宣诏道:“尔既归顺,此后毋擅筑城垣,毋擅收逃人,(得步进步,又有两条苛令。)每年朝贡一次,不得逾约。尔国三百年社稷,数千里封疆,当保尔无恙。”(较诸今日之扶桑国,尚算仁厚。)李宗唯唯连声。太宗方降座下坛,令李宗随至御营,命坐左侧,并即赐宴。

是时,多尔衮已知李宗乞降,带领朝鲜王妃、王子,及宗室、大臣、家眷,到了御营。太宗便命送入汉城,留长子、次子昊为质。次日,太宗下令班师。李宗率群臣跪送十里外,又与二子话别,父子生离,惨同死别,不由的凄惶起来,无奈清军在前,不敢放声,相对之下,暗暗垂泪。太宗见了这般情形,也生怜惜,遂遣人传谕道:“今明两年,准免贡物,后年秋季为始,照例入贡。”(猫哭老鼠假慈悲。)李宗复顿首谢恩。太宗御鞭一挥,向西而去。清军徐徐退尽,然后李宗亦垂头丧气的归去了。(弱国固如是耳。)

太宗振旅回国,复将朝鲜所获人畜牲马,分赐诸将。过了数日,朝鲜遣官解送三人至沈阳。这三人便是倡议败盟的罪魁:一姓洪,名翼溪,原任朝鲜台谏;一姓尹,名集,原任朝鲜宏文馆校理;一姓吴,名达济,原任朝鲜修撰,尝劝国王与明修好,休认满洲国王为帝,(也是鲁仲连一流人物,可惜才识不及。)此次被解至满洲,尚有何幸?自然身首异处了。清太宗既斩了朝鲜罪首,无东顾忧,遂专力攻明。适值明朝流寇四起,贼氛遍地,李闯、张献忠十三家七十二营,分扰陕西、河南、四川等省,最号猖獗,明朝的将官,多调剿流贼,无暇顾边。太宗遂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将,攻入东边,明总兵金日观战死。复于崇德三年,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右翼兵;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左翼兵,分道攻明,入长城青山口,到蓟州会齐。

这时,明蓟辽总督吴阿衡,终日饮酒,不理政事,还有一个监守太监邓希诏,也与吴阿衡性情相似,真是一对酒肉朋友,至清兵直逼城下,他两人尚是沉醉不醒。等到兵士通报,阿衡模模糊糊的起来,召集兵将,冲将出去,正遇着清将豪格,冒冒失失的战了两三合,即被豪格一刀,劈于马下,(到冥乡再去饮酒,恰也快活。)麾下兵霎时四散。清兵上前砍开城门,城中只有难民,并无守兵,原来监守太监邓希诏,见阿衡出城对敌,已收拾细软,潜开后门逃去,守兵闻希诏已逃,也索性逃个净荆(还是希诏见机,逃了性命,可惜美酒未曾挑去。)清兵也不勾留,进行至牛阑山,山前本有一个军营,是明总监高起潜把守。高起潜也是一个奄竖,毫无军事知识,闻清兵杀来,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崇祯帝惯用太监,安得不亡?)清兵乘势杀人,从卢沟桥趋良乡,连拔四十八城,高阳县亦在其内。故督师孙承宗,时适家居,闻清兵入城,手无寸柄,如何拒敌?竟服毒自荆子孙十数人,各执器械,愤愤赴敌,清兵出其不意,也被他杀了数十名,嗣因寡不敌众,陆续身亡。(完了孙承宗,完了孙承宗全家。)此外四十多城的官民,逃去的逃去、殉节的殉节。

清兵又从德州渡河,南下山东。山东州县,飞章告急。兵部尚书杨嗣昌,仓猝檄调,一面檄山东巡抚颜继祖,速往德州阻截;一面檄山西总督卢象升,入卫京畿。继祖奉到檄文,忙率济南防兵,星夜北趋,到了德州,并不见清兵南来,方惊疑间,探马飞报:清兵从临清州入济南,布政使张秉文等,统已阵亡,连德王爷亦被掳去。看官!你道德王爷是何人?原来是大明宗室,名叫由枢,与崇祯帝系兄弟行,受封济南,至此被掳,这统是杨嗣昌檄令移师,以致济南空虚,为敌所袭,害了德王,又害了济南人民。颜继祖闻报大惊,又急率兵回济南,到了济南,复是一个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继祖叫苦不迭,只得据实禀报。杨嗣昌至此,惶急异常,密奏:敌兵深入,胜负难料,不如随机讲和。

崇祯帝不欲明允,暗令高起潜主持和议。适卢象升奉调入京,一意主战,崇祯帝令与杨嗣昌、高起潜商议。象升奉命,与二人会议了好几次,终与二人意见不合。(未曾出兵,先争意见,已非佳兆。)象升愤甚,便道:“公等主和,独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长安口舌如锋,宁不怕蹈袁崇焕覆辙么?”嗣昌闻言,不禁面赤,勉强答道:“公毋以长安蜚语陷人。”象升道:“卢某自山西入京,途次已闻此说,到京后,闻高公已遣周元忠与敌讲和。象升可欺,难道国人都可欺么?”(是一个急性人物。)随即怏怏告别。寻奏请与杨、高二人,各分兵权,不相节制。折上,由兵部复议,把宣大、山西兵士属象升,山海关、宁远兵士属高起潜。崇祯帝准议,加象升尚书衔,克日出师。

象升麾下,兵不满二万名,只因奉命前驱,也不管好歹,竟向涿州进发。(忠而近愚。)途中闻清兵三路入犯,亦遣别将分路防堵,无如清兵风驰雨骤,防备不及,列城多望风失守。嗣昌即奏削象升尚书衔,又把军饷阻住不发。象升由涿州至保定,与清兵相持数日,尚无胜败,奈军饷不继,催运无效,转瞬间军中绝食,各带菜色。象升料是杨嗣昌作梗,自知必死,清晨出帐,对着将士四向拜道:“卢某与将士同受国恩,只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众将士被他感动,不由的哭作一团,(我看到此,亦自泪下。)旋即收泪,愿随象升出去杀敌。

象升出城至巨鹿,顾手下兵士,只剩五千名,参赞主事杨廷麟,禀象升道:“此去离高总监大营只五十里,何不前去乞援?”象升道:“他只恐我不死,安肯援我”。廷麟道:“且去一遭何如?”象升不得已,令廷麟启行。临别时执着廷麟手,与他一诀,流涕道:“死西市,何如死疆场?吾以一死报国,犹为负负。”(语带寒潮呜咽声。)廷麟已去,象升待了一日,望眼将穿,救兵不至。象升道:“杨君不负我,负我者高太监,我死何妨?只要死在战场上面,杀几个敌人,偿我的命,方不徒死。”遂进至嵩水桥,正见清兵蜂拥前来,胡哨一声,把象升五千人围住,象升将五千人分作三队,命总兵虎大威领左军,杨国柱领右军,自己领中军,与清兵死斗。清兵围合数次,被象升杀开数次,十荡十决。清兵亦怕他厉害,渐渐退去,象升收兵扎营。

是夜三鼓,营外喊杀连天,炮声震地,象升知清兵围攻,忙率大威、国柱等,奋力抵御,可奈清兵越来越多,把明营围得铁桶相似。两下相持,直到天明,明营内已炮尽矢竭。大威劝象升突围出走。象升道:“吾受命出师,早知必死。此处正我死地。诸君请突围而出,留此身以报国!卢某内不能除奸,外不能平敌,罢罢!从此与诸君长别。”(此恨绵绵无尽期。)遂手执佩剑,单骑冲入敌中,乱斫乱劈,把清兵杀死数十百名,自身也被四箭三刀,大叫一声,呕血而亡。(如此忠臣,为权阉所陷没,可恨!)

象升自擢兵备,与流寇大小数十战,无一不胜,且三赐尚方剑,未曾戮一偏裨,爱才恤下,与士卒同甘苦。此次力竭捐躯,部下亲兵,都随了主帅殉难;大威、国柱,因象升许他突围,方杀开血路而去。象升既死,杨廷麟始徒手回来,到了战场,已空无一人,只见愁云如墨,暴骨成堆。(二语可抵一篇吊古战场文。)廷麟不禁泪下,检点遗尸,已是模糊难辨,忽见一尸首露出麻衣,仔细辨认,确是卢公象升。原来象升新遭父丧,请守制不许,无奈从戎。廷麟既得遗尸,痛哭下拜,(我亦欲拜之。)亲为殓埋,遂会同顺德知府于颖,联名奏闻。杨嗣昌无可隐讳,只说象升轻战亡身,死不足惜。崇祯帝误信谗言,竟没有什么恤典。到了高起潜星夜遁回,廷臣始知起潜拥兵不救,交章弹劾。起潜下刑部狱,审问属实,有旨正法。这杨嗣昌仍安然如故,后来督师讨贼,连被贼败,始畏惧自杀。小子曾有一诗吊卢公象升云:

慷慨誓师独奋戈,臣心未死耻言和。

可怜为国捐躯后,空使遗人雪涕多。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再行表明。

朝鲜之不敌满洲,固意中事,然亦由朝鲜漫无防备之故。乞盟城下,屈膝称臣,受种种胁迫之条约,真是可怜模样,然亦未始非其自取耳。若明廷统一中原,宁不足与满清敌?顾于熊廷弼、袁崇焕,则杀之磔之,于孙承宗则免职回里,任其殉节。独遗一善战之卢象升,又为权阉所忌,迫死疆常谁为人主,而昏愦至死?故人谓亡明者熹宗,吾谓熹宗犹不足亡明,亡明者实崇祯帝。

同类推荐
  • 紫笼纱

    紫笼纱

    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你永远不知道,你跟他们有什么差别,可是一旦知道了,你便想成为他们
  • 秦始今朝

    秦始今朝

    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一分为九。为祈福上天赐予夏王朝万世昌盛,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帝王之魂,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嬴政,帝王之后,自小便在尔虞我诈,血光剑影中垂死挣扎,尝遍世间疾苦。在受尽万般劫难后,他终于下了一统天下的决心,从此便在寻求九鼎的道路上杀伐不断。然而多年后,坐在龙椅上的始皇却说出了一番另后人不解之言......“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朕定不会坐在这龙椅之上,因为,帝王的双手上勉不了流淌着另他痛心的血......”
  • 红色警戒之怒龙之吼

    红色警戒之怒龙之吼

    一位全家都死于战争的特种兵执行任务时意外身亡,在仙界“上级”的关怀下,他带着红警的基地车回到了清朝。。。。。“彭!”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官邸办公室的门被粗暴的推开,一个英国海军上将跑了进来。把正在抽雪茄的丘吉尔吓了一跳,他不满的拍了一下桌子:“上将阁下,你这种行为很不符合我大英帝国的风采!”“首相阁下,还将什么风度,我们的舰队全被那些中国人打沉了!”“哈哈哈!”丘吉尔笑了起来,上将把一叠照片扔在桌子上,丘吉尔笑着拿了起来。然后,大英帝国首相脸上的笑容没了,当他看完照片,喷了一大口血,丰满的身体扑在了桌子上。照片撒了一地,其中一张:一大群怪异的坦克漂浮在海上。此时远在中国的赵晨得知这个消息,得意的笑了起来:“遥控坦克而以!”
  • 乱世之地球来客

    乱世之地球来客

    他是一个宇航员,遭遇事故返航后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有红颜多情,却孤零对芳影暗叹世事无情;这里有武士智者,欲只身事强主但求名扬天下;这里有旷世奸雄,能权谋霸一方占据锦绣河山。尔虞我诈,刀光剑影。这——是一个乱世。是乱世造就英雄?还是英雄生于乱世?他该怎样去了解,融入,并最终——驾驭这个世界?请看本书——乱世之地球来客。
  • 变色传奇

    变色传奇

    杨知节,民国年间安州书香门第的一位清俊少年。乱世逢灾荒,举家逃难,痛失祖、父和妹妹。关外遇相助,少年做先生,红袖添香。遇事非、迁抱负,投身东北军。九一八撤不及,屈身满洲伪军。恐制裁、惧恶名,绿林做好汉。被欺哄、受招安,投身白日青天。明大义、反戈一击,走上红色征程。
热门推荐
  • 次元圣光饲养日志

    次元圣光饲养日志

    骑士的族旗竖立在青藤的边疆。唐刀的锋刃束缚在大唐的明宫。奇迹的光辉闪烁在玛纳法师们的塔尖。不屈的战意回荡在维京狂徒们的胸膛。不死的亡灵游荡在废弃的空门下。贪食的水母浮游于深蓝的天空下。一切美好的幕后——那本该被遗忘的敌人即将归来,而世界的勇士,已无力返乡。——而能拯救这一切的,唯有对圣光的信仰!以及对正义的渴望,和——“还是别嚷嚷那些中二的废话了,我的圣光。”圣光·杨·托哈特从一场不怎么美好的梦中醒来,翻身起床,开始做起了早餐。“今天有咖喱味的二级魔晶和巧克力味的特级能量电池,您要哪个?”“这可不是废话,而是严肃的预言,你将在我的指引下成为救世的圣骑——顺带一提能不能两个都选?”“当然不行!”
  • 三抢萌妃:王爷,不服来战

    三抢萌妃:王爷,不服来战

    魂断现世,跨越千年是天意还是宿命?或是前世的约定?冥冥中寒清月来到了远在千年前的东越国,遇见了命中牵引她而来的那个人。第一次相见,他是高高在上的公子哥,慷慨解囊,她是三岁弱儿,在街乞讨。第二次相见,他是受排挤的落魄皇子,被人欺辱,她是将军之子,出言相帮。第三次相见,他一跃成为将士主帅,统领百万雄狮抵御外敌,开拓疆土,她是他身边的副将,出谋划策,和他共同进退。当一切尘埃落定,才知道这一切不过为他人做嫁衣罢了!两人在命中的相见、相识、相知。相恋,都敌不过这乱世缥缈。手中轻眉一握,天罗面遮。遮去生死爱恨。她披甲策马,提刀斩乾坤,从此硝烟混沌,江山浮沉。皆付手中刃,天下在她眼中化作万千征尘。
  • 仙路炼魔

    仙路炼魔

    来到修真界的赵远,决定凭借三阳诀改变以往的人生。一心成仙,却又一念成魔。何为仙?何为魔?且看一个普通人来到修真界,如何搅动乾坤。(写字不易,觉得还不错的话麻烦收藏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气临天下

    气临天下

    气的世界,人类不断完善气的使用,创造了“气技”。小家族里的二公子萧战,因身体的缘故,从练气天才滑落为练气废人,同时还遭到青梅竹马的悔婚,心灰意冷的他在后山遇见了等候多时的古枫,开始了他的练气之旅。
  • 女神的微笑
  • 天道阿修罗之英雄系统

    天道阿修罗之英雄系统

    他的思念,小洁我们还会在见吗?他的个性,他沉迷与网络,新进游戏,是机遇还是被选中,他拥有随机系统LOL功能,经历故事,用奇异的方式获得认可,神秘的情节叠加,玄乎之玄的游戏世界?是真的?还是一场梦?假的为什么如此真实,真的为什么如此恐怖虚假。我要好好探索这个所谓的天道,阿修罗。
  • 绝版相师

    绝版相师

    十年约定,少年应约而归,带来的却是易乐乐世界观的崩溃,玄学?风水?奇门遁甲?相术?那是哈,能吃吗?不能,能玩吗?也不能,那相师有啥用,呃.......三清祖师爷已哭晕在厕所,小妮子啊!相术不是这么用的啊!
  • 重生血族:殿下很宠她

    重生血族:殿下很宠她

    废柴公爵千郡莞被曾经深爱的久越亦珅所杀,后重生开始了复仇逆袭之路。记忆深处的男神陪她重生,光芒万丈地闯进女主重生逆袭之路!请看各路男神对女主宠爱有加,男主女主联合开启开挂逆袭模式!
  • 他的画

    他的画

    她独自在深山度过了童年,她是母亲最爱也是最恨的人。她与他的巧合的相遇,注定的相恋,却将她一步一步推向深渊。许多年后他端详她的画,一切的开始是那个万里无云的晴天。